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

上传人:馨*** 文档编号:111278533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8年(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标准2018年版)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病症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安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标准。本标准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

2、、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确实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县级以上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设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设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

3、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设“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等。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政法部门协调,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准管理率、服药率纳入当地安全建设的考核指标,提高患者救治管理水平。县级及乡镇街道卫生安康部门要与政法、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患者相关信息。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建设由政法、卫生安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由网格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精神疾病防治

4、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精防人员、派出所民警、民政干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家属、志愿者等组成的患者关爱帮扶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例会,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通报重点工作情况。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之间要加强协作,熟悉各自联系方式,及时保持沟通,协同随访患者,共同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筛查和登记,交换患者信息,全面了解辖区内在册患者和家庭的 基本情况,解决患者管理、治疗、康复和生活中的难题,工作中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防止将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1.2 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职责省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辖区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开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

5、强与当地财政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及维护。组织开展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督导、考核、评估及培训等。统筹辖区内精神卫生资源,对技术力量薄弱地区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对辖区内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成立由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疑难患者诊治、质量控制和培训等。市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辖区精神卫生工作方案、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安排辖区精神卫生资源,组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辖区县市、区开展对口帮扶。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信息系统的管理。组织开展

6、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督导、考核、评估及培训等。对辖区内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调查,并逐级上报调查结果。成立由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疑难患者诊治、质量控制和培训等。县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辖区精神卫生工作方案、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协调落实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组织开展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督导、考核、评估及培训等。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区域内精神障碍康复体系建设。对辖区内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调查,并逐级上报调查结果。与政法、公安、民政、人力资源

7、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建设信息共享机制。1.3 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职责县级以上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应当在辖区内指定一所具备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精防机构,承当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安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业务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委托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关机构承当管理任务,并应当同时指定一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当技术指导任务。各级精防机构设立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精神卫生工作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国家、省、地市、县级精防机构组成业务技术管理网络。国家级精防机构协助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研究编制精神卫生工作规

8、划和实施方案,参与有关政策的研究,编制技术标准和有关标准等。指导下级精防机构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等。负责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定期编制信息简报,定期调查、分析、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安康教育和宣传。承当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交办的各项任务。省、地市级精防机构协助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起草精神卫生有关工作规划、方案、实施方案。指导下级精防机构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负责本级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及信息上报工作,定期编制信息简报。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和安康教育。承当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和上级精防机构交办的各项任务。承当

9、对辖区技术力量薄弱的市地、州、县市、区的技术帮扶工作。县级精防机构协助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起草精神卫生有关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确诊患者登记报告、随访管理等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负责本级信息系统日常管理、信息上报及患者信息流转管理。定期调查、分析和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良意见和建议。承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和安康教育。承当县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和上级精防机构交办的各项任务。1.4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职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有精神专科特长

10、的综合医院含中医院等。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中承当职责包括:提供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联络会诊等诊疗服务。及时向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疑难重症和病情不稳定患者,对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时办理出院并将患者信息转回社区。将本机构门诊和出院确诊的六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提供随访技术指导。指导基层开展患者应急处置,承当应急医疗处置任务。开展院内康复并对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在精神卫生安康教育中提供专业技术支持。1.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承当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并建设居民安康档案,对患者进展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安康体检等;配合政法、公安部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筛查,将筛查结果报告县级精防机构;承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及时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在上级精防机构的指导下开展辖区患者应急处置,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应急医疗处置;组织开展辖区精神卫生安康教育、政策宣传活动;优先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1.6 人员保障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当地工作相适应、业务能力强的精神科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及康复、心理

12、治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等工作。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队伍稳定,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承受专业培训,每年参加地市级及以上举办的相关培训,使其临床诊疗能力和知识不断得到更新。精防机构应当指定人员担任医疗质管员、业务管理员、数据质控员,分别负责组织协调社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审核分析数据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确定适当数量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公卫医师专职或兼职开展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稳定,确保其每年承受专业培训。1.7 经费投入等保障条件各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

13、经费,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鼓励政策。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承当精神卫生工作机构的房屋、人员、设备以及经费的落实;加大对精防机构承当工作所需经费的保障。2.患者的发现、诊断、登记和报告2.1 患者早期发现2.1.1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者,接诊医师应当尽可能明确诊断。非患者本人到医院咨询时,接诊医师应当建议患者本人来院进展精神检查与诊断。2.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政法、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

14、村居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参考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包括:1曾在精神科住院治疗;2因精神异常而被家人关锁;3无故冲动,伤人、毁物,或无故离家出走;4行为举止乖僻,在公共场合蓬头垢面或赤身露体;5经常无故自语自笑,或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6变得疑心大,认为周围人都针对他或者迫害他;7变得过分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爱惹事、到处乱跑等;8变得冷漠、孤僻、懒散,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9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对于符合上述清单中一项或以上病症的,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填写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将发现的

15、疑似患者报县级精防机构,并建议其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诊断。2.1.3 基层多部门疑似患者发现县级精防机构参考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政法、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人员开展疑似患者筛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述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患者,及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联系,进展信息交换共享等。2.1.4 其他途径转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当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展初步筛查,如属疑似患者应当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诊断。监管场所内发现疑似患者可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派精神科执业医师进展检查和诊断。2.2 患者诊断精神科

16、执业医师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当及时明确诊断。对连续就诊半年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应当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诊断或复核诊断。不具备诊断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安康行政部门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协助当地开展疑似患者诊断。2.3 登记报告与建档2.3.1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门诊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对住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应当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出院时补充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填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并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至患者所属县级精防机构。精神卫

17、生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告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2.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接收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来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或出院信息单。对本辖区患者,及时建设或补充居民个人安康档案含个人 基本信息表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10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对于住址不明确或有误的患者,5个工作日内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协助查找,仍无法明确住址者将信息转至县级精防机构。对于辖区筛查确诊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建设或补充居民个人安康档案,10个工作日内录

18、入信息系统。2.3.3 县级精防机构县级精防机构在接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或出院信息单后的5个工作日内接收。10个工作日内落实患者现住址,将信息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要时请县级公安机关协助,仍无法明确住址者将信息转至上级精防机构和公安部门。2.3.4 其他情况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可由所在地的县级精防机构代报。假设网络、信息系统故障,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信息流转时,应当通过 、快递等方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患者信息流转,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精防机构记录纸质档案转出及接收时间。待网络、信息系统恢复正常时及时完成信息补报。3.随访管理与指导与国家 基本公共

19、卫生服务工程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或签约家庭医师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对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患者开展随访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当辖区患者社区随访服务。对首次随访和出院患者,应当在获取知情同意或获得医院转介信息后的10个工作日内进展面访。3.1 知情同意对已建档患者,精防人员应当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宣传参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的益处,讲解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对于同意参加社区服务管理者,由精防人员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对于不同意参加社区服

20、务管理的患者,精防人员应当报告关爱帮扶小组给予重点关注并记录;关爱帮扶小组应当对患者信息予以保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告知后直接纳入社区管理。首次随访及病情需要时,由精防人员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民警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共同进展,充分告知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关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的内容、权益和义务等。3.2 随访形式随访形式包括面访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家庭访视等和 随访。精防人员应当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家庭监护能力等情况选择随访形式,因精神障碍评估缺乏客观检查指标,面见患者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原则上要求当面随访患者本人。随访要在安全地点进展,注

21、意保护自身安全,同时注意随访时的方式方法,保护患者及家庭隐私。3.3 随访内容包括不安全性评估、精神病症、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响、社会功能、康复措施、躯体情况、生活事件等。随访完毕后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于10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其中不安全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承受劝说而停顿;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承受劝说而停顿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22、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每年对患者进展1-2次安康体检,必要时增加体检次数。3.4 不同类别患者随访要求根据患者不安全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病症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开展分类干预,依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随访周期。3.4.1 病情稳定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评估为0级,且精神病症 基本消失,自知力 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响,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的患者。要求:继续执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3.4.2 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评估为

23、1-2级,或精神病症、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的患者。要求: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规律服药,有无停药、断药现象。其次,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病症恶化,精防人员应当联系精神科医师,在其指导下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 周时随访,假设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到达稳定者,应当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复诊或请精神科医师结合“精防日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访患者,对精防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并调整治疗方案,1个月时随访。3.4.3 病情不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评估为3-5级或

24、精神病症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响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要求:精防人员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对患者紧急处理后立即转诊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关爱帮扶小组,2周内随访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科医师进展应急医疗处置,并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至少每2周随访1次。如患者既往有暴力史、有滥用酒精药物、被害妄想、威胁过他人、表达过伤害他人的想法、有反社会行为、情绪明显不稳或处在重大压力之下等情况,精防人员应当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开展联合随访,并增加随访频次。3.5 失访患者判定及处理失访患者包括:走失患者,因迁居他

25、处、外出打工等不知去向的患者,家属拒绝告知信息的患者,正常随访时连续3次未随访到的患者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的随访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通过面访或 随访未随访到患者或家属,2周内应当再进展1次随访,超过1个月的时间内连续3次随访均未随访到。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记录上报。在得知不安全性评估3级以上和病情不稳定患者离开属地时,精防人员应当立刻通知公安机关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3.6 随访常见问题及处置所有患者每半年至少面访一次。 随访时,要按照随访服务记录表要求,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精神病症、服

26、药依从性、不良反响、躯体情况、不安全行为、病情是否稳定等情况,如发现患者病情有波动时要尽早面访,并请精神科医师给予技术指导。精防人员要定期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派出所民警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交换信息,做好工作记录,特殊情况时随时交换信息。对于有暴力风险、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病情反复、不配合治疗等情况的患者,应当书面报告关爱帮扶小组。属于公安机关列管对象,或既往有严重伤害行为、自杀行为等情况的患者,精防人员需与民警共同随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人员要及时汇总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信息,并填写乡镇街道患者管理信息交换表,在召开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例会时与相关部门人员交换信息,并

27、共同签字盖章。对于不同意承受社区管理或无正当理由半年以上未承受面访的患者,精防人员应当报告关爱帮扶小组,协同宣传有关政策和服务内容,并加强社区关注和监护。对于精神病性病症持续存在或不服药、连续服药的患者,精防人员应当请精神科医师共同对患者进展当面随访,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开展相应的安康教育,宣传坚持服药对于患者病情稳定、恢复安康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性。对于家庭贫困、无监护或弱监护的患者, 在常规随访的根基上,关爱帮扶小组应当每半年至少共同随访1次,了解患者在治疗、监护、生活等方面困难及需求,协调当地相关部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对近期遭遇重大创伤事件的患者,关爱帮扶小组应当尽快共同随访。必要时可

28、请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安康服务人员提供帮助。对于病情稳定、社会就业、家庭监护有力、自知力较好的患者,患者和家属不承受入户访问的,精防人员要以保护患者隐私、不干扰其正常工作和生活为原则,可预约患者到门诊随访或采用 随访。对于迁居他处、外出务工等不在辖区内生活且知晓去向的患者,精防人员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将患者信息流转至患者现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现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承受患者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对患者进展随访管理。在患者信息未被接收前,患者原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应当继续 随访,与现居住地精防人员定期沟通。3.7 对口帮扶与双向转诊省级、地市级、县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精神卫

29、生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口帮扶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精神科医师与基层精防人员建设点对点技术指导。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每季度对帮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行精神科医师与精防人员结对指导。技术指导和培训内容包括:辖区居民精神卫生科普知识讲座,患者病症识别及诊断,治疗药物调整,药物不良反响识别及处理,病情不稳定患者随访,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随访服务记录表填写及检查和指导等。精神科医师应当至少每季度与对口帮扶地区的精防人员召开座谈会,由精防人员分别介绍其随访患者情况,精神科医师给予指导,并共同面访重点患者。有条件地区可每月开展1次。精防人员随访发现病情不稳定或经社区初步处理无效需要

30、转诊的患者,经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后,填写社区至医院的转诊单,提交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收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患者病情稳定后,精神科医师应当填写医院至社区的转诊单,转回患者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居家患者药物治疗4.1 药物使用原则严重精神障碍属于慢性疾病。精神科执业医师应当按照相关疾病治疗指南,遵循“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原则开具药物治疗处方。患者应当坚持急性期、稳固期和维持期全程治疗,在稳固期和维持期坚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降低病情复发风险具有重要价值。有条件地区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响,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31、。对于治疗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的、具有肇事肇祸风险的患者,推荐采用长效针剂治疗。4.2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液、棕榈酸哌普噻嗪注射液、氟奋乃静癸酸酯注射液、氟哌噻吨癸酸酯注射液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帕利哌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等。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抗抽搐类药物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等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4.3 药物不良反响及处理常见不良反响

32、:急性期治疗时常见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胃肠道反响、流涎、锥体外系不良反响、泌乳、月经不调、抗胆碱能反响等。稳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时常见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响和肝功能异常等。根据情况对症治疗,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严重不良反响:包括恶性综合征、癫痫发作、血液系统改变、剥脱性皮炎、严重心电图改变、5-羟色胺综合征,药物过量中毒等。一旦发现必须及时转诊和处理。预防严重不良反响发生,应当定期进展详细的体检、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增加其他相关检查,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4.4 本卷须知一般人群。按医嘱服药,服药期间勿饮酒、勿擅自减药或停药。密切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响

33、及病情变化。老年人群。老年人药物代谢慢,常伴躯体疾病,可能合并服用多种药物,故治疗时应当慎重,药物起始剂量低,加量要缓慢,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妊娠期妇女。精神科药物对胎儿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然而,精神障碍本身对胎儿有较大的不良影响;中断治疗也会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面临复发的风险。因此,在妊娠期控制病情对母亲和胎儿都非常必要。应当由患者、家属和精神科医师慎重权衡利弊后,作出孕期继续用药或停药的决策。儿童。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持续发育过程中,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响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响对比敏感,应当在全面评估的根基上慎重选择药物,起始量低,缓慢加量。5.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包括对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

34、为或不安全的疑似或确诊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响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各地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建设由精防人员、民警、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和精神科医师、护士等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组织不安全行为防范措施等相关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患者家属、监护人也应当参与应急处置。承当应急处置任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建设绿色通道,接收需紧急住院或门急诊留观的应急处置患者;设立有专人值守的应急处置专用 ,实行24小时轮班;配备快速起效药物、约束带等应急处置工具包。参加应急处置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当为具有丰富临床经历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5.1 应急处置工

35、作流程5.1.1 伤害自身行为或不安全的处置包括有明显的自杀观念,或既往有自杀行为者,可能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者;已经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伤害者。获知患者出现上述行为之一时,精防人员应当立即协助家属联系公安机关、村居民委员会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由家属和或民警协助将患者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有抢救能力的医院进展紧急处置,如系服药自杀,应当将药瓶等线索资料一同带至医院,协助判断所用药物名称及剂量。5.1.2 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不安全的处置发现患者有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不安全时,精防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应当立刻通知公安民警,并协助其进展处置。精防人员应当及时联系上级

36、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放绿色通道,协助民警、家属或监护人将患者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门急诊留观或住院。必要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派出精神科医师和护士前往现场进展快速药物干预等应急医疗处置。5.1.3 病情复发且精神状况明显恶化的处置得知患者病情复发且精神状况明显恶化时,精防人员在进展言语安抚等一般处置的同时,应当立即联系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现场医疗处置。必要时,协助家属监护人将患者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门急诊留观或住院。5.1.4 与精神疾病药物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响的处置发现患者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响时,精防人员应当及时联系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师,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进展相关处置或转诊至

37、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处置。5.2 常用处置措施5.2.1 心理危机干预根据现场情形判断现场人员的安全性,如果现场人员安全没有保障时,应当退至安全地带尽快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处置时应当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好安全撤离路线。使用安抚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防止给患者过度地刺激,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抚慰性疏导。5.2.2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是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当患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时,精防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协助民警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展约束,对其所持不安全物

38、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5.2.3 快速药物干预精神科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以下药物进展紧急干预。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可联合异丙嗪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必要时可考虑重复使用;或齐拉西酮注射;或奥氮平口崩片口服。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响。5.2.4 急性药物不良反响对症处理根据药物不良反响的具体表现采取对症处理,如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可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静坐不能可降低药物剂量或使用受体拮抗剂,急性激越可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5.3 处置记录对患者实施应急处置前或应急处置过程中,参加处置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监护人签署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知情同意书

39、。患者家属监护人无法及时赶到现场时,应当由现场履行公务的民警或其他工作人员签字证实。执行应急处置任务的精防人员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在应急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记录单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本级精防机构,一份留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份留应急医疗处置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处置记录。对未建档的患者,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确诊后的5个工作日内登记建档,并录入信息系统。对已建档但未纳入管理的患者,在征得本人和或监护人同意后纳入社区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直接纳入社区管理。6.精神康复精神康复是改善精神障碍

40、患者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环节,包括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医院康复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当,精神科医师对患者进展药物治疗同时应当制定康复方案。社区康复由民政、残联等设立的社区康复机构如日间康复中心、中途宿舍、职业康复机构等承当,两者应当有机衔接。6.1 人员由精神科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及康复、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医院康复团队为住院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为各类社区康复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康复技术指导和培训。由社会工作者及心理咨询、康复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等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向社区康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6.2 服务内容康复服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开展

41、康复技能训练。对住院患者,以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学会按时按量服药和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对居家患者开展服药、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展相关康复训练,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先兆识别能力,逐步具备生活、社交和职业技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回归社会。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建设患者个案管理团队,针对患者情况进展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内容包括:服药训练、复发先兆识别、躯体管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训练、职业康复训练等。服药训练。目的是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养成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培训内容包括药物治疗重要性和复发严重性教育,熟悉所服的药物名称、剂

42、量,了解药物不良反响及向医师求助的方法。住院患者应当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展模拟训练,学会自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居家患者应当在社区精防人员指导和家属帮助下开展服药训练,逐步提高服药依从性,能按时复诊和取药,坚持按医嘱服药。复发先兆识别。目的是预防复发。由医护人员和社区精防人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开展。内容包括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复发先兆表现,以及若何寻求帮助。如患者病情平稳后又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敏感多疑,遇小事易发脾气,不愿与人沟通,不愿按时服药,近期有重大应激事件导致患者难以应对等。出现上述表现时,患者和家属应当及时与精防人员联系,或尽早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躯体管理

43、训练。目的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躯体安康水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精神病症、药物不良反响等因素影响,存在活动减少、体能下降、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升高等问题。制定个体化的躯体管理方案,如对药物不良反响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服药依从性;对超重患者制定训练方案,控制体重等。生活技能训练。目的是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家庭生活技能。通过模拟训练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展,家属应当积极参与和催促患者实施。个人生活能力包括个人卫生、规律作息、女性患者月经料理、家务劳动、乘坐交通工具、购物等。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履行相应的家庭职责,如与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关心和支持家

44、人等。社交能力训练。目的是提高患者主动与人交往及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模拟训练的方式,在社区康复机构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开展。包括主动问候,聊天,接打 ,遵守约会时间,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处理生活矛盾,学会若何面试等。职业康复训练。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学习和劳动能力,包括工作适应性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住院患者以工作适应性训练为主。居家患者应当在康复机构中以模拟形式进一步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有条件地区可继续在保护性和过渡性就业场所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训练。7.人员培训7.1 培训对象和目的各级政府和精神卫生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部门培训,使其了解开展严重精神

45、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各级专业机构和防治机构业务骨干。通过开展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防治机构业务骨干具备指导下级工作人员的能力,形成分级指导的师资队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通过开展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使其掌握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相关法规、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和诊疗规定,以及全程服务所需的治疗、康复、评估和安康教育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由卫生安康部门组织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康复、家属教育、社区宣传、群众安康教育等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要求和规定,能够开展辖区内患者随访管理、康复

46、指导等服务。基层多部门人员。由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包括村居民委员会、政法、公安、民政、残联等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要 基本技能,主动配合、协助开展工作。7.2 培训内容包括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救治救助政策等;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协调、组织管理及评估;精神病症识别、风险评估与自我保护技术、应急处置;患者标准化治疗、不良反响管理、长期治疗策略、疗效评估;随访管理技术、精神康复技术、家属支持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群众心理安康、精神障碍预防、群众宣传教

47、育技术等。随着工作进展,培训内容可根据当地情况及需求进展调整。7.3 培训要求省、地市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方案,储藏和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各级依照本工作标准的职责分工开展培训。省、地市级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承受1次培训,县、乡级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承受2次培训,有关要求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规定执行。新上岗的精防人员和其他防治人员在上岗前需承受培训。鼓励有条件地区将精神卫生相关培训内容纳入继续教育工程。8. 宣传与安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安康教育,提高群众尤其是重点人群对精神卫生、心理安康的重视程度,对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和就医意识,普及“精神障碍可防可治的知识与理念,营造接纳、理解和关

48、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气氛。8.1 群众安康宣传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安康教育机构、媒体、其他有关部门及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播送、电视、书刊、影视、动漫、公益广告、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相关政策,增进公众对心理安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宣传心理安康和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长期开展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宣教,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知晓率,促进社区常住及流动人口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及早诊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与村

49、居民委员会共同开展社区心理安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创立有益于居民身心安康的社区环境。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患者,促进社区和谐稳定。8.2 重点人群安康教育8.2.1 患者和家属安康教育形式医疗机构可通过安康知识讲座、家属联谊会、义诊、现场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安康教育。安康教育要贯穿于治疗随访服务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首次确诊患者在进展临床治疗的同时应当开具安康教育处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日常随访、康复活动、安康体检等开展,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严重精神障碍的应对能力、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8

50、.2.2 患者及家属精神障碍知识宣传和护理教育各级医疗机构要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如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常用药物知识等。教育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患精神障碍的名称、主要病症、复发先兆识别和应对,所服药物名称、剂量、常见不良反响以及若何应对,体重管理,镇静催眠药物合理使用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患者门诊就诊时或患者出院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随访患者时,要对家属开展患者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护理知识,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教育,提高家属护理患者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培训药物管理知识,使家属能够催促患者服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8.2.3 患者及家属意外

51、事件预防教育家属尽早发现患者自伤、自杀和危害公共安全及他人安全的企图,及时与社区精防人员、民警、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等联系。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者,要教育家属防止患者走失、自伤、被拐骗和受到性侵害;同时教育家属识别风险,加强自我保护等。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者,要教育家属防止癫痫发作时受伤致残。8.2.4 患者及家属救治救助信息宣传广泛宣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相关政策,各部门及相关组织关于患者医疗及生活救助的信息和申请渠道,提供社区康复机构及相关活动信息,发生各类应急事件时相应的救治救助机构及联系方式。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关爱帮扶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教育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或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关爱帮扶小

52、组求助。8.2.5 青少年安康教育根据严重精神障碍多在青壮年发病的特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安康核心知识和精神障碍早期病症的知晓率。9.督导9.1 督导要求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建设精神卫生工作督导制度,根据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制定年度督导方案和督导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1次联合督导。开展督导工作时,要遵照督导方案进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被督导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反响整改情况。9.2 督导形式和内容汇报座谈。听取被督导单位相关部门的工作

53、汇报;双方就有关情况进展讨论,了解被督导地区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查阅资料。包括检查各种管理或技术指导性文件、会议材料、工作记录、管理文档等资料;核实相关数据和填报内容;检查被督导者实际工作程序及操作过程。现场检查。抽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障碍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展现场检查,实地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情况及存在问题。人员访谈。与患者、家属、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工作人员等进展访谈,访谈对象由督导组随机选定。9.3 反响报告督导组成员经集体讨论,分析总结被督导地区的成绩和亮点,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建议。督导组与被督导地区相关单位

54、召开反响交流会。督导组应当口头反响督导主要结果,提出改良意见和建议,与被督导单位就相关工作意见进展交流。督导组在督导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组织实施督导的单位提交督导报告。督导报告要实事求是反映督导情况,包括 基本情况、督导内容、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等。9.4 频次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每年选取局部省份进展重点督导。各省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各市(地、州)进展1次督导。市(地、州)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每半年对所辖各县(市、区)进展1次督导。县(市、区)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每半年对所辖各乡镇街道进展1次督导。10. 信息与资料管理10.1信息管理10.1.1 信息上报各级各类信息报告机构应当按

55、照本标准的要求,在时限范围内上报患者登记建档、随访管理、应急处置等信息。各级精防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整理、汇总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年度工作情况1月1日至12月31日,填写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年度报表。年度报表经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审核后加盖公章留存备案。县、地市、省级精防机构分别于次年1月15日、1月20日、1月31日前将本年度工作报表逐级汇总录入信息系统。10.1.2 信息保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不得将患者信息泄露给此项工作无关的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在公共场所公开谈论患者隐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相关信息的使用和管理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56、,任何人不可随意修改、删除、导出数据,不可随意扩大数据使用范围。个人账号及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信息数据及时备份,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10.1.3 肇事肇祸案事件报告各级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其他人员反映、微博、微信、各类新闻媒体APP、自媒体等得知辖区精神障碍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的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和精防机构。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公安部门在48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调查肇事肇祸人员是否为精神障碍患者及既往治疗、随访管理等情况,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调查表和撰写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和省级精防机构。省级卫生安

57、康行政部门在48小时内审核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并上报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和国家级精防机构。10.2 资料管理10.2.1 资料分类资料包括政策文件资料、业务管理资料和患者个案资料等。政策文件指各级政府及卫生安康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文件和函件。主要包括相关法规、规划、方案、实施方案等文件、批示和批复等。业务管理资料指各级精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安康教育、宣传、培训、质量控制、督导、考核和评估等各项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总结报告、培训教材、图像资料、人员联络信息等。患者个案资料是指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与患者治疗和管理有关的

58、患者个人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筛查和诊断、门诊和住院治疗、应急处置、社区管理、家属教育、康复指导、肇事肇祸案事件报告等资料。10.2.2 管理要求1实行资料立卷制度,但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会议资料、报告、音像资料等均应当立卷归档,存入档案柜。2资料按顺序分类存放,做出相对应的文档目录清单,并随时更新。档案柜中的资料应当保持干净、整洁、明了。3资料在收发、借阅、存档、销毁各环节中,应当严格登记。4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应当妥善保管资料,并做好保密工作,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5假设发生资料丧失或泄露,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人相应的处分。6人员变动时,应当做好资料交接。7政

59、策文件和业务管理资料应当按类别、自然年度、时间顺序整理、归档。8患者个案资料一人一档,至少保存5年,死亡患者资料至少保存3年。10.3 工作总结和年度报表工作总结和年度报表是各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实施单位通过自我检查和评估,了解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的常用方法。各级精防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整理、汇总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年度工作情况,撰写工作总结,并通过信息系统填写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年度报表,经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省级精防机构于次年1月31日前审核汇总本省份年度报表,经省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审核后加盖公章留存备案。10.4 信息管理简报和统计指标

60、各级卫生安康部门要建设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将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在册患者标准管理率、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等核心工作指标通报至当地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各级精防机构按照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求,编制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月报、季报、年报,定期报送相关行政部门,并抄送上级精防机构。统计指标应包括报告患病率、在册患者管理率、在册患者标准管理率、在册患者服药率、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居家患者病情稳定率等。11.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当贯穿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全过程。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机构内部质控,并对下级机构进展质控。11.1

61、 质控内容患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上报和流转是否及时和标准;精防人员随访间隔和方式是否合理和标准,对患者不安全性评估、病情分类判断、治疗及康复指导等是否恰当,对异常检查结果、药物不良反响处理是否及时;是否及时开展应急处置、记录是否完整等。有无对口帮扶、双向转诊、培训和安康教育等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记录。核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点对点技术支持的频次、指导病例数等。双向转诊及时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是否开放绿色通道等。检查培训、安康教育的对象、频次、内容及效果等。11.2 质控方式和要求质控方式包括信息系统质控和现场质控。数据质控员通过信息系统每月随机抽查不少于30例患者信息,至少对1-2个反映辖区工作的指标进展数据质控。业务管理员每月通过系统核查用户和权限分配的标准性、用户活动及机构变化情况等。医疗质管员协调相关人员,通过 核实、面访患者、与基层人员共同入户等方式,每次现场查看不少于10名患者的安康档案及随访记录,并当面核查不少于5名患者。县级质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年全覆盖,地市级质控以区县为单位1年全覆盖,省级质控以地市为单位2年全覆盖,国家级质控以省为单位3年全覆盖。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定期通报,向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汇报。各级精防机构每年撰写质控报告,于次年1月31日前提交上级精防机构和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