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687801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1历史法历史法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1)历史法的步骤搜集史料: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鉴别史料:在研究问题时,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方式对史料分类,以便于问题的研究。(2)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2调查法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1)教育调查的分类全面调查: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

2、全面情况的了解。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个案调查:是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又称为跟踪调查。(2)经常采用的调查方法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过程,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谈话(口头访问):谈话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等人的谈话,了解研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历史情况,以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学生的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对于教育研究有着

3、重要的价值。问卷:问卷法是研究者将研究的问题编制成许多问题或调查表的形式,发给被调查者填写。3实验法教育学中所使用的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也称为教育实验法。(1)教育实验法的概念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2)教育实验法的种类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况与施加实验因素(因子)后的情况作比较,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实验,将实验前的情况与施加实验因素(因子)后的情况作比较,以检验实验因素发生的效应。等组实验法:是采取两个情况相等或相似的组或班、年级、学校进行实验,一组施加某种实验因素,称为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某种实验

4、因素,称为控制组或对照组,将两组所得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实验因素所发生的效应。循环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第一,将一种实验因素先在甲组(班)实验一个时期,后在乙组(班)实验一个时期;将在甲组实验后的成绩与在乙组实验后的成绩相加,将甲组未施加实验因素时的成绩与乙组未施加实验因素时的成绩相加;再将这两个成绩之和相比,以判定实验因素的效应。第二,将两种实验因素轮换在两组中进行实验,最后将各实验因素在各组实验的成绩相加起来,进行比较,以判定哪种实验因素效果好。4统计法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步骤。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

5、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

6、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教育的概念 教育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迫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教育的质的规定

7、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3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同时,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4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

8、用也就越来越显著。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设想与实施。这些教育并不都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从教育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看,从教育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义看,特别是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需要看,可以认为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章、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

9、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中。(2)教育活动方式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大体上关涉四个相互制约的环节: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

10、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教育的历史形态 1古代教育(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有了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在社

11、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a社会生产口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b社会事务口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c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的特征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b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d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e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

12、学;f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从学校产生之时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等方面。(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封建社会强化了这一传统。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越来越成为限制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限制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消极因素。2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在一些

13、先进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同时,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又出现了函授、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的教育,使得以往的学校教育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随着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进步,但阶层的、种族的、性别的歧视

14、仍远未清除。(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现代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制度化”的优点: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

15、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形成一定的标准。在教育系统、教育实体与教育过程中,按标准和规则操作,并逐级实行规范管理,尽可能排除教育系统、教育实体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种种干扰,使教育活动有序地开展。“制度化”带来的弊端:一是划一性,即标准化,使正规教育变得“机械死板”;二是封闭性,即以自身特有的标准、规则和规范,构筑壁垒,形成对其他系统、其他实体和其他过程的排他性,使正规教育变得“保守狭隘”。3未来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综上所述,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斗争和曲折,但从发展趋向上说,人的教育权是逐步扩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

16、容、教育方法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因素是逐步增强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逐步凸现的;教育总是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提升人的地位与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前进,不断更新属于人的世界。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参见本章复习笔记。(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

17、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l)教育的基本要素参见本章复习笔记。(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囚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

18、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1)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同之处二

19、者都是为了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在教育内容方面,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都是为了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维系和延续人类社会,同时使新生一代成长为社会化的人。二者都是根据当时社会阶级或是国家的教育目的来培养人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教育日的,而无论什么时候的教育都要根据当时阶级或政府的教育目的来培养人。二者都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在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中都是存在的。虽然其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各不相同,但基本的功能和作用都是一样的。(2)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不同之处教育日的不同。在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培养

20、生产者和各种官吏,关注人某一方面的发展。而现代教育不仅培养管理者,还要培养技术人员和具有文化技能的熟练工人,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内容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代的教育内容往往比较浅显、狭窄,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而到了现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内容亦丰盈而科学。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原始社会是口耳相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而到了现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教育方法的积极作用,诸如启发引导、因材施教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得到应用。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从而在了解过去教育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未来。教育学的

21、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如下: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1)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2)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

22、不同所致。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学的特点决定的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教育学区别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教育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

23、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学的萌芽期,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研究还不是很完整。所谓研究,实际上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育事实的记述、描绘,研究成果则散见于哲学、政治著作中。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前人

24、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以来科学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确立;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3)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家夸美

25、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26、经验学科逐渐兴起。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还利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向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并形成了许多门类。下面是这个时期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几本教育著作:(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的教学论;(2)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3)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创始人杜威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4)1939年苏联的凯洛夫出版的由他主编的教育学;(5)1930年我国的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深化一步,出现了几本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的教育过程;(3)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4)1972年以来,苏联连续出版的巴班斯基的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