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上传人:Fi****mo 文档编号:111311370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下室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着火、爆炸、中毒的应急处置预案一、事故特性中文名称:一氧化碳英文名称: carbon monoxide;CO定义 1: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 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定义 2: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危害性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 )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 28.01,密度 1.250g/l ,冰点为 -207 ,沸点 -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

2、结合, 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 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一氧化碳是无色、 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 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二、应急组织与职责.(一)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江关喜副组长:平严桂斌罗锐席培伟成员:舟梁刚秦兴连林王俊敖兵陆庭智跃苏炳银周光普杨贵平(二)工作职责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指挥和组织现场抢修。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修工作。3.各成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抢修。三、地下室煤气管道着火、爆炸、中毒的原因:1、

3、地下室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着火或中毒。2、地下室内交换设备 (法兰、考克开闭气、管线、阀门因质量和焊接等 )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气外溢造成爆炸、着火和中毒。3、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击、台风、地震、洪水等。4、超温、超压造成的破裂和泄漏。5、垫片撕裂造成的泄漏。6、压力容器未按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操作 (如压力表接错、水封装置失效 )。.7、转动部分不洁,摩擦产生高温,如交换考克缺油、润滑不好等。8、停送煤气,清扫煤气设备,操作不当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规定,未采取防静电措施等。9、在地下室区域吸烟、抢修和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十不烧”及有

4、关规定动火。10、外来人员带入火种。11、穿带钉皮鞋进入地下室。12、击打管道,设备产生撞击火花。13、电器火花。14、电器线路陈旧老化或受到损坏产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载、绝缘、烧坏引起明火。15、静电放电。16、雷击 (直接雷击、雷电二次作用,沿着电器线路或金属管道浸入。17、焊、割、打磨产生火花等。地下室煤气中毒产生的原因: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气设备,不经过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及试压,就急于投产,造成泄漏煤气严重。2、煤气设备漏煤气,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中毒事故。3、带煤气作业不戴防毒面具,凭热情蛮干造成中毒事故。4、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没有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冒险进入造.成中毒。5、违反劳

5、动纪律在地下室内逗留、休息、睡觉造成中毒。6、煤气作业时,闲杂人员误入作业区域造成煤气中毒。7、单人和超时间在地下室作业造成煤气中毒。四、防止煤气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着火的应急措施1、控制与消除火源,严格控制设备质量与安装:(1)地下室严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2)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准备黄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3)地下室及走廊地区使用防爆型电器。(4)使用不发火的工具 (如铜质工具 ),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5)抽堵盲板作业时,严格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6)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7)对地下室所属的煤气管

6、线、 阀门、交换考克、压力容器等煤气设备,要按要求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试压。(8)对设备管线、机、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状态。(9)有煤气泄漏的部位,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10)定期检查地下室煤气考克、交换考克的严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试漏工作。(11)定期检查地下室各水封的严密工作,使水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12)定期检查地下室、煤气管线末端、放散管是否灵活好使、安全可靠。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1)地下室张贴各种危险安全提示标签。(2)非本岗位人员严禁逗岗及进入。(3)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

7、,防止生产控制参数发生变化。(4)坚持设备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检修时,必须做好确认与隔离工作(如安装盲板等 )抽堵盲板时必须有专业防护站人员进行, 要有防静电措施,煤气管道处理干净后,必须做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凡动火作业,必须报填动火作业申请单,并逐级批准)(6)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7)加强调火和煤气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工作。3、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1)安全设施齐全 (如安全走梯、消防设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遥控装置 )(2)煤气低压报警装置、交换等报警装置。(3)进入煤气地区作业,必须携带可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五、煤气着火的处理应急措施发生煤气着火

8、事故后, 应由事故单位、 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共同.组成事故处理指挥部,并做出迅速、慎重、准确的处理事故方案,凡参加急救的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不能造成事故扩大。1、凡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挂电话报告煤气防护站到现场急救,同时报告消防队到现场急救。2、直径在 150 毫米以下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止阀灭火。3、直径在 150 毫米以上煤气管道着火时,应停止有关单位的使用,接安装压力表,根据压力逐渐关阀门降低煤气压力,或根据火苗长短逐渐关阀门降低煤气压力,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灭火,但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 ,严禁突然完全关止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4、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

9、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变形或断裂。5、煤气管道内部着火,应封闭入孔,关闭所有放散管,用采样头和试验头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灭火。6、处理煤气着火事故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煤气闸阀、压力表、蒸汽或氮气头等,应派专人看管和操作。(2)管道直径大于 150 毫米着火时,绝对禁止关止闸阀或封水封。(3)管道内部着火,封闭入孔前,必须确认管道内无人后方可进行。六、煤气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1、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挂电话报告煤气防护站到现场急救。2、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安置在上风侧空气新鲜处,维护好现场,指派专人接救护车,同时通知附近卫生所到现场急救。.3、检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脏波动、瞳孔等

10、情况,确定煤气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4、对于轻微中毒者,如只是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附近卫生所治疗。5、对于较重中毒者,如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到现场补给氧气,待中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送附近卫生所或医院治疗。6、对于严重中毒者,如意识完全丧失、停止呼吸等,应立即在现场施行人工呼吸, 在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 不准用车送往厂外医院治疗。中毒者没有出现尸斑或没有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一切抢救措施。7、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领扣、衣扣、腰带等应解开,湿衣服应脱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节,应对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着凉。8、对于抢

11、救中毒者的环境,应由事故发生单位指派专人维持秩序,保持清净以便于抢救。9、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必须查明原因,并将立即处理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七、煤气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凡发生煤气事故,一般是煤气设备损坏, 冒煤气或冒煤气后着火,因而,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一般接着而来的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煤气着火事故或者产生第二次爆炸。因此,处理煤气爆炸事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凡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处理净煤气。2、煤气爆炸后引起着火事故,按着火事故处理。3、煤气爆炸后引起煤气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处理。五、附录应急处置小组通讯录序号姓名联系电话序号联系电话1江关喜10王俊2平11敖兵3严桂斌12陆庭智4罗锐13跃5席培伟14零小明6舟15苏炳银7秦兴连16杨贵平8梁刚17周光普9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