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11812769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 务体系构建及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作者:张良礼目录第一部分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规划设计(3)第一节老年需求研究综述(3)第二节养老模式研究综述(6)第三节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 (9)第二章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定位(13)第一节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之间的矛盾(13)第二节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与定位(17)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想(22)第一节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22)第二节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31)第三节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目

2、标和基本原则 (41)第四章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规划(44)第一节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加强家庭养老的功能(44)第二节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改善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49)第三节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让老年人体验专业化服务(64)第五章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金、运营及其他问题 (91)第一节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91)第二节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筹集(99)第三节 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走社会福利民营化道路(102)第四节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对策和建议(106)第二部分 老年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方法研究第六章 研究背景 (117)第一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118)第二节经

3、济发展、社会变迁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社会化养老的呼唤(122)第三节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定位(124)第四节目前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7)第七章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135)第一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的界定和分类(135)第二节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136)第八章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143)第一节老年人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两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应 用(143)第二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一一以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预测为 例.(147)第三节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的混合模型(159)第四节各模型间优缺点比较分析(162)第五

4、节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床位数需求模型(166)第九章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研究(167)第一节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及人力资源配置预测(167)第二节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188)第十章总结与讨论(192)第一节福利规划者与福利研究者的职能定位(194)第二节模型预测结果的意义(194)第三节模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95)第四节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的具体建议(196)第五节问题与不足(198)第三部分坚强与无奈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报告第十一章调查背景(203)第十二章调查主要结果分析(206)第一节基本状况(206)第二节居住状况(215)第三节家庭状况(219)第四节生活保障

5、(223)第五节身体状况(231)第六节 医疗保健状况(237)第七节 社会生活与社会参与 (242)第八节 生活质量 (249)第九节 社会支持网络(254)第十节 观念与信仰 (263)第十三章 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267)第十四章 对策与建议(277)附录 1 香港社会福利署安老院实务守则 ( 摘录 ) (287)附录 2 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292)附录 3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示意图 (305)参考文献 . (307)序言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人类迈进了所谓的“风险社会”。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作为人类社会十大长期风险之首被提出。自20世

6、纪 80年代初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了一项主要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应老龄化需求的方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h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 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是所有老龄问题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在中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之后,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观,但养老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却日益突出。 .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本

7、身的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个人和家庭在应对养老问题的能力上越来越弱,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养老服务体系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我们目前的提法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但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在养老功能上正面临缺损的挑战。事实上,核心化的家庭已不完全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需要政府与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福利多元主义思想,这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不应该被理解为政府福利责任的完全退位。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

8、长,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急剧增加,政府财政实力极大增强,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应当是我国目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就养老服务体系而言,根据中国国情,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构养老为补充是未来养老服务保障的主导模式。南京市是社区服务开展较早、较好的一个城市,其中尤以老年服务为重点。 10多年来,老年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拓宽,服务层面越来越广,已基本形成区、街道、居委会三级老年社区服务网络。在全国范围而言,南京市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主导经验。一方面,充分发掘

9、社区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要。同时,老年社区服务坚持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发展方向,从多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 .尽管南京市老年社区服务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虽然家庭是养老的主要场所,但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社区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但还不能尽如人意;机构养老还不能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问题不仅仅集中于南京市这一个案,事实上,这些问题折射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老年福利工作中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本

10、书是由南京市老龄工作者和南京大学学者合作的产物。作者中有多年从事组织具体老年政策制定、老年调查研究、直接参与老龄服务及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干部,有从事老年学和老龄问题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当中有的自身就是老年人的供养者和照料者,亲历中国经济社会及人口问题的巨大变迁。老年人口的快速发展和生育控制都使他们深深感受到赡养的压力。由于所从事事业的原因,他们对老年人的处境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说独具慧眼。他们的分析、经验、思考和建议对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完成了国家、社会和家庭赋予他们的生产和生育责任后进入老年。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人类就不能繁衍

11、,社会也不可能发展,他们理应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果实。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进行反抗,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促使他们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尽管如此,作为社会的资深公民和家庭尊长,他们有权力要求国家、社会和子女为其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和这个时代和谐共处。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福利制度的发展喜忧参半,展望养老福利制度的改革,其机遇和挑战并存。坚强与无奈的养老困境是部分老年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国老年福利制度努力的方向。同时, “科学发展观” 和“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健全老年福利制度提供了一个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把老年人福利落到实处。本书正是针对老年人口发展背景及现实中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困境而编写的,力图理清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以及家庭的养老责任,为我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思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2005年12月 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