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335954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铁线路车站建筑设计论文 1东北线地铁车站建筑特点 11站台与站厅层空间共享 新加坡地铁车站建筑在空间设计方面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站台层与站厅层建筑空间通高的设计手法,使站台层与站厅层建筑空间共享,结合良好的照明设计获得明亮宽敞的室内整体空间效果。这种建筑空间处理手法不同于传统车站站台与站厅层分别为上、下两层相互独立的建筑空间。地铁车站建筑空间共享有如下优点。 111使地下空间获得地上空间的效果 地下空间因其所处的位置,使其自身具有封闭性以及与外部空间环境隔绝等特点,易使人产生压抑、不安全和恐惧的心理感受。为了打破地下建筑空间的压抑感,获得地上空间的效果,新加坡地铁站在设计中大量采用地下庭院、天

2、井及大面积采光窗等手段创造地下建筑的开放空间,利用建筑中庭空间引入自然光线和外界的气候环境来加强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与交融,从而加强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联系,使地下空间获得地上空间的效果,减少地下空间的压抑感。 112乘客对地铁车站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交通建筑以交通功能为核心,以通过型客流为主,乘客在地铁站停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min。因此,如何让乘客在进入地铁站后第一时间发现列车运行情况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站台与站厅层空间整体性强,视线通透,便于乘客使用。通过站台与站厅层的空间共享,乘客在站厅层就能清楚识别站台两侧的列车行驶方向以及列车到站情况等信息,便于其乘车。另外,这种设计也便于

3、车站工作人员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上下两层的突发情况。 12地铁站与城市其他功能相融合 车站结合周边商业、市政服务等设施整体开发,实现地铁站与城市其他功能的整合。新加坡地铁车站设计实现了以规划为先导的设计理念。以地铁车站为中心,将商业、商务、旅游、交通、办公、住宅和学校等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统一规划,进行整体的区域开发,向地面及地下周边地区延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开发网络,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例如港湾站的周边开发与设计。港湾站是新加坡地铁东北线与环线的终点换乘站,位于新加坡内陆岛南部,是游客去圣淘沙岛旅游的必经中转地。地铁站点线位选择邻近港湾中心(新加坡世贸中心),并在站点上部设计商业综合体怡丰城

4、,站外与圣淘沙之间以缆车和巴士沟通,港湾巴士站就位于其附近。由于地铁站设计与周边商业结合紧密,自从怡丰城开业后,地铁站假日的客运量立刻突破了每日6万人次,为原先客流的2倍以上,超过了之前东北线上最繁忙的多美歌地铁站。 2车站内部空间设计的艺术性 国内地铁车站在设计中往往重功能轻装饰,导致车站内部风格雷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站点当地的特色,降低了乘客对车站的识别度和亲近感。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启用时,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为其开展了一个名为ARTINTRANSIT的项目,针对每一个站点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邀请19位本土艺术家创作了16件艺术作品(整条线路共有16座车站)。通过绘画或雕塑艺术等,表现出车

5、站沿线的历史和文脉,也为乘客提供了鉴赏公共艺术的机会。这些艺术品的存在,使人们在紧张的行程中得以放松,尽情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这些作品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重大意义。一直以来,装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国内外设计师在地铁建筑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其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莫斯科地铁站将内部装修成宫殿般绚丽辉煌,伦敦地铁则力求现代简洁。但在新加坡地铁东北线的设计中,艺术家更多的表现了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发掘与再现。 21车站空间特点 车站功能决定其平面布置,而交通建筑平面布置的设计依据就是客流的集散、流向。进站客流通过地面出入口,依次进入车站站厅层的非付费区、付费区、站台的楼扶梯,呈一种由分

6、散至集中的流动状态。乘客到了站台后,又以楼扶梯为起点向站台上均匀分散,出站客流与进站客流互逆。通过分析可知,付费区通往站台的楼扶梯及其周边部位是客流最大的区域,也是乘客视觉感受的重点区域。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艺术家特意将艺术作品作为重要的视觉中心设置在上述位置中,既强调了空间功能,又利用最大的客流实现了艺术的传播。车站室内立面是围合内部空间的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墙面、柱面,吊顶及地面也起到围合内部空间的作用。墙面、柱面是距视点较近的,因此是视觉表现的重点区域,设计师通常在这些地方设置艺术图案或文字信息,而吊顶、地面离视点较远,且设备较多,主要以功能性布置及整体造型图案为主,在地面上可通过若干石

7、材地砖拼接成整体的艺术图案。车站的空间设计根据客流流经密度及视觉浏览速度进行分区。在楼扶梯部位及其周边区域,客流量较大,应作为车站的主服务空间,虽然面积较小,但装饰性、功能性均要求高。此空间以集中性的体、块设施为主,空间效果以表现个性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对装饰材质、色彩、形态组合的变化,体现车站的特点。公共区的其余区域则为次服务空间,面积较大,可以利用较大面积的墙面进行整体或大型的艺术创作,更好地反映艺术家的艺术理念。 22东北线地铁车站艺术设计 交通建筑的特点是客流量大,潮汐现象明显。公共艺术一般通过壁画、雕塑、装饰等手法表现艺术思想。将公共艺术与交通建筑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利用庞大的客流,起

8、到传播艺术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交通建筑借助艺术的装点,提高建筑的品质。根据新加坡地铁东北线站点的规模、客流、地理位置等,可分为换乘站和标准站两类。换乘站由于规模较大,供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的余地也较大,可以在站厅层、站台层、换乘通道等区域的墙面、地面、柱面等部位进行艺术创作,较全面地表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标准站的建筑空间以及功能布局相似,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各自车站的设计理念。 221换乘站的艺术风格 东北线换乘站有4座:港湾站、欧南园站、多美歌站和实龙岗站。其中,欧南园站是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南部第2站,是东北线和东西线的换乘站。设计师以周边地区历史为设计出发点,提炼传

9、统历史文化元素,用现代手法装饰空间,创造出有人文关怀和文化记忆的车站空间。在站厅层墙面以及换乘通道的墙面上,雕刻出多层次行人的浅浮雕墙面,将不同人群交会的世界真实地刻画出来。它不仅描绘了乘客众生相,还进一步在作品中映射出乘客的内心世界,诉说他们在每日旅途中对家人和工作的情感。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宛如一篇跌宕起伏、深广宁静的乐章,引人无限遐想。在站厅层墙面上还有2幅艺术作品。一幅作品通过中国京剧艺术,加上象征律法和医药的符号,刻画出欧南园独特的历史氛围。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欧南园早期一群热爱街头戏剧和传统音乐的华族移民。作品展现了华族戏剧的服饰和脸谱,整个画面动感十足,色彩缤纷。另一幅作

10、品犹如一枚枚镶珠嵌玉的徽章,记录了新加坡中央医院和警察总署等欧南园成长标志的发展历史。画家配合转换站巨大的规模,以独特的手笔处理大型图像,站台各入口处的画作也成了乘客的路标。多美歌站是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南部第5站,是东北线和南北线的换乘站。塞尔维亚艺术家米兰柯和黛丽娅夫妻为这座车站进行艺术设计。米兰柯采用了拜占庭式镶嵌画手法,这是塞尔维亚当地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风格。而黛丽娅深受中华瓷艺的影响,选用瓷砖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作品融合了中国、土生华人和巴厘岛的艺术元素。在5个自动扶梯底部的地面上,以瓷片镶嵌成华美的扇形地毯,与4根艺术立柱交相辉映。两位艺术家通过丰富感性的壁画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震撼人心

11、的创造力。壁画以瓷片镶嵌形式静悄悄地从站台一端出发,再以瓷砖形式在另一端收尾,在半途中,两种材质相互交融,过渡衔接地天衣无缝,深具艺术感染力。 222标准站的艺术设计 新加坡地铁东北线的标准车站共有12座。线路从南到北依次为:牛车水站、克拉码头站、小印度站、花拉公园站、文庆站、波东巴西站、兀里站、高文站、后港站、万国站、盛港站、榜鹅站。其中牛车水站、克拉码头站和小印度站最具特色。牛车水站是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南部第3站,英文名是Chinatown,是新加坡华人的主要聚居区。设计师通过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挖掘,将传统的艺术、诗歌和书法等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站厅层中部墙面设置一幅色彩绚

12、丽的壁画,壁画以神话中象征吉祥如意的飞天凤凰尾意象,象征着先辈从遥远的中国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安家落户的情景;新加坡港湾腾飞的凤凰代表先辈们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百鸟朝凤图则意喻新加坡的繁荣昌盛。与壁画相对应的是诗词,它以三对草书对联形式嵌于站台层花岗石地面上。通过这一系列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完整地叙述了早年新加坡华裔移民的故事,以及中华民族在海外勤劳坚忍,用双手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的坚定信心。克拉码头站是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南部第4站。克拉码头是新加坡河流经该地区的主要渡口,以前移民漂洋过海来新加坡谋生大都沿着新加坡河从这个码头上岸。车站的设计以这条新加坡母亲河为灵感,以不同的媒介,多视角描绘新加坡

13、河所流过的今昔岁月。站台层中部一幅60m长的壁画诉说着这条新加坡母亲河的历史进程;车站大厅4幅彩墨画,描绘了19世纪漂洋过海来新加坡谋生的移民光景,再现了河上穿梭的驳船,岸边屹立的建筑以及河边的庆典活动;镶嵌在站台地面上的驳船眼睛图案,指引乘客穿梭于车站之中;车站大厅另一边装饰着抽象的铜蚀画,大胆的用笔和饱满的色彩生动地带出湍急的水流和情绪的变化,深深地吸引着来往乘客的视线。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的主要聚居区。印度族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占9%,是除了华人和马来西亚人外,新加坡第3个大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小印度站的室内设计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印度族文化,创作灵感来自印度民间艺术,以及新加坡

14、印度族同胞家门口的传统地板装饰。车站入口采用的装饰性金属铁花,自动扶梯底下地面采用的青铜花岗岩图案,都带有浓厚的印度民间艺术风味。墙面和立柱上的动物题材绘画是艺术家借此向小印度的历史地名水牛棚的历史致敬。 3启示与结论 31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注重层间联系 新加坡地铁注重室内空间的建筑营造,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独特的地下空间,利用共享空间、联结天桥等手法,有条件的引入自然采光,将地下各层融为有机的整体,减少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和封闭感。 32注重地铁与周边商业、环境的结合 从选址之初到施工结束,地铁站点与周边商业、环境的结合都应该是设计师重点关注的地方,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城市效率、满足人性化需

15、求的目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地铁车站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向地面及地下周边延伸,整合城市功能,对商业、商务居住和旅游等开发起到聚集作用,这样既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开发网络,带动周边的发展,又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33多样的艺术设计手法,展现车站主题文化 新加坡地铁东北线由于引入了ARTINTRAN-SIT项目,如同一条艺术的纽带将新加坡的东部和北部的不同民族和文化历史串联起来。车站设计注重与城市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的结合,将公共艺术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以多元的手法呈现出来,体现人性化和艺术化的设计目标。 作者:鲍宁 董玉香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