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296769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压力工作自我效能感关系D228(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财经大学2021-J*16-斜体字均作为格式说明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压力与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教 学 点专 业班 级学 号学生指导教师提交日期年 月 日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在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没有积极性,失去了工作动力。工作压力是一个具有复杂构成特征的过程性框架概念。在明确压力构造要素的根底上,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可进一步界分为源压力和外源压力两类。以组织中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构造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管理自我效能感对管理绩效和组织承诺的影响。文章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对于工作绩效效标而言,管理者源、外源压力分别呈现良、

2、劣压力属性;管理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压力和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这局部解释了压力绩效属性的成因和过程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开展管理者的压力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关键词:管理者 工作压力 绩效属性 自我效能感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live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pressure, especially in som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sonnel, due to various reasons, resulting in work without enthus

3、iasm, lost motivation. Working pressure is the concept of a procedural framework constitutes a ple* features. The pressure in the clear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the manager of the working pressur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ector e*ogenous source of pressure and pressure types. To

4、organize the management staff for the stud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plore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mitment.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job performance criterion, the manager of endogen

5、ous, e*ogenous pressures are showing good, bad pressure properties; sense of self-efficacy manager mediates between stress and performance, which partly e*plains the pressure causes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attributes mechanism.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on stress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rs to ca

6、rry out the work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Keywords:Managers;Working Pressure;Performance Properties;Self-efficacy. z-目录容摘要IAbstractI引言1一、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理论研究综述2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简介2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主体作用2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2二)工作压力的理论研究综述31.工作压力概念32.工作压力理论33.工作压力的后果4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4(一)工作压力研究的理论模型4(二)工作压力的绩效属性5(三)自我效能理论对压力绩效属性

7、的解释6三、实证研究6(一)问卷工具6(二)样本调查7(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7四、研究结论及对压力管理实践的启示8参考文献10致11. z-引言 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开展的关键因素,现如今,企业的开展需要优秀的人才,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因此,好的管理者可以为企业降低本钱、管理有序、运营畅通等作用。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开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在企业面临困难时,首先承当责任的往往就是各类管理人员,因而承受着比一般员工大得多的工作压力。管理者在承受压力后,又会不自觉地把压力传递给被管理者,造成压力在企业部的传染,使得企业总体的压力状况增加。据统计,仅仅由于管理人员与压力相关的缺勤、离职等行为

8、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分别占到了美国和英国GDP的12%和10%。CartwrightS,CooperCL.ManagingMergers,AcquisitionsandStrategicAlliancesM.O*f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6:22. 当然,压力不一定都是消极的。以往研究已经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取得较高的工作绩效,并且发现有些压力通常是积极的(如工作任务本身的压力),有些压力则通常是消极的(如工作任务以外的压力)。然而,较少有研究对不同性质的压力来源表现出不同绩效属性的原因提出解释。因此,本研究就是要翻开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黑箱,从自我效能感的

9、角度解释管理者压力绩效属性的成因和过程机制,进而为企业开展管理者自身的压力管理工作提供建议。近年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下,各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许多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组织构造调整等变革,加上市场风险,企业的压力逐步增大。在这样的趋势和气氛下,各种企业对其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研究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工作压力程度就成为管理学的重要课题。一、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理论研究综述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简介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主体作用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随后又进一步开展和

10、完善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个体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86,84(1):191-215.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技能水平的评估,而且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运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也有人认为

11、,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面临*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尊等方面的感受川。对于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有研究采用如下表述:知觉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期待(self-efficacy e*pectancy)等,这些术语的含义根本相似。本研究借用多数学者所使用的自我效能感这一名称。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班杜拉(1986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说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影响:行为成就直接经历)。因为亲身获得的成就是以真实的经历为根底的,所以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过去屡次获得的

12、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断的成功或失败会使人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历(间接经历)。个体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近的他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假设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他人的言语劝说也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当然,劝说的效果还依赖于劝说者的权威、地位、专长等因素。情绪和生理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身体不适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强烈的冲动、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容易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判断。二)工作压力的理论研究综述 工作压力逐渐成为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工效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研

13、究热点。1.工作压力概念工作压力是压力研究领域的重要畴,但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概念。有些研究者将工作压力作为一个刺激变量对待;有些则将其看作反响变量:有些人认为它是环境变量:有些则认为它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2.工作压力理论社会环境模式是由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开展起来的,也叫ISH模式或密歇根模式。这一模式是最广为人知的工作压力模式,一经提出,就开展出几种版本的模式。在这里仅列举出其中最通常的模式。社会环境模式是由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压力结果、疾病、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等几个根本概念组成的联合体,它还不是一个有机的理论,尽管一些研究者试图更准确地限定这些概念,找

14、出这些概念之间的相关及其互动。社会环境模式属于工作压力研究上的传统理论,或者说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从较广泛的社会水平对各个独立的与压力有关的概念进展确认和测量,并考虑其对个体及组织的影响作用,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带动了工作压力研究的开展。它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这一模式并不是建立在清晰的理论根底上,并能得出具体的推论。导致有些变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但在理论上却不一定有意义。其次,这一模式把所有的压力结果集中在一起,不能确定一些结果是否确实是由压力导致,如离职。第三,这一模式并没有告诉我们介于不同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并且忽略了不同的社会心理过程对工作压力有影响的因素,如与同事进展社会地位的比拟,还有

15、个体对压力事件及安康的认知解释。3.工作压力的后果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个人的身心安康,生活质量和组织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人或组织感觉到适度的压力时,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变化,无形中这种压力变成了开展的动力。而当压力过大时,会使员工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异常反响。工作压力消极后果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展:生理、行为、情绪和组织四方面。生理上:表现为头疼、失眠、消化不良、精神不济、疲劳、心血管病变等。行为上:表现为滥用药物、过度兴奋、酗酒或过度抽烟、甚至出现强迫性行为;对行为的影响可表现在缺勤、离职,以及工作绩效降低。情绪上:表现为紧、忧郁、焦虑、苦恼紧、敏感、多

16、疑、不稳定、焦躁不安、难以放松、忧虑烦恼等。组织上:就是缺席、人际关系不良、工作效率低、工作不满等并出现离职倾向、情感衰竭,还会引起企业之间关系紧、高事故率、较差的组织气氛、低士气、工作中的敌对等问题。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一)工作压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工作压力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型,压力的特征模型和压力的复杂构成与动态过程模型。特征模型的刺激说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把压力看作是环境刺激引起的个体身心的紧和恐惧等。该学说强调用环境的刺激特性来描述压力状态,并认为这种刺激带有干扰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反响说则把压力看作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个体为了适应环境刺激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

17、响。主体特征学说认为压力的产生与个人的*些主体特征,特别是与主体的需求与能力有关,当个体有较高的需求与期望,但又感到自身能力有所不及时,就会感觉到压力。随着压力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场更多从系统的动态过程去分析压力,倾向于认为工作压力是一个复杂构成与动态过程。在此认识根底上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压力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Lazarus等提出的压力交互作用理论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M.NewYork:Springer,1984:56-76.,以及在此根底上派生出来的个体环境匹配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工作需求控制模型等。这一类理论将工作压力

18、界定为一个既包含压力源自变量、压力结果因变量,又包括一系列中介、缓冲变量的动态作用过程系统。由此可见,压力理论越来越关注压力作用的中间过程。正如Karasek(1979)提出的JDC模型KarasekRA.JobDemands,JobDecisionLatitude,andMentalStrain:ImplicationsforJobRedesign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79(24):285-308.,在对/好的压力的解释时,就引入了工作控制这一变量进展分析,我们认识到,只有对中间过程机理进展剖析,才能解决压力研究的模糊性,为压力管理实践提供具可

19、操作性的结论。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如下假设前提:H1:工作压力是一个系统作用模型,压力源在系列缓冲变量的缓冲影响下,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变量影响压力结果变量。(二)工作压力的绩效属性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存在4种经典的理论观点:无关理论、抑止理论、激发理论和适度理论。无关理论在个体绝对理性的假设根底上,认为员工只关注工作绩效,在面临压力时会自然而然的无视压力。抑止理论认为,工作压力的出现,干扰了准确信息的流动,并减少了行动或行动将导致的预期可能性,因此干扰了正常的工作活动过程,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负相关。激发理论认为工作压力是工作绩效的活力源之一,是鼓励个人有良好工作绩效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压力和绩效

20、正相关。而适度理论则认为,工作压力与绩效之间是一种倒U形关系,过低的压力水平无法激发个体向高绩效努力的动机,过高的压力水平则会产生心理压抑的消极作用,只有适度的压力才会对个体的工作效率起到最正确的促进作用。因此,所谓的压力-绩效激发理论或抑止理论,反映的只不过是压力属性的不同而已,其实都可以纳入良、劣压力的分析框架。在本研究所在课题的前期研究中,我们以大学管理学院在职MBA班学员为对象,要求学员以书面形式列举在自己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并判断这些压力对自己工作、生活和身心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文本材料的容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压力工程在良、劣属性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聚集现象。因此结合以往文献,本文提出假设

21、H2:H2:对于工作绩效而言,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呈现良、劣两种不同的压力属性。(三)自我效能理论对压力绩效属性的解释Bandura(1986)BanduraA.SocialFoundationofThoughtandAction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6:6.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相应的,管理者自我效能感就是管理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具体管理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陆昌勤,方俐洛,凌文辁.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J.心理学动态,2021,9(2):179-185.。自我效能感作为重要的个体

22、特征变量,在压力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Je*、Bliese(1999)Je*SM,BliesePD.EfficacyBeliefsasAModeratoroftheImpactofWork-RelatedStressors:AMultilevelStudy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9,84(3):349-361.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变量是时间压力、工作过荷、任务特征与身心紧间的中介变量。Singh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于压力结果的直接影响是存在的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机械工业,20

23、21:86.。需要指出,一些压力研究中,自我效能感往往是作为缓冲变量而存在的。但是在相当数量的研究中,自我效能变量是作为中介变量还是作为缓冲变量而存在是模糊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管理者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间起中介变量作用,可局部解释工作压力的绩效属性成因。三、实证研究(一)问卷工具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文本分析将企业管理者最常见的工作压力工程归纳为40项。以这些压力项为根底,我们参考了Ivancevich和Matteson(1980)的压力诊断量表IvancevichJM,MattesonMT.StressandWork:AManagerialPerspectiveM.Gl

24、enview,L:Scott,Foresman,1980:58.和Siu等(1999)在对中国和地区管理者工作压力的比拟研究中所使用的压力量表,编制了管理者工作压力量表。 本研究参照凌文辁、方俐洛(2003)的中国企业管理者自我效能感量表,并借鉴Je*和Bliese(1999)在压力研究中所使用自我效能量表中的问项表述,编制了管理者自我效能量表。最终的量表为Likert5点量表,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方案自我效能感、管理事务自我效能感、工作控制自我效能感、人际协调和沟通自我效能感、信息自我效能感,共19个问项。(二)样本调查本研究对省的12家企业进展了问卷调查。这些企业涉及电子电器、食品、机械

25、、生物技术等多个行业。其中,雇员5000人以上的企业2家,雇员1000-5000人的企业5家,1000人以下的企业5家。根据规模不同,每家企业发放6-12份问卷,共回收问卷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调查样本的背景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表1.样本根本信息统计表背景介绍年龄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管理层级男女40大专本科研究生20基层中层高层样本数78474356263385655655406316百分比62.437.634.444.820.826.668.44.844524.033.652.913.5(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Cronbach部一致性系数(A系数)是衡量测量工具信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

26、三个量表的A系数汇总如表2所示。三个量表的整体A系数均大于0.65,并且大局部维度的A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部一致信度。表2.各量表的Cronbach部一致性系数维度数问项数整体A系数各维度A系数变化幅度管理者工作压力量表6310.770.690.83管理者自我效能量表5190.930.720.83管理者工作绩效量表290.650.760.85四、研究结论及对压力管理实践的启示 如果以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为效标,不同的压力维度呈现不同的绩效属性。一般而言,源压力与工作绩效正相关,而外源压力则与工作绩效负相关。因此,在进展压力管理时,应首先对区分工作压力的不同类别,适当的增强源压力,

27、缓解外源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本研究并未涉及压力水平的测量,所以所得的关于压力的绩效属性具有一般的意义。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源压力具有良压力的属性,而外源压力具有劣压力的属性。当然在极端的情况下,所谓的良压力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实际上本研究结论并未否认经典的压力倒/U0型观点,而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论。 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间起到了局部中介的作用。不少工作压力维度都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不同维度进而影响工作绩效。适度高期望所产生的压力感除了直接作用于任务绩效外,还会通过促进管理者管理事务的自我效能感而提升任务绩效。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压力会降低管理者方案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任务绩效;

28、而角色压力和人际压力则会降低管理者对于工作控制的自我效能感而降低任务绩效。对工作压力绩效属性中间过程机制的探讨,为扩展压力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对于管理者外源压力的管理而言,为了减少压力的消极影响,既可以从降低管理者压力水平的源头上入手,也可以通过提升管理者自我效能水平抵减压力的消极作用。如给予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进展相关的管理培训、经常给予积极的正反响等都是提升管理者自我效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就是缓解压力消极影响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CartwrightS,CooperCL.ManagingMergers,AcquisitionsandStrategicAlliancesM.O*f

29、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6:22.2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86,84(1):191-215.3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M.NewYork:Springer,1984:56-764KarasekRA.JobDemands,JobDecisionLatitude,andMentalStrain:ImplicationsforJobRede

30、sign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79(24):285-308.5BanduraA.SocialFoundationofThoughtandAction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6:6.6陆昌勤,方俐洛,凌文辁.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J.心理学动态,2021,9(2):179-185.7Je*SM,BliesePD.EfficacyBeliefsasAModeratoroftheImpactofWork-RelatedStressors:AMultilevelStudyJ.JournalofAppli

31、edPsychology,1999,84(3):349-361.8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机械工业,2021:86.9IvancevichJM,MattesonMT.StressandWork:AManagerialPerspectiveM.Glenview,L:Scott,Foresman,1980:58.10马晓婕.工作搜寻理论文献综述.消费导刊.科教论坛,(2021),1-4.1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人民教育,2021.12SiuOL,LuoL,CooperCL.ManagerialStressinHongKongandTaiwan:AparativeStudyJ.Jou

32、rnalofManagerialPsychology,1999,14(1):6-25.13熊会.当代研究生心理问题探索J.社会心理科学,2021,20(2).14健敏,焦长泉.对管理者工作绩效构造的探索性研究J.人类工效学,2021,8(3):1-10.15肖剑科,温馨.管理者自我效能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2021(11).致在毕业降临之际,转眼间将要完毕我的大学生涯,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美好的记忆。本论文是在*导师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让我终生受益。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非常感我的导师。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最重要的就是对父母的感,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有着足够的动力。在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有点繁琐和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我的人生。.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