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903680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节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锻炼的注意事项。二、学习内容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三、教与学重点及难点1.教与学重点:本节内容是从了解环境构成为切入点。以讲述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为重点,意在为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打下认识基础。2. 教与学难点: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因此,热环境、冷环境中体育锻炼原则与方法,也是必须讲究的,但这方面的理论涉及多方面学科,是该节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查找资料做好充分备课。四、教与学策略(一)教法策略1.本节教材特点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内容较多,同时对高中生来说环保方面的知识有一

2、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讲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可多运用直观方式,如参观展览,电视专题片等形式教学,但必须通过教师解疑等方法,将生动直观表象加以集中升华,提高到理论高度。2.如有可能,本节课可让学生亲自动手作环保性质实验,亲手操作。例如,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探究实验;探究在室内身体锻炼和到空气新鲜的室外进行锻炼的自我感觉。(二)学法策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充分发挥潜能,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在讨论式学习中,精心准备,下功夫查资料,写心得,写发言稿或提纲。五、教学程序设计(1)环境的构成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3、境。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而人类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就越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自然环境人类的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指天然形成的原生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另一类是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称次生环境。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称非物

4、质环境,是指与社会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其主体包括个人和群体。社会环境是由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人口状况、人的行为方式等要素构成的,是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2)环境与健康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产生的原因,一是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量污物积聚在低空,扩散不开;另一种是事故排放使大量有害物质短时间内进入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目前吸烟引发肺癌

5、、石棉引起石棉肺、二氧化硅致矽肺等已为人们所共知。 致癌作用: 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证实,有30余种空气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以3,4-苯并芘为代表。它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燃烧不完全所形成的一种高活性致癌物,在煤烟、煤焦油、汽车废气、飞机尾气、柏油路灰尘中都能分离出3,4-苯并芘。某些元素如砷、铅、镉、铬、铍的致癌性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中国经济较快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3年来中国的GDP以年平均9.3的速度增长。上海的GDP已连续10余年保持两位数(11-12)增长。经济发展

6、必将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增多,从而导致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中国的大气污染从50年代起至80年代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加剧。在90年代,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遏制大气污染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造和迁移污染工业;城市规划和绿化;机动车排污量控制;道路建设和管理,减少塞车等。 燃煤型大气污染(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因为煤是中国的主要燃料,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为主要燃料。随着机动车数量近年来的迅速增加,不少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从燃煤型转向燃煤/汽车污染混合型而构成大气污染的双

7、重负担,如北京、广州、上海、兰州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十分严重。根据GEMS(Glob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的报告,北京在80年代大气SO2浓度为100-130g/M3,TSP为250-450g/M3 1。90年代以后,中国大气中TSP和SO2污染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部分城市大气TSP年均值从387g/M3(1990)降至289g/M3(1998),SO2从92g/M3(1991)降至56g/M3(1998)2。以上海为例,从1990到2000年,上海的GDP从756亿元增加到4551亿元;大气TSP从360 g/M3 降至1

8、56g/M3,降低了67;SO2从95g/M3 降至45g/M3,降低了533。上海开始出现了蔚蓝的天空。另一方面,同期上海机动车数量从21万辆增加到104万辆,大气NOx从65g/M3增加到90g/M3。上海市政府采取严格汽车废气排放标准(采用欧洲2号排放标准),加快地铁、轨道交通、高架快速道路建设和路面道路建设,加强道路管理,以减少塞车,提高车速等措施来降低汽车型大气污染。但是NOx污染水平还是增加了。控制汽车废气污染的任务仍十分严峻。 中国的公共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很早就关注大气污染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多是大气污染的监测。沈阳在50年代初期就对该市由于重工业的严重大气污染进

9、行了监测,当时大气TSP可高达数百乃至近千微克/M3 (g/M3)。以后全国各地均有大气污染状况及时空分布的报导。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测定都是不连续的、散在的,也没有质量控制。中国在80年代后期参加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后,对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了大气污染物的系统监测。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对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关于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就有报道。这些研究多半是散在的、描述性的,很少获得剂量反应关系。90年代初,北京用时间序列法定量分析了大气污染对死亡率的急性影响4。研究表明,大气TSP浓度每升高100

10、g/M3,人群总死亡率、COPD、肺心病、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增加11、29、19、11。以后,沈阳5、上海6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大气污染物对死亡率影响的研究。对中国现有的颗粒物暴露和死亡率关系的剂量反应关系资料的meta分析表明,PM10每增加10g/M3,急性死亡率增加0.387,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PM10每增加10g/M3,死亡率增加0.648)是可比的。中国还对大气污染对患病率、求诊率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上海的研究表明,大气TSP每增加100g/M3,呼吸道症状和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131.599;重庆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上呼吸道疾病和症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010。大

11、气污染与门急诊人数的关系也有报道。为防止汽油中铅对大气的污染,北京、上海等城市1997年已停用含铅汽油,全国已于2000年全面推广汽油无铅化。上海使用无铅汽油后一年,儿童的血铅含量从83g/L降至80g/L,两年后则降76g/L1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和国际交往的密切,中国学者正努力在较高的平台上,进行大气污染及其对健康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的系列研究,获得了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大气污染物对死亡率和患病率的急性和慢性影响的剂量反应关系,从而有可能对一个城市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作出定量评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健康效应的经济分析(货币化)。上海的研究表明,上海市2000年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健康

12、损失约占当年GDP的1.6;并分析了不同能源场景下的大气污染水平、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为上海的能源和环境政策提供选择依据,也为全国其它城市同类型工作开拓新的研究思路12。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已普遍受到关注。从国外和中国的经验来看,大气污染是可以控制和防止的,不过我们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学习国外经验,加强多学科协作,加强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的对话,控制大气污染,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将是21世纪中国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也是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体是以陆

13、地为相对稳定边界的天然水域。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通过稀释、混合、挥发、沉淀等物理方法,氧化、还原、酸碱中和、化合、分解等化学方法,以及水生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过程,使杂质下降,这就是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数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体污染,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水是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升。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

14、物排泄等都需要水来完成。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铬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等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 (a)芘和其他的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美国俄亥俄州饮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的居民患癌症的死亡

15、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的为高。这是因为地面水受污染较地下水为重。但癌症发生与水因素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痢疾、肠炎、霍乱、副霍乱等。肠道内常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肠细胞病变孤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过水污染引起相应的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贾第虫病等,以及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传播。间接影响。水体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般浓度下,对人的健康虽无直接危害,但可使水发生异臭、异味、异色、

16、呈现泡沫和油膜等,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铜、锌、镍等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受到抑制,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土壤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后,由于土壤的机械作用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使病原体杀灭,有机物质被分解和合成,在卫生学上无害且能被植物利用的腐殖质和无机盐,这就是土壤的自净作用。当土壤被有机性废弃物或毒物所污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土壤污染。土壤被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这两个基本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对健康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引起中

17、毒工业“三废”中排出的废水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灌田后可以通过稻米造成慢性镉中毒(疼痛病)和铅中毒;含砷、汞农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废”和农药污染土壤后,再经雨水冲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们通过饮水、食物以及家畜通过饲料都可引起中毒。 诱发癌症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镉、苯氧除草剂和氯酚农药等对人有致癌作用。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过对人体的外照射和内照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诱发癌症外,还会导致头昏、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病症。 传播疾病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病等。还有破伤风、气性坏疽、肉

18、毒杆菌等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人们感染这些疾病的重要来源。土壤是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它是各种废弃物的天然收容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污染物及其来源土壤污染物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病原体,包括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蠕虫卵)、钩端螺旋体、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霉菌和病毒等。它们主要来自人畜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垃圾做肥料,或直接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这些病原体

19、能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 22142天,结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315420天,沙门氏菌能生存3570天。另一类是有毒化学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农药等。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上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第三类是放射性物质,它们主要来自核爆炸的大气散落物,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由核裂变产生的两个重要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是90锶(半衰期为 28年)和137铯(半衰期为30年)。空气中的放射性90锶可被雨水带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

20、90锶的浓度常与当地降雨量成正比。此外,90锶还吸附于土壤的表层,经雨水冲刷也将随泥土流入水体。137铯在土壤中吸附得更为牢固。有些植物能积累137铯,因此,高浓度的放射性137铯,能随这些植物进入人体。当土壤被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后,便能传播疾病,引起中毒和诱发癌症。危害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衣物、器皿的洗涤污水污染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病原体又被带进地面水或地下水中,进而引起这些疾病的水型暴发流行。因土壤污染而传播的寄生虫病(蠕虫病)有蛔虫病和钩虫病等。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被

21、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这些蠕虫病。土壤对传播这些蠕虫病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些蠕虫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必须在土壤中度过。例如,蛔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钩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钩蚴才有感染性等。结核病人的痰液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如果随地吐痰,就会污染土壤;水分蒸发后,结核杆菌在干燥而细小的土壤颗粒上还能生存很长时间。这些带菌的土壤颗粒随风进入空气,人通过呼吸,就会感染结核病。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或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也可通过土壤传染给人。例如,患钩端螺旋体病的牛、羊、猪、马等,可通过粪尿中的病原体污染土壤。这些钩端螺旋体在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能存活几个星期,并可通过粘膜、伤口或被浸软

22、的皮肤侵入人体,使人致病。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病原体,也能形成芽孢,长期在土壤中生存。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来自感染的动物粪便,特别是马粪。人们受外伤后,伤口被泥土污染,特别是深的穿刺伤口,很容易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病。此外,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孳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而蚊、蝇和鼠类又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学上被视为特别危险的物质。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们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磷酸钙工厂的周围,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显著增高;铅、锌冶炼

23、厂周围的土壤,不仅受到铅、锌、镉的严重污染,而且还受到含硫物质所形成的硫酸的严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a、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使受害者头昏、疲乏无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致癌物质的研究,还发现许多工业城市及其近郊的土壤中含有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

24、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防治为了防治土壤污染,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睡眠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思考和谈话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我国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岗位的噪声强度:新建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现有企业适当放宽至90分贝。生活生产中主要

25、噪声源有: 工业噪声:来自工厂各种机械和高速设备的撞击声和马达轰鸣声,如织布机、风动工具、冶炼设备、球磨机、锻压、电锯以及建筑工地的搅拌机、打桩机等产生的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来自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等在发动和运行中产生的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来源是集贸市场的嘈杂声,娱乐、体育场所和宣传工具的高音噪声,家庭的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缝纫机等发出的噪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还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出

26、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几乎每个城市居民每天都要遭受噪声之苦. 什么是噪声?通俗地说,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音乐、歌声,本来是美妙之音,但对于正在睡眠的人来说,是吵闹的、不需要的声音,所以也是噪声。人们过去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而忽略了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所以称它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1、干扰

27、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如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上下来或从轰鸣的车间里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说话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这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可造成听力下降。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

28、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可引起胃病和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心脑功能发育也有不利影响。5.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制约作用是巨大的,作为社会人口中正经历着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的高中学生这一群体

29、来说,也毫不例外地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有80多万所中小学校和1 0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亿多人,约占我国人口的1/5以上。他们不仅在社会人口比例中数量大,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所在。因此,研究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为其在走上社会以前打下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工厂企业应建在城镇下风地区,以免造成城市空气的污染;改善燃料质量,改进能源结构,注意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做好“三废”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两管(管

30、水、管粪)、五改(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和环境);采取防止噪声的综合措施;在学校注意校内生活、生产过程的排污,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废气、废液的控制,学校锅炉房排烟、排尘的净化;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小区空气,注意居室通风;教室、实验室采用湿式打扫,保证生产、实验性废气有良好的通风和向高空排放的设施;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所有这些对改善校区的大气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注意自身防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启门窗,使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洁净;禁止在室内吸烟;湿法扫地;不要燃烧落叶,以防燃烧时有害物质随烟尘吸入;不要在有害的烟雾中跑步锻炼身体;不随地吐痰、对人打喷嚏,发现呼吸道传染病及时隔离;在接触土壤后发现皮

31、肤等反应及时到医院处理;及时离开噪声较强的环境等。(4)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在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机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在酶的催化下进行,而酶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体温过高或过低将会降低酶的活性。如果酶体系发生紊乱,新陈代谢将无法继续进行,身体的机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因此,身体必须维持对体温的精确调节,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体温变化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在体育锻炼期间,热量是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副产品,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动用大肌肉群所产生的热量比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动用小肌肉群所产生的热量要多。为了避免大肌肉群所产生的热量引起体温过高,机体必须运用自身的调节能力,将超额热量散发

32、掉,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在热环境中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体育锻炼中体内热量散发的主要形式有对流和蒸发。对流指体内热量借助身体周围空气(或水)的流动而散发体外的一种散热形式;蒸发指体热通过体内水分转化为气体并散发于周围环境的一种散热方式,即人体通过出汗,由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转变为水蒸气而散发热量。皮肤是重要的散热器官,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发是由于身体周围流动的空气或水的温度比皮肤更低的缘故。身体周围的空气和水流动得越快,热量散发得也就越多。有限的空气流动,将导致体育锻炼中发生最低限度的对流冷却过程。相比较而言,在冷天骑自行车或在冷水中游泳将导致更为明显的对流冷却过程,因为身体周围的空气和水流动得

33、越快,散发的热量也就越多。(5)冷环境中的体育锻炼在冷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严寒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例如骨骼肌的黏滞性增大、伸展性和弹性降低、工作效率下降、运动能力受到影响;保温的服装使动作不便,增加了额外重量等等。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影响,以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呢?下面将作一些讨论。在实际气温26.7 以下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散热能力增强降低患热辐射疾病的概率大大降低。在15.6 以下进行体育锻炼时,为防止身体热量的过多散发,穿着合适的保暖服装是必要的。人体在冷环境中锻炼,机体的反应可归纳为产热和保温两个方面:在冷刺激的作用下,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有关激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体内

34、产热;同时在冷刺激作用下,皮下血管收缩,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流量减少,皮肤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偏小,导致体内散热减少,从而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为了避免体温过低对身体造成的危险,可以通过缩短冷环境中锻炼的持续时间,穿着合适的服装及避免在水温过低的冷水中游泳来维持体温恒定。(6)体育锻炼与空气污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从空气中吸入氧气,呼出体内二氧化碳。成人每天约呼吸10 000升空气,其重约13.6千克。假如断绝空气,人将会死亡。由此可见,空气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出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空气,所造成的空

35、气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气污染的种类很多,约有100多种,其中对人类有较大威胁的是:烟雾尘、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卤化物、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一般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但也可以通过接触(如皮肤、黏膜、结膜等)危害人体。在体育锻炼中,臭氧和二氧化碳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两个重要的污染源。臭氧(O3)主要是在放电时或在日光(紫外线)的作用下,由空气中的氧变成的。这种形式的污染会对肺和呼吸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并导致胸腔发闷、咳嗽、头痛、眩晕及视力下降等。最糟糕的是,将导致支气管哮喘。二氧化碳是燃烧矿物燃料,诸如使用汽油和煤时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它也存在于香烟的烟雾之中。这种污染物减少了血液中血红

36、蛋白的数量,而血红蛋白是携带氧的,因而降低了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通过减少供给肌肉的氧气量使锻炼效果降低。在交通拥挤、阻塞的城市里,二氧化碳对锻炼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物。据调查显示,在大城市中进行跑步锻炼的人,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水平是会影响锻炼效果的。在体育锻炼中,对付污染的唯一方法是当空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高时,最好不要进行锻炼。在炎热夏季的中午,臭氧的含量是最高的,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也是最强烈的。教学拓展1.引入环保的课题教师先让学生听一段小鸟的自述: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1月24日这天,我和我的孩子为了捕捉一只飞虫,飞进了正在比赛的澳洲网球公开赛场地,一不留神,我的孩

37、子被一只突如其来的网球击中,当场坠地身亡,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残酷的事实,可接下来发生的那一幕也让我惊呆了。教师让学生猜测,接下来发生的究竟是下面哪一种情形:(1)运动员一脚把坠地身亡的小鸟踢开继续比赛。(2)击中小鸟的运动员走到小鸟跟前,双手合拢,表示痛惜、忏悔和对生命的珍惜。然后把小鸟捧放到一边才继续比赛。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是第二种情形,然后请学生表演这感人的一幕不言而喻,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问题2.将课题引向深入师:确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环保意识很差,怎样才能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下面就看同学们的本事。请你们把改编好的环保资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展现。学生们各展其能,

38、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快板从牙缝里抠出资源,围绕韩国用江米面做牙签这件事,学生自编台词:你知道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牙签不用木材/用面料/这是韩国的新专利/说了你别笑/人家想得可真周到/资源也可从牙缝要/我们有些人啊/牙签大把大把挥霍掉/木材大量大量被砍掉/让人心痛啊,简直没法说/这样砍下去/会上演悲剧/不出20年/树木全没了/还是从现在/及早重视好/节约我们的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师:很精彩,请问你创作这段快板的意图是什么?生:主要想告诉大家,保护环境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引导创新学生自编环保歌曲:环保之声风/没有方向的吹来/雨/随着废气又下来/现在的我不明白为

39、什么人类要把地球破坏/风/随着沙粒又起来/雨/充满了二氧化硫/现在的我才明白人类已把地球变得破烂不堪/回忆起阵阵花香/我们说好谁都不能忘/守着白天的阳光/难过却假装坚强/在污染的空气里/你我很无奈/回忆起阵阵花香/一起闻过谁都不能忘/守着短暂的阳光/难过却假装坚强/在环保的日子里/全力去对待/好好爱师:歌词很美,你们创作的灵感来自什么?生:歌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要给人以美的启迪,所以我们想通过歌声唤醒自己同时也唤醒别人,环保行动现在开始啦!请听一位学生的精彩演讲:(该生拿出一大袋废塑料袋。)如果全国3.5亿个家庭每天买菜都用塑料袋,多少天就可以覆盖整个国土?7天,而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海湾,海

40、底的珊瑚因为被漂浮在海面的大量塑料袋遮住阳光窒息而死;在南非,塑料袋随便扔在大街上,冬天人们常误认为下雪了。更可怕的是这些白色污染埋在地下百年都不会分解。再看看这些一次性卫生筷,如果我市市民每天使用20万双一次性卫生筷,一年就要消耗掉1.8万棵树木,全国一年要砍掉1 500万棵树木,不出20年,我们现存的森林资源就会被砍得一干二净。再看看我手中这块仅值2毛钱的口香糖。可别小瞧它,随便一吐,将会吐掉多少社会财富呢?在前不久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事件中,出动上千人次,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消耗铁刷四千余把,铁铲两千余把,专用清洗剂3吨,价值十四万余元,清理广场面积达42万平方米。一年政府就要花九千多万

41、元来清理这些口香糖。也许数字是枯燥的,可是隐藏在数字后面的事实,我们不得不去面对。4.联系实际师:确实,这一切都深刻说明了,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破坏环境将会危害无穷。下面请大家谈谈现实生活中,环境危害给你带来哪些切身感受和体会?5.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的任务(1)草拟一份环保倡议书。(2)如今倡导绿色消费,请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对你所居住的辖区进行调查,了解绿色消费的情况。资料拓展最新研究(参考资料)空气污染伤害人体可能不只限于呼吸器官,医生常发现当空气品质降低时,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常同时增加。美国科学家怀疑汽车排放废气的超细分子可能穿透肺部组织,并进入人体血液伤害心脏。根据美国洛杉矶时报12

42、月2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正研究空气污染中的超细分子可能给人体造成的伤害,目前政府并未规范超细分子的排放,超细分子的主要来源为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多集中在交通流动量大或是废气排放未经处理的地方。研究显示,目前实验已证明超细分子的确小到可进入血液,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起细胞的压力反应而引起发炎,进而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美国的一项研究正在观察住在高速公路或是交通流量大的地区的老年人可能因空气污染对心脏的影响。该报道指出,超细分子的大小为小于100纳米,目前的空气管理规范多强调测量空气中的毒气、臭氧与较大分子的集中情形,未来如发现超细分子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超细分子有可能被纳入空气品质管理的标准。(引

43、自参考消息2004年1月)(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全世界每年有1.5亿吨SO2排入大气。这种刺激性气体对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使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减退,肺泡弹性减弱,肺功能下降,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另外,飘尘对大气的污染也很严重。我国工业和生活每年排入大气的烟尘约1 400万吨,是世界上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飘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把SO2、氮氧化物等许多有害物质吸附在微粒表面,使其生成二次污染物,产生更大的危害。(三)典型环境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比较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个/厘米3)海滨、瀑布、森林10 00020 200乡村1 0005 000旷野、郊区7001 000公园4001 000绿化地带200400城市办公室100城市房间4050工业净化区0六、板书设计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 自然环境(1)环境的构成 2. 社会环境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环境与健康 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5.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环境的保护(4)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5)冷环境中的体育锻炼(6)体育锻炼与空气污染七、效果预计通过本课学习能完成学习目标,普遍对营养与运动有关知识有了全新的了解,并能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营养卫生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