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疑难问题解答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693454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206 大小:3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GMP疑难问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GMP疑难问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GMP疑难问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资源描述:

《GMP疑难问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MP疑难问题解答(2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总则【第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方案的全部活动。【第三条】本规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局部,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根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穿插污染以及混淆、过失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问题1:企业该怎么执行,检查员该如何检查?质量风险管理是否每个文件都要涉及,大多数的行为、方法都需要进展风险评估?GMP检查时会不会检查这个系统,还是只检查GMP局部?企业是否只需要参照ISO9001“ISO是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2、 Organization的缩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淮之一,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QMS?需要做ISO9OOl的认证吗?答:质量管理体系是由假设干容组成的,如:人员、设备、环境、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等。第二、第二条是原则,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违背上述原则的问题,可以认为企业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者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一定每个文件都要进展风险评估,而是每一个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文件都可以用质量风险评估来确定其有效

3、性。企业在完全符合GMP的前提下可以按照ISO去建立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不强制要求做ISO9001认证。点评:尽管ISO体系与GMP体系有很多一样之处,但是两种体系的目标围有所不同。GMP是针对制药企业而且是强制执行的法规文件,而ISO体系是不强制要求制药企业建立的。企业可以在执行GMP的过程中同时参考ISO体系,来充实、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问题2:质量活动所包含的具体围有哪些?答: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活动。点评:除日常质量管理外,质量活动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制定质量方针、质量政策、质量筹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逬,包括审计、偏差管理、变更管理、生产管理批记录、年度回忆、

4、现场管理、投诉、召回、印字包材的审核批准、产品释放、GMP自检、培训,供给商管理,不良反响报告和监测,质量标准、方法管理,环控、水系统监测,样品管理取样、留样,稳定性管理,质量控制,验证管理,文件管理,对第三方的管理委托生产、加工、第三方实验室等,法律法规的获取等。第二章 质量管理【第九条】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前方可放行;问题3:产品放行质量受权人是否可以转授权?特别是同一个公司、不同生产地址,产品放行的问题。答:可以转授权,特別是同一个公司、不同生产地址的产品放行时。点评:被授权人应具有与受权人在产品放行方面一样的资质,执行同样的释放时履行受权人的权利,受权人对被

5、授权人的行为负责。被授权人应全面掌握产品生产的全部信息,对批生产、批包装及批检验记录进展全面审核,释放时应重点审核不符合事件、变更、验证等有变化信息。【第十二条】质量控制的根本要求:三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问题4:这里指上面第十二条容经授权的人员可以是哪个部门的?我们是质量部的人员,是否有授权书并经过培训上岗资质即可,而不只是由QA或QC执行取样?答:应由质量部门的人员负责取样工作。取样人员要经过培训,并有书面文件指定,QA或QC人员均可。其中,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中间控制取样,可以指定由生产人员承当,但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

6、点评:质量部门对产品质量负责,对法规、GMP执行情况负责,质量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GMP活动进展监视检查。按取样规则进展取样是质量部门的职责。【第十三条】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忆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展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问题5:质量风险管理的根底是什么?您是否赞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进展风险管理的根底?答:质量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局部,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风险管理的根底。点评:质量风险管理是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如决策树、鱼骨图、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风险进展识别,根据科学知识及经历、历史数据对质量风险进展评估,依据风

7、险等级制定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可参见ICH Q9IC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是由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和秘书处组成。秘书处设在日瓦。ICH文件分为质量、平安性、有效性和综合学科4类。Q9 :质量风险管理。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第十六条】企业

8、应当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分别设立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问题6:在企业的组织机构图中,质量受权人应放在什么位置上?答:与生产和质量负责人并列。【第十七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负责审核所有与本规有关的文件。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的人员。问题7:规规定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人员。请问是否允许质量部门授权生产部门进展中间控制的取样操作?答:由生产人员所进展的中间控制取样,是生产控制环节的一局部,应该由生产人员承当,但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

9、。点评:取样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得委托其他部门,但其他部门可以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如果问题所指的中控是生产控制环节的一局部,如取样测定中间体的片重、装量等本身就是生产的一局部,不存在委托的问题。问题8:QA取样的职责、日常环境监测的职责,需要生产操作人员协助完成,这是否属于将职责委托呢?GMP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但又规定QA最好不进入无菌操作区域进展监控。我公司为非最终灭菌的疫苗企业,现在实行QA委托车间进展无菌取样,Q A进展监视取样,这样合理吗?还是所有质量管理的职责无论如何均不得委托?答:可以协助,但不得委托。问题9:条款规定“质量管理部门人贵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的人员,则中

10、间产品的取样可以授权给其他部门的人员吗?答:由生产人员所进展的中间控制取样应当由生产人员承当,但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点评:取样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得委托给其他部门。授权的原则是“授权不授责。问题10:QA对生产的监视是连续性的,还是连续性的?监视的围除生产外,是否还包括收发料、检验过程等?从GMP认证的角度而言该监视是不是必须的?答:QA对所有GMP规定的环节的监视都是连续性的,而且是必须的。【第十八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历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明确的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不得遗漏,穿插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每个人所承当的职责不应当过多。

11、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承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问题11:生产管理人员有没有年龄上的限制?答:没有具体规定,但要与其工作相适应。点评:应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问题12:“岗位职责不得遗漏,穿插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如何理解?答:每项工作要有人去做,穿插的职责应当有明确的书面说明。点评:穿插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例如,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是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的职责,但是在审批文件中应明确生产管理负责人对文件中工艺、生产相关的容负责,质量管理负责人对文件的法规符合性和审批流程负责。问题13:GMP中“指定人员

12、“专人这些人员应有资质,应有书面的规定,如何理解?可否在职责中规定其大概的容?这样就可以了吗?答:GMP中“指定人员“专人等人员应有资质的书面规定,包括有学历,经培训具有相关的法规、专业及崗位知识,有一定的经历。其承当的工作岗位也应有书面确定,并相对固定。点评:常见的操作是将对不同岗位的任职资质及要求写入岗位说明书,在培训体系中针对不同岗位明确培训需求、培训方案以及培训周期,并需考核。问题14:条款中多处提到“专人 及“ 专职人员 ,两种表述的具体类别及要什么?答:没有实质性区别。“专人 及“专职人员 并不要求不得做其他工作。【第二十条】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与,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

13、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问题15: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吗?企业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受权人吗?答: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不能兼任,不建议企业负责人兼任质量受权人。最好分设,形成合理的质量管理构造。问题16:2010年版GMP中赋予QA的职责和权力不小,作用很大,但为什么未对QA的具体资质、学历、实践经历等作要求?答:没有法定的要求不代表没有要求,应当由企业自行确定任职标准。主要确认其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点

14、评:常见的做法是将不同岗位的任职资质及要求写入岗位说明书,在培训体系中针对QA岗位的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培训方案以及培训周期,QA上岗前应完成培训,经过相应的考核,取得由企业授予的上岗资质。问题17:2010年版GMP“机构与人员中仅规定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等关键人员的资质,而没有对OA/QC经理和生产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的人员资质做硬性规定,只是以“适当资质笼统说明,这些人员的资质对保证产品质量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请问车间主任没有学历、没有职称,只有多年生产工作经历能符合GMP要求吗?答:对QA/QC经理和生产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的人员资质要求没有硬性规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岗位的性

15、质来确定对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工作经历以及培训的具体要求。【第二十一条】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为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要求生产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当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合理方案、组织和协调,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问题18: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请问企业负责人可以兼任生产负责人吗?答:不推荐。点评:企业负责人兼任生产负责人,间接造成生产负责人高于质量负责人;不推荐企业负责人兼任质量受权人,因企业负责人日常工作较多,难以认真履行好受权人的职责。问题19:企业负责人只能是企业法人或总经理吗?股份公司的副总分管制药,能否是企业负

16、责人?还是必须由总经理担任企业负责人?答:许可证上载明的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可以不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通常情况下,由总经理担任企业负责人。问题20:企业负责人下设两位副总,其中一位副总负责生产部、质量部、工程部;另一位副总负责研发部;前一位副总能否被认为是兼任质量和生产的负责人吗?假设质量负责人为质量部经理,生产负责人为生产部经理,是否就可以了?答:不可以, 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只对企业负责人负责而不对副总负责。其中一位副总不可以既负责生产部又负责质量部,属于兼任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假设企业负责人下设两位副总,其中一位副总任质量负责人兼任质量部经理,另一位副总任生产负

17、责人兼任生产部经理,是可以的。问题21:企业设质量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分别负责质量和生产工作,厂长管理质量副厂长和生产副厂长,可否?而厂长不是许可证上面写的负责人,这样可以吗?答:可以,厂长不是许可证上面写的负责人,履行企业负责人的职责,应有书面委托。生产副厂长和质量副厂长必须按GMP规定,分别履行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点评:企业法人可以委任,指派厂长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第二十三条】质量管理负责人一资质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历,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历,承受过与所生产产

18、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二主要职责:1,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符合经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2,确保在产品放行前完成对批记录的审核;3,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4,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其他质量管理的操作规程;5,审核和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6,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7,批准并监视委托检验;8,监视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9,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确实认或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和报告;10,确保完成自检;11,评估和批准物料供给商;12,确保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

19、理;13,确保完成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忆分析;15,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容。问题22: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十几项职责中,有些写“确保,有些写“批准,有些写“监视等,这些该如何区别?是否只有“批准的才强制要求质量负责人签字?对于“确保和“监视等职责,可否理解为只要有质量管理部门的QA人员参与签字等即可,而不需要一定由质量管理负责人签字?答: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履行“确保和“监视等管理的职责,并应有记录,包括必要的签字。【第二十四条】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通常有以下共同的职责:一审核

20、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问题23: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通常情况下共同的职责有: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问:审核和批准均由两个人吗?答: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的审核由生产管理负责人承当;批准由质量管理负责人承当。点评:穿插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例如,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是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的职责。但是在审批文件中应明确生产管理负责人对文件中工艺、生产相关的容负责,质量管理负责人对文件的法规符合性和审批流程负责。问题24:“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通常有以下共同职责如何理解?答:共同承当的职责,必

21、须由两个人共同参与。问题25:工艺规程是唯一的,其最终批准人应该也只能是一个人吧?那到底是生产管理负责人还是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答:都可以,共同批准也可以。点评:最终批准人可以为质量负责人,也可以是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批准,无论最终批准人是谁,对于文件批准都应界定职责,生产负责人对文件的技术容负责,质量负责人对文件的法规符合性和审批流程负责。【第二十五条】质量受权人一资质:质量受权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历,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经过与产

22、品放行有关的培训,方能独立履行其职责。二主要职责:1,参与企业质量体系建立、部自检、外部质量审计、验证以及药品不良反响报告、产品召回等质量管理活动;2,承当产品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已放行产品的生产、检验均符合相关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质量标准;3、在产品放行前,质量受权人必须按照上述第二项的要求出具产品放行审核记录,并纳入批记录。问题26:质量受权人要从事过质量检验工作。如果该人未从事过质量检验工作,应该如何处理?总不能停下现在工作去参加检验吧?培训是否能代替?答:换成有资质的人。点评:质量受权人在履行产品释放职责时须对批生产记录、验证、变更等相关容审核,只有从事过药品生产工作,才能具备生产、过

23、程控制的相关知识和经历,才能对产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释放条件作出判断,同样释放时还需对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进展审核才能判断检验过程和检验数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释放条件。所以需要有质量检验工作的经历,不能用培训替代。问题27:企业的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是同一个人,则质量受权人的职责该如何划分?答: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质量负责人,两者可以为同一人,质量受权人、质量负责人也可以分设,为两个人,各自的职责按2010版GMP的规定界定。点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的资质要求有所不同。职责方面,质量负责人除履行产品释放这一职责外,其他职责完全能覆盖质量受权人的职责,如果质量负责人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

24、检验工作,符合受权人的条件,为了理顺工作流程,质量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为同一人。问题28:质量受权人备案是否可以多备几个?答:可以。点评:多个符合资质要求的质量受权人可以同时备案,作为企业应明确每个质量受权人的职责围以及相互备份的关系。企业也可以对符合要求的人员转授权。问题29:成品的批放行能否由质量受权人转授权给质量部的负责人?答:一般情况下,完全转授权是不适宜的。特殊情况下可以。点评:转受权人应具有与受权人在产品放行方面的一样资质,转受权人在产品释放时履行受权人的职责,执行同样的释放流程,转受权人应全面掌握产品生产的全部信息,对批生产进展全面审核,释放时应重点审核不符合事件、变更、验证等

25、相关有变化的信息。问题30:“质量受权人职责指的是什么?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吗?比方:每隔多久对在线生产的产品进展检查控制?答:现场监控是质量管理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具体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其经历应包括从事过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问题31: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需不需要质量受权人?答: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需要质量受权人。点评:质量受权人是GMP对所有制药企业的要求,所有制药企业均应遵守GMP。问题32:质量受权人有没有部门限制,能从生产管理部门中找人委任吗?答:不可以,不符合立法本意。如果担任质量受权人,此人不能再是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了。问题33:2010年版GMP中质量受权人对产品放行的职责可否完全

26、转授权?因有些企业受权人很忙,存在完全转授权的情况,是否允许?答:受权人的主要职责是产品放行,一般情况下,完全转授权是不适宜的,特殊情况下,如受权人因出国、外出培训等情况,可以完全转授权。转受权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方案,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问题34:此条款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中其中一人同意即可?答:一般情况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的培训由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生产相关人员的培训由生产管理负责人,或由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批准。问题35:企

27、业的培训记录应长期保存,个人的培训记录如涉及验证等规要求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也应长期保存,因为验证等涉及人员培训,作为验证文件的一局部,记录必须长期保存,其他的个人培训记录至少保存至人员离职。点评:个人的培训记录建议保存更长的时间,对于离职后重新聘用的人员其有效期的培训可以继续认可。【第三十六条】生产区、仓储区应当制止吸烟和饮食,制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问题36:生产区如何划分?生产区、如更衣室、茶水间均设置在生产区,也不能有非生产用物品吗?答:生产区包括干净生产区和非干净生产区。可在休息区设置茶水间等,休息区不应和生产区直接连通。问题37:干净区人员喝水问题:可否在

28、进入一更的缓冲室设喝水区?答:不可以,功能不同。点评:一般会在生产区设置休息室,在休息室可以喝水。【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当防止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外表。问题38:规要求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外表,如果戴一次性手套,是否要求对手套建立监控标准?答:是的。点评:对于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手套、清洁用品等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标准或控制手段,对物料实施监控,确保不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问题39:有些操作比方精细调整戴着手套无法完成,这类调整在调整前对手进展消毒,然后再进展调整,是否可以?答:非无菌操作可以,无菌操作不可以。问题40:在经消毒后的

29、裸手操作后再对接触外表进展消毒,这样操作是否可以?答:非无菌操作可以,无菌操作不可以,但应尽量防止裸手操作。问题41:操作人员应防止裸手接触药品,但是,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因原辅料每次来料有差异,制料要根据手感作适当调整,是否要戴手套?戴手套有时感知较差,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答:生产制作过程中控制原辅料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要靠参数控制,由质量控制检验室和过程控制来完成,而不是靠经历鉴别。原辅料每次来料都有差异,说明原辅料的供给商选择不当,应进展供给商的评估,调整供给商或要求供给商整改。点评:如果发现问题是由每次来料的差异造成的,应考虑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企业应根据工艺

30、的要求制订物料的质量标准和限度。对于中间控制应制订合理的中控指标,如:粒度、水分、堆密度等。第四章 厂房与设施【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问题42:企业干净厂房空气干净度环境参数的监测标准与依据是什么?如:温、湿度,1998年版GMP规定是1826,2010年版没做详细规定,则第三方在对干净室进展干净度级别检测时应采用何种标准?依据是什么?答:企业自己确定。没有特殊要求的以1826为准。点评:对于温、湿度控制,2010年版GMP取消了温、湿度的控制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温、湿度可以不控制,企业应根据自身产

31、品和工艺的特性制订适合的温、湿度控制围。【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问题43:经过质控部的走廊进入技术夹层算不算将质量控制区作为其他人员的直接通道?答:不可以经过质控部的走廊频繁进入技术夹层。因条件限制,进入频次较少,且有控制措施,也可以。问题44:经分装间去轧盖间是否可以?答:不可以。分装间不能成为进入轧盖间的通道。【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穿插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干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以下要求: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

32、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三生产-酰胺构造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四生产*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

33、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问题45:这里的“生产 是否包括外包装过程仅加包装盒和说明书?如果只是性激素类药品的外包装是否需要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其外包装生产车间是否必须与其他生产区严格分开?以上外包装仅指二级包装,与药品没有直接接触答:外包装也是生产的一个过程,通常情况下应分开。如果能确保产品在包装过程中一旦出现破损,产品不会飘散进人空调系统或污染其他产品和人,无需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如果能有效地防止穿插污染或混淆,外包装生产车间无须与其他生产区严格分

34、开,但必须有相应的物理间隔。问题46: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中药固体车间能否生产中药保健食品,即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批准的中药类保健食品能否委托通过GMP认证的中药类固体车间生产?答:可以。但要经过中药保健食品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前方可使用。问题47:厂房、设施、设备多品种共用,需要进展评估,则口服固体制剂多品种共用设备,需评估吗?答:口服固体制剂也需要多品种共用的可行性评估。点评:应通过清洁验证证实上一品种清洁完毕后物料或产品残留、清洗剂残留、微生物水平等能满足下一品种和后续品种生产的要求。验证时可以针对不同品种API药物活性成分的活性和清洗的难易程度评

35、估验证品种,通过对设备构造评估确实定验证点。问题48:对厂房、设施、设备数个产品共用的评估,具体应怎样操作?答:采用风险管理工具,选择毒性、溶解度差异大的品种进展风险评估,并制订和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展回忆分析,形成相应的风险管理报告。点评:一般评估的方式是,通过请洁验证的方式对共用厂房、设施、设备的产品,依据产品的危害性和清洗程度的难易选定验证产品,制订合理的允许残留限度,确保不对其他产品带来穿插污染和危害。问题49:“生产*些激素、细抱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备和设施

36、,其中“特殊情况下是指哪种情况?氢化可的松可以和其他制剂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吗?答: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特殊情况是指没有条件单独设置且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证明可以共用的情况。是否可以共用不仅是针对品种而且是针对验证结果来确定。问题50:非细胞毒性类抗肿瘤疫苗药品能否和普通药品共用同一条生产线?答:可以。问题51:公司现有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两条,分别为化学药和抗肿痼药,可否并成一条生产线?如合并,空调系统如何布置?配液灌、过滤管道、灌液设备是否可共用?答:是否可以共线应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经过评估来确定共线的可行性,如果是细胞毒性类抗肿瘤药,按照2010年版

37、GMP第四十六条执行。问题52:配液区和器具清洗区以及配液的浓配和稀配设计在同一C级区域,如何防止穿插污染?答:防止污染和穿插污染比提高级别更重要。通常情况下,器具清洗区设在D级区,配液区依据不同的产品特性或配制工艺,设在D级或C级区。如果企业提高级别,造成相互污染的风险可能加大。点评:各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防止穿插污染,应贯彻“质量源于设计QBD Quality by Design)的理念,管理过程中应通过验证数据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制订合理的操作程序。浓配和稀配设计在同一C级区域,如果物料生产环境的级别较低,可能对C级区域造成污染;配液区和器具清洗区设计在同一C级区

38、域,未清洗的器具可能污染配液区域,物料也可能污染已清洗的器具,所以配液区和器具清洗区应分室操作。清洗区未清洗、已清洗的区域应有控制和物理间隔,还可以通过气流方向、压差控制等防止污染、穿插污染。问题53:非干净控制区是否需要设置?答:非干净控制区这个提法不对。2010年版GMP把厂房分为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辅助区等。其中生产区分为干净区、参照干净区管理的一般生产区如中药饮片经粉碎、过筛、混合后直接入药的上述操作的厂房。干净区分为A级、B级、C级、D级。我国一些企业引人了C区受控不分级区的理念,进出受控制并且空气经过过滤,但不分级别。点评:C区,Controlled/Not Classif

39、ied,受控但不分级别,区域易于清洁,进出受控制并且空气经过过滤,如人员进入一般生产区需要更衣要控制,这个区域需要处于受控状态;再如废弃物出口、气锁间、洗瓶前瓶子准备间、工艺支持区等。问题54:为什么规定最终灭菌产品与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包装材料清洗、器具清洗和灭菌操作在D级条件下进展?答:D级为规的最低要求。分级设置,呈风险梯度,把低级别上升为高级别,前提为不应当给高级别带来影响。D级条件可以满足最终灭菌产品与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包装材料清洗、器具清洗和灭菌操作的要求。点评:防止污染和穿插污染不仅仅依靠净化级别来控制,更要依赖区域的划分来控制。问题55: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生产时,除干净走廊保持正压防

40、止穿插污染以外,是否还需要采取别的措施,比方加穿干净服、设置气锁进展隔离等答:首先,根据GMP的条款,多品种共线需要作风险评估。其他措施有:可以增加前室,防止粉尘扩散,并多从设备选型考虑选择密闭生产或自带除尘装置的设备;捕尘设施,最好放在外面放在房间里面,噪音很大;用过的器具通过正压的干净走廊转移至器具清洗间时,应放在密闭的容器或塑料袋,防止用过的器具的物料撒落在走廊上,引起穿插污染:生产完毕,按经过验证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展彻底清洁,并定期监测清洁效果,防止穿插污染。点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产品工艺的特性设置合理的控制手段,如果工作区域有产品、物料直接暴露、产尘作业等应穿戴相应的干净服、口罩

41、、手套等,同时还应考虑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问题56:关于干净区尤其是B级走廊平安门的设置:消防部门对平安门的强制要求会对干净区产生影响很多地方消防部门对密封破璃门作为平安门不认可。答:有可以被消防部门认可的玻璃门。点评:针对问题的描述,消防部门的担忧是在紧急情况下平安门是否可以方便的翻开。除选择适宜的平安门外,还可以选择适宜的密封材料,确保发生危险时,平安门可以迅速翻开。问题57:有些激素类产品经过验证后可以和其他类别产品分阶段生产,指的是哪些产品?有没有明确的类别?普通类是否可以分阶段生产激素类?答:可以。生产*些激素类产品是指性激素类避孕药品以外的激素,其生产时,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

42、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问题58:我公司现有“性激素类避孕药品 专用生产厂房,该产品属口服产品。依据需求在该厂房中生产另一种腔道用雌激素类产品,请问是否可以将两种药品在同一厂房通过阶段性生产?答:原则上不允许共线。问题59:激素类原料药既有雄性激素,也有雌性激素)是否可共用同一条原料药生产线?答:应符合2010年版GMP第四十六条三、四的规定,验证后确定。因其适应症相反,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点评:应经历证确认产品间无相互影响,验证时至少应考虑物料、原料、微生物、生产环境不相互影响,清洁后的

43、残留应符合规定。问题60:激素类药品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中效过滤器能到达要求吗?答:根据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指南,当生产有害物质如青霉素、激素、有毒药粉和酶时,终端过滤器应相当于EN1822过滤器标准中的H12级别的高效过滤器。问题61:疫苗生产有毒区排风在排出室外时该怎样处理?如果在末端装有高效过滤器进展过滤,对于高效过滤器该怎么检测?有无标准?怎样规定更换周期?答:灭活处理。依据生物平安性以及相关技术规处理。如采用高效过滤器处理的应定期进展灭活,并进展完整性测试。按完整性测试标准。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更换周期。

44、问题62:提取车间和制剂车间在一个建筑物,但左右分开,企业想与物料共用一个电梯可以吗?答:可以点评:共用设备、设施时应注意防止物料的拋洒、泄露,防止由于使用共用设备造成的穿插汚染。【第四十七条】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防止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穿插污染,防止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过失。问题63:中药材的配料与暂存物在同一个房间,没有物理隔离,是否可以?答:空间应足够,各区域应有物理隔离。点评:应当采用物理隔离,假设采用标识管理应有相关程序规定、有效的培训和管理措施,确保能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第四十八条】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

45、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干净区与非干净区之间、不同级别干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一样干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 附录中D级干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问题64:干净区的压差是不是理解为从里到外至少要40Pa?但是企业目前很难到达,那此条如何理解?

46、答:依靠设计和施工单位解决,不一定要40Pa。问题65:一样干净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压差应当为多少适宜?假设无压差可以吗?答:通常同一干净区走廊相对关键功能房间的压差为5Pa,但是非强制要求,对于关键功能房间建议安装压差计进展监控,对非关键房间可以采用飘绳流向方式测定。问题66:轧盖完成或灌装封口完成传出通道是通过缓冲还是加装层流送风传出?答:如果是相邻级别不用加装层流,如果是D级和B级之间,应该加缓冲或者层流。因为压差过大有可能造成气流倒灌。问题67:B级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如何设定?答:原则上是保证房间的换气次数和气流组织形式的要求,合理设置送、回风的位置和面积。B级防止关键点出现涡流,应

47、该在确定工艺设备后,再确定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及面积等。点评:一般遵循“顶送,侧下回的原则。问题68:干净室换气次数的选定,是否依赖于经历数值?如何确定最正确换气次数,降低运行本钱?答;换气次数确实定来源于几个因素:抵消热能、保持干净度的要求、进出风的平衡,这三个方面计算下来,找最大值来决定换气次数。点评:1、在干净度方面,换气次数与设定的自净时间有关,并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在附录中,建议15-20分钟的自净时间;2、不同的房间产尘量不同,换气次数肯定不同;3、采用FFU还有集中送风的形式,换气次数也不同。例如:FFU热量大,所以换气次数要高一些:4、在无菌关键区域,企业更应当将关注重点放在保证

48、正确的气流模型方面。在C、D级有涡流的话,影响不大,但在A、B级就影响很大。例如,要考虑A级送风对B级的影响,A级回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回风墙,一种是回到B级。对于后一种,如果因设备局限,B级回风面积不够大。回风很容易对B级造成干扰;5、一些组织与协会给出的建议值:WHO建议值:B级40次,C级30次,D级20次。ISP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建议值:B级40-60次,C级20-40次,D级20次。FFU:Fan Filler Units )风机滤器单元,也就是将风机和过滤器高效过滤器HEPA

49、或超高效过滤器ULPA)组合在一起构成自身提供动力的末端净化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自带动力、具有过滤成效的模块化的末端送风装置。问题69:干净区和非干净区之间,不同干净级别之间的压差是指静态压差还是动态压差?答:动态、静态都要符合特别要关注在抽风装置开启时的压差)。问题70:干净厂房的压差梯度始终维持在10Pa以上,则空气净化系统需要不连续地运行。但厂房根本上不可能不连续生产尤其如冻干粉针剂车间,请问可否在不生产过程中设置值班风机或降低风机频率,以保持相对正压但达不到10Pa)?答:对于无菌产品:首先要有值班风机;压力能够确保对周围低级别区域的保持相对正压;除了保证设备运行以外还要保证它的值班状

50、态;温、湿度要保持;经过验证证实符合生产要求;确认自净时间。点评:无菌药品生产的干净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干净度级别。因故停机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展必要的测试以确保仍能到达规定的干净度级别要求。问题71:2010年版GMP对温、湿度有要求吗?一样干净级别,产尘房间相对负压,压差应以多少为宜 GMP上写为“压差梯度?答:企业应依据自身产品和工艺的特性制订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围。对于产尘房间的压差,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粉尘的扩散,企业应该关注的是硬件设备的技术革新,如备料采用层流除尘罩,尽量采用密闭的设备来转移粉尘物料等,对于具体的压差数值在防止粉尘扩散的前提下至少5Pa。点

51、评:2010年版GMP对温、湿度没有明确的具体数值要求,但不是没有要求。干净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应与葯品生产要求相适应,应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舒适度。总之考虑物料、产品要求,设备仪器、仪表防腐蚀、静电、潮湿,操作人员的舒适度、操作环境的微生物滋生等,来设置适宜的温、湿度围。问题72:压差本身是一个不稳定的参数。10Pa确实能够解决干净度的问题,但由于压差的不稳定因素,此条是否应变为不低于1Pa。答:压差监测,本身也有误差,压差1Pa不能保证高级别干净区对低级别干净区的正压。不低于10Pa是国际通行的规定,也是GMP的规定,必须执行。问题73:以冻干粉针干净区为例,房间与走廊应采用何种气

52、流压差梯度为宜?答:冻干粉针操作间对走廍为正压。点评:一般情况下高干净等级的区域对低干净等级的区域应保持正压。产尘对人体危害性高的区域对相邻的区域保持负压。问题74: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的干净区级别应写成“D级还是“十万级?参照D级设置,具体的和十万级有哪些区别?需要固体制剂动态微生物监测吗?假设需要,标准需要和D级一样吗?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怎么定?答:应写为“D级,按照“D级设置,不完全等同于“D级。微生物动态需要监测,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确定适当的微生物动态标准。问题75:生产干净区域的走廊、清洗站、中间站等非生产功能间属于该条款中所说的暴露工序吗?答:属于,应按D级设置。除非这些

53、工序是全密闭转运的。点评:生产干净区域的走廍、清洗站、中间站等辅助区域如无干净等级控制,对于非密闭的转运器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相对走廍为负压的生产区域风险更大,清洗站特别是对刚清洗完和清洗后的设备器具有污染的风险。问题76: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干净区的要求设置,请问需要在干净区设置工衣清洗吗?答:应当设置在D级干净区,并进展有效控制。不能设置在非干净区。问题77:有关口服固体制剂干净要求的问题,是否需要到达D级干净区的要求?如果只是一个参照,那在干净环境測试是依照什么标准?口服固体、液体制剂提取、清膏接收和直接接触药材粉碎的环境要什么?答:环境监测对于悬浮粒子只做

54、静态测试,微生物动态测试的标准企业可依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自己制订。提取清膏接收应和制剂干净级别一致。中药饮片经粉碎、过筛、混合后直接入药的,上述操作的厂房应当能够密闭,有良好的通风、除尘等设施, 人员、物料进出及生产橾作应当参照干净区管理。问题78:口服固体制剂的空气净化系统,在不生产期间停运。在生产前的一定时间开启,并经过验证,该时间段可以到达自净,这种做法是否符合GMP要求?答:可以,但要考虑中间产品放置的问题,如;温、湿度。尤其是中间站应能保持正压及相应的温、湿度。问题79:规规定,口服液体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干净区的要求设置,按此规定,口服液体制剂

55、的化糖间也应按D级干净区要求设置。化糖过程产热、产湿量大,直接排尽比拟困难,不利于干净区的环境控制管理。是否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来确认其合理性?将口服液体制剂化糖工序置于非干净区,化糖后直接通过管道输入干净区配料罐。注:输送时过滤、配制后再过滤。已如此布局生产好几年,中间品、成品未出现过不合格案例答:不可以。点评:化糖过程产热、产湿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设备解决比方,罐体封闭,防止湿气扩散等方式解决)。中间品、成品未出现过不合格案例不代表没有问题,合格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过程合格才能保证产品合格。问题80:喷雾枯燥设备位于非干净区,收粉时可否采用侧送风层流保护?答:采用侧

56、送风层流保护不可以。收粉时必须在干净区完成。问题81:企业干净厂房中环境参数的参考的参照标准是什么?进展第三方完全干净度级别检测时,是否应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送风量等,如需要监测,依据是什么?按企业控标准还是按干净室检测的国标?或ISO14644?答:应当检测环境参数,依据标准为ISO14644。问题:82:能否用一台空调系统给不同级别区域C级、D级送风我们车间为注射液车间、老车间?答:可以,但应综合考虑,考虑不同区域的风量平衡,回风利用效率以及温、湿度控制的实现等。点评:原则上制药干净等级能保证就可以,但是具体操作中压差很难控制。问题83:对于普通固体制药车间非无菌的环境

57、监测中微生物工程到底该如何进展?是否需要动态监测?合格标准与无菌制剂D级区的要否一致?答: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由企业确定浮游菌、沉降菌动态监测频次和指标。【第五十一条】排水设施应当大小适宜,并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防止明沟排水;不可防止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问题84:地漏如果是用消毒液密封,如何确认其有效性有效期?答:与消毒剂的有效期一样。点评:可以通过周期性地对地漏密封的消毒液灭菌效能验证来证实其有效期。问题85:环境清洁时翻开地漏,清洁地漏部,然后液封地漏。翻开地漏的操作是否污染干净区环境?答:翻开可以,应充分考虑环境污染。最好翻开时不适用地漏与非干净区连接通道,置换式更

58、换消毒液。无菌药品操作区应当采用置换式更换消毒液。点评:一般在无生产相关作业的时候清洁地漏,清洁完成应当按照程序对相关区域进展清洁消毒,防止造成生产环境的污染。【第五十二条】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应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进展。问题86:“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在规上有什么具体要求?专门的措施是指什么?答:如何防止污染和穿插污染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一般采用单向流。点评:称量室一般采用层流罩设计,材质应易于清洁,如不锈钢。问题87:称量过程中是否所有物料都要在不同操作间进展?对于所用物料种类较多的产品该如何操作才能更有效提高效率?答:没有具体要求,原则上是防止污染和穿插污染。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使用的物料可以再

59、一个操作间进展称量,否则需进展彻底清洁后再进展下一批号所需物料的称量。点评:不同物料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同一称量室称量,但切换物料时应彻底清洁。称量同一产品的不同物料之间可以按照“小清场的程序执行,也可以同时称量用于多批次产品生产的同一物料,减少清洁、转运时间,提高效率。问题88:称量室设置在仓库还是在生产干净车间,未脱外包的物料是否能进入生产干净区吗?答:库房和干净区均可,未脱外包但已清洁的可以进入非无菌药品生产干净区,通常情况下应脱外包。点评:称量室的空气干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对于进入干净区的包装应保持清洁,并注意包装材料不得有掉屑、产尘、有异味等,不得影响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产品

60、质量。问题89:设置专门的称量间,如果不在生产干净区,称量分装的物料能从仓储区再送入生产干净区吗?答:可以,称量间的干净级别应与生产环境的干净级别一致,称量后装盛在密闭容器,规定转运方式,并有进入干净区的清洁程序。点评:称量后的物料包装应满足生产要求,外包装在转运过程中应能够有效地保护物料,防止受到影响和污染,同时外包装也不得污染、影响生产环境。问题90:活性炭称量与普通物料称量可以都在层流下操作吗?用不用单独设置活性炭称量台室?答:可以。点评:活性炭称量与普通物料称量可以都在层流下操作,但是考虑到活性炭难以清洁,建议单独设置活性炭称量台。【第五十三条】产尘操作间如枯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

61、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防止穿插污染并便于清洁。问题91:称量物料时用排风扇将粉尘直接排出室外可以吗?还是必须用百级层流方式?答:直排不可以,但也不是一定要有百级层流。称量或配料间应有单向流,以保护产品和操作人员,一般通过烟雾试验确认是否为单向流。至于级别,至少应当与生产环境的要求相一致。点评:称量室的空气干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具体级别可根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工艺确定。用排风扇将粉尘直接排出室外的设计无法保证生产环境的干净,不符合平安和环境的要求。问题92:产尘操作间取样、称量、粉碎、混合等防止粉尘扩散的措施,是否需要房间空气直排并保持相对负压

62、与设置除尘设备,或者二者采取其中一种方法即可?答:负压和除尘装置一定要有,除尘装置的形式和直排要依据产品特性而定。问题93:称量间D级一定要有捕尘装置吗?答:应采用有除尘功能、单向流的称量设施,而不是捕尘设备。问题94:可最终灭菌的注射剂车间、称量间安装有捕尘罩,是否符合2010年版GMP要求?答:风险较大。点评:称量间宜使用单向流如装有捕尘罩除尘管道的设计应考虑有足够的传送速度,以确保将粉尘带走而不至于让其沉淀在管道;应根据粉尘的密度确定所需的传送速度,不同物料的密度可能不同,传送速度就有所不同,要考虑传送速度的调节。问题95:在层流下称量,据我们所知,层流下天平读数不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63、单独设置称量室并保证负压,可否?答:从技术上讲,层流不会影响天平的读数,层流下天平读数不稳,是设备选型不当或调节不当造成的,从GMP要求讲,产尘操作区应设置成负压控制,层流技术是形成负压控制的方法之一,我们鼓励采用更好的方法来防止穿插污染。点评:如果层流符合要求,可以制作适宜的外罩在读数时罩住天平,也可以购置带罩、门的天平。【第五十四条】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或区域应当合理设计和布局,以防止混淆或穿插污染。如同一区域有数条包装线,应当有隔离措施。问题96:穿越不同级别生产线连接处的隔离采用何种措施较好?答:开口尽量小,并采用压差监控。点评:压产较大的一般采用缓冲间的方式进展过渡控制,以防止涡流,还应考虑开口两侧的干净级别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第五十五条】生产区应当有适度的照明,目视操作区域的照明应当满足操作要求。问题97:“目视操作区域如何理解?目视操作的区域指的是什么?答:用眼睛观察的操作区域。点评:2010年版GMP取消了1998年版对照度的具体规定,目的是使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及工艺特性确定适合的照度标准,一般主要工作区域不低于300勒克斯,例如:对于需观察性状、颜色、粒度的区域的照度,以正常视力的操作人员可以正确识别的照度为宜,对于灯检工序可以依附灯检设备的要求确定照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