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1698427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专题一 普通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大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巴普洛夫等人,提出了条件发射和无条件发射,还建立了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1.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 D 。A.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 B.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C.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学说 D反射学说2. 吃酸梅流口水是 A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性、持续性、分配性和转移性。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展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持续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

2、内保持在*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刺激进展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转移性是指将注意从一事物移到另一事物。3.以下情况书注意选择性的是 A A小明逛商场只看见玩具 B学生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C妈妈边打毛衣边看电视 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4. 以下情况书注意持续性的是 B A小明逛商场只看见玩具 B学生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C妈妈边打毛衣边看电视 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5.以下情况书注意分配性的是 C A小明逛商场只看见玩具 B学生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C妈妈边

3、打毛衣边看电视 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6. 以下情况书注意转移性的是 D A小明逛商场只看见玩具 B学生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C妈妈边打毛衣边看电视 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敏捷好动,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其特点是热情并有显著的工作效能,反响迅速,适应性强,注意力好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倾性。2胆汁质兴奋型: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因此,在行为上表现不均衡性,这种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好挑衅,心境变化强烈,具有外倾性。3黏液质安静型: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灵活性差,反响

4、比较缓慢;他们的突出特点是安静、稳重、均衡、坚强,他们能较好地抑制自己,遵守秩序,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4抑郁质弱型:其神经过程是弱的,不能忍受太大或太小的神经紧*。情绪体验丰富,他们敏感,细腻,具有内向性。7.?红楼梦?中林黛玉属于 D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8. ?红楼梦?中薛宝钗属于 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9. ?红楼梦?中王熙凤属于 B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5、例如,看到一*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10. C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11.看到一*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 B 现象。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候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出现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场快速作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睡眠者在这个时候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正在做梦。12.人的梦境,一般出现在睡眠的 A 阶段.A快速眼动

6、睡眠阶段 B深度睡眠阶段 C轻度睡眠阶段 D睡眠锭阶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我们正在教室内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并且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领的性质。13.当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讲时,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对他的注意。这被称为 C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

7、过程。如,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旧地重游,处处有熟悉之感,就是再认的现象。再认也叫识别。14.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旧地重游,处处有熟悉之感,这时 A 现象。A再认 B记忆 C回忆 D重现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没有领略过北方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的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寒冰封山、大雪纷飞、登山望远,雪中群山好似一条银蛇在翩翩起舞,丘陵好似银白色的象在奔跑,使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15. 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这是属于 B .A联想 B再造想象

8、C创造想象 D梦想人们把*种功能赋予*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使装东西的,笔是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16.人们把*种功能赋予*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D 。A思维僵化 B功能固定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等。动机

9、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7.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等表达了动机的 D 功能。A指向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活功能18.一般认为, C 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A高等 B低等 C中等 D极高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19.按起源分类,需要可被分为 B 。A自然需要

10、和物质需要 B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C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 D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0.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属于 A 需要。A自然需要 B社会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许多研究发现,母亲怀孕的年龄常常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开展。以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为例,母亲年龄低于29岁的,其发病率只有1/3000;而母亲怀孕年龄在4549岁之间的,其发病率为1/40。21.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说明了 B 与儿童的智力开展有密切关系。A、母亲年龄 B、母亲怀孕的年龄 C、母亲身体*状况 D、母亲心理*状况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

11、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入学到毕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说的。22.俗话中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的 B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23.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入学到毕业都没有很大的变化,这表达了人格的 A 。A稳定性 B功能性 C独特性 D统合性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黏液质,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

12、缺乏生气,行动缓慢。抑郁质,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24.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的气质类型是 D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25.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缓慢的气质类型是 A 。A黏液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响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例如,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以后,得到了食物强化,条件反射将进一步稳固;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26.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响会逐渐削弱,这被称为 C 。A泛化 B分化 C消退 D遗忘27.狗对铃声形成唾

13、液分泌的条件反射以后,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则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 D 。A遗忘 B分化 C泛化 D消退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它在学习中是常见的,例如,许多英语学习者曾经感觉到学习到达一定的层次以后,想要再进一步地提高学习成绩变得非常困难,仿佛学习停滞不前了,即使继续努力也收效不大。28.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 A 。A高原现象 B练习效应 C顶峰体验 D机体疲劳29.许多英语学习者曾经感觉到学习到达一定的层次以后,想要再进一步地提高学习成绩变得非常困难,仿佛学习停滞不前了,即使继续努力也收效不大,这种现

14、象叫 B 。A顶峰体验 B高原现象 C练习效应 D机体疲劳二、多项选题: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觉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反响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外部感觉承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和嗅觉承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1、内部感觉包括 CDE A、味觉B、触压觉C、运动觉D、平衡觉E、内脏感觉知觉的特性有:一、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展组织加工的特征。二、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历的根底上把由

15、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历、知识为根底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正确解释、说明。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的它的稳定性。2、知觉的特性有 ABC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E、适应性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它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诱发运动,

1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爱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则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ABC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感觉后像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成为心理促动药物。按照其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物可以分为三类: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4、下面哪些是心理促动药物

17、 ABD A、兴奋剂B、镇静剂C、安眠药D、迷幻剂依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以及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5、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ABCE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工作记忆E、语义记忆6、程序性记忆的内容包括 BCD A、感觉技能B、知觉技能C、认知技能D、运动技能记忆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可以区分为前后的一

18、些阶段。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根本过程,任何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历。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展形式转换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展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们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7、记忆的三个根本过程 ACE A、编码B、回忆C、存储D、再认E、提取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构造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构造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构造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承受外界的信息,

19、短时记忆对其进展选择性编码并将它输入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在我们需要时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8、构成记忆构造的三个不同子系统是 BCD A、情景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短时记忆E、语义记忆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承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承受学习,指将别人的经历变为自己的经历,所学习的内容是以*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须学习者自己去独立发现。发现学习,指在缺乏经历传授者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历的过程。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历进展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的过程。机械学习,是指在缺乏*种先前经历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展的学习。

20、9、依据学习方式,可将学习分为 ABDE A、承受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意义学习E、发现学习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对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四种: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提取失败,有的研究者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回丧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

21、取线索。10、导致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ABCD A、衰退B、干扰C、压抑D、提取失败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展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根本特点。想像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展的方向。想像具有补充知识经历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想像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像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想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局部的机能活动过程。11、想像的功能有 ABCD A、想像具有预见的功能B、想像具有补充知识经历的作用C、想像具有代替作用D、想像对机体的

22、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的内在动力。如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在人的*些高级需要的根底上产生的。12、以下哪些属于社会性动机 ACDE A、工作动机B、繁衍后代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E、成长动机人类具有四种根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快乐是一种追求并到达目的时所产生

23、的满足体验。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到达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13、人类的四种根本情绪是 ABCE A、快乐B、愤怒C、恐惧D、欣喜E、悲哀压力也叫应激,压力是表现出*种特殊病症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响所引起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成为压力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个中生活事件进展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

24、*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性信息;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件;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14、导致压力的压力源类型有 BCDE A、家庭压力源B、躯体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心理性压力源E、文化性压力源三、判断题1. 1879年,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2. 实验法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反响变量、控制

25、变量。3.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三局部组成。4. 反射弧一般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5.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有很多,按照信息的来源我们将远感觉分为听觉、视觉、嗅觉等。6. 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根本指标,是个临界值。是人感到*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7. 明适应是光适应,由暗处到亮处,眼适应过程,对光的感受性上升的变化现象。8. 三原色说杨-黑理论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红,黄,蓝三种不同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9. 知觉的恒常性是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10. 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

26、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11.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转移。12. 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整体性。13. 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波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14. 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韵律法。15. 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场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暗适应。16.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晕轮效应。17. 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容量是有限:62个单位。18. 衰退、干扰、压抑和提取失败等是以往发生的主要原因。19.

27、内隐记忆受交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和干扰等因素影响。20. 催眠不是一种意识状态。31、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心理。32、暗适应过程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33、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34、情绪具有两极性,说明情绪存在对立的性质,而对立的两极是相互排斥的,不可同时存在。35、人长期持续的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死亡。36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39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40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41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

28、的。42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归属和爱的需要44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46催眠治疗往往很快见效。47引起行为的外界因素叫刺激4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49。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迁移50善于把已经开场了的事业进展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自觉性51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52暗适应过程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5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开展是不均衡的。遗忘速率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54从众行为的研究说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越

29、大 ,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58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工组织的技巧为记忆术。59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性需要。60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61。.情绪生活和一个人的身心*具有密切的关系。62由奖励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63行为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是刺激和反响之间的联系,无视个体头脑中的内部过程。65能力和知识是同步增长的。66“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性格是相当稳定的。6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68有自觉目的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69同时进展的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要有一种是很熟练的,就可以进展注意的分配。71定势对问题

30、解决只具有消极的作用。72意义识记的根本条件是理解。74表象具有直观性与概括性的特点。75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简单相加。76需要是一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和源泉。77刚穿上皮鞋感到鞋重,过几天便觉不出来这是错觉现象。78有意识记的根本条件是理解。79动机强度越大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80“人逢喜事精神爽说明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 24 25 26 27 28 293031 3233343536373839404142 43444546 4748495051 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 66 67 6869

31、7071.72 73 74757677 78 7980 专题二 开展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德国生理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世纪后半叶创立了儿童心理学。儿童开展心理学的创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提醒开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而儿童的动作开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开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开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的开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展的,因此动作的开展与其身体的开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动作的开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1、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开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根底

32、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1、以下不是儿童动作开展所遵循的规律是D A从上到下 B.由近及远 C.由粗到细 D.由前到后2、儿童最早开展的动作是A A头部动作 B躯干动作 C.手的动作 D.脚的动作3、儿童的动作开展是沿着A方向逐步成熟的。 A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B 抬头-爬-站-翻身-坐-行走 C坐-抬头-翻身-爬-站-行走 D 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4、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C岁才能做到。 A3-4 B 4-5 C 6-7 D 7-8 5、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夸美纽斯 B 何林渥斯

33、 C 普莱尔 D 冯特儿童开展心理学自诞生以后开展出了多种理论派别。如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论。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开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展的。他通过基因来指导开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开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响的学习过程。他对待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观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华生提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精神分析论则着重对“无意识的探究。弗洛伊德认为,

34、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根本动力,心理的开展就是“性的开展,或满意理性欲的开展。他将儿童的心理开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12岁开场。相互作用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开展不是天生构造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开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成熟、自然经历、社会经历以及平衡化,其中第四个是决定性因素。1、 华生对待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观点源于BA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 B 洛克的“白板 C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D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2、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开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肛

35、门期的时间是B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3、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开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潜伏期的时间是D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4、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开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性器期的时间是C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5、皮亚杰认为在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四个因素中,其中是决定性因素的是D A成熟 B 自然经历 C 社会经历 D 平衡化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婴儿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婴儿心理开展最早的是感觉,如视觉、听觉。婴儿视觉的开展主要表达在视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视敏度是指准确地

36、区分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所谓的视力。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开展的关键期。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婴儿4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种颜色的偏爱。婴儿听觉的开展包括听觉区分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以及视听协调能力等。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1、准确地区分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是A A视力 B 辨色力 C 听力 D 区分力2、视敏度迅速开展的关键期是C A出生后前一个月 B出生后前三个月 C 出生后前六个月 D 出生后前一年3、婴儿C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种颜色的偏爱。 A一个月 B三个月 C 四个月 D一年4、新

37、生儿心理开展最早的是A A感觉 B物体知觉 C 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5、以下不属于婴儿听觉的开展的是D A听觉区分能力 B 语音感知 C音乐感知 D 辨色力6、婴儿偏爱A 的音乐曲调。 A轻松优美 B 激情高亢 C古典浪漫 D 吵闹喧哗依恋一般是指个体对*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开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1、平安型依恋。母亲在时有平安感,对外界反响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有温暖的回应。2、回避型依恋。很少表现出别离抗拒,甚至对母亲也有意回避和无视。3、对抗型依恋。有强烈

38、的别离抗拒,既希望和母亲保持接近,但对母亲主动的接近又表现出抗拒,特别是在别离后重聚时。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在与母亲别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1、A指个体对*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开展心理学中,它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 依恋 B 同伴关系 C 人际关系 D 亲子关系2、B 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平安型依恋、对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A鲍尔比 B 艾斯沃斯 C 艾里克森 D 马斯洛3、小孩在母亲在时有平安感,对外界反响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小孩明显的不

39、安。当母亲返回时,他有温暖的回应。这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A A平安型依恋 B 回避行依恋 C 对抗型依恋 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4、婴儿在与母亲别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这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D A平安型依恋 B 回避行依恋 C 对抗型依恋 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5、婴儿很少表现出别离抗拒,甚至对母亲也有意回避和无视。这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 B A平安型依恋 B 回避行依恋 C 对抗型依恋 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根底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

40、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强迫性、不平等性、以及变化性的特点。它表现为亲子亲和、亲子冲突。亲子冲突的表现多为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根本符合一般的开展规律,呈抛物线趋势。在初中阶段,亲子冲突一直增长趋势;初三是亲子冲突最严重的阶段;升入高中后,亲子冲突逐渐缓和。1、以下不是亲子关系的特点的是D A不可替代性 B 持久性 C 强迫性 D 平等性2、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的开展规律呈C趋势 A直线 B U形 C 抛物线 D 曲线3、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在 C 阶段是亲子冲突最严重 A小学低年级 B 小学高年级 C 初三 D 高中4、我国亲少年的

41、亲子冲突在 D 阶段逐渐缓和 A小学低年级 B 小学高年级 C 初三 D 高中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它伴随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包含生理、表情和体验这样三个根本的成分。情绪的生理成分包含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如心率、出汗、肾上腺素水平等。情绪的体验成分是个体在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或认知判断,一个人如何解释和评价自己的情绪,依赖于其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经历。1、人们害怕或焦虑时常常伴随着呼吸加快心率提高、血压上升、出汗等反响,这表达了情绪的AA生理成分 B 表情成分 C 体验成分 D 动作成分2、一个儿童在说“我感到快乐时,他必须认识到与“快乐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线索。这说明了情绪具有C

42、A生理成分 B 表情成分 C 体验成分 D 动作成分3、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它伴随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根本成分D A生理成分 B 表情成分 C 体验成分 D 动作成分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开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本我冲动的对象集中转向生殖器,性器官成为儿童性满足的主要来源。“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就出现在这一时期4、潜伏期6-11岁,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儿童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5、青春期11、12岁开场。1、B时期,本我冲动的对象集中转向生殖器,性器官成为儿童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43、A肛门期 B 性器期 C 潜伏期 D 青春期2、在学校中,课桌上出现了“楚河、汉界,男女之间会尽量防止接触。这一时期是C A肛门期 B 性器期 C 潜伏期 D 青春期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随着家庭的不同互动,进一步的影响了儿童个性的开展。1、缓慢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B A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B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C理智地抑制自己的烦躁D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皮亚杰儿童智力开展的主要内容是:智力开展分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是

44、指在语言开展之前,主要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环境的阶段。二前运算阶段:幼儿从动作思维开展到符号功能的象征性思维、表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但思维还具有自我中心状态,不可逆性和半逻辑性。三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已逐渐超出知道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对观察所及的事物进展具体运算。四形式运算阶段:此时,少年的思维能力,已超出感知的事物的具体内容,思维也无需以具体事物作为中介,因为他们已有能力处理假设性、抽象性的问题。有能力对抽象的命题进展推理运算二级形式逻辑运算,说明已经真正形成了逻辑数学概念。1、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AB)的特征 A、半逻辑性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

45、、掌握守恒 2、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ABC )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展逻辑运算 D、可以提出的假设3、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CD )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不能针对 提出假设C、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 D、其认知活动到达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开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响;有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响;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

46、结。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1、平安型依恋。母亲在时有平安感,对外界反响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有温暖的回应。2、回避型依恋。3、对抗型依恋。有强烈的别离抗拒,既希望和母亲保持接近,但对母亲主动的接近又表现出抗拒,特别是在别离后重聚时。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在与母亲别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1、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ABCDA、平安型依恋B、对抗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2、按照鲍尔比的划分,依恋的开展经历了ABD的开展阶段。A无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B有差异的社会反响

47、阶段C一般情感联结阶段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游戏的开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具有想象的特点,具有概括性质。根据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可以将游戏分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开展的重要途径,是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表达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1、通过游戏幼儿的ABCD可以得到开展。A、各种心理过程B、社会性C、道德感D、身体素质2、游戏对儿童心理开展的意义有(ABCD ) A、

48、促进认知 B、表达创造性能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增强体质 3、象征性游戏的特征有(ACD ) A、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种相似性 B、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C、具有想象的特点 D、具有概括性质4、儿童游戏可以分为ABC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团体游戏开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响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表达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它有一些鲜明的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开展模型和开展的阶段模型分别是连续性和阶段性观点的典型代表。在连续开展模型中,开展被视为是由遗传程序所设定的,并受制于成熟的过程。开展变化是感知、

49、运动、认知技能与操作上的平稳的连续的量的增加。开展的阶段模型则将开展看成是非连续的,在前后不同的开展阶段,开展具有质的差异。皮亚杰的智慧开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个性开展观点都是它的代表。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开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开展。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一样的速度直线开展的,而是表达出多元化的模式。4、个别差异。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5、开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些行为与能力的开展有一定的最正确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开展甚至导致行为

50、与能力的缺失。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开展、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6、开展的年龄特征。如:幼者活泼好动,长者内敛稳重,青少年既追求独立又盼望与同伴的交往,这些都是典型的年龄特点?1、以下不属于开展的阶段模型的是BCDA皮亚杰的智慧开展理论 B 分化-层次模型 C 会聚模型 D 人本主义模型2、每个儿童动作的开展,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开展规律。这没有表达开展的ACD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方向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3、从总体开展看,幼儿期

51、出现第一个加速开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开展,到了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开展,到了老年期则开场出现下降。这没有表达了开展的ABD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方向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4、有的人早慧,而有的人则大器晚成。这没有表达了开展的ABC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方向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5、人或动物的*些行为与能力的开展有一定的最正确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开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这没有表达了开展的ABC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方向性 C 不平衡性 D 开展的关键期6、下面能证实关键期的

52、存在的是ABCA鸟类的印刻 B恒河猴的社会性开展 C人类语言的习得 D 哺乳动物的单眼视觉。7、幼者活泼好动,长者内敛稳重,青少年既追求独立又盼望与同伴的交往。这没有表达了开展的ACD特点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开展的年龄特点 C 不平衡性 D 开展的关键期三、判断题智力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和认知理论。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又分为智力的因素论和构造论,因素论包括单因素论高尔、推孟、比奈等人支持这种理论、二因素论、多因素论由桑代克第一个提出、群因素论由瑟斯顿首次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霍恩和卡特尔等,构造论包括智力的层次构造论和三维构造论。智力的认知理论又包括智力三元理论和智力的PAS

53、S模型方案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这两个智力信息加工理论。而在近二十多年,在智力开展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优势领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演化理论。1、 智力理论分为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和智力构造理论 。 2、 智力的构造理论包括智力的PASS模型和智力的三元构造论 3、 比奈支持的是智力的单因素理论 4、 第一个提出智力多因素论的是心理学家瑟斯顿 5、 智力的PASS模型的“PASS指得是方案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6、 近二十多年,智力开展研究领域的三个最具影响力理论是:优势领域理论、社会 文化理论、认知操作理论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伴

54、随着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有三个根本成分:生理反响指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密切相关、表情反响面部表情和声音、体验反响个人在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或认知判断,依赖于其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经历。情绪有三方面功能:一是可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与其认知过程相互影响,三是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情绪开展的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无条件刺激引起情绪反响,认为大多数情绪反响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产生的等、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认知过程的产物,真正的情绪依赖于认知的成熟、生态学理论。1、 情绪的三个根本成分是生理反响、表情反响、体验反响 2、 小李

55、在紧*的时候会出现神经性胃痛,这是属于情绪的体验反响 3、 体验反响不需要依赖于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经历 4、 当小孩做了一件好事得到表扬,他感到很快乐,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去做好事,这说 明情绪具有组织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5、 认为大多数情绪反响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产生的是情绪开展的生态学理论 6、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真正的情绪依赖于生理的成熟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生物的包括先天气质是影响儿童日后心理*的重要因素、体格外貌、成熟速度等、社会的主要包括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同伴等、个体的自我意识。关于生物因素的气质方面,托马斯和切斯发现幼儿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容易护理的、困难的

56、、慢慢活泼起来的三种。关于社会因素,先从总的家庭系统来说,有4个特点:1、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并不是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关系;2、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3、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局部,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4、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开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接着是依恋,它形成于婴儿1012个月,别离焦虑和怯生是其标志,依恋的开展阶段有:1、前依恋期,是无差异反响期;2、依恋关系建立期,是有差异的社交期,幼儿对抚养者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如更多的微笑;3、依恋关系明确期,标志事件是别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4、交互关系形成期,

57、别离焦虑逐渐下降。再者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权威型、冷漠型、无视型,其中权威型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1、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生物的、社会的、个体的自我意识 2、 一个人身体很高大,让他在运动方面很有优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开朗豪爽的 性格,这属于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 3、 气质是影响儿童日后心理*的重要因素 4、 在家庭系统里,儿童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是单向关系 5、 当孩子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饭时,父母就不会给孩子喂饭了,说明家庭系统具有调节 功能 6、 依恋形成于婴儿1012个月,别离焦虑和怯生是其标志 7、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型、冷漠型、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