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1318572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乡村教师获得感:内涵、结构与提升路径作者:张玮瑶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0年第12期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张玮瑶【摘要】乡村教师作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中流砥柱,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教 师成为真正令人羡慕的职业,使教师在岗位上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 重点和关键。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出发,通过立法保障教师待遇,灵活区分不同待遇标准; 以培训促发展;增强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地位;转变乡村教师角色,增强公共属性等途径切实 提高乡村教师获得感。【关键词】乡村教师;获得感;路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着力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2、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 1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关键,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体,决定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提升教师岗位 获得感,保障队伍稳定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点。一、乡村教师获得感的内涵与具体结构1. 教师获得感的内涵“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议上指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 “获得感”一词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此后,“获得感”逐渐被熟知和运用,单从获 得感一词上就可以看出它包括客观

3、物质层面的取得,也包括抽象精神层面的得到。“获得感是 对获得的感受,是获得这一事实及其特性的主观表达和积极反应”。4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 指镇、县、乡等地区的教师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对职业的认同、满意 的一种总体体验,是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反应。乡村教师获得感的时代内涵是从关注乡村 教师主体出发,以“提升教师素养、发展机会公平、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所有乡 村教师都能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是保障乡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的关键一环。2. 教师获得感的具体结构兴国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关注重点,近年来很多政策文件都指明了教师 队伍建设的方向

4、,各项政策也逐渐向乡村教师队伍倾斜,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8- 202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 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社会地位、强化教师公共属性等方面的内容。“职业获得感包含物质需求满足感、岗位成就感与社会尊重感” 5 三方面。乡村 教师获得感可分为:物质需求满足后而产生包含满足感、安全感的“显性获得感”;以及精神、 职业价值与追求满足后而产生的包含认同感、成就感的“隐性获得感” 6 。基于马克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最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前提。

5、对于乡村教师来说, 物质层面的核心要素是工资、社会福利、周转房安置。精神层面包含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 提升社会地位和公共属性等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乡村教师获得感的发生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教师拥有满意的工资和合理的社 会福利保障,然后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其次,乡村教师在物质满足后产生专业发展的精神 需要,期望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最后,乡村教师期望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并在社会 中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拥有良好的获得感和职业体验。二、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的路径教师获得感研究是问题导向的,提升教师获得感,必须回到教师的立场,从乡村教师 的现实需求和其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从物质和精神两

6、个维度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逐步完善各方面,进而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1. 立法保障教师待遇,灵活区分不同待遇标准目前,从整个教师行业来看,乡村教师的综合工资仍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状态,大病 统筹、医疗保险落实、周转房的安置等问题未全部解决。在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工资始终是职业选择最直接的因素,是影响获得感的关键因素 针对教师平均工资与公务员水平未趋向一致问题,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设立标准。我国目 前缺少保障教师工资的专项法律,应设立教师工资标准条例,依法保障教师最低工资,明 确工资结构,明晰基本工资、各项津贴、岗位补助占比,将乡村教师工资落实作为地方政府的 年终考核项目,保障工资有人落实有人

7、监管。对长期扎根乡村,毕生耕耘于教育的乡村教师进 行大额奖励,以此形成激励机制。2 在保证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实现教师工资阶级性补偿 制。首先,针对“老少边穷”、连片贫困、地理环境恶劣地区(多发性地震带、高原地区), 制定工资补偿标准,争取实现补助全地区覆盖;其次,对师生比过高的教学点或不完全小学、 寄宿制学校,尤其是一师一校的学校,实行工作量审核制度,对超负荷的教师给予岗位津贴和 超额工作量绩效补偿。在教师周转房方面,乡村学校要建立足够的周转房宿舍,大力开展周转房试点。经费 或周转房不足的学校可改造多余的校舍,及时解决教师住宿问题,适当给予教师交通、食宿、 通讯多方面补助。对于有伴侣或者孩子未

8、到学龄段的教师,校领导要就家属问题进行协商,用 学校的管理层温情弥补青年教师家庭情感。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五险一金和医疗保险全覆盖,特别是高龄教师的大病统筹及健 康体检。对于工作环境艰苦、外出风险大的地区(多发地震带、高原地区)要为教师提供工伤 保险,着力保障乡村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拥有健康体魄。2. 以培训促发展在教师培训方面,就乡村教师无法全员参加、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足等问题, 开展“互联网+”乡村教师培训。针对工学矛盾突出的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在民族区域和大学区 建立网络研修平台,确保教师之间制度化和常态化交流,在教师数量少的学校建立县域内研修 小组,提升乡村教师科研能力。在培训目标上,

9、不能一味地关注理论培训,乡村教师目前更需 要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留守儿童师生关系的建构,提升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学习。可根据网络反 馈信息和培训资源平台点击率,事先诊断教师需求,建立培训需求大数据重点资源库,既为送 教下乡提供方向,又保证培训更具针对性。在培训效果上,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对培训 进行追踪评价,将微课录制纳入考核,教师根据所学将培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培训评价 上,建立参训教师、培训机构、行政部门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针对培训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 以及培训者的表现开展第三方评价,确保培训评价的及时性、准确性。在培训的经费管控上, 省、市、县域等主管部门明确责任主体、经费的来源去向以及

10、监管部门的职能,制定相应的规 章制度出台。3.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地位受中国行政地区划分的限制,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缘性差异和城市优势思维导致乡 村教师从业意向低,加之近几年少数教师行为不端的新闻造成的“酒污水效应”波及乡村教师 行业,尊师重教的风气减弱。(1)加强社会对乡村教师的认同。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做客新华网部长之声 说道:“一定要认识到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 7 其首要工作就是破 除乡村刻板印象,去乡村教师“污名化”现象。各地应树立“乡村教师为乡村”的教师治理观, 形成“教育发展、优先尊师”的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媒体或纪实影片,展现乡村教师真实状态, 破除“牺

11、牲艰苦”“穷、差”的刻板印象;其次,通过 “优秀教师”的评选,展示乡村教师魅 力,乡村教师不代表“弱、差”,是具有专业素质的合格教师,既能让社会更好地认识教师, 又能通过荣誉制度增强职业自信和尊严感;现代乡村教师身份性质虽发生变化,但乡村教师仍 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尊师重教是不能被抛弃的,以入学教育、家庭 与社会教育等方式,让群众明白教育与教师的战略意义。(2)加强乡村教师自身的认同。首先,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流动,城市聘请优秀乡村 教师宣讲,介绍不同情境下教育经验和创新,更新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角色、意义、价值的理解。 其次,支持在岗的优秀乡村教师宣讲外出培训心得,轮岗教师共

12、享共生,激发投身乡村教育的 热情。最后,师范生的教育要有未来指向性,师范院校教师言传身教,加强其热爱教育的意识 培养,树立师范生的职业信心。再次,建立乡村文化的认同是加强乡村教师乡土情感的路径。 在招收免费师范生时,定向招收部分的农村优质生源,所培养出的师范生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知 识、学科通识知识、还具备地方性知识、乡村生活经验性知识和特有的乡村价值认同。他们拥 有熟悉生长环境所带来的幸福感以及强烈地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既能回乡积极投入乡 村教育建设,又能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积极融入乡村生活。帮助教师建立文化认同,加强教师 “文化试切能力”,破除城市优势思维。4. 转变乡村教师角色,增强公共

13、属性以前的乡村教师作为“乡贤”,社会地位与天地君亲等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融合。20 世纪末,乡村教师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教师角色转变成“国家公职人员”受制于政府管理, “乡土性”淡化,与乡村社会日渐疏远 8 。加之受升学率和应试教育影响,乡村教师变成 了单一的“学校教师”角色,专业性与公共性出现失衡,“离土化”现象加剧。(1)转变乡村教师角色,给予乡村教师信任和自主自治权利。首先,社会、家长、学 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信任,是教师获得良好职业体验的重要路径,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还能加强社会责任感。学校和课堂是教师充分实践教育理念的场所,乡村教师应有教学自主权, 学校和班级管理的自治话语权

14、。乡村学校应给予教师时间自由,抵制强硬时间管理,避免教师 长时间负荷工作。其次,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建设的“智库”,其权利与责任也不应该仅仅限制 在学校,在乡村事务上也应被赋予一定的话语权,给予乡村教师一定文职如XX县(村)文化 建设委员、XX村支部常任理事,这样的实质性操作才是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路径。(2)加强教师的公共意识,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教师肩负振兴乡村和教育的 重要使命,通过加强公共意识,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满足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实现职业 价值增强获得感。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乡土文化工土味文化的价值观,认识到乡土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扎根的土壤。不能一味地向城性,杜绝“文化

15、沙漠”出现。教师应该主动思考学校 教育文化与乡村发展如何结合。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标教育任务的同时,将教 学内容与地区优势特点、当地文化深度融合,将乡村体验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将乡村教学经 验与自身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将民族文化与主流思想深度融合。积极开设自然节气课程,民族 文化手工课程等校本课程。教师带领学生挖掘本土发展史和文化景观史,加深学生的乡土情感, 培养出“走得出、回得来”的优秀生源。在课堂外,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 育为手段的文娱文化活动,倡导科学精神,改善乡村不良风俗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树立积极 开放的文化心态。引导村民关注并学习国家新政策,积极参与乡村建

16、设,献计献策,共建幸福 家园。【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 .2018-1-31.2李森,崔友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对川、滇 黔、渝四省市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15 (07).3 习近平.推一批硬招实招,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 EB/OL.http:/.4 栗波.获得感:教师职业认同的时代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29).5 张红丽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感提升路经探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 (12).6 吴维煊“隐性获得感”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J 中国教育学刊,2019 (04) 7 陈宝生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新华网.EB/OL .8 沈晓燕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J 教育发展研究,2018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