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11513968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急性丙烯醇中毒事故调查分析事故经过( 1)2004年 3月 15 日,上海市宝山区某香料实业公司发生一起急性丙烯中毒事故,造成1 人重度中毒。2004年 3月 15 日 8时 30分,酯化车间操作工梅某(男, 33)开始将原料丙烯醇通过进料管加入反应釜,当他把进料管插入原料桶,打开管道上的进料拷克时,进料管金属端与橡皮管连接处突然脱落,管道中的丙烯醇喷出,溅在该工人的面部及部,在慌乱中还张口吸入一口丙烯醇液体。该工人马上用自来水冲洗面部及眼睛10min,但自觉眼痛、流泪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出现咽部不适、胸闷、头昏、恶心症状,遂于 10 时被送至上海市化工职防院诊治,断为“化学性眼部灼伤”。 3月

2、 16 日 9 时,患者自述咽部疼痛,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干、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双肺肺水肿,经化工职防院医生会 诊,诊断为“重度丙烯醇中毒”。现场勘察( 2)事故发生现场为该公司酯化车间的酯化反应釜下方,反应釜离地约高3ml通过管道与进料管相连,进料时反应釜内为真空状态,通地真空抽吸可将原桶内的丙烯醇(170kg)吸入反应釜内。进料管末端为1m左右的金属弯管,上方与黑色橡胶管连接。正是此连接处发生脱落导致事故发生,现场勘察时连接处已用金属丝加固,由于与事故发生时已超过24h,未对现场丙烯醇浓度进行测定。原因分析( 3)结合在医院接受诊治人员的临床表现、现场调查结果,认定本次事故丙烯醇泄漏引起

3、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侵入途径主要为皮肤、呼吸道,发生事故时病人张口吞入少量丙烯醇,还导致消化道吸收部分丙烯醇。事故主要原因:1. 该操作工在进料前未认真检查管道连接情况就打开进料拷克,在气压和液体压力下导致本已松动的管连接处滑脱,引起丙烯醇喷溅泄漏。2. 该操作人员进料操作时未佩载任何个体防护用品,导致事故发生时毒物喷溅入眼睛和口部,增加了伤害的范围和程度。讨论(4)丙烯醇又名烯丙醇,蒜醇,分子工CH2= CHCH2QH目对分子质量58.1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芥末叶味,主要用于合成甘油、制备丙烯酸树脂和塑料,以及香料、制药和化学工业。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属中等毒性,对鼻

4、、特别对眼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相当强的全身毒性,可导致内脏出血、肝损害、血压降低及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人吸入蒸气后可产生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流泪、眼后部疼痛、视物模糊,较重者可导致急性结膜炎、羞明,并可引起角膜迟发性坏死。污染皮肤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化学灼伤。上述中毒者由于张口及入并吞入了丙烯醇液体,还造成了消化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短时间内突然吸入大量丙烯醇还引起肺部的严重损伤,导致肺水肿发生。在发生此事故之前,该公司生产运行十几年从未发生类似中毒事故, 操作工人忽视了安全生产和个人防护,未认真检查进料管道状态, 也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吕,导致事故的发生。化工企业应引以为戒, 平时要警钟长鸣,做好工人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制定相 应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督促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 工人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谨防类似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