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1131025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与风格。 读了这本书后, 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流行音乐的每一个时期都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 “上海时期 ”流行音乐( 1937 年 1949 年)中国流行音乐于20 世纪 20 年代发源于上海, 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发展起来的。上海,由于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鸦片战争 ”后,美、英、法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在这80 年间,上海慢慢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业

2、化都市的特征,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主要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到了 20世纪 20 年代,它以基本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开始流露出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 因此, 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产生了萌芽。1937 年 “抗战 ”爆发后,因为上海是租界之地,租界之外的外国人以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的大地主、大富豪为了躲避战火,都涌进了上海租界,使得这里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消费需求空前增长。租界内的旅馆、电影院、茶楼、舞厅迅速呈现出了生意兴隆的局面,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 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此时流行音乐虽然受

3、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但是在那个面临亡国的社会背景下, 由于它脱离了社会大环境, 显得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点格格不入, 遭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批评与指责, 于是中国流行音乐便从此带上了 “靡靡之音” 的帽子。1941 年 “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上海的 “公共租界 ”上海沦陷。 “汪伪政权 ”接管上海,为了麻痹老百姓的 “抗日 ”精神, “靡靡之音 ” 的流行音乐开始充当了 “麻药 ”角色,而在沦陷区的百姓为了躲避危险、 暂时逃避社会紧张感, 流行音乐成了他们发泄苦闷的重要载体, 因此 流行音乐在 “沦陷 ”的上海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945 年 “抗战 ”结束后国民党重

4、新接管上海,战乱是离开上海的有钱人回到了上海,促使了 经济的繁荣,流行音乐出现了一片生机。直到 1949 年,政权变换,中国流行音乐的 “上海时期 ”正式结束。“上海时期 ”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代表人物:黎锦光。主要作品:夜来香、夜上海、月圆花好、玫瑰玫瑰我爱你、天涯歌女、如果没有你等等。二、 “香港时期 ”流行音乐( 1949 年 1969 年)1949 年 1969 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基地从上海转移到香港。新中国成立后,流行音乐在上海消失,上海的歌星、影星纷纷离开了上海, 来到了香港,香港的流行音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此香港的流行音乐正式起步。50 年代初香港的流行音乐仍旧延续

5、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音乐风格,以 “轻柔、委婉”为主要风格。但从1954 年开始,香港的流行音乐转变为轻松、欢快的风格。由于创作力量出现了匮乏, 同时受到香港崇洋思想的影响, 香港流行歌曲广泛采用西方歌曲的曲调填入中文词的方法,出现了 “西曲中词 ”的作品,掀起了一股 “翻唱 ”高潮。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香港流行音乐进入了繁盛时期。 60 年代后,香港流行音乐逐渐走向衰弱。其原因,首先来自英国的摇滚乐。 60 年代是英国流行音乐崛起的年代, “披头士 ”乐队访问香港对年轻一代造成了强烈的影响, 年轻人纷纷组建乐队, 香港的流行音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其次是台湾的流行音乐, 60 年

6、代末,由于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一些著名的台湾歌手登陆香港,如:姚苏容、谢雷、青山、邓丽君等。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冲击了香港本土歌手。再次是粤语歌曲的影响。最后是创作力量的衰弱。特别是1967 年主要创作人姚敏的逝世,是香港流行音乐创作失去了中流砥柱,使得歌曲创作日益匮乏, 60 年代末,香港流行音乐终于被外来势力瓜分,台湾流行音乐和西方摇滚乐开始成为香港流行乐坛的主流。“香港时期 ”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姚敏、王福龄、周蓝萍等。主要作品:情人的眼泪、 我爱恰恰、 春风吻上我的脸、 南屏晚钟、 绿岛小夜曲等。三、 “台湾时期 ”流行音乐(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中期)60 年代中

7、后期,香港流行音乐的衰落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提供了平台。其次是台湾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 60 年代台湾广泛引进外资,使得台湾经济迅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带动了唱片业的繁荣, 从而是流行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音乐风格上看, 该时期台湾流行音乐和上海时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基本上都是轻盈曼妙或深沉低调。主要原因是国民党迁台,将上海的 “时代曲 ”带到了台湾,使上海 “时代曲 ”成为台湾流行音乐崛起的根基。由于根基相同,这也成了台湾音乐迅速占领香港市场的原因。在上海 “时代曲 ”的基础上,台湾流行音乐由于长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受到日本 “哭调 ” 的影响,该时期的台湾

8、流行音乐体现出带哭腔演唱的特征。直到 70 年代,流行音乐没有带给更多的东西给唱片公司,它的消费群体只是30 岁左右的人群,他们听的是上海的 “时代曲 ”和早期的台湾流行歌曲,唱片公司想开发 18 到 25 岁左右人群的唱片消费市场,因此,它们开始寻找新的内容、新的声音,直到台湾 “民歌运动” 的兴起。“台湾时期 ”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庄奴、左宏元、翁清溪、刘家昌等。主要作品:冬天里的一把火、又见炊烟、甜蜜蜜、今天不回家、海韵、千言万语、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四、台湾 “民歌运动 ” ( 1975 年 1981 年)1975 年 “民歌运动 ”被一年青人杨弦点燃,他把诗人

9、余光中的诗谱成了歌曲,并举行了演唱会,之后推出唱片中国现代民歌集。他的创作打破了 “时代曲 ”和传统民谣的局限,突出了朴实、自然的曲风。他的专辑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却遭到保守派的指责,特别对于 “现代民歌 ” 的争论尤为强烈,有人指出:这种歌曲既不中国也不现代,更不是民歌。因此,后来将其改为 “校园民歌 ” 。 尽管社会对杨弦的评价不同, 但他促使了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了民歌运动创作中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人。而自 1977 年之后的 “民歌大赛 ”进一步推广了校园民歌创作。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抱着吉他在草地上轻轻弹唱,成了 70 年代末台湾校园的一个缩影。随着 “民歌运动 ”的扩大, “校园民

10、歌 ”逐渐成为台湾流行音乐的主流。台湾 “民歌运动 ”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衰落, 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五六年, 但却对台湾流行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提升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品质, 使台湾流行音乐从娱乐层面上升到在内地流行音乐复苏之了文化层面; 它为日后台湾流行乐坛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际,校园民歌”广泛传入内地,成为 8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参考,极大的推动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 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趋势日益加重, 面对都是流行音乐的兴起, 新一代听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 校园民歌开始疏远了现实生活, 最终因无法适应商业机制的运作, 80 年代初走向了衰弱。台

11、湾 “民歌运动 ”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梁弘志、李秦祥、李寿全等,代表作品恰似你的温柔、橄榄树、一样的月光等等。五、台湾、香港流行音乐的繁荣时期( 80 年代 90 年代)80 年代初,台湾经济飞速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唱片购买力得到进一步增长同时也为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唱片公司的数量迅猛增长, 唱片业的繁荣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从此台湾乐坛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1981 年,滚石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流行意识的唱片这些唱片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很多作品还体现了对社会发展与显示生活的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讲, 滚石唱片使流行音乐的商业化与文化性得到了进一

12、步的结合,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台湾唱片业和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发展。从1984 年起,台湾流行音乐日益商业化,企划式制作开始成为唱片业的重要模式,歌手的市场定位成为唱片制作的头等任务。 1987 年,台湾流行音乐市场日益繁荣, 旋律上口的商业歌曲开始成为乐坛主流。 1988 年到 90 年中期, 台湾流行音乐进入全盛时期,一大批专职音乐人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繁荣产生重要影响。代表人物:罗大佑、李宗盛、黄韵玲等。代表作品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恋曲 1990 、明天会更好等等。真正属于香港自己的流行音乐从70 年代中期开始,以许冠杰和顾嘉辉为代表的粤语歌曲成为香港本土文化的象征, 并从 70 年代至今传播

13、到了整个亚洲乃至欧美, 如今它以成为华语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许冠杰、顾嘉辉、黄霏等。代表作品双星情歌啼笑因缘沧海一声笑上海滩等。从 80 年代中后期,香港流行音乐正式步入工业化时代。明星包装制度开始成为香港流行乐 坛的重要特征, 偶像开始引领潮流, 同时涌现出了大批的新人和乐队。 从此香港流行音乐进入繁荣时期。 纵观香港流行音乐半个世纪的发展情况, 它的主要特征是娱乐化、 商业化倾向明显,带有显著的消遣性,思想性较差。同时,由于香港的快速的生活节奏,促使了香港流行的快速更新, 因此, 香港流行音乐的可分析性不强, 但却明显体现了流行音乐的商业性和娱乐性。 香港流行音乐作为中国流行音乐

14、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1979年一一1990年)自40年代末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基地从上海转移到香港和台湾,直到70年代末,内地整整3。年没有流行音乐。改革开放后,内地流行音乐开始复苏。在风格上它主要呈现出两大倾向:一种是延续三十年代的群众歌曲路线,形成了抒情歌曲风格,如知音 乡恋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一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港台流行歌曲,如酒干倘卖无 万里长城永不倒我的中国心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音乐人和歌星。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转折点是1986 年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上崔健一曲一无所有喊出了中国摇滚乐的第一声, 1988

15、年 “西北风 ”唱响全国,同时 “囚歌 ”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990 年摇滚乐的势力得到充分展现,与此同时港台歌曲继续充当内地流行乐坛的重要角色。因此,内地流行音乐从1986年一一1990年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本土风格、港台风格和摇滚风格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土风格的歌曲有 信天游 黄土高坡 少年壮志不言愁 我心中的太阳等;港台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齐秦的专辑狼、跟着感觉走等;摇滚风格崔健专辑新长征路上。随着摇滚乐的兴起,内地流行音乐开始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触及到了对社会、文化的思考。七、内地流行音乐的繁荣(1991年一一1999年)进入 90 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的发

16、展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步伐,从1991年一一1999年,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进入繁盛时期。这个时期内地流行音乐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 一一 1995 年是该时期的鼎盛阶段,主要是北京歌坛和岭南歌坛对抗时期;第二阶段1996 1999 年是鼎盛之后的滑坡阶段,私营公司和音乐工作室层出不 穷,流行乐坛分化,唱片业开始滑坡。从音乐风格上,该时期的内地流行音乐呈现出了比上一个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音乐风格更趋多元化。 从整体上看, 摇滚乐和港台歌曲依然是流行乐坛的主体, 本土风格分化出平民化和乡土化; 校园民谣开始兴起, 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日趋加大。 该时期广泛流行的

17、作品比上一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增长, 听众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 于是, 在繁荣背后听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因此对流行音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标准。本土风格的校园民谣的代表: 老狼的 同桌的你 , 城市民谣的代表: 艾敬的 我的 1997 ,乡土民谣的代表:尹相杰和于文华的纤夫的爱。本土风格的平民化代表:孙悦的祝你平安。港台风格的代表:任贤齐的心太软。摇滚风格的代表:黑豹乐队。“新世纪 ”风格的代表:何训田创作的阿姐鼓。八、 21 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新气象21 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IT 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相对富有的生活加强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依赖。 此时, 港台音

18、乐的饱和使很多的音乐人来到大陆寻求发展,因此,香港和内地的流行音乐风格基本统一,大陆成为港台歌星的重要发展基地。由于信息全球化的趋向,西方流行音乐大量传入内地,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速了内地流行音乐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显示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网络音乐的兴起, 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它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流行音乐与听众的距离, 它不但为推广新歌手、 传播新作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为老歌再度流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媒体代表: 2000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 “同一首歌 ”栏目。自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商业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R& B,代表人物:陶秸、周杰伦。网络音乐,代表人物:雪村。新世纪 ”音乐代表:女子十二乐坊。该时期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包装机制背后,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音乐的浮躁, 能够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品越来越少,越来越缺乏思想深度总之, 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 但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 商业化的流行音乐, 是否需要更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中国流行音乐的明天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