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1315933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各指标测定(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更新时间:2005-7-19文章录入:lorry标题: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标准编号:HG/T 2743.21996颁布日期:1996-04-08发文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时间:1996-09-01HG/T 2743.2=1996冃U言不同农药科学混配成的复配制剂,能大大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农药复 配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是合理使用农药、有效地防除病、虫、草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药复配制 剂达数百种,但是很多品种缺乏科学实验依据,复配制剂标准的编写,大都比较混乱,水平不一。为 了规范农药复配制剂产品标准编写格式,提高标准水

2、平,依据GB/T 1.11993、化工部行业标准ZB G2300186农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和程序,在HG/T 2467农药产品标准编写格式的基础上, 制定本标准。正 文: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宇凯、王学诚、楼少巍、杨建、赵欣昕。本标准规定了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本标准适用于编写相应的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该产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a)(有效成分1通用名)ISO通用名称:商

3、品名称:CIPAC数字代号:化学名称:结构式: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按19XX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生物活性:(杀虫、杀螨、杀菌、除草)。熔点:。C。沸点:C。蒸气压(20C):Pa。溶解度(g/L, 20C):稳定性:(对酸、碱、光、热等的稳定程度、半衰期)。b)(有效成分2通用名)内容同a)。c)(有效成分3通用名)内容同a)。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符合标准的(有效成分1通用名)、(有效成分2通用名)、(有 效成分3通用名)原药、适宜的助剂和填料加工成的(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

4、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引用标准的排列顺序为先国内后国外;各级标准应逐级排列,先国家标准后行业标准;同一级标 准,按标准号的顺序排列;不同行业的标准,按标准代号的字母顺序排列。GB/T 601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1601 93农药pH值测定方法GB/T 16041995商品农药验收规则GB 160579 (89)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83农药包装通则GB 494685气相色谱法术语GB/T 5451 86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

5、性测定方法GB/T 14825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GB/T 161501995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HG/T 246793农药产品标准编写格式HG/T 2743.11996农药复配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ZB G23001 86农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和程序3要求3.1外观:组成均匀的疏松粉末,不应有团块。3.2(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应符合表1要求。表1(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控制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有效成分1通用名)含量,三(或规定范围)(有效成分2通用名)含量,三(或规定范围)有效成分3通用名)含量,三(或规定范围)(有害杂质名)含量,WpH值范围悬浮率,三润湿时间,sW

6、细度(通过44 m试验筛),三加速贮存试验合格注所列项目不是详尽无遗的,也不是任何农药复配可湿性粉剂标准都需全部包括的,可根据不同1复配农药产品的具体情况加以增减。2加速贮存试验,每月至少进行一次。4试验方法4.1抽样按照GB 1605中“粉剂和可湿性粉剂采样”方法进行。用随机数表法确定抽样的包装件数;最终 抽样量一般应不少于250g。4.2鉴别试验参照 HG/T 2743.1 一1996 中 4.2 编写。4.3(有效成分1通用名)含量的测定(以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为例)方法提要试样用溶解,以为内标物,使用(固定液)涂壁的石英毛细管柱、分流(不分流) 进样装置和检测器对试样中的(通用名

7、)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试剂和溶液试剂(具体名称)。(有效成分1通用名)标样:已知含量,三。内标物溶液:称取(内标物)g,用(溶剂)溶解并稀释至mL,混匀,密封保存。 仪器气相色谱仪:具有检测器,分流/不分流装置(和自动进样系统)。毛细管色谱柱:mXmm (内径)熔融石英柱,内壁涂(固定液),膜厚 m。进样系统:具有分流(或不分流)进样装置和熔融的石英内衬。分流比:。色谱数据处理机。毛细管气相色谱操作条件温度(C):柱室,汽化室,检测器室。气体流量(mL/min):载气(H ,或He, N ) :,载气(补加):,氢气:,空气:。2 2上述操作参数是典型的,可根据仪器特点对操作参数作适

8、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测定步骤标样溶液的配制:按具体配制方法编写。试样溶液的配制:按具体配制方法编写。系统平衡:依次将1“L内标溶液、试样溶液(不加内标)注入气谱仪,检查有无来自杂质的 干扰峰。注入数针标样溶液,对系统进行平衡。根据获得的色谱图信息,设定积分参数。测定:在上述操作条件下,连续注入数针标样溶液,计算各针相对响应值的重复性,待相邻 两针的相对响应值变动小于,按照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溶液、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测定。 计算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以及试样前后两针标样溶液中(有效成分1通用名)与内标物峰面积 (峰高)之比,分别进行平均。(有效成分1通用名)质量百分含量X按式(1)计算:

9、1X =r m P/r m (1)1 2 1 1 2式中:r1标样溶液中, (有效成分1通用名)与内标物峰面积(峰高)比的平均值;r试样溶液中,(有效成分1通用名)与内标物峰面积(峰高)比的平均值;2m:(有效成分1通用名)标样的质量,g;m2试样的质量,g;P标样中(有效成分1通用名)的质量百分含量。也可根据GB/T 4946中的规定,先求算校正因子f,再计算试样中有效成分含量。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4.4(有效成分2通用名)含量的测定参照HG/T 2467和本标准中相同的测定方法格式编写。4.5(有效成分3通用名)含量的测定参照HG/T 2467和本标准中相同的测定方法格式

10、编写。4.6(有害杂质名称)含量的测定根据具体采用的测定方法编写。4.7 pH值的测定按GB/T 1601进行。4.8悬浮率的测定按GB/T 14825进行(还应写明称样量和烘干或萃取等具体操作步骤)。4.9润湿时间按GB/T 5451进行。4.10细度的测定按GB/T 16150湿筛法进行。4.11加速贮存试验方法提要通过加压热贮试验,使产品加速老化,预测常温贮存产品性能的变化。仪器烧杯:250mL,内径 6.06.5cm。圆块:外层防腐,恰好装进烧杯中,圆块能产生2.45kPa的均匀压力。试验步骤将20g试样放入烧杯,不加任何压力,使其铺成等厚度的平滑均匀层。将圆块压在试样上面,置 烧杯于

11、烘箱中,在。C下,贮存d。取出烧杯,拿出圆块,放入干燥器中,使试样冷至室温,在24h 内,完成对有效成分含量和悬浮率等项目的测定(编写具体产品标准时,应规定加速贮存试验合格的 判定原则)。4.12产品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GB/T 1604的有关规定。极限数值处理,采用修约值比较法。5标志、标签、包装、贮运5.1(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的标志、标签和包装,应符合GB 3796中的有关规定,并应有 生产许可证(准产证)号和商标。5.2综合生产、加工厂的具体包装规定进行编写。5.3根据用户要求或订货协议,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包装,但要符合GB 3796中的有关规定。5.4包装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

12、中。5.5贮运时,严防潮湿和日晒,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 吸入。5.6安全:在使用说明书或包装容器上,除有醒目的毒性标志外,还应有毒性说明、使用注意事项、 中毒症状、解毒方法和急救措施。5.7保证期:在规定的贮运条件下,(复配制剂名称)可湿性粉剂的保证期,从生产日期算起至 少为2年。在保证期内,。附录A(标准的附录)农药复配制剂通用名称命名原则根据ZBG2300186农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和程序1.2条“农药制剂(单一或混合)通用名称 应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称和剂型。混合制剂的通用名称可 采用各有效成分通用名的词头或代词组成”的基本原则,农药复配制剂通用名称的命名分三部分:一 是组成复配制剂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质量百分含量或g/L (20C),二是复配制剂的通用名称, 该名称用各有效成分通用名称的词头(或头几个字)组成,词头(或几字)之间,插一圆点以反映是 几元复配制剂;各有效成分的排序一般应按其含量高低而定,高者在前,低者在后;也可按对药效的 贡献排序,对药效贡献大的,排在前面;三是复配制剂的剂型,如粉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水悬浮 剂等。如3%甲六粉剂,40%敌马乳油,20%克螨氰菊乳油,50%多硫悬浮剂等。如复配制剂中加入了增效剂,该增效剂不算作有效成分,所占的比例不进入有效成分总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