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

上传人:花里****1 文档编号:111816253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初步设计 摘 要 聚碳酸酯是由双酚A钠盐与光气进行反应,产物简聚体进行缩聚反应获得。本设计时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厂工艺设计,主要进行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全厂平面布置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的立面图和平面图。关键词:聚碳酸酯,双酚A,工艺,图Polycarbonate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of 100,000 t Polycarbonate Per YearABSTRACTPolycarbonate is deserved by the Bisphenol-A of Sodium salt and pho

2、sgene. This indication is to design for a chemical factory, which produce100,000 t Polycarbonate process yearly. It include the main equipment computation and the shaping in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Polycarbonate CHP, entire factory floor-plan, synthetic CHP total flow chart, workshops elevation and

3、 horizontal plan.KEY WORDS: Polycarbonate,Bisphenol-A ,Technology ,Chart目 录1 概述11.1设计依据11.1.1课题背景11.1.2我国聚碳酸酯产业现状11.1.3国际聚碳酸酯需求概况21.2设计依据31.3设计原则31.4设计任务31.5 劳动安全卫生42 工艺设计52.1工艺流程设计52.1.1 工艺流程设计的重要性52.1.2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52.1.3 工艺流程选择分析与研究52.1.4 工艺流程设计62.1.5生产工艺流程叙述72.1.6工艺流程设计参数82.2工艺计算82.2.1物料衡算82.2.2热量衡

4、算143 工艺计算与设备选型183.1 塔的工艺与选型183.1.1 T101183.1.2最小回流比的计算193.1.3全塔理论塔板数203.1.4 精馏段理论塔板数213.1.5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223.1.6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223.1.7塔板负荷性能方程263.3 气流干燥器的工艺计算与选型313.4 过滤设备的工艺计算与选型354 设备型号一览表384.1 泵的选择384.2 容器、罐的选择394.3冷凝器、再沸器的选择405厂制和厂址选择425.1厂制概况425.1.1工厂组织425.1.2工作制度425.1.3人员配备425.2厂址选择435.2.1 建厂依据435.2.2

5、 指导方针435.2.3 选厂经过436 全厂总平面设计446.1总平面设计任务和步骤446.1.1总平面设计任务446.1.2工厂组织446.2总平面设计原则446.3总平面布置评述45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计方案478 设计结果518.1设计成果518.2图纸及比例51总 结52致 谢53参 考 文 献541 概述1.1设计依据1.1.1聚碳酸酯产业的现状由于世界金融市场处于混乱状态,2009年亚洲双酚A(BPA)市场,将继续面临困难时期的挑战,除非经济走势上行,来自下游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工业的需求才会稍有提升。一家亚洲贸易商于表示,要使双酚A(BPA)市场上扬,至少在今后6个月以后

6、。随着双酚A(BPA)现货的急剧下滑,该工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截至2008年12月,双酚A(BPA)价格与当年7月相比、下降了近40%。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恶化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来自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工业需求的疲软,而导致双酚A(BPA)市场的不振,将可能会持续到年底。虽然新的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生产装置已于2008年投运,但经济的下行趋势和竞争的加剧,已大大挤压了一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迫使一些生产商降低开工率或延长装置停工期。双酚A(BPA)发展在2008年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来自与双酚A(BPA)接触的健康危害的争论,已促使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在食品容器应用中禁用这种化学品。鉴于

7、终端用户减少购买量,亚洲地区一些双酚A(BPA)生产商纷纷降低开工率,以减少这种高成本材料不断增多的库存。中国大多数环氧树脂装置,目前开工率都在5060%。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合资的,10万吨/年双酚A(BPA)装置于2008年12月投产后,又使该地区新增了供应量,预计双酚A(BPA)价格一度会下跌至底线。另外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的调查指出,如果需求继续疲软,则对双酚A(BPA)价格的支撑会很小。2009年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贸易动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将实施,按照新的法则,双酚A(BPA)从ASEAN出口将执行零关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

8、AN)有2家主要的双酚A(BPA)生产商:拜耳公司在泰国拥有16万吨/年装置,三井化学公司在新加坡拥有23万吨/年装置。1.1.2课题背景聚碳酸酯(简称)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通用工程塑料,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发达国家形成产业化生产,且技术持续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聚碳酸酯光学透明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抗寒性、电绝缘性和阻燃性等特点,使之在

9、透明建筑板材、电子电器、光盘媒介、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推出了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品级牌号。我国在聚碳酸酯研发上虽起步较早,先后有不少企业进行研发生产,但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产能低、产品质量差,目前仅剩一家企业维持生产,国内市场所需的聚碳酸酯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因此,大力加强聚碳酸酯研发,加速实现其规模产业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我国聚碳酸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2000年进口量为23万吨,到2008年增至101.7万吨,增长了近4倍,2008年国内聚碳

10、酸酯的表观消费量接近80万吨,未来几年将保持10-15%的增长率。中国聚碳酸酯的产能仅为26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为合资或独资企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我国聚碳酸酯生产企业来讲,加快技术进步已刻不容缓。1.1.3聚碳酸酯市场需求概况20世纪末,世界聚碳酸酯的产量约114万吨,聚碳酸酯按功能特性分为一系列品级,如通用级、透明级、医药食品级等。各品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的具体牌号。一些大的生产厂商可提供几十个品级、上百个牌号产品。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2004 年世界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278.2 万t,光学介质是聚碳酸酯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 消费比例占24%;

11、其次是电子/电气和建材, 各占19%; 汽车约占13%,详见下表1-3 全球聚碳酸酯消费表用途北美/万t西欧/万t日本/万t亚洲其他/万t其他/万t合计/万t比例%汽车13.57.13.010.02.035.613电子电器7.511.56.122.95.053.019片材13.513.36.114.17.054.019光学介质11.012.03.536.94.067.024其他18.57.16.628.87.668.625合计64.051.025.3112.325.6278.2100北美的汽车产业所消费的聚碳酸酯远高于西欧、日本及其它地区, 约占全球汽车领域消费量的38 %。欧洲受气候影响,

12、对制造绝热玻璃的薄膜和片材需求较高, 占全球该类产品总消费量的25%。亚洲地区( 不包括日本) 在电子、电器产品和光学相关产品领域消费的聚碳酸酯在世界所占比例相当高, 电子、电器领域占全球该类产品消费量43%, 光学产品占全球该类产品消费量54%.可见国外聚碳酸酯应用的最大的市场是电子/电气(宝库计算机、办公设备和光盘),透明薄板和片材以及汽车工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亚太、拉丁美洲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到2007年,世界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达到亿吨,其中计算机、光盘等信息产业方面的增长最快。 1.2设计原则(1)遵守法则,法规,贯彻党的基本建设方针,实事求是,因地

13、制宜(2)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和财产,最大限度的发挥硬件设施的内在潜力,节约土地,减少投资,降低成本;(3)采用成熟的。先进的工艺流程,设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努力实现自动化。现代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4)一轻化工业产品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努力做到“一钱多用,一钱多能”,是本厂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力; (5)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以利于劳动工人的身心健康;(6)大多数厂房,特别是主要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考虑到日照方位和主导风向,保证自然通风,厂前区和防污染的车间放在上风向,产生粉尘、烟、热等的车间及易燃库布置在下风向;(7)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主要生产车间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轻化工工厂

14、变化较快,综合利用较广,加工深度较深,大多数工艺流程更新快,这要求在设计实现留有较大的预留地,以满足工厂发展变化的需要;(8)为保证平面图具有建筑艺术性,厂房形状要规则简单,使道路径直,厂房中心线保持垂直或平行;(9)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稀疏。建筑系数一般为25%40%,场地利用系数一般为50%60%,这是总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设计任务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化工厂设计,完成对厂址的选择和对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主要设备的计算和选型,画出工艺流程图,主要的反应设备装置图,全厂平面图以及各车间平面布置图与立面图。 1.4 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 随着

15、世界特别是我国环境的明显恶化,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为了我们生存环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必须保护环境。对污染源、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粉尘烟等的具体防止和处理方法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应的可行性研究、环保报告和初审意见来确定,同时加强对员工环保意识的教育,对表现比较好者给予物质上面的奖励,引领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对化工企业环保的标准:(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

16、高允许浓度;(6)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经处理过的排入城镇排水管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应符合:(1)水温不高于40;(2)不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3)不伤害养护人员;(4)对病原体必须严格消毒灭菌;(5)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应符合工业“三废”排放试行规定。 对于废渣一般采用填埋、焚化、堆肥前应取得卫生部门的同意,不允许污染水源土壤。局部派出的有害气体应净化回收后再向大气排放。1.5 劳动安全卫生工业卫生包括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17、、防寒防湿、防噪音、振动控制等,对于一般化工厂有一定的规定。(一)根据车间对劳动保护的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浴室:卫生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车间应设车间浴室,三级在车间附近货场去附近设集中浴室,四季可在居住区设集中浴室。可能引起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的车间一设事故淋浴。(二)更衣室:一级车间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应分别存放。二级车间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存放。三级车间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存放,存放室和休息室和并设置。四级车间的存衣室和休息室和并设置,可在适当地点存放工作服。易沾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气体的车间,设置洗衣房。2 工艺设计2.1工艺流程设计2.1.1 工

18、艺流程设计的重要性(1)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流程设计是工厂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工艺设计的核心。因为工艺流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车间的生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操作条件、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2)工艺流程设计是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的基础。从哲学角度来说,工艺流程设计是定性分析工作阶段,物料衡算是定量计算阶段。一般来说,先定性后定量,所以,工艺流程设计是物料衡算的前提和基础。2.1.2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1)先进性工艺流程的先进性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技术的先进;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合理。两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2)可靠性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必须可靠即经过实验

19、室、工业小试、中试,证明技术是成熟的,生产安全可靠,才可以设计选用。(3)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工艺流程的选择从技术角度来说,应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单从具体情况考虑,并不必选择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因为国外的技术往往价格较高,技术保密性强,没有实用价值。所以,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易于掌握和改进的技术要方便、实用。2.1.3 工艺流程选择分析与研究目前,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法、界面缩聚光气法和非光气法。(1)溶液光气法该工艺是将光气通入含有双酚A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溶剂中进行进行界面缩聚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与其它的生产方法相比,溶液光气法由于经济性较差已完全淘汰。

20、(2)酯交换法酯交换法又称传统熔融工艺,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它是以苯酚原料,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再卤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存在下和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在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尽管该工艺生成成本低于其它生产工艺,但由于其生产出来的聚碳酸酯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并且由于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分子量较低,应用范围有限,因此限制了该工艺的商业应用。(3)界面缩聚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是将双酚A和烧碱溶液配制成双酚A钠盐,同时加入酚,然后送入光气反应器内。加入二氯甲烷,通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送到缩聚反应器内,加入三乙胺和烧碱溶液,进行缩聚反应。

21、然后分离含有聚合物的有机相和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最后成粒就得聚碳酸酯成品。(4)非光气法非光气法是先以液相氧化碳基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再与醋酸苯酯酯交换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聚碳酸酯。因此无副产物,基本无污染,特别是不使用剧毒光气,因此深受世界各大公司的重视,纷纷致力开发。综上所述,非光气法工艺是一种全封闭、无副产物、污染少、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已经由外国公司研究成功,但是由于国内仍在研究发展中,工艺不成熟,本设计不采用,而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成熟,反映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设备要求不高,产品质量好,尤其是截止2004年底,全世

22、界聚碳酸酯总生产能力接近3.3Mta 。其中光气法生产工艺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0%。所以本设计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2.1.4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的设计参照各方资料,尽量做到简单高效。主要工艺采取界面光气法进行聚碳酸酯的合成。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是将双酚A和烧碱溶液配制成双酚A钠盐,同时加入酚,然后送入光气反应器内。加入二氯甲烷,通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送到缩聚反应器内,加入三乙胺和烧碱溶液,进行缩聚反应。然后分离含有聚合物的有机相和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最后成粒就得聚碳酸酯成品。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省去了不必要的繁冗过程。务求工艺流程的简洁高效,而必不可少的设备要设计地

23、能够经受不良环境的考验。以下为大体的工艺流程图。 聚碳酸酯生产流程图2.1.5生产工艺流程叙述(1)双酚A钠盐合成反应将氢氧化钠水溶液(7%)通入反应釜(R101)中,同时加入的还有苯酚、双酚A、亚硫酸氢钠。搅拌反应一小时,由釜底出料进入储罐,然后由泵打入冷却器(H103)冷却到10,再送入搅拌反应釜(R102)中。(2)光气反应将来自光气站的光气通过稳压罐(V101)和缓冲罐(V102)进入冷却器(H102)冷却到 5然后与来自二氯甲烷储罐的温度为5的二氯甲烷混合进入光气反应釜。同时进入的还有来自换热器(H103)的双酚A钠盐混合液。搅拌反应一小时,控温在20左右。反应完全,将多余的光气通入

24、缓冲罐(V102)中。通入氮气,将反应液压入油水分离器(V105),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氯化钠水溶液由油水分离器顶部出去,再进入反应釜(R106)中,其中加入氯化钡,搅拌反应半小时,生成沉淀亚硫酸钡,将反应液通入板式压滤机进行过滤。滤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送回反应釜(R101)继续利用,另一部分通道反应釜(R107)中与加入的氯化氢溶液反应半小时,然后把反应液通入水处理车间。由谁有分离器底部出来的有机相,由泵通入反应釜(R103)。(3)缩聚反应将来自水油分离器(R103)的有机相在碱性条件下,三甲基苄基作为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一小时,控温在25。反应完毕后加入甲酸中和反应液中的碱液,

25、测pH为3左右方可,然后进行水洗,直至水洗液中没有氯离子为止。将反应液通入储罐中。(4)后处理有机相通入反应釜(R104)中,再加入沉淀剂丙酮搅拌半小时,将含有末状物的反应液通入转鼓真空过滤器中,将分离出的产品PC通过短管型气流干燥器和真空箱干燥器,的末状产物,在通过挤出造粒的产品PC。由真空过滤器分离出的有机相通入储罐中,通过泵打到蒸馏釜(R105)中进行蒸馏,蒸馏时间一小时,控温在60。二氯甲烷和丙酮变成蒸汽有釜顶进入换热器(H104)中,冷却至温度20,进入精馏塔(T101)中,塔顶出二氯甲烷,塔底出丙酮。来自蒸馏釜(R105)釜底的有机相先进入换热器(H107)中,冷却到20,然后进入

26、精馏塔(T102),塔顶出苯碳酰氯,塔底出简聚体和催化剂。2.1.6工艺设计损失率原料厂外运输损失率% 0.5原料厂外运输损失率% 0.5产品厂里储运损失率% 0.5产率% 85 2.2工艺计算2.2.1物料衡算1):物料衡算的原理方法步骤(1):原理对于连续稳定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是:M=M出 (2-1)即:初始输入量=最终输出量 对不连续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为: M=M出+M累积 (2-2)即:初始输入量+生成输入量=最终输出量+消耗量(2):方法本设计属于连续反应,采用第一种计算方法(3):步骤:a:收集数据:原理,产品规格 :过程单位时间的物流量 :有关消耗定额 :有关转化率选择性单程

27、收率b:画物料流程图,确定衡算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总物料某个组分某个元素等c:确定衡算范围: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车间某个设备等;某个设备的局部等 d:确定衡算基准: 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等e:列出输入输出物料平衡表:2):物料衡算过程(1):收集数据表2-1原料性质原料名称密度(Kg/m3)摩尔质量(g/mol)沸点()含量(%)比热容J/(mol.)光气1381998.39957.7二氯甲烷133685409850.88双酚A1150228360.598426.34氢氧化钠2.13401390759.5(2):确定单位时间内物流量: 年工作天数:365-(t

28、1+t2+t3)选择不连续工作制度:T1=52+1+1+2+3=59(其中对于工厂,星期六照常上班,故只有星期天休息,一年52周共52天,再加上劳动节1天,元旦1天,国庆节2天,春节3天)T2-设备大中小修及正常检修总天数,反应釜取6天/年T3-设备加工不同物料时的换料时间(不计)故年工作天数=365-(52+7+6)=300d/a聚碳酸酯日产量:100000t/a300d/a=334t/d(3):由已知消耗定额(以每吨产品计)消耗定额是指生产每吨合格产品需要的原料辅料及试剂等的消耗量表2-2 消耗定额光气489.24Kg/1t二氯甲烷4427.4Kg/1t双酚A968.8Kg/1t氢氧化钠5

29、65.13Kg/1t水9202Kg/1t(4):原料日净耗量:光气: 489.24Kg/t334t/d=163406Kg/d 二氯甲烷: 4427.4Kg/t334t/d=1478751.6Kg/d 双酚A: 968.8Kg/t334t/d=323579.2Kg/d 氢氧化钠: 565.13Kg/t334t/d=188753.4Kg/d 原料年净耗量:光气: 163406Kg/d1000Kg/t300d/a=49021.8t/a 二氯甲烷 1478751.6Kg/d1000Kg/t300d/a=443625.48t/a 双酚A: 323579.2Kg/t1000Kg/t300d/a=97073

30、.76t/a 氢氧化钠: 188753.4Kg/d1000Kg/t300d/a=56626.02t/a 原料厂内贮存运输损失率为5%,则聚碳酸酯工厂的原料年入厂量:光气: 49021.8t/a(1-0.05)=51601.9t/a 二氯甲烷: 443625.48t/a(1-0.05)=466974.2t/a 双酚A: 97073.76t/a(1-0.05)=102182.9t/a 氢氧化钠: 56626.02t/a(1-0.05)=59606.3t/a又原料厂外运输损失率为5%,则DDS皮革鞣剂工厂的原料年外购量光气: 51601.9t/a(1-0.05)=54317.8t/a 二氯甲烷: 4

31、66974.2t/a(1-0.05)=491551.8t/a 双酚A: 102182.9t/a(1-0.05)=107560.9t/a 氢氧化钠: 59606.3t/a(1-0.05)=62743.5t/a (5):衡算结果表2-3 物料衡算一览表(1)原料消耗定额(Kg/t)转化率(%)单程收率(%)日净耗量(Kg/d)原料年净耗量(t/a)损失率(%)厂内年储量(t/a)年订货量(t/a)光气489.24989516340649021.8551601.954317.8二氯甲烷4427.498951478751.6443625.4845466974.2491551.8双酚A968.89895

32、323579.297073.765102182.9107560.9NaOH565.139895188753.456626.02559606.362743.5(6):合成聚碳酸酯生产流程图(7):确定衡算范围,并进行深入计算: : 双酚A钠盐合成釜: 每小时进料量为: 双酚A: 13482.5Kg/h 氢氧化钠: 7864.7 Kg/h 苯酚: 69.6 Kg/h 亚硫酸氢钠: 23.6 Kg/h 水: 104488.2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 双酚A钠盐: 16084.4 Kg/h 氢氧化钠: 3134.0 Kg/h 苯酚: 69.6 Kg/h 亚硫酸钠: 28.6 Kg/h 水: 1066

33、17.0 Kg/h合计: 每小时进料量为: 125928.6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 125928.6 Kg/h :光气釜:每小时进料量为:双酚A钠盐: 16084.4Kg/h光气: 6808.6Kg/h二氯甲烷: 61614.7 Kg/h苯酚:69.6 Kg/h亚硫酸钠:28.6 Kg/h氢氧化钠:3134.0Kg/h水: 106617.0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二氯甲烷: 61614.7Kg/h光气: 952.4 Kg/h亚硫酸钠:28.6Kg/h氢氧化钠:3107.5 Kg/h简聚体:16173.1 Kg/h氯化钠:5765.5 Kg/h苯酰氯;95.1Kg/h水: 106617.0

34、Kg/h合计: 每小时进料量为: 194353.9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 194353.9Kg/h:缩聚釜: 每小时进料量为:三乙胺: 81.0Kg/h简聚体:16173.1 Kg/h二氯甲烷:61614.7Kg/h氢氧化钠:4851.9 Kg/h苯酰氯:95.1Kg/h水:14555.8Kg/h每小时出料量为:三乙胺: 81.0 Kg/h聚碳酸酯: 15596.5 Kg/h简聚体: 323.46 Kg/h苯酰氯: 95.1 Kg/h二氯甲烷: 61614.7 Kg/h氢氧化钠: 4851.9Kg/h氯化钠: 576.6 Kg/h水: 14555.8 Kg/h合计: 每小时进料量为: 97

35、371.6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 97371.6Kg/h:蒸馏釜:每小时进料量为: 催化剂: 81.0Kg/h 简聚体:323.5 Kg/h苯酰氯:95.1 Kg/h二氯甲烷:61614.7 Kg/h 丙酮: 20000 Kg/h 聚碳酸酯: 15596.5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催化剂: 81.0Kg/h简聚体: 323.5 Kg/h苯酰氯: 95.1Kg/h二氯甲烷: 61614.7Kg/h丙酮: 20000Kg/h聚碳酸酯: 15596.5 Kg/h合计: 每小时进料量为: 97710.8 Kg/h每小时出料量为: 97710.8Kg/h(8):列出输入-输出物料衡算平衡表1. 双

36、酚A钠盐合成釜: 表2-4 物料衡算一览表(2)名称进料出料Kg/hKmol/hW%Mol%Kg/hKmol/hW%Mol%双酚A13482.559.110.71.0氢氧化钠7864.7196.66.23.23134.078.352.51.3苯酚69.60.70.150.269.60.80.10.07亚硫酸氢钠23.60.30.050.10.1双酚A钠盐16084.459.112.80.9亚硫酸钠28.60.30.03水104488.25804.982.995.5106617.05923.284.597.7 2. 光气反应釜:表2-5物料衡算一览表(3)名称进料出料Kg/hKmol/hW%Mo

37、l%Kg/hKmol/hW%Mol%双酚A钠盐16084.459.18.30.8光气6808.668.83.61.0952.49.60.50.13二氯甲烷61614.7724.931.610.661614.7724.931.610.5苯酚69.60.80.060.07亚硫酸钠28.60.30.040.0328.60.30.040.02氢氧化钠3134.078.351.61.13107.577.71.61.1简聚体16173.163.78.30.9苯酰氯95.10.80.160.05氯化钠5765.598.43.01.4水106617.05923.254.886.4106617.05923.25

38、4.885.93.缩聚反应釜: 表2-6 物料衡算一览表(4)名称进料出料kg/hkmol/hW%mol%kg/hkmol/hW%mol%催化剂81.00.40.040.0681.00.40.040.03简聚体16173.163.716.63.7323.51.30.30.1氢氧化钠4851.9121.35.07.14851.9121.312.37.0二氯甲烷61614.7724.963.342.161614.7724.963.341.9苯酰氯95.10.80.060.1495.10.80.060.07聚碳酸酯15596.561.47.83.6氯化钠576.69.80.60.5水14555.88

39、08.715.046.914555.8808.715.046.84.蒸馏釜:表2-7物料衡算一览表(5)名称进料出料kg/hkmol/hW%mol%kg/hkol/hW%mol%催化剂81.00.40.040.0681.00.40.040.06简聚体323.51.30.30.15323.51.30.30.15苯酰氯95.10.80.060.0995.10.80.060.09二氯甲烷61614.7724.963.163.961614.7724.963.163.9聚碳酸酯15596.561.416.05.415596.561.416.05.4丙酮20000344.820.530.420000344

40、.820.530.42.2.2热量衡算(一) 计算的基本原理化工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尤其是反应过程,为维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常有热量的加入或放出。因此能量衡算也是化工设计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量衡算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能量是热能、电能、化学能、动能、辐射能的总称。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 能量形式为热能,故化工设计中经常把能量计算称为热量计算。通过热量衡算可确定传热设备的热负荷,以此为设计传热型设备的形式、尺寸、传热面积等并为反应器、结晶器、塔式设备、输送设备、压缩系统、分离及各种仪表等提供参数,以确定单位产品的能量消耗指标;同时也为非工艺专业(热工、电、给水、冷暖)设计停工设

41、计条件做准备。热量计算与设备计算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经常将热量放在设备工艺计算内同时进行。一般在 物料计算后先粗算一个过程的设备台数大小,设定一个基本形式和传热形式,然后进行该设备的热量计算,如热量计算的 结果与设备形式、大小有矛盾,则必须重新设计设备的 大小和形式或加上适当的附件,以使设备既能满足物料衡算的要求又能满足热量衡算的要求。能量衡算的基本方程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衡算方程式的一般形式为:式中,体系总能量变化; 体系从环境中吸收的能量; 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在热量衡算中,如果无轴功条件下,进入系统加热量与离开系统的热量应平衡,即在实际中对传热设备的热量衡算可表示为: 其中:所处理

42、的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 换热剂与设备和物料传递的热量(符号规定加热剂加入热量为“+”,冷却剂吸收热量为“”);化学反应热(符号规定过程放热为“+”,过程吸热为“”);离开设备物料带走的热量;设备消耗热量;设备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又称热损失;(二) 热量衡算 (1)双酚A钠盐合成釜 进料温度与出料温度:表2-8 物料衡算一览表(6)进料介质温度出料介质温度氢氧化钠20双酚A钠盐25亚硫酸氢钠20氢氧化钠:25苯酚20苯酚25双酚A20亚硫酸钠25水2025反应式为:由于各种物料都是在常温下加入,所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可求得化学反应热,所以在衡算过程中对于主反应1mol双酚A反应需要吸收的热量副反应1

43、mol亚硫酸氢钠反应需要放出的热量所以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热则由后面光气反应釜的设备计算得: 热损失取总热量的5% 所以由代如有关数据得: 需采用夹套进行换热,采用冷冻盐水冷却: 进口温度: -10 出口温度: 0 介质用量: (2)光气反应釜进料温度与出料温度:表2-9 物料衡算一览表(7) 进料介质温度出料介质温度光气5光气20二氯甲烷5简聚体20苯酚10二氯甲烷20双酚A钠盐10氢氧化钠20亚硫酸钠10苯酰氯20氢氧化钠10氯化钠20水10水20 反应式为反应的标准生成焓: 所以反应放热为: 由后面的设备计算知设备的质量:6938.7kg 热损失取总热量的5% 所以 所以由 代入有关数据得

44、:需采用夹套进行换热,采用50换热: 进口温度 50 出口温度 10 介质用量: 3 工艺计算与设备选型3.1 塔的工艺与选型3.1.1 T101 计算依据:(1)塔T101进、出物料流量组成: 表3-1物料组成名称进料出料Kg/hKmol/hW%Mol%Kg/hKmol/hW%Mol%二氯甲烷61614.7724.975.567.860382.4710.175.367.5丙酮20000344.824.532.219800341.424.732.5.对T101进行物料衡算要求本精馏塔的釜残液中二氯甲烷的量不高于6%,塔顶馏出液中二氯甲烷的回收滤为98%。由: (1)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塔底南挥

45、发组分回收率进料组成: 釜残液组成: 原料液平均摩尔质量: 原料液流量: 由于 所以 全塔物料衡算: 则: 3.1.2最小回流比的计算(1) 二氯甲烷和丙酮的饱和蒸汽压 :二氯甲烷和丙酮的饱和蒸汽压可根据Antoine方程求算,即 (2)式中 :t 物系温度,饱和蒸汽压,KpaA,B,C Antoine常数其中: 丙酮的常数 A=7.11714 B=1210.595 C=229.664 二氯甲烷的常数 A=7.4092 B=1325.9 C=252.6(2)塔内操作压力 :表32 塔内操作压力组分饱 和 蒸 汽 压Pa塔顶进料塔底丙酮(B)424.4185.4744.4二氯甲烷(A)754.7

46、3511275.6(4)平均相对挥发度为:塔顶 : 进料 : 塔底 : 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 : (5)最小回流比 : 取操作回流比 : 3.1.3全塔理论塔板数(1)最小理论塔板数 采用芬克斯方程计算 : (3) (2)理论塔板数 采用李德公式计算 : (4) 式中 : 上式适用条件为 : 0.010.9 则: 所以 : (不包括再沸器) 按标准圆整N为13(不包括再沸器)3.1.4 精馏段理论塔板数(1)最小理论塔板数 采用芬克斯方程计算 : (5)(2)理论塔板数 采用李德公式计算 : 式中 : 上式适用条件为 : 0.010.9 则: 0.010.9 所以 : (不包括再沸器)按标准圆整N为3(不包括再沸器)3.1.5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1)在已知条件下的全塔效率可以由下式进行计算 : 由全塔效率 : (6)式中 : E全塔效率;NT理论版层数;Np实际板层数 塔板效率由奥康奈尔()关联方程计算 : (7)式中 : 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的相对挥发度; u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的液相粘度 (2) 加料位置 由精馏塔的计算可知,精馏塔的加料板位于从塔顶往下数的第10块塔板。3.1.6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1)塔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