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736643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委党校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政治理论(不定项选择10个共20分,辨析4-5个、20-30分,论述2-3个30-40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2、三大工人运动。(p1)即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84年爆发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p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阶段。(p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

2、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三次伟大变革。(p3)在哲学上,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在经济上,总结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理论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3)8、列宁主义创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新胜利(p5)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即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p7)10、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p8)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与抽象,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恩格斯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三大规律即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p8)12、历史上辩证法主要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辩证法、德国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p8)13、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p8)14、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分为三大社会形态或

4、三大历史阶段,即第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是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是指未来的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p9)15、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的两个条件,即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的关系。决定了产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p10)16、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共性,即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5、(p11)17、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p11)18、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p11)19、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p11)对。二者的统一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20、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

6、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p11-12)21、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p12)对。一是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劳动。这样的劳动,包括科学技术工作、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性服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2、货币的五个职能。(p12)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

7、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3、价值规律。(p13)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24、价值规律的作用。(p13)一是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是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25、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16)对。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

8、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这样区分的意义:一是使剩余价值理论更加完善和科学;二是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实程度;三是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理论基础26、资本积累。(p17)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资本积累的两个基本条件:大量的货币资本和大批的雇佣劳动力27、实现资本集中的两个途径。(p18)一是在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28、资本积累的后果。(p18)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主要表现为:

9、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即社会分工协作日益扩大,各企业、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发展到国际化;生产成果的社会化,即生产产品不再是个人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协作劳动的产物,甚至是国际协作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权把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果攫为己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鸿沟日益扩大。以上两个方面,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9、社会化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p20)30、商品流

10、通怎样推动服务业的发展?(p21)商品流通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和,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不仅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包括商品流通、劳动力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等多种流通形态,形成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信息业等多种流通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它们构成当代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流通扩大、消费增长、品种变化,反过来推动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正是在生产、交换、消费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下,社会化生产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31、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p22)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对理想社

11、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进入第二阶段,代表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认为应当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本身,要求建立完全平等的共产主义体制,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不仅相当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而且还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设想未来社会,并作了广泛的社会实验3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p22)贡献: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

12、了重要的贡献缺陷: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新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3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或共产党宣言创立的背景)(p23)一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二是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

13、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三是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4、如何理解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p25)两个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两个决不会”:马克思主义也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正

14、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科学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两个必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两个决不会”进一步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两个必然”的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强调的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客观条件,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第三,我们既要坚信“两个必然”,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两个决不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5、,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35、如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p26)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但是也不能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客观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不可调和,是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客观条件。而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和革命的坚决性、彻底性,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则是无产阶级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主观条件。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无产阶级通过不同方式的革命手段,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无产阶级为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

16、决定性的一步、关键的一步36、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p32)第一,明确提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南,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第二,鲜明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同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第三,未来社会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因此,“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2)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这

17、就为工人政党探讨未来社会分配方式指明了正确的导向与方法37、为什么说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垄断?(p33)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当生产达到高度集中,少数集中了巨额资本的大企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提高规模效益,共同获取高额利润,就产生了形成垄断组织的要求。这表明,生产集中产生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阶段性质变38、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p33)一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二是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

18、统治;三是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五是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p34)形成: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本质: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机构,利用国家权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并且巩固和扩大金融寡头的统治40、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p35)表现在:一是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二是食利者阶层的增长,这种情况必然反映到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加剧社会生活得各种腐朽现象;三是政治上趋向反动;四是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思想的滋长41、怎么理解帝

19、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p36)第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达到了尖锐化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连续不断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形式。第二,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会使其世界体系出现矛盾的焦点和薄弱环节,这就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胜利。第三,帝国主义是一小搓大国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愈来愈残酷的掠夺和压迫的时代42、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p38)世界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形成两大对立的营垒:人数众多的、附属的、没有平等权的被压迫民族与拥有巨大财富和雄厚军事实力的少数压迫民族

20、。这一区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尖锐矛盾和对立。民族解放运动不可避免。帝国主义把殖民地半殖民地视为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转嫁经济、政治危机的主要场所,殖民政策的本质就是剥削。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行动。其主要打击目标是世界帝国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成为推进革命的动力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一支独立的积极的革命力量,能够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活动。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原则是民族自决权。民族自决权具体包括:自

21、由分离和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反对兼并和侵略干涉的权利;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保卫祖国的权利;实现民族彻底独立和彻底解放的权利。民族自决权的实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干涉,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经济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43、列宁物质的定义。(p4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知所复写、摄影、反映。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性。同旧唯物主义、一切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44、生活、实践的观点们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p42)对。第一,从世界观来说,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

22、世界的整体关系的,人的世界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第二,从认识论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惟一标准。第三,从历史观来说,实践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4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42)“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的认识,只有作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确定认识的正确与否。具体过程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众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分析和整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理性认识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即反作用于社会

23、实践以检验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如果理性认识能够有效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那么理性认识就是正确的;如果理性认识不能促进实践,反而产生了“制约”,那么理性认识就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并未完善,必须加以改正46、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p43)对。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二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规律和逻辑规律的本质,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相统一;三是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47、运用列宁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p44)第一,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的运用概念的灵活性。第二,坚持联系的全面性,把握事物的全部关系总和。第三,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

24、握事物联系中主要和次要。主流和直流之间的区别。第四,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4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理论。(1)认为我们的认识所反映的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从而划清了唯物主义认识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界限。(2)坚持认识的能动性,认为对于无限的人类发展来说,世界上绝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只有已被认识的东西在明天是可以认识的,从而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3)坚持认识的辩证性,认为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先发展过程,从而划清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映论的界限4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本内容。(p53)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

25、春,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是指当时的特殊环境;“共产主义”表示这项政策的实质。主要内容有:(1)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加强对资本主义进攻,结束对工厂工人监督,从没收大企业到没收中小企业。(2)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整机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以保证城市居民和红军有饭吃。(3)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差距(5)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50、新经济政策。(p54)以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十大和随后列宁写的论粮食税为标志,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6、。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51、新经济政策的实质。(p52)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52、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p55)(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3)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5)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53、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p58)列宁为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采取了许多加强苏维埃

27、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首先,加强国家专制职能,镇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抗,以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其次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思想54、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p62)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回答: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他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的统一战线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55、革命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28、(p62)56、毛泽东如何论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p64)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基本构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对农民所用,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9、p69)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有时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一万,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相适应和相矛盾在69页)58、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论述题p71)1956-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20年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1953年12月,毛泽东在他修改审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初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

30、会议上指出“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在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等5

31、9、怎样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p78)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第二,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第三,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60、为什么说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7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61、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位。(p83)62、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p83)63、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p84)64、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p85)

32、65、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p86)66、如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p88)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不能孤立地去做”的重要思想。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来做,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决定的。再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决定的67、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89)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马克思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教育

3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正确的原则68、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p89)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时机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首先,政策和策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准则;其次,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是党领导群众的基本方式;再次,政策和策略还是党和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一是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础和根据。客观条件具备

34、之后,政策策略的正确与否,就成为革命和建设的至关重要的因素69、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p92)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国内外敌人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一个重要概念: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二是在对敌斗争中,要对敌人加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三是在对敌斗争中,还必须将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区别开来;四是“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策略思想;五是把一切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并尽可能减少和化解消极因素,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70、“三个世界”理论。(p95)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

35、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7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p96)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7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98)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73、实事求是的含义。(p98)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74、为什么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贯彻唯物辩证法?(p102)75、坚持实事求是,需要科学的方法。(p105)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中心工作与一般工作相结合,学会“弹钢琴”;胸中有“数”;波浪式前进;留有余地;集体领导;力戒骄傲;多谋善断;当机立断等76、群众路线的内容。(p

36、107)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7、如何理解独立自主?(p110)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独立自主不仅是处理政党与政党关系基本原则,而且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p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

37、发展起来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1)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3)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过程。(p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8、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创立的。之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118)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p121)什么是

39、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82、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和回答。(p126)1发展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共同富裕。2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是兴国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发展必须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必须注重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必须保持国内政策的稳定。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的关键在人。83、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p129)

40、批判“两个凡是”,并不意味着否定毛泽东思想,正是为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8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p134)第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第四,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85、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自觉实现“三个解放”。(p135)第一,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

41、中解放出来;第三,要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8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37)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到了首要的地位;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8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139)对。第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

42、4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89、怎样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p143)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快于资本主义,发展质量高于资本主义。只有加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社会

43、主义的优越性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9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p144)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9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p146)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基本特点包括:第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第二,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报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44、。第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这个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

45、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共同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48)9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p14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p151)第一,正确认识和

46、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三,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95、“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152-153)“老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

47、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9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p153)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9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154)1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

48、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应当把社会主义制度同表现这种制度的具体体制区分开来。2改革的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3改革的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改革的方法是要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必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包括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98、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57)1(99题)2实现改革发

49、展稳定三者的协调统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统一;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统一;实现稳定与改革的统一。99、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p157)1发展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稳定2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发展3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社会的稳定100、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p159)对。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基础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第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滞局面101、市场机制包括的三要素:一是供求;二是价格;三是竞争(p161)1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160)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50、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第四,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

51、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p164)104、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165)(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3)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国家(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05、没有

52、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p167)对。第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106、立足中国实际,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p168)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二,既要坚持又要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政治制度;第三,既要坚持又要稳妥地探索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107、怎样理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p169)第一,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标志和保障108、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的若干

53、重大关系。(p171)第一,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借鉴引进和开拓创新的关系10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p172)第一,是清除原有政治体制弊病的需要;第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的需要;第三,是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需要11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p173)第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长远目标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性目标;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具体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111、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p174)

54、(1)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本标志。第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第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引导力和调控力;第三,文化表现为人民的创造力;第四,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强大的渗透力。(2)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目标。第一,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第二,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3)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一,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第二,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提供精神动力;第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4)先进文化建设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11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p176)

55、第一,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第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11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p178)第一,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第二,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第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14、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p181)第一,解放思想,推进文化观念创新;第二,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第三,围绕核心,推进文化内容创新;第四,推进文化形式和文化业态创新115、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p18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其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因此,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56、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和谐,就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116、和谐社会建设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p183)第一,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第二,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117、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83)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

57、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118、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p187)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建设又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和环境支持。因此,必须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整

58、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119、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p187)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方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另一方面,在社会化迅猛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特点。各类

59、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迅猛发展,涉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扩大群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p19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去创造和探索。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

60、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始终是不断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始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可靠力量121、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p195)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122、为什么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p196)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

61、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都是同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吸引和凝聚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性作用密不可分的123、坚持“四个尊重”在本质上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p19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24、怎样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长期的基本政策。在我国新时期,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是一个

62、认识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解决。因此,我们在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时,既要保护信教自由,也要保护不信教的自由;既要保护信这种教的自由,也要保护信那种教的自由;既不能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也不能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宗教信仰自由是载入宪法的公民权利。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坚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宗教同国家分离,宗教同学校分离。绝不能利用国家政权推行某种宗教或禁止某种正常的宗教信仰;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团结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63、,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p199)125、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p199)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爱国者的联盟;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64、祖国服务。126、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p200)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前提条件,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将对民族振兴产生巨大的推动力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

65、摇的坚强意志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127、“一国两制”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形式。(p20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并付诸实践,特别是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一”在港澳能够成功,同样也适合于解决台湾问题。解决港澳问题的实践证明,“一”是维护台湾各方面利益的最好办法。128、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p206)1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1)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在增长。(3)世界三大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是没有激化到必须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不可的程度。由于以上三种因素起作用,二战后尽管地区性战争一直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