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919619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本文是孟子的精粹,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本篇课文通过两种人生观的对比,有力地阐述了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做人要“舍生取义”的道理。全文明畅犀利,析理精深,论证严密,文笔精练,气势恢宏,让我们共同去领略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以至背诵。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3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上主张行“仁政”。二、作品信息孟子是儒家经典

2、著作之一,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是由孟轲及其门人共同编写的。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全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篇提出论点,以设喻引出本文的主旨:舍生取义。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14句):运用比喻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定论点舍生取义。第二层(58句):用假设论证,从反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要“生”,为了“义”也可以不“避患”。第三层(9句):强调了“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运用例证法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运用例证法从反面论证舍义取利就是丧失本心,同时也

3、采用排比修辞和对比方式进行论证。与第二段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互为对照,论证充沛,深刻,精辟。二、问题研讨1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2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以后会怎样?“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又有什么关系?“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勾引。“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邪念,做坏事,就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了。既然“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本心”丧失,“义”字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反之,只有

4、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耳”,才能做到“舍生取义”。3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三、名句鉴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

5、话形象生动地揭示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又运用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做人要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四、靓点点击1本文善用比喻,开篇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简明易懂。2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严密,层层深入。五、文言知识1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即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词。)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一豆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现常为“豆子”类名称。)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今常用作判断词。)4古汉语句式判断句A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句意:鱼,是我喜爱的。)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6、者也”表判断。句意: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倒装句A万钟于我何加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做动词“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句意: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B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于”是“比”的意思。句意: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体验活动说说论语和孟子论述风格的不同。论语各章都是三言两语,或片言只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孟子有论点、论证,讲道理,摆事实,结构严谨,语势通畅,极富雄辩性,令人信服。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

7、大丈夫。孟子4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5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练习全解一、熟读课文,结合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本文的主旨是舍生而取义。此题旨在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对主旨的把握,结合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可以让同学们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是我想要得到的

8、,然而我要得到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去干苟且偷生的事。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三、背诵课文。要求同上一课的背诵作业。自主实践一、语言实践1用课文原句填空。(1)生,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2)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2解释下列粗体字。(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故患有所不避也(5)贤者能勿丧耳 (6)蹴尔而与之3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9、得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请结合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二、阅读实践(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这段话阐述了什么道理?6本段采用了哪些

10、论证方法论证论点?7解释下列粗体字。(二)指之不若人则知恶之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信,通“申”,伸),非疾病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选自孟子告子上)8翻译下列句子。(1)不远秦、楚之路。(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9此文段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1(1)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2)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2(1)能够。(2)得到,获得。(3)通“德”,感恩。(4)所以。(5)丧失。(6)践踏。3(1)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

11、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2)生是我想要得到的,然而我要得到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去干苟且偷生的事。(3)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略。5舍生而取义。6运用喻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7(1)比 对 (2)这 这种 (3)做 采用8(1)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2)手指头不如别人,知道厌恶它,心性(思想)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是不分轻重。9孟子认为,身体的缺陷与丑美是次要的,一个人的高尚或卑劣,不能拿它去衡量。而思想品德的善恶才是主要的,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但是有人竟只追求外表的“美”,而不顾思想品德的“丑”。所以他认为,这种人是不明事理,不分轻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