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1268715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李冬花受经济全球一体化开展的影响,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但是由于文化、语言、风俗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文化冲突。很多的电影都将视线放在了文化冲突上面,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李安导演的?推手?和?喜宴?。这两部电影呈现出多元文化交织的影像世界,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并且受到一致好评,获得很多奖项。李安导演的人生经历,使他自身深谙中外文化,巧妙的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二者的精华互相糅合,迸发出别样的文化内涵。一、?推手?和?喜宴?的相关背景?推手?是李安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于1992年拍摄。该

2、片一经上映,惊艳四座,好评不断,并且在台湾金马奖上获得了八项提名,同时还摘得亚太影展最正确影片的桂冠。而拍摄于1993年的?喜宴?,那么将李安导演真正地推向了世界舞台。该片荣获诸多奖项,如奥斯卡最正确外语片提名、金球奖等。?推手?和?喜宴?为李安导演电影朝着国际化方向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在李安的电影中,文化冲突是其标志性的特色,文化身份的多样化,使他的电影充满了多元文化的影子,中西方文化成为其影片里别具一格的审美对象。在?推手?和?喜宴?两部影片中,李安通过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家庭情节来对中西方文化进展展示,以家庭成员来表现中外两种文化的冲突,以及二者日渐走向交融的经过,将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置

3、于一个家庭的进展之中,将深沉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观众。身为一名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华人导演,李安如何将中外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展现的恰到好处,并且被中外观众所认可,这些都值得深思。二、从电影?推手?看中外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推手?以一个中外结合的家庭作为故事的背景,讲述了美国儿媳和中国父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文化和观念方面发生的冲突。影片以二者不同的生活习惯拉开序幕,在打太极拳的中国父亲老朱,神情专注、动作轻盈而缓慢,而另一个镜头中的美国儿媳玛莎正快速地敲击着电脑键盘,两个画面一动一静,表达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午,玛莎以饼干和水果沙拉作为午饭,而父亲老朱吃的是米饭和炒菜,典型的中国餐。饭后,美国儿

4、媳习惯于练习西洋拳和跑步,而中国父亲那么喜欢静坐和练习中国书法。待在客厅里的中国父亲和坐在书房的美国儿媳之间,有一道坚实的墙壁,两人在近乎封闭的两个空间里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暗示,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中外文化的间的冲突。【1】父亲老朱在气定神闲的练习书法,而美国儿媳却在一旁生闷气,认为父亲打搅到自己写作。中国文化中超然淡泊的人生态度,在这次中外文化的比赛中占据优势。随着故事的开展,文化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增加,终于在一次全家聚餐的时候爆发出来。父亲的自信淡然在一瞬间轰然倒塌,强烈的沧桑感和漂泊感侵袭而来。在这个时候,陈太太的出现,使父亲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两

5、人同处异国,感同身受,成为彼此的精神依靠。然而当父亲偶尔得悉和陈太太的相处是儿子设计的,而目的是为了甩开父亲这个负担时,老朱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家出走,以保住最后的尊严。在中国餐馆打工时,因为和流氓起了冲突,父亲大打出手。警察的出现及对事件的处理,将中外文化的冲突完全呈现了出来。此时,父亲也意识到自己打破的不是外国的社会秩序,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平衡,也就是说自己一生的处世原那么被彻底粉碎,“炼神还虚不容易啊这句台词道尽了父亲的无奈和悲凉。在这部电影中,“推手的场面出现很屡次,展现出一种淡然平静的心态,也是父亲的一种心理期望,想要在繁杂的世界里为心灵找到一片纯洁的栖息之地。但是父亲期望的平和

6、却无法实现,整日深处西方文化之中,眼睁睁的看着传统家庭形式的消解,却无力阻挡。【2】在电影的最后,父亲选择搬到中国城独居,在那里,再次邂逅陈太太,他们聊天的背景是美国的国旗,示意着他们还是深处西方文化之下,老人的身后是属于子孙后代的世界,而自己身上的传统文化难以传承下去。而父亲和陈太太站在阳光之下的场景,或许暗示了他们虽然身处西方文化之下,但可以组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两人互相依靠,彼此抚慰漂泊的心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交融本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两种文化产生冲突时,疑心和承受都是必经过程,但是这并非妥协,而是一种超越文化意义的包容。三、从电影?喜宴?看中外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喜宴?以传

7、统中国家庭遭遇同性恋作为故事开展的引线,呈现中外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在电影中,父亲和儿子形象比照鲜明。父亲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象征了中国文化中不可忤逆的父权利量。整部电影中,父亲出现的场景并不多,但是整个事件的开展却全捏在父亲手中,有一种无法抗拒的传统伦理的压迫感,不管是在台北,还是在纽约,父亲的精神影子充满在任何地方。台北的 、美国的相亲,这些事件里都展露出父亲的权威。“儿子的形象和父亲相对立,代表了西方文化和观念。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下,生活理念不同,崇尚自由。父亲和儿子两个形象在影片中都具有深层涵义,价值观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他们冲突不断,而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正是他们各

8、自身处的文化大环境的不同。如此一来,中外文化的冲突就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一次次展现出来,并且愈演愈烈。尽管电影只是选取了一个家庭作为故事来表达,但是實际上是对中外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赛的展示。在电影中,儿子伟同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儿子必须承担起为家族延续香火的重责。因此,父亲和母亲对伟同期以重望,期待儿子可以将家族的根延续下去。但是,在西方开发的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伟同,性取向却恰恰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在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理念中,特别看中家族子孙后代的繁衍,而儿子伟同的性取向打碎了父母亲的期望。所以,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有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一发不可拾掇。儿子追求自由平等,而

9、父亲更看重中国传统文化。儿子渴望自由和解放,并且尊重个人的隐私生活;父亲为了延续家族香火,可以选择放弃感情和幸福,甚至通过父权来干预儿子的私生活。整部电影由此铺展而来,将中外文化冲突的细节展露无遗。父母的身上,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方旗袍、书法和喜宴。特别是喜宴,一直贯穿在影片始终。于伟同而言,为了避开父母的压力,和薇薇假结婚是个不错的方法,可以缓和家庭矛盾。因为是假的,所以他选择一切简单进展,只做登记和宣誓。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伟同长期生活在国外,思想早已被西化,就算是真的结了婚,也不会固守于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是就伟同的父母而言,结婚就应该举办喜宴,而且是很自然的事情,喜宴的举办就会象征婚

10、姻被世俗所认可,会受到大家的祝福,也预示着婚姻美满幸福。在电影的镜头中,拗不过父母的伟同,还是和薇薇举办了喜宴。这场喜宴热闹而隆重,在曼哈顿的一座现代化大楼里举行,大厅的布置极具民族化。虽然参加婚礼的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但镜头时不时闪过几个西方面孔,这就提醒观众,尽管这场喜宴极具民族意味,但始终是在國外举行,外场观众都是外国人。【3】他们用西方的目光看着这群举办喜宴的中国人,感到非常惊讶。一场喜宴,将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和西方文化中崇尚自由的家庭伦理观之间的矛盾充分的展现出来。电影并不是单纯的展现中外文化的冲突,李安导演巧妙地将两种文化间的冲突逐渐化解,使二者得以交融。在?喜宴?中,其实父亲早

11、就知道儿子伟同的性取向,却一直闭口不言。他将本来打算送给薇薇的礼金,送给了过生日的赛门。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是父亲以另一种形式承受了伟同的选择,但是为了维持所谓的家庭颜面而不愿意公开。面对现实,父亲选择了妥协,这种妥协无可奈何,却也是一种为寻求新的平衡的处世态度。仿佛父亲有一只无形的手,一边像个局外人般观看事态开展和人物的悲喜,而另一边却又站在幕后,将整个事态的开展牢牢的握在手中。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父亲和赛门一起坐在风中,神情无助,身上本来威严的光环早已消失不见,眼睛里也看不见往日的自信,在西方文化的大环境下,他只是和赛门平等的一个个体。电影的结尾意味深长,全家人一起回忆婚礼相册,父亲仿佛重新覆

12、盖上了过往威严的光环,他的脸上泛起笑容,但是当看到伟同、赛门和薇薇三个人的合影时,整个人仿佛怔住了一般,有一瞬间的失神。照片将父亲重新拉回了现实,脸上的笑容不再,起身就要道别,将最初对薇薇说过的谢谢照顾伟同的话在这一次说给了赛门,转身对薇薇说了句“高家会谢谢你,这句话意味深长。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是父亲站在安检口,对着西方人的质疑,将手臂高高的聚过头顶,动作非常夸大。电影在这里完毕,发人深省。虽然最终的结果父亲比较满意,但是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还是有一定的让步,而儿子伟同那么重新组成一个特殊的家庭形式,以妥协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从某种角度来看,父亲和儿子达成了共识,而两者所象征的文化也找到了交融

13、的平衡点,即中外文化得以交融。结语?推手?和?喜宴?两部影片,将中外文化从冲突走下交融的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而电影的成功也离不开李安导演深沉的中外文化内涵,以及包容对待两种文化的态度。这两部电影意义深远,旨在告知观众,在全世界多重文化共同开展中,我们不但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应当适度的承受其他文化,不但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同时还能使自身的文化特色得到保护,进而打破中外文化的冲突,逐渐走向交融,从而共同开展。参考文献:【1】赵彤.跨文化视角下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冲突以电影?推手?为例J.采写编,20211:200-201.【2】王植.结合李安电影之“家庭三部曲看新旧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活力,20217:151-151.【3】朱雪菲.追寻李安电影中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戏剧之家,202114:89-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