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1294652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饮料生产企业要求(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食 品 安 全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专 项 技 术 要 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饮料生产企业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beverag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sX X X X年X X月X X 日发布 X X X X年X X月X X 日实施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目 次前 言I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人力资源14.1 食品安全小组1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2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25 前提方案35.1 基础设施与维护35.2 其他前提方案46 关键过程控制66

2、.1 采购控制66.2 水处理76.3 调配76.4 杀菌86.5 灌装(包装)86.6 包装96.7 储存运输96.8 标识97 检验98 产品追溯与撤回10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1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饮料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要点17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饮料分类一览表17附 录 D(规范性附录)饮料基本技术要求18前 言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饮料(非酒精饮料)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饮料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26-20

3、08,CNCA/CTS 0026-2008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与CNCA/CTS 0026-2008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范围中去除了对保健饮料的要求;前提方案,增补了漏缺内容;针对行业特点增加了车间防霉管理要求。关键过程,增补了固体饮料和多种控菌方法的要求;附录,增加了附录D内容。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和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和D为规范性附录。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专项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

4、京五洲恒通认证、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北京新世纪认证、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本专项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唐金艳、赵明霞、刘宏霞、浦宏娣、贺俊霞、奚勤峰、宋振基、彭军、孙文芳、唐正香、黄蔚霞等。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 言为提高我国饮料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和饮料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求从我国饮料企业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饮料企业的生产特点,针对企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关键过程控制和检验等,提出了建立我国饮料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鉴于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产

5、品安全,除在高风险产品控制中所应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本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采购控制、配料水的处理、配料控制、生产线清洗消毒、杀菌、灌装(包装)过程控制、储存和运输、产品的标识,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确保认证评价依据的一致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饮料生产企业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饮料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产品追溯与撤回。本技术要求不包括保健功能饮料、酒精饮料和水果汁及蔬菜汁类饮料。本技术要求配合GB/T 22000适用于饮料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

6、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适用于对此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评价和认证。本技术要求用于认证目的时,应与GB/T22000一起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GB 1917 液体二氧化碳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789 饮

7、料通则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0792 碳酸饮料(汽水)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GB/T 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的术语和定义同GB/T22000-2006,专业术语和定义同GB15091,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同GB10789。4 人力资源 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建立与实施饮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工艺制定、原辅料采购、生产控制、检验、设备维护、仓储运输、产品销售等知识、技能或经

8、验。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 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应熟悉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有守法意识,理解HACCP原理、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企业应具备满足需要的饮料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人员。 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检验等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 采购人员应具备识别原材料质量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持续满足要求。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饮料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从事产品研发、配料、灌装、杀菌操作的人员应持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 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按时复审。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人员健康.1 应执行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并执行

9、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 必要时,应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4 企业应建立日常员工健康报告制度,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报告身体健康、疾病或受伤状况,卫生管理人员应对之加以关注和检查。.5 应建立并保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6 瓶检人员的视力,应满足该项工作要求。 个人卫生.1 与食品直接接触人员,不应留长指甲,应勤理发、勤洗澡、勤更衣。.2 不同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宜穿

10、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装,人员进入车间应更衣,穿工作服和鞋、戴工作帽,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露,不应将与生产无关物品带入车间;应洗手、消毒,调配室的工作人员在配料时应配戴口罩、发套。.3 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 上岗后,若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应重新洗手消毒;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卫生间,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4 更衣室及与更衣室相连的卫生间内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4.5 工作帽、服、鞋应集中清洗、消毒,统一发放,企业宜建立洗衣房。.6 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上述规定。5 前提方案 基础设施与维护 总则.1 饮料生产企业应符合GB126

11、95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口企业还应满足我国出口及消费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 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的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物料接收与储存及处理、加工、包装、成品仓储与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和相关场所。应建立基础设施维护与保养制度并实施。.3 生产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和其他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使产品不受污染。.4 使用冷冻或冷藏的原辅料,应配置适宜的储藏设施设备;冷库宜配置自动温度控制和记录装置。 生产辅助设施设备应具有与产品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生产基础设施设备. 各类饮料产品必备的生产设备设施配置,应符合G

12、B12695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5.1.4 厂区和车间分区、布局及流程.1 根据生产洁净需求厂区和车间进行分区,布局及流程应合理,保障各区人流、物流、水流和气流分流,防止待加工物料与成品受到污染。.2 各区域洁净级别、换气净化系统配置应满足产品安全卫生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贮水及水处理设施贮水设施应与生产产能配套。应设有防污染措施,定期清洗消毒。水处理系统运行应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应建立水质监测方案并有效实施。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泵、管道等清洗设施对特定产品的设备、管路宜配置CIP清洗系统,控制CIP酸碱浓度、温度、流量、工作时间、在线检测电导率,最后一道水洗应进行感观确认;风险较高

13、的产品生产所用管路,宜根据不同清洁度要求分别配置独立的清洗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1 自吹瓶风道的洁净空气提供应确认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时限,并制定清洁、消毒及更换管理方案并实施。采取措施维持风道正压环境, .2 无菌系统的无菌空气提供.3 应建立正压管理方案,包括正压屏障、洁净级别、正压差、正压房内专用工具、正压房人员进出内容并实施,对管理效果定期监控并确认。.4 配置五位一体机配置及管理应设置洁净级别,百级生产结束应确认五位一体机各区域尘埃粒子数是否达标,应监控过滤器高效两侧压差,当压差超标时应更换过滤器。确认过滤器使用寿命,制定初、中、高三效过滤器清理、清洁、消毒和更换方案并实施。

14、其他前提方案 卫生管理方案.1卫生制度应建立全企业卫生制度,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及GB12695 卫生管理要求;出口企业还应符合相关卫生规范要求。5.2.1.2 生产线卫生控制及监测和验证方案应结合生产活动全过程辨识管理对象,对其建立有针对性的卫生控制和监测验证方案并实施。5.2.2 管路卫生清洁.1 应建立管路清洗消毒及验证方案并实施:.2 需采用原位清洗系统(CIP)时,应控制系统密闭性、清洗液温度和浓度、与管道充分接触的时间和流速。.3 需采用常规拆卸清洗系统(COP)时,应控制拆卸过程,防止毁坏联接件。.4 需采用热水冲洗时,水温应足以去除污渍;需高压低流冲洗时,应避免污垢凝结,应

15、废止喷溅。.5 应制定和实施消毒剂的交替使用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5.2.2.6 应定期对其清洁程度和杀菌效果实施验证。.7 应定期更换设备中的垫片和密封圈,防止密闭系统开放出现渗漏或溅出。.8 无菌灌装管路使用时应排空空气。5.2.3 溶解、调配卫生清洁工序过程应减少溢出,及时清除溢流物料。生产车间地面应随时冲洗清洁,设备使用后应马上冲洗和清洁,以避免结垢。5.2.4 过滤或过筛系统5.2.4.1 液体饮料生产线,应定期更换滤膜、滤棒、滤芯等。5.2.4.2 固体饮料生产线应定期检查筛系统完整性,防止筛破损物混入产品,需控制金属异物时,应配置适宜的金属检测仪。5.2.5 灌装(内包装)

16、系统管理5.2.5.1总则灌装(内包装)应在独立的空间实施。灌装(内包装)间应与其他操作间隔离;灌装(内包装)间及其设施配置应满足相应产品生产需求。应建立和实施灌装系统清洁方案。5.2.5.2 灌装(内包装)环境卫生清洁应配置净化装置,对灌装(内包装)区域进行净化。应规定厂房和车间的洁净级别、空气循环次数、温度、湿度等并执行。在生产准备期、生产过程和生产后,净化后的灌装区域其微生物的静态控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净化标准,并满足相应产品的食品安全卫生要求5.2.5.3 超洁净灌装卫生清洁应对包装材料(如瓶和盖)的消毒、灌装空间的净化、灌装设备外部的清洁和消毒、物料灌装通道的密封性及清洗和消毒、以及操

17、作过程中相关人员污染控制等诸多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定期验证净化、消毒效果。5.2.5.4 热充灌装卫生清洁空盖的消毒方式,宜采用连续喷冲法和浸泡法。空瓶的消毒,在低速生产线中,应采用灌注消毒法并控制消毒液作用时间;在中、高速生产线中,应选用消毒液的喷冲法及杀菌能力强的消毒剂。5.2.5.5 灌装(包装)设备卫生清洁运行前及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贮料罐、管道、设备上接触产品流体的关键部位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清除微生物和矿物质结垢等杂质。5.2.5.6 废弃物控制应及时清理掉废弃物,废弃物收集容器宜采用非手动打开方式。5.2.6 杀菌后管理应识别出液体及固体饮料可能存在的再污染的风险,并针对其建立管

18、理方案,防止处理后的物料包括增香系统倒回管路的水果香精油等被微生物污染从而污染产品。5.2.7 短暂停工期及生产结束管理停工期应保持辅助设备良好运转。生产结束后,设备清理、清洗应达到食品卫生要求,以防止微生物生长。应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清洁清洗重污垢区域,适时清洗和更换排水沟盖。5.2.8 内包装物管理5.2.8.1 应制定并实施内包装物(如瓶、盖、塑料袋、易拉罐、利乐包袋等)卫生操作规程。5.2.8.2 内包装在进入生产区前应脱外包。使用玻璃瓶类包装物,应在灌装前设置在线灯检装置。.3 灌装时内包装应清洁。5.2.8.3 应策划并实施内包装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监测方案,清洁剂及消毒剂残留、

19、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安全卫生要求。确认控制效果并保留相关记录。5.2.9 车间防霉 生产车间应建立并实施防止霉菌孳生和繁殖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方案。应定期辨识霉菌滋生风险点,包括冷热交替季节的防霉点,建立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5.2.10 化学品及外来污染物控制5.2.10.1 应对当前使用物质进行辨识,建立并实施管理方案,以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物对产品造成污染。5.2.10.2 应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化学物质5.2.10.3 应保证化学品相关人员获取使用说明或接受有效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5.2.10.4 必要时化学品储存设施

20、要有防止泄露的装置,所有操作人员应配备足以保证安全的防护器具。5.2.10.5 化学品应单独存放,必要时应隔离上锁。5.2.10.6 在生产区域使用化学品时,应明显标识,避免错用或误用,5.2.10.7 生产结束剩余化学品应及时回收,实施管理。5.2.10.8 所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应持有政府管理部门的有效批准文号或食用级证明。5.2.11 虫害控制应辨识当前所面临的有害生物,制定控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虫等有害生物。6 关键过程控制 采购控制 供方控制应建立并实施供方控制程序,对原料、辅料、容器及包装物料的供方进行评价。应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和档案。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源应持有相

21、关管理部门的鉴定和批准开采的文件,至少包括水源评价报告、采矿许可证、取水证、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 采购标准应制订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接受准则或规范。 采购验收.1 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及GB2761、GB2762和GB2763要求,出口产品应满足消费国相关要求。.2 矿物质需使用矿物质原料其应符合相关规定。.3 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要求。二氧化碳应符合GB1917要求,必要时应净化处理。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饮料中的天然或人工的营养素,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应符合GB 14880 要求。.4 包装物a) 包装材料中不得含有危及人体健康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得与盛装物品发

22、生作用而影响食品质量。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b) 循环使用的玻璃瓶应符合爆瓶安全要求。c) 不可使用以废旧塑料为原料制成的瓶、桶和盖;其他预包装容器不允许回收使用。d) 超洁净灌装时,热灌装的PET 瓶和瓶盖应选择合理的包装方式并严格控制包装材料的储运条件。e) 自吹成瓶,生产控制应满足GB/T23887要求。 .5 新资源物料对于使用新资源食品作为原料、辅料和助剂的企业,应依据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得到审批之后方可使用。药食同源原料使用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采购记录应收存验收合格的证据。应建立原料、添加剂、辅料和包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其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

23、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货查验记录应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法定期限及产品货架期。对于已列入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发证范围之内的,应保留其有效许可证的复印件。 采购储存.1 储存制度应建立仓储管理制度并实施,至少包括储存环境(温度、适度、避光等)、储存期限、数量和保质期控制及过期物料处置要求。.2 温度监测 对有温度要求的,应采用仪器自动监测并结合人工监测,记录检测结果。.3 临期清理 应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物料,防止误用于生产。.4 异味隔离 有明显滋气味或易吸附环境气味的原辅料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储存。.5 开包防护启封后的原辅料未用尽时不可裸露放置。.6 易腐物料保管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应

24、及时加工处理。.7 防破损管理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贮存场所应有防止外包装破损的措施。 水处理配料水水质处理应符合饮料工艺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应保持水处理和水质监测记录。需制备冲洗空瓶的无菌水,应保持杀菌介质最低有效杀菌浓度包括臭氧方法等。6.3 调配 配方控制配方正式投入生产使用或变更时,所投入添加剂种类和数量的合法性、安全性应经过食品安全小组确认;确认依据至少包括但不限于GB2760、GB14880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添加剂投入均匀的操作应予以确认。 调配前准备如存在预处理、干料过筛过滤、糖浆制备、浸提液制备、萃取、含乳饮料的发酵等过程,应识别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活动,确定

25、管理对象,建立管理控制方案并实施。应对筛滤网完整性实施管理。需调酸时,应达到要求的PH值并进行监测。 配料管理应建立并实施配料操作规程,至少包括对投料种类、顺序、数量和均匀度的控制要求。应有复核程序,一人投料一人复核或其他方式复核并记录。必要时固体料应过筛除杂,液体料应控制配制温度和时间。 混合、脱气、均质应控制物料均匀度、温度和压力,使产品达到质量和安全要求。碳酸饮料含二氧化碳量应达到要求。 管道输送品种更换或报废料液时应清除管道内容物的残留,加工品种的顺序应合理,以防止污染。必要时溶解后的料液应过滤去除杂质,调好的料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输送灌装完毕。变质、不合格的料液应从管道和混合器中全部排

26、除。6.3.6 半成品的缓存所选定的缓存温度和时间应经验证满足产品安全要求。因故而延缓生产时,对已调配好的半成品应及时处置,防止被污染或变质;恢复生产时,应对其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能灌装(包装)。调配好后半成品应立即灌装(包装)。 杀菌 杀菌(去菌)方案.1 对于热杀菌、热灌装、无菌灌装、低温灌装、过滤去菌、介质杀菌(如臭氧等)等法律法规许可的其它去除、杀灭有害微生物等操作方案,以及大豆蛋白饮料的大豆胰蛋白酶或其它酶的灭活方案,在正式投产使用前其效果应被确认,正式投产后其有效性应被定期验证,确保其控制效果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确保产品存放时限达到预定条件下的保质期要求。应考虑GB 1269

27、5关于杀菌的相关要求。.2 方案所选参数其依据及实施有效的确认和验证记录应予以保存。6.4.2 浓缩、干燥浓缩液或固体类产品,其在高温真空浓缩或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及离心干燥过程,应控制物料初始温度和终温,产品应达到规定要求。6.4.3 混合或制粒及过筛选择适宜的混合或制粒工艺。应保持操作环境温度、湿度,避免产品受潮。对可能引发产品二次污染的因素进行识别并采取控制措施加以预防性控制。对筛的完整性实施控制。对固体物料必要时应有剔除金属异物装置。 杀菌(去菌)、灌装等系统的监视测量设备、设施管理应定期对设备设施性能进行测定。在新装置使用前或对装置进行改造后应进行能力确认;监视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

28、中应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维护保养工作能够保障设备设施性能。 灌装(包装) 产品灌装(包装)环境 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灌装(包装)环境的洁净级别、灌装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灌装(包装)过程6.5.2.1 内包装物应在进入生产区前脱外包,热灌装应完成去菌,冷灌装应完成灭菌;瓶类包装应完成在线灯检。6.5.2.2 人流、物流应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洁净级别,人员应卫生清洁,避免产品受二次污染。6.5.2.3 低酸产品热灌装,高酸产品冷灌装。6.5.2.4 固体饮料灌装(包装)前应冷却到要求的温度,冷却和包装车间洁净级别应达10万级以上。6.5.2.5 热灌装应设置合理的灌装温度、注料后瓶中心的物料

29、温度、倒瓶温度和时间管理控制方案并实施。因故暂时停机时,物料应进入循环杀菌状态。封盖前,应去掉瓶口溢留物料,防止二次污染。6.5.2.6 冷灌装应在UHT 达到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出口温度要求,应提供无菌环境、无菌包装容器和无菌产品等后方可实施灌装。全过程应保持密闭、绝氧和无菌状态。6.5.2.7 应控制灌装时物料注入温度、注入量,避免产品出现不安全问题。6.6 包装6.6.1 外包装过程应防止污染产品内包装环境,包装后的产品应严密,整齐,无破损。6.6.2 外包装前应设专人检查封口的密闭性,所采用的封口密闭性检验方法应有效,能剔出密封不严或破损产品。6.6.3 PET包装瓶盖应完整、旋盖扭矩

30、适宜,松紧合适,倒瓶不漏,剔除浮盖、断环等封盖不良现象。6.6.4 瓶装产品应对封口、异物、残留物和灌装料位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产品。 正确设置当日追溯码复核无误后对产品实施标记。6.7 储存运输6.7.1 贮存、运输和装卸器具、设备和设施贮存、运输和装卸饮料的器具、设备和设施应保证饮料食品安全、卫生、清洁,不引入有害物质。使用过程应保持清洁,防止产品受污染。需低温储运的产品,应有低温储运设备。6.7.2 储存6.7.2.1 需要保温试验的,应完成保温操作。6.7.2.2 产品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储存。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混存。储存物品不

31、得直接放置地面。如有异状应及早处理。6.7.2.3 成品库应进行货位管理,应按制造日期、品名、包装型态及批号分别堆置,适当标记及防护。应先进先出。货位应经常予以清洁、整理。6.7.2.4 包装破坏或经长时间储存品质较大劣化的产品,应重新检查检验,确保食品未受污染及品质未劣化至不可接受水平。6.7.2.5 成品库管理应予以记录并按照相关要求保存。6 运输.1 不得野蛮装卸,损坏产品。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激烈的温度或湿度变动和撞击等,需冷藏的饮料应使用冷藏设备运输车,防止饮料的成分、含量、品质及纯度受到不良的影响。.2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3 装运卡车应

32、使用帆布、塑胶布等物遮盖产品,防止产品受漂尘、日晒、雨淋影响。.4 易受损的成品,应有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因运输过程的碰撞、挤压所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6.8 标识6.8.1 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化的产品标识程序,并有助于实现产品的追溯。6.8.2 预包装产品的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GB7718要求。出口的产品还应符合消费国法规要求。6.8.3 饮料中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标识应分别符合GB7718和 GB13432的要求。6.8.4 产品经过辐照处理的应在其包装上作相应的标识。7 检验 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室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7.2 检验室应具备

33、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校准或检定。 应制定原料及包装材料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抽样计划(样品容器应适当标示)及检验方法等,并实施。 成品应逐批抽取代表性样品,按相应标准进行出厂检验,凭检验合格报告入库和放行销售。 应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要求留存的样品,应存放于专设的留样室内,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委托外部实验室承担检验工作的应签订委托合同,受委托的外部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格,具备完成委托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8 产品追溯与撤回 应建立且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应按规定

34、的期限保持可追溯性记录,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的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 应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建立产品撤回程序,验证撤回方案的有效性,并按规定予以记录。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出口饮料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GB 2759.2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11

35、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7101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及其第1号修改单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161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968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93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10789 饮料通则GB 11673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GB 11677 水基改性环氧易拉罐内壁涂料卫生标准GB 11729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 12376 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电镀制样法GB 12651 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GB 12695

36、 饮料厂卫生规范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GB 食品工具、设备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GB 急性毒性试验GB 1520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卫生标准GB 15266 运动饮料GB 15892 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GB 16321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 16322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及第1号修改单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 16331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6树脂卫生标准GB 16332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

37、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4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931 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GB 18061 水源水中肼卫生标准GB 18062 水源水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3 水源水中偏二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4 水源水中二乙烯三胺卫生标准GB 18065 水源水中三乙胺卫生标准GB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9296 茶饮料卫生标准GB 19297 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 19298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及第1号修改单GB 19299 果冻卫生标准GB 19304

38、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 19642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 19965 砖茶含氟量GB 20349 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T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GB/T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T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T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氟、氯、溴离子和硝酸根、硫酸根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B/T 植物蛋白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 5738 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GB/T

39、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则GB/T 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GB/T 5750.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B/T 5750.7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5750.8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GB/T 5750.9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农药指标GB/T 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

40、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5750.1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6980 钙塑瓦楞箱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10470 速冻水果和蔬菜的矿物质测定方法GB/T 10471 速冻水果蔬菜净重的测定方法GB/T 10792 碳酸饮料(汽水)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红茶 笫1部分:红碎茶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4189 纤维级聚酯切片(PET) GB/T 14190 纤维级聚酯切片(PET)试验方法 GB/T 14456.1 绿茶 笫1部分:基本要求GB/T 1

41、4456.2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 1721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8007 咖啡及其制品术语GB/T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19080 食品与饮料行业GB/T19001-2000应用指南GB/T 19182 咖啡咖啡因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249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国家标准GB/T 19416 山楂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GB/T 19598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42、GB/T 21730 浓缩橙汁GB/T 21731 橙汁及橙汁饮料GB/T 21732 含乳饮料GB/T 21733 茶饮料GB/T 21914 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1917 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B/T 23206 果蔬汁、果酒中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14 饮用水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585 预防和降低苹果汁及其他饮料的苹果汁配料中展青霉素污染的操作规范GB/T 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GB/T 24571 PET瓶无菌冷灌装生产线G

43、B/T 25255 光学功能薄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拉伸性能测定方法 NY/T 81 果汁饮料总则NY/T 1323 绿色食品固体饮料NY/T 1713 绿色食品茶饮料NY/T 290 绿色食品橙汁和浓缩橙汁NY/T 291 绿色食品番石榴果汁饮料NY/T 292 绿色食品西番莲果汁饮料NY/T 43 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NY/T 434 绿色食品果蔬汁饮料NY/T 799 发酵型含乳饮料NY/T 898 绿色食品含乳饮料QB/T 186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QB/T 2132 植物蛋白饮料豆奶(豆浆)和豆奶饮料QB/T 2300 植物蛋白饮料椰子汁及复

44、原椰子汁QB/T 2301 植物蛋白饮料核桃乳QB/T 2371 饮料灌装旋盖机QB/T 2372 饮料灌装拧盖机QB/T 2438 植物蛋白饮料杏仁露QB/T 2439 植物蛋白饮料花生乳(露)QB/T 2503 不含气饮料冲瓶灌装拧盖机QB/T 2571 饮料混合机QB/T 2632 饮料热灌装拧盖机 QB/T 2734 聚酯(PET)瓶装饮料生产线QB/T 2736 桶装水饮料全自动冲洗灌装封口机QB/T 2737 制酒饮料机械热收缩塑膜包装机QB/T 2842 食用芦荟制品芦荟饮料QB/T 2868 饮料机械全自动吹瓶机QB/T 2869 聚酯(PET)瓶装饮料冲瓶灌装拧(旋)盖机QB

45、/T 2928 饮料机械饮料装瓶压盖机QB/T 2931 饮料制造取水定额QB/T 2967 饮料用瓶清洗剂QB/T 3623 果香型固体饮料QB/T 3675 饮料瓶装生产线技术指标规定QB/T 3689 离心式饮料泵QB/T 4067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QB/T 4068 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QB/T 4069 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QB/T 4213 饮料机械 聚酯(PET)瓶装饮料无菌冷灌装生产线QB/T 186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 QB/T 2665 热灌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 QB/T 2734 聚酯(PET)瓶装饮料生产线 QB/T 2869 聚酯

46、(PET)瓶装饮料冲瓶灌装拧(旋)盖机QB 2142 碳酸饮料玻璃瓶QB 2357 聚脂(PET)无汽饮料瓶QB 2460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QB 265 浓缩苹果浊汁SB/T 10089 浓缩柑桔汁SB/T 10506 早餐工程食品植物蛋白饮料SN/T 0447 出口饮料中铅、铜、镉的测定 SN/T 0744 出口饮料中维生素和咖啡因检验方法SN/T 0869 和进出口饮料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SN/T 1260 国境口岸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规程SN/T 1363 出口红景天饮料检验规程SN/T 152 入出境船舶饮用水消毒规程SN/T 1607 进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

47、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疏水栅格滤膜法SN/T 1859 饮料中棒曲霉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67SN/T 1984 进出口可乐饮料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2528 饮用水中军团菌检测SN/T C0869 进出口饮料中维生素的测定方法SN 0589 出口饮料中棒曲霉素的检验方法HJ/T 210 环境标志产品标准软饮料HJ/T 338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JB/T 9085 含气饮料灌装压盖机技术条件TB/T 2930 铁路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法-半乳糖苷酶滤膜荧光法ZB

48、 51002 清型蛋白饮料CJ/T 204 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CJ/T204-2000CJ 3020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DB37/T 805 麦茶饮料DB37/T 858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DB37/T 873 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DB37/T 908 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生产质量安全控制DB37/T 920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质量安全控制DB37/T 1106 饮料中16种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DB43/T 345 桔片饮料DB43/T 368 雪峰鸟骨鸡配合饮料DB50/T 302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密封盖DB61

49、/T 413 饮料中D-苹果酸的测定酶法DBl2/T 软饮料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CAC/RCP1Rev.4(2003),Amd.1(1999) 食品卫生通则CAC/RCP46 延长货架期的冷藏包装食品卫生操作规范CAC/RCP53 新鲜水果和蔬菜卫生操作规范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饮料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要点 卫生质量方针和卫生质量目标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生产、检验人员的管理 环境卫生的要求 车间及设施卫生的要求a) 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管道等b) 通风设施c) 供水设施d) 更衣设施e) 洗手消毒设施f) 冷库设施g) 卫生间设施 原料、辅料卫生质量的控制 生产

50、卫生质量的控制 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控制 检验的要求 质量记录的控制 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饮料分类一览表 饮料分类见表。表 C.1 饮料分类表饮 料碳酸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其他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风味饮料类植物饮料类咖啡饮料类茶饮料类果汁型碳酸饮料其他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果汁(浆)和蔬菜汁(浆)其它果蔬汁饮料水果饮料发酵型果蔬汁饮料果肉饮料复合果蔬汁(浆)及饮料果汁饮料浓浆和蔬菜汁饮料浓浆果汁饮料和蔬菜汁饮料浓缩果汁(浆)和浓缩蔬菜汁(浆)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饮用天然矿

51、泉水其他包装饮用水饮用矿物质水饮用纯净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天然泉水茶饮料(茶汤)复合茶饮料调味茶饮料茶浓缩液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其他调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浓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咖啡饮料食用菌饮料其他植物饮料谷物饮料可可饮料藻类饮料果味饮料其他风味饮料咖啡味饮料茶味饮料乳味饮料运动饮料其他特殊用途饮料营养素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附 录 D(规范性附录)饮料基本技术要求饮料基本技术要求见表D.1。表 D.1 饮料基本技术要求分 类项 目指标或要求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型碳酸饮料CO2含量(20时同体积饮料中溶解的CO2的体积倍数) 果汁含量/%(质量分数) 果味型、可乐型、

52、其他型碳酸饮料CO2含量(20时同体积饮料中溶解的CO2的体积倍数) 果汁和蔬菜汁类果汁(浆)和蔬菜汁(浆)具有原水果果汁(浆)和蔬菜汁(浆)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调整风味添加的糖不包括在内)浓缩果汁(浆)和浓缩蔬菜汁(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原汁(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比 2果汁饮料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10蔬菜汁饮料蔬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5果汁饮料浓浆和蔬菜汁饮料浓浆按标签标示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其果汁(浆)和蔬菜汁(浆)含量不低于本表对果汁饮料和蔬菜汁饮料的规定复合果蔬汁(浆)应符合调兑时使用的单果汁(浆)和蔬菜汁(浆)的指标要求复合果蔬汁饮料复合果汁饮

53、料中果汁(浆)总含量/%(质量分数) 10复合蔬菜汁饮料中蔬菜汁(浆)总含量/%(质量分数) 5复合果蔬汁饮料中果汁(浆)蔬菜汁(浆)总含量/%(质量分数)10果肉饮料果浆含量/%(质量分数) 20发酵型果蔬汁饮料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水果饮料果汁含量/%(质量分数) 510其他果蔬汁饮料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蛋白饮料类配制型含乳饮料乳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发酵型含乳饮料乳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未杀菌(活菌)型,出厂检验乳酸菌活菌数量(CFU/ml) 1X104乳酸菌饮料 乳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未杀菌(活菌)型,出厂检验乳酸菌活菌数量(CFU/ml) 1X104植物蛋白饮料 蛋白质含量

54、/%(质量分数) 复合蛋白饮料 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包装饮用水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茶饮料类茶饮料(茶汤)茶多酚含量/(mg/kg) 300茶浓缩液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果汁茶饮料茶多酚含量/(mg/kg) 200果汁茶饮料果汁含量/%(质量分数) 果味茶饮料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奶茶饮料茶多酚含量/(mg/kg) 200奶茶饮料中乳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奶味茶饮料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碳酸茶饮料茶多酚含量/(mg/kg) 100CO2含量(20时同体积饮料中溶解的CO2的体积倍数) 其他调味茶饮料茶多酚含量/(mg/kg) 150复(混)合茶饮料茶多酚含量/(mg/kg) 150表 D.1 饮料基本技术要求(续)咖啡饮料类浓咖啡饮料咖啡因含量/(mg/kg) 400咖啡饮料咖啡因含量/(mg/kg) 200400低咖啡因咖啡饮料咖啡因含量/(mg/kg) 50植物饮料类按照相关标准执行风味饮料类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特殊用途饮料类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固体饮料类稀释冲调后,应达到本表中相应种类的指标和要求其他饮料类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