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1125022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必修二必修二 人类社会的人类社会的经济经济发展进程发展进程所谓经济就是指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所谓经济就是指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以创造以创造生存和发展所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需的物质条件为目的物质条件为目的、以以获取个人和社会获取个人和社会利益为动力利益为动力而形成的而形成的社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关系、社会制度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1)了解历史上中外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变迁的变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实; (2)(2)理解历史上理解历史上不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

2、展模式,并对其做出,并对其做出科学的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评价与解释; (3)(3)认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经济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与与特点特点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识其始终。-汉景帝汉景帝 中古经济关系中古经济关系农农 业:业:立国之本立国之本手工业:手工业:是农业的是农业的补充补充,长期依附于

3、农业,长期依附于农业商商 业:业:是农业的是农业的补充补充,末业,末业,增强经济活力增强经济活力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最基本最基本的经济形式的经济形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知道古代中国农业农业的主要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和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了解古代中国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教材从什么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材从什么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神农的传说(神农的传说(阅读阅读) -农业的起源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刀耕火种“以牛田以牛田”-农业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耕作工具和技

4、术的发展的发展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阅读阅读)-古代古代农民农民的地位和处境的地位和处境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变迁的变迁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的进步的进步教材主要介绍了古代农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教材主要介绍了古代农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熟悉教材熟悉教材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被国际誉为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杂交水稻之父父”;联合国授予;联合国授予“杰出的杰出的发明家发明家”;国家最高科学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术奖获得者。一一.“.“神农神农”的传说的传说农业起源农业起源( (阅读阅读)P4)P4神农氏

5、神农氏, ,又称又称炎帝炎帝,“因天之时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作”成为成为农业的始祖农业的始祖。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二二. .从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术农具和耕作技术1 1、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农具农具的变迁的变迁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农具材料农具材料木、石、骨木、石、骨主要农具主要农具耒、耜、石刀、石铲等耒、耜、石刀、石铲等骨耜石器例:对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发现了如右例:对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发现了如右图图的一件文物,从这件文物可以判断出的一件文物,从这件文物可以判断出 A.A.河姆渡人已经进入氏族

6、社会河姆渡人已经进入氏族社会B.B.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 C.C.河姆渡人已经有艺术审美观念河姆渡人已经有艺术审美观念D.D.河姆渡人经常发生战斗河姆渡人经常发生战斗(1)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商商 周:周:农具材料农具材料青铜(大多数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青铜(大多数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二二. .从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农具和耕作技术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农具材料农具材料铁器(铁器(成为古代主要的农具材料成为古代主要的农具材料)主要农具主要农具铁犁、铁铲、铁锄铁犁、铁铲、铁锄铁制农具汉汉 代:代:铁制农具铁制农具数量

7、数量增多增多农具农具改进改进:曲柄锄(中耕)、大镰(收割)、耧车(播种)曲柄锄(中耕)、大镰(收割)、耧车(播种)(1)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农具农具少量青铜农具少量青铜农具耧车耧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2)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戽斗(戽斗(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翻车()、翻车(魏晋魏晋)二二. .从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农具和耕作技术术戽斗(戽斗(hu douhu dou)1 1、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农具农具的变迁的变迁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二二. .从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农具和耕作技术术唐:唐:立井水车(北)立井水车(北)高转

8、筒车(南)高转筒车(南)筒车与翻车:水力取代了人力筒车与翻车:水力取代了人力备注:备注:宋代出现水转翻车宋代出现水转翻车是以水力为动力的。是以水力为动力的。(2)灌溉工具:)灌溉工具:宋代:宋代:水转翻车水转翻车明清:明清:风力水车风力水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2、中国古代、中国古代耕作技术耕作技术的进步的进步二二. .从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农具和耕作技术术(1 1)原始原始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火种(西汉时期的南方仍然采用)(西汉时期的南方仍然采用)铁犁牛耕铁犁牛耕一牛一人一牛一人二牛三人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一人二牛二人二牛二人耦犁法耦犁法一

9、牛挽犁法一牛挽犁法(东汉东汉开始出现)开始出现)唐:唐:曲辕犁的出现(曲辕犁的出现(灵活;控制灵活;控制)(2)先进先进的耕作方式的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0102010年天津)图年天津)图1 1到图到图2 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A.铁犁牛耕的出现铁犁牛耕的出现 B.B.耕犁技术的成熟耕犁技术的成熟 C.C.精耕细作的开始精耕细作的开始 D.D.单位亩产量提高单位亩产量提高(2010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年高考浙江文综14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

10、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8(1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 A战国战国 B B秦秦 C C西汉西汉 D D东汉东汉D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结合材料评价古代农耕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材料评价古代农耕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积极积极1 1: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汉书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昌言上说东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

11、长。 积极积极2 2: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习俗、姓氏、文字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习俗、姓氏、文字) )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男男牢牢家家局限: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三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历史时期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商周)(商周)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战国以来(战国以来) ) 奴

12、隶制社会的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所有制井田制井田制( (集体劳动集体劳动) )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主体)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均田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耕。”材料反映了古代社会哪些现象?导致什么影响?当时人们材料反映了古代社会哪些现象?导致什么影响?当时人们提出怎样解决方案,结果如何,为什么?提出怎样解决方案,结果如何,为什么?现象:现象: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土地兼并

13、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现象严重。危害:危害:小农破产,国家财政减少小农破产,国家财政减少;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动荡不安, ,影响中央集权影响中央集权方案方案;农民平均口号;农民平均口号;统治者改革,未果。统治者改革,未果。原因:原因: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0092009高考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高考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正确的是的是A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

14、征收赋税的依据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明朝的明朝的“鱼鳞图册鱼鳞图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四四.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1 1、起源起源:大禹治水大禹治水2 2、战国战国:秦国秦国-都江堰和郑国渠都江堰和郑国渠4 4、汉代汉代:王景治理黄河;井渠(关中)王景治理黄河;井渠(关中) 3 3、秦朝:秦朝: 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材料材料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

15、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六卷六请回答请回答: :(1)(1) 在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在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2(2)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水利设施建设对)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水利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郑国渠的开凿使郑国渠的开凿使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大量田地得到灌

16、溉,秦日益强大,最终灭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掉六国作用:作用: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有利于农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有利于农业、商业发展,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业、商业发展,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五五. .农学著作农学著作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的中的上农上农任地任地辩土辩土审时审时等四篇是等四篇是先秦最系统先秦最系统的农学著作的农学著作汉代汉代农书:农书: 四月民令四月民令氾胜之书氾胜之书 农书:农书:水利著作:水利著作:河渠书河渠书沟洫志沟洫志便民图纂便民图纂明代:明代:古代中国的农业

17、经济课件总结总结1 1:古代农业发展表现:古代农业发展表现(角度:角度:农具;技术;水利;土地制度等)农具;技术;水利;土地制度等)古代中国农业发展表现古代中国农业发展表现原始原始商周商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两汉两汉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宋-清清生产工具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水利灌溉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组织方式组织方式耒耜、石刀、耒耜、石刀、石斧、石犁石斧、石犁耒耜和耒耜和少量少量青铜青铜农具农具铁农具铁农具(开始(开始使用和逐渐推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广阶段)曲柄锄、大镰曲柄锄、大镰耧车耧车刀耕火种(火耕)刀耕火种(火耕) 铁犁牛耕铁犁牛耕 (形成阶段)(形成阶段) 铁犁牛耕普及铁犁牛耕普及

18、出现耦犁、一牛出现耦犁、一牛 挽犁挽犁(改进和普及阶段)(改进和普及阶段) 曲辕犁曲辕犁(完善阶段)(完善阶段)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李冰:李冰:都都江堰江堰 郑国:郑国:郑郑国渠国渠关中关中井渠井渠王景王景治黄治黄河河翻车翻车立井水车立井水车-北北高转筒车高转筒车-南南水转翻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氏族公有氏族公有井田制井田制确立到确立到瓦解瓦解封建土封建土地制度地制度确立确立均田制均田制集体劳动集体劳动个体劳动个体劳动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总结总结2 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形态: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耕作技术

19、耕作技术: 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技术成熟,世界领先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技术成熟,世界领先 生产目的: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经营形式:经营形式:具有具有规模小规模小、水平低水平低、分散性、封闭性分散性、封闭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脆弱性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分散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分散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料和劳动,

20、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关键词:关键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所谓所谓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就是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其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个人或经济单位的或经济单位的需要需要。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不是为市场的需要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而生产 . .把握要领:把握要领:从生产目的角度;可以是农业经济,也可以是手工业经济从生产目的角度;可以是农业经济,也可

21、以是手工业经济易混点易混点: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把握特征:把握特征: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

22、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1 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天气;气候;土壤等)3 3、生产力、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农具与技术的改进(工具;(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劳动者积极性劳动者积极性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土地土地资源的开垦、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资源的开垦、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4 4、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

23、地制度)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统治者统治者的重视的重视等)等)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2.2.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前提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前提总结总结3 3: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关键词:关键词: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建设;政府政策;政治环境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建设;政府政策;政治环境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2)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赋税徭役的沉重;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社会环境的动荡; 自然条件的恶劣自然条件的恶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总结

24、总结4 4: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1 1)有利于)有利于安定民生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巩固其其统治统治地位。地位。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治民治民治国)治国)(2 2)农业是)农业是国家富强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 3)农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 4)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2 2)以)以破坏生态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环境为代价。 (3 3)长期以来,)长期以来,没有没

25、有革命性的进步。革命性的进步。(1)自身四大弱点)自身四大弱点 分散性: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分散经营;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分散经营; 封闭性封闭性:男耕女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给自足”; 落后性: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局限:局限:积极:积极:关键词:关键词:安定民生;富国强兵;推动工商业;中古文明安定民生;富国强兵;推动工商业;中古文明基础(对传统观念影响:多子多福、安土重迁),基础(对传统观念影响:多子多福、安土重迁), 四大弱点四大弱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1 1)

26、农业经济发展,要靠政策、科技、人民的劳动;)农业经济发展,要靠政策、科技、人民的劳动;(2 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3 3)要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促进农业协调发展;)要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促进农业协调发展;(4 4)农业发展要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发展要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结总结5 5:中古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中古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

27、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B商品经济的极端落后商品经济的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犁牛耕的出现铁犁牛耕的出现白居易诗: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28、”诗中的描述反映了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安土重迁的思想A. B.C. D.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4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唐朝诗人的这首 调笑令调笑令 反映的工具反映的工具是(是(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5(08北京文综)北京文综)某古代水利工程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29、故记曰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都江堰 B.郑国渠郑国渠 C.灵渠灵渠 D.芍陂芍陂6.6.(2006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易于耕种的纤细黄 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 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 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

30、的官僚体系。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维系这种中央集 权的经济基础是权的经济基础是 A.A.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B.B.佃农经济佃农经济 C.C.庄园经济庄园经济 D.D.商品经济商品经济AA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8(20098(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高考宁夏辽宁文综) )北魏首创北魏首创均田制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是是A.A.众人集体生产众人集体生产 B.B.田庄规模生产田庄规模生产 C.C.个体农户耕作个体农户耕作 D.D.官府募民耕作官府募民耕作C7、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31、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公田”的的实际占有者是实际占有者是 A A周王周王 B B贵族贵族 C C平民平民 D D奴隶奴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耕”现象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是A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D地权和

32、劳动者的分离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是 A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2010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年高考浙江文综1515题)下列是从古诗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中读出的信息,其中

33、错误错误的是的是A A农民生活艰辛农民生活艰辛 B B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C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 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我国

34、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不正确的是正确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 B. C. D.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第第1

35、717讲讲 要点探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白居易白居易朱陈村朱陈村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我国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封我国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封建社会,它的

36、成长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对建社会,它的成长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2、形成、形成1、特点:、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给自足。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原因原因:时间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地

37、位地位:3、成长原因:成长原因:有利:有利: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政府的重农政策。政府的重农政策。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规模小、条件简陋、难抵天灾人祸;规模小、条件简陋、难抵天灾人祸;不利因素:不利因素:积极积极: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4、影响:、影响: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

38、和社会动荡。局限性局限性:四大:四大弱点弱点 分散性: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封闭性:男耕女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给自足”; 落后性: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材料一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

39、沛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系。(4分)分)小农经济下,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无力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小农经济下,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无力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制度是小农

40、经济的重要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保障,小农,小农经济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的物质基础基础。(4(4分分)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材料二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所依、所养依、所养”的基础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生男生女不一样一样”、“多子多

41、福多子多福”、“子孙满堂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孔孟仁政”治国,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和社 会肯定,汉朝就有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

42、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邻里的互助。(2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是养老的主体;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是养老的主体;讲究讲究“多子多福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子女孝顺;,养儿防老,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材料三材料三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加强土

43、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08-2008年年1010月月1919日日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3)在实

44、行分田到户)在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3030年后,中央又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年后,中央又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根据现实社会状况运用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根据现实社会状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实施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的原因。(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实施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的原因。(4 4分)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不能不能解决农解决农村村深入发展深入发展的问题;的问题;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太小,农民在市场经济太小

45、,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中处于弱者弱者地位;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地位;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向,不利于农业向机械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不利于农业向机械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家庭作为基本生;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和小规模生产经营产单位和小规模生产经营不利于不利于农村农村兴修水利兴修水利;当前农村中许多承;当前农村中许多承包土地的农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让他们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既有包土地的农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让他们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既有利于增加外出人员的收入,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利于增加外出人员的收入,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4(4分,分,列出列出4 4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