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1430771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2.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影视光线概述分析(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影视光线概述影视光线概述 第一节 光是影视语言的元素 第二节 光与视觉 第三节 光与色彩 第四节 光影结构 第五节 光的分类 第六节 光与造型 第七节 照明器材第1页/共58页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四节第四节 光影结构光影结构n光影结构n 三种基本样式n 影子的规律第2页/共58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一、光影结构一、光影结构 立体派画家把千变万化的物体形态,理解成是由几种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如头部是长方体,眼睛是球体,鼻子是圆锥体。这对摄影师研究光线与物体基本形态很有参考价值。 物体被一束光线照亮后,必然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结构。它们之间存在逻

2、辑的规律。 假设一束光线从侧上方照射圆柱体,形成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和影子。受光面是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亮度构成,可以简单地看成是由亮面和次亮面构成。未被光线照射到的背光面,背向光源理应是黑暗的,但实际上由于光线照射圆柱体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环境,必然产生环境反射光。返回空间的光线又照亮了圆柱体的背光面。因此背光面不是无光的黑暗,而是具有一定的亮度,像受光面一样,由明到暗,连续不断地变化。只是与受光面相比亮度微弱。背光面同样可以简单看成由暗面和次暗面构成。 物体各部分的亮度是与光源性质、方向等保持有规律性的变化关系。第3页/共58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二、三种基本样式二、三种

3、基本样式 光源在物体侧方,与观者成90度角通常称侧光照明。圆柱体由五种影调构成,影子在一侧,通常称为具有明暗面结构的全调子(或灰调子)。这种影调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物体被一束光线照亮后,必然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结构。它们之间存在逻辑的规律。 光源在物体背后,与观看成180度角,通常称逆光照明。圆柱体看不到受光面,只能看到背光面,影调只有暗面和次暗面两种,除此之外有一个亮的轮廓形式,通常称为暗调子。影像缺乏层次和立体感。 光源与观看者方向一致,通常称顺光照明。顺光照明看不到背光面、明暗交界线和影子,只能看到明亮的受光面。圆柱体只有亮面和次亮面两种影调构成,有一个较暗的轮廓形式。通常称为亮调子。亮

4、调子能表现出物体的全貌,像暗调一样,缺乏立体感。第4页/共58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影子的规律三、影子的规律 光源、物体和影子始终保持在直线上,在光源位置上看不见影子。 影子多少与光源有直接关系。 点状光源,影子大小与光源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影子越大。 影子投在墙面上的高低与光源高度有关,光源越高影子越低。 当光源、物体距离不变时,墙面上影子的高低与物体到墙面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墙面上的影子越高,距离越远影子越低。这两点在布光中很重要,是消除墙面上多余影子的方法。第5页/共58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影子的规律三、影子的规律 投在地面上的影子方向、大小

5、与光源方向、高低有关。光源在物的左侧,影子则在右方,光源越低影子越长,光源越高影子越短。所以影子可以用来表现时间概念。早晨、傍晚太阳位置较低,地面影子较长;而中午相反,地面影子最短,上午则在中间。 在点状光源中,影子大小与光源距离有关,距离越小影子越大,反之距离越大影子越小。a人物靠近光源,影子巨大;b人物远离光源,影子就小。第6页/共58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影子的虚实影子的虚实 影子的虚实与光源性质有关,直射光影子实,有鲜明界线。散射光影子虚,没有锐利的边缘。 影子的虚实与物体到光源距离有关,当物体到影子的距离不变时,距离越大影子越实,距离越小影子越虚。 当物体到光源的距

6、离不变时,影子的虚实与物体到影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影子越实,距离越大影子越虚。第7页/共58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影子的虚实影子的虚实 当物体的大小、光源距离和影子距离不变时,影子的虚实与光源发光面积有关,即灯具的大小(灯口大小)有关。a灯发光面积(灯口)较小,影子相对较实,而b灯发光面积较大,影子相对较虚。当物体的面积远远小于光源发光面积时,如果光源距离越大,影子距离越小,影子越清楚。相反,影子距离越大,光源距离越小时,影子越虚。特别是光源距离非常小时,紧紧靠近灯口时,影子消失,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第8页/共58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影子具有揭示功能影子

7、具有揭示功能 影子在传统的电影中就被摄影师用来揭示画框外面空间的手段。画面构图按画幅限制,只能表现出画幅内部的景像,画外空间的景物无法看到,因此摄影师常常用画外物体的影子投在画内,借此显示出画外的存在。这种处理方式在制造悬念的影片中大量存在。 影子可以揭示出物体表面形态。如一座山区的木屋,在正面阳光照射下,无法显示出木屋的圆木形态,因此利用树干投在墙面和地面上的影子,显示出墙面团木的形态和地面的起伏不平。 在摄影造型中,影子是画面突出主体、掩盖次体的有利手段。在构图中,可以把次要因素处理在阴影中,使之不显眼,不喧宾夺主。影子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元素。第9页/共58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

8、八分。第五节第五节 光的分类光的分类n 按造型作用分类n 按投射方向分类n 按性质分类第10页/共58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1、主光(基调光、造型光) 塑造环境、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 画面中较明亮的光线,是画面造型、构图的重要因素; 直接来自环境中的主要光源; 主光产生的影子是画面中唯一允许存在的影子; 决定画面光效和气氛;2、副光(辅助光) 是主光所未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帮助主光塑造形体; 一般用散射光照明,不能在物体上形成影子; 强度低于主光,不能破坏主光的光效; 光比: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

9、就称为光比。一般指主光与副光形成的亮度比值。一、按造型作用分类第11页/共58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 光比通常可用数字比来表示。例如:3:1比率是指受到两支光总效应的被摄对象的部位,其亮度三倍于只受到一支光的部位。光比过大的摄影用光会造成影象反差大,层次少。 光比过小的摄影用光会造成影象平淡,没有立体感。 在一些表现刚毅坚强的男性正面面部特写时,会采用大的光比用光。 在一寸照中常用小光比来减少阴影对面部细节的掩盖。 第12页/共58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环境光 照明主体周围环境的光线叫环境光; 包括环境主光、副光、修饰光和效果光; 决定画面影调、色调

10、和环境气氛的构成;4、修饰光 对被摄对象的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光的加工和润色,使造型、影调层次、色彩灯更加完美; 包括轮廓光、服装光、眼神光以及局部环境道具光效等; 修饰光不能破坏光效的完整性和真实感;5、效果光 光源效果光:主光源之外的其他光源效果、特殊的光源效果、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光线效果等。 情绪效果光:为了获得戏剧效果使用的各种特殊光线,目的是增加银幕上的真实感和戏剧表现上的效果和气氛。一、按造型作用分类第13页/共58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14页/共58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15页/共58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1、正面光(平

11、光、顺光) 层次平淡,被摄物体具有暗轮廓形式; 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缺乏立体感;2、斜侧光(前侧光) 光源、被摄体和摄像机在水平面上约成45度角; 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 有一定的立体感,较好的表现质感和形态感;3、侧光 光源、被摄体和摄像机在水平面上约成90度角; 影调显著,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 做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被摄体的局部细节和形态; 使用时处理好光比; 二、按投射方向分类第16页/共58页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4、侧逆光(后侧光)光源、被摄体和摄像机在水平面上约成135度角;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5、逆光光源、被摄体和摄像机在水平面上

12、约成180度角;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轮廓形态鲜明;能使被摄体与背景分离,得到突出;6、顶光光源高度超过60度;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出现较大反差;容易丑化人物,合适处理;7、脚光光源低于视线;反常光线,丑化人物;二、按投射方向分类第17页/共58页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1、直射光 具有明显方向性,能在物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 很好的刻画物体面的结构、立体形态、轮廓形式和质地表现; 具有光源强度、色温、高度和方向等特征; 多做主光使用;2、散射光 经过漫反射和漫透射后产生的光; 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照明普遍、均匀,层次丰富,影调细腻柔和; 多做副光、

13、底子光和修饰光使用;3、高色温光4、低色温光三、按性质分类第18页/共58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六节第六节 光与造型光与造型n光与立体感n光与空间感n 光与质感n 光与物体轮廓形态n光效的构成n 光在造型中的作用第19页/共58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一、光与立体感一、光与立体感 物体在空间里都有一定的位置和占有一定的空间体积。 体积基本构成元素就是点、线、面。物体是由许多不同形态的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所以物体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无数个方向不同、形态不同、大小不同的面所构成。在画家眼中可以把一个人的头部看成一个长方体,由六个大面构成;而每一个面中又可以看

14、成是由许多个几何形体装配而成,如眼睛是半圆球体,鼻子是圆椎体等。第20页/共58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用光再现立体感用光再现立体感 体积是由面和线构成的,因此正确再现面和线的空间结构是再现立体感的关键。 线条透视规律是再现线的空间结构的规律。在摄影中拍摄点的选择,距离、高度、方向的确定,镜头焦距的使用都直接影响着物体内部线条透视效果。 为了获得强烈的立体感,必须使各个面具有最大的差别。加强立体感的有效方法就是赋予各个面不同的影调和色调。光线是决定物体各个面的明暗调子的重要手段。 在同一个光源下,物体由于各个面的方向不同,接受的照度不同。所以物体的影调直接受光源的性质、方向、

15、强度等影响。呈现出的亮度也物体各个面的明暗也遵循着调子透视规律:近强远弱,近黑远灰,近实远虚等。第21页/共58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用光再现立体感用光再现立体感 俄国著名画家和教育家契斯恰阔夫说过,一个圆球体在一束光线照射下,会形成一系列由亮到暗连续变化的调子,圆球上每一点亮度各个不同,球体上只有一点是最亮的和最暗的。如果素描画能画到这种程度,那么球体的立体感会很强的。第22页/共58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用光再现立体感用光再现立体感 在光线处理中,主光的方向十分重要,它决定受光面中的层次表现。对背光面的处理,可以根据环境反射光的可能性,用人工光对

16、物体暗面进行修饰,增加背光面影调层次。处于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明暗交界线,由于明暗对比,是影调构成中最暗的部分,它对立体感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明暗调子之外,色调也是塑造立体感的手段。利用色混的差异或色光的寒暖可以加大各个面的差别,从而增强立体感。在绘画中,当受光面的色彩真实地再现时(白光照明),背光面往往面成冷色调,形成寒暖对比关系塑造立体感。电影电视摄影中可以同样利用色光或色温的差异获得这种效果。第23页/共58页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二、光与空间感二、光与空间感 物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物与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构成了物体的空间世界。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维的特征

17、。 电影电视和绘画都是平面艺术,银幕和画面只有长、宽两维空间。在两维空间里,真实地再现出三维空间感觉,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掌握一定的造型技巧才能完成再现任务。第24页/共58页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1、线条透视、线条透视 空间里的线条只要有距离的差别就存在透视现象。 在造型艺术中,线条透视是塑造画面空间感的基础。每种造型艺术都用自己特有的方法来处理线的透视,摄影是利用拍摄的角度、距离、高度和光学镜头焦距的选择,处理画面线条透视,从而塑造画面空间感。第25页/共58页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26页/共58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27页

18、/共58页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28页/共58页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2、调子透视、调子透视 调子透视又叫大气透视。 物体与物体之间充满空气,空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由于空气中充满尘埃和水蒸气,光线在穿透过程中,一部分光被吸收、扩散或反射,特别是短波光更容易被扩散,使无色的大气染成淡蓝色。造成物体的色彩随着空间距离的远去而发生向蓝色偏转,构成了大气透视现象,人对大气透视现象的感觉与光线有关;逆光条件下最为强烈,而顺光状态最弱。 摄像可以通过光线方向的选择,控制画面中间感的表现。也可以影调构成模拟大气透视现象,获得空间感。第29页/共58页第二十九页,编辑

19、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反差:近强远弱;影像:近实远虚;影调:近浓远淡;色彩:近暖远寒。第30页/共58页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 影响大气透视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空气的浑浊度和光线方向。空气越污浊,含尘埃和水蒸气越多,调子透视现象越强烈;光线越逆,大气透视效果越强。 拍摄中,不仅可以利用放烟雾增加大气透视,而且还可以利用阳光照明方向的选择控制画面空间感。影片故乡的旋律镜头,拍摄时放白烟,增加大气透视,形象鲜明,画面空间感很强。第31页/共58页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32页/共58页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20、二十八分。第33页/共58页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34页/共58页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35页/共58页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 利用人工光加大前景光比,减弱背景光比,形成近强远弱,增加画面空间感。 在外景中选择较暗的前景,在摄影棚里把前景光线处理得暗些,造成近暗远亮的大气透视现象,增加空间感。第36页/共58页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 利用色彩的安排、色光和色温的变化,使近暖远寒。近处色彩饱和,远处色彩不饱和。影片来了一个男子汉日

21、本餐厅里的画面,前景人物用低色温灯光照明,形成暖色调,后景处在高色温自然光照明中,形成冷色调,增加了画面空间深度感。第37页/共58页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38页/共58页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 利用光圈和焦点位置,控制画面景深范围,从而达到近实远虑的效果,增加空间感,影片良家妇女中的画面虚实对比鲜明,不仅给画面增加空间感,也给画面增添了美感。利用虚实对比,同样也离不开光的处理,人物处在侧光照明中,画面形成近暗远亮,增添了大气透视效果。第39页/共58页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40页/共58

22、页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41页/共58页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3、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用光再现画面空间感 如图,这是阴天气氛镜头。散射的天空光均勾地照射若景物,亮度范闹较小,画面构成中缺少两极影调,往往空间感不强,因此摄影采用黑暗的树木做前景,增添了画面空间感。这里彩调构成也是遵守着大气透视规律。第42页/共58页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光与质感三、光与质感在摄影学中把物体表面结构分为三大类: 滑表面:即物理学中的镜,如玻璃、电镀金属、油漆等。 光泽表面:即物理学中半漫反射表面,如皮肤、丝绸、尼龙品等。 粗糙表面:即物理学中的漫反射

23、表面,如呢料、麻袋、毛线织品等。第43页/共58页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光与质感三、光与质感 光滑表面的再现:光滑表面不能用直射光照明,要用面积较大的散射光照明。散射光属于漫射性光线,光线方向杂乱,因此光滑表面上每一个不同方向的“点”都有光线反射,而且亮度均匀,能真实再现出光滑表面的特征。汽车广告拍摄中,只有在散射光照明下汽车表面光滑的油漆质感才能真实再现。第44页/共58页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光与质感三、光与质感 粗糙表面的再现:对于粗糙表面,采用垂直的直射光照明时,表面凸起部分与凹下部分都得到均匀照度,不能再现物体表面的起伏不平状态,失去了

24、应有的质感。只有在斜侧光照明下,凸起与凹下部分得到不同的照度,才能较好的再现出粗糙表面的起伏感。第45页/共58页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光与质感三、光与质感 粗糙表面根据程度可分为粗糙与比较粗糙两类。比较粗糙表面起伏较小,不易察觉,对这类表面照明时不宜使用强光照明,光线太强能淹没细小的表面反差,失去起伏的质感。同时曝光要正确,曝光过度与不足同样也能淹没细小的反差。 粗糙表面的造型,对摄影摄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由演员扮演的,因此演员的形象与剧中人形象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年龄差异,人的年龄特征主要体现在皮肤的皱纹。因此年龄的刻画主要体现在用光处理上,

25、从图a中看到正面平光处理能“填平”皱纹,使人物显得年轻;而侧光照明能加强皱纹的强度,人物显得年老。第46页/共58页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47页/共58页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48页/共58页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三、光与质感三、光与质感 光泽表面的再现:这类表面结构介于光滑与粗糙表面之间,属于半漫反射表面。当一束直射光照射后,不仅在反射角上能看到表面上的光泽光斑,而且离开了反射角,物体表面也有亮度。 在照明处理中要处理好光泽的位置、数量和亮度。例如在人物近景或特写中,人脸上的耀斑(光泽)往往出现在面部突起部位,如鼻尖、颧骨等,一

26、般只有一个耀斑,在鼻头上如果出现两个耀斑,则鼻头不是圆的,而变成起伏不平的状态。光斑的面积和亮度都不宜太大和太亮。特别是电视摄像机,宽容度很窄,容易产生过度现象,失去质地的表现。第49页/共58页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四、光与物体轮廓形态四、光与物体轮廓形态 在绘画造型中,轮廓形态是指在视平面上物体外缘连线的形态。它体现着物体的形体大小和形状。在造型艺术中,对轮廓线的处理是否鲜明,与构图中对该物体是突出还是掩盖有关。 在造型艺术中,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是表现物体轮廓形态的有利手段。物体的明暗、色彩与背景的明暗色彩相接近时,轮廓形态不明显,对比弱;物体的明暗、色彩与背景的明暗和

27、色彩相差很大时,轮廓形态明显突出,对比强。第50页/共58页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51页/共58页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52页/共58页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四、光与物体轮廓形态四、光与物体轮廓形态 物体的影调可分为亮面和暗面两个部分。因此在背景处理上要使亮面衬以暗的背景,暗面衬以亮的背景,这样轮廓的形态就很突出。 在色彩上也是如此,物体与背景色彩上是近似色则轮廓不突出;是对比色则轮廓形态突出。第53页/共58页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第54页/共58页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五、光效的构成五、光

28、效的构成 所谓光效,即在特定的光源条件下,从某个角度观察到的瞬间光的现象。 摄影师为了研究和模仿的需要,心须把光效构成进行分解,便于人们对自然光效的认识、模仿加工以及在银幕、屏幕上再现。第55页/共58页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再现光效的要求再现光效的要求n 银幕或屏幕上的光效与拍摄环境中的光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再现银幕或屏幕上的光效必须考虑到胶片的性能和摄像管的性能。因此,拍摄现场对景物的照明必然要对某些光线进行加强、减弱等夸大处理。但在银幕上或屏幕上各种光线之间必须保持逻辑关系。第56页/共58页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再现光效的依据再现光效的依据n 客

29、观的依据:客观依据即以自然光效为依据。生活中的各种光效都是光源与环境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光效必须体现出光源性质、方向、环境的特征、空气的状态、时间的概念等。客观的依据以真实性作衡量标准。n 戏剧的依据:戏的内容、人物思想情感等,对画面情调、气氛、意境等等的要求是确定光效再现的依据。n 创作意图的依据:客观依据决定了光效的真实性,戏剧依据体现了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任何一场光效的再现都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复制,摄影师必然对自然光效进行提炼、加工和局部改造。他可以突出、强调、夸张自然光效的某些成分,也可以削弱,甚至消除某些成分。这一切体现了摄影师对戏剧的理解和创作的意图。第57页/共58页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感谢您的观看。第58页/共58页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二十八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