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最终版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1246919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药理学-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药理学-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药理学-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最终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临床药理学1.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2. 生物转化两个时相: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II相反应(结合)。3. TDM:治疗药物监测,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指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 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 调整给药方案。4. 治疗药物监测实施的临床指征:1)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2) 有些药物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从而在不同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抗抑郁药;3) 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或小

2、于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时,如茶碱、水杨酸;4)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或肾排泄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5) 发现长期用药的患者的不依从性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6)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在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的时候;7)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5.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1)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2) 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3)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4)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

3、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5) 疗程的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 TDM;6)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6. 治疗药物监测流程:申请,取样,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解释7. TI治疗指数:即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TI越大,药物越安全。8. 效能:指药物效应达到最大,继续增大剂量但效应不再增大时的纵坐标数值。9. 效价强度: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10. 半数有效量: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时的剂量。1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 药物方面的因素:给药方案,药物剂型,制药工艺,药物相互作用;2) 机体方面的因素

4、: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生物节律;3) 其他方面的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12. 合理用药的原则:1) 明确诊断,确定用药目的;2) 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3) 及时完善用药方案;4) 少而精和个体化。13. 药物临床研究包括:药物的I、n、m、IV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14. 我国的药物临床实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5.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 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16. 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17. CRF: ca

5、se report form,病例报告表。18. SOP:标准操作规程,是针对药物临床试验各工作环节,制定的详细可行、规范具体的工作操 作规程。19. QC:质量控制,是药物临床试验QA系统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实施行动。20. I期临床试验:a)内容:药物耐受性试验与药物动力学研究;b)目的: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 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II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实验方案。21. II期临床试验:a)内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b)目的:确定试验新药是否安全有效,与对照

6、药比较有多大的治疗价值,通过试验确定适应 证,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对其有何 不良反应及危险性做出评价并提供治疗方法;c)设计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安慰剂: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22. m期临床试验:a)内容: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b)目的: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 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23. IV期临床试验内容:1)扩大临床试验;2)特殊对象的临床试验;3)补充临床试

7、验;4)不良反应考察。IV期临床试验目的: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 人群中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改善给药剂量等。24.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1)临床必需 2)安全有效 3)价格合理 4)使用方便 5)择优选定 6)中西药并重7)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以中成药整顿为基础25.OTC:非处方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 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26. 妊娠早期的用要注意:3-12周1)药物对着床前期的影响:可短疗程的服用少量治疗药物。(对药物的影响很敏感,受药物损 伤严重时,可造成极早期的流产)2)药物对妊娠

8、早期的影响:3-12周,最敏感期,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 阶段,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27. 妊娠中、晚期用药注意:4个月-分娩1)虽不至造成严重胎儿畸形,但对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系统,如生殖系统,牙齿等仍有可能 受到药物损害。2)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受药物损害(因为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分化、发育,故 损害可持续存在)。28. 分娩期用药注意1) 哌替啶是常用的分娩镇痛药;2) 不宜采用吗啡类及鸦片制剂(对胎儿产生呼吸抑制作用);3) 缩宫素用于引产和促进分娩;4) 胎儿娩出前不宜使用麦角制剂(强制性子宫收缩);5) 垂体后叶素可升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症及合并高血压孕妇禁

9、用。29. 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1) 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2) 被动转运 3) 胞饮作用 4) 膜孔转运30. 影响胎盘对药物转运的因素:1) 药物的脂溶性;2) 药物分子大小;3) 药物的解离度;4)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5) 胎盘血流量。31.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1) 药物的吸收1 经胃肠道给药的吸收:新生儿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新生儿肠蠕动不规律而慢且不 规则;2 胃肠道外给药: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不主张肌内或皮下注射给药。2) 药物的分布1 体液与细胞外液容量大;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3) 药物的代谢:新生儿肝较大,系统不完善,某些酶阙如,导致肝对药物生物转

10、化能力差;4) 药物的排泄:有效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低;肾小管分泌排泄能力不足。32. 新生儿惊厥首选药:地西泮33.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 明确诊断,合理用药;2) 防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3) 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 注意给要时间和间隔;6) 重视给用药的依从性。34. 老年人用药一般原则:1) 用药应使患者受益;2) 用药方案简明;3) 小剂量应用;4) 择时用药;5) 控制疗程,及时停药;6) 控制嗜好与注意饮食;7)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35. 遗传药理学:研究DNA序列个体变异引起的药物反应异常的科学。考试:1 月19 日(周日上

11、午10:10-11:50)302(南院)36. 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个体化中的意义1) 针对病人基因型选择合适的药物;2) 针对病人的基因型选择个体化剂量;3) 早期发现疾病的遗传性易感因子,及早预防发病和采取有效治疗;37. 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38.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8:00左右,一次性给药所引起的副作用低于等量多次给药。 硝酸甘油在600给药可有效预防患者的运动性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39. ADR:药品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 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40. 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方法:

12、ABC法1) A型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2) B型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3) 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41.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1 副作用 2 毒性作用 3 后遗效应 4 首剂效应 5 继发反应 6 变 态反应 7 特异质反应 8 依赖性 9 停药综合征 10 致癌作用 11 致畸作用 12 致突变作用42. 副作用:是指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 关的作用。43.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44. 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13、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4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不良反应的分类:1 副反应 2 不良事件 3 不良反应 4 意外不良反应 5 信号。46.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 药物的选择性 2 药物作用延伸 3 药物的附加剂 4 药物的剂量、 剂型 5 药物的质量 6 服药的时间;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 种族差别 2 性别 3 年龄 4 个体差异 5 用药者的病理状况 6 其 他:患者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三、其他因素:如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医师药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47.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间:1. 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每年汇总报告一次;2. 对于新药监测期已

14、满的药品,在首次药品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当年汇总报告一次,以后每 5 年汇总报告一次;3. 对进口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应进行年度汇总报告,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内 5 年 内,每年汇总报告一次;满 5年的,每 5年汇总报告一次。48.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1 时间相关性:指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 文献合理性:指与现有资料是否一致,即从其他相关文献中已知的观点看因果关系合理 性。3 撤药结果:不良反应一经发生,通常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果停药后症状得到缓 解或者根除,则可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很大。4 再次用药结果:不良反应消除后,再次用药后再次出

15、现相同的症状、停药再次消失,则 以前确定的因果关系再次证实。5 影响因素甄别:判明反应是否与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和其他治疗措施相关。49.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 究与活动。50. 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区别:1. 药物警戒不等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监测对象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对象是质量合格的药品;药物警戒涉及除质量合格 药品之外的其他药品;2)工作内容不同:药物警戒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及其他国内工作。2.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本质不同: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集中在药物不良信息 的收集、分析与监测等

16、方面,是一种被动手段;药物警戒则是积极主动的开展药物安全性 相关的各项评价工作。51. 联合用药:指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52. 联合用药的意义:1 提高药物的疗效 2 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 3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 耐药性的产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53. 药物相互作用:病人同时或在同一时间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包括不同途径用药) 所发生的复合效应。包括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54. 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强,包括相加,增加,增敏作用。55. 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56. 药物相互作用的三种方式:1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2 药动

17、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3 药效学方面药 物相互作用57. 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一、影响药物的吸收:1 pH 的影响 2 离子的作用 3 胃肠运动的影响 4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5 间接作用二、影响药物的分布:1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2 改变组织分布量三、影响生物转化过程:1 酶诱导 2 酶抑制四、影响药物的排泄:1 肾小球滤过 2 肾小管分泌 3 肾小管重吸收58. 药物滥用:指人们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59.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1. 个体化治疗:完全停用毒品,脱离原有生活环境;2. 药物替代递减治疗: 依赖性低,作用时间长德同类型药物:美沙酮治疗,可乐定 治疗;3. 康复治疗: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60. 美沙酮替代疗法:用于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依赖性患者替代递减治疗的主要药物。61.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 学科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确定、测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和其他 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的成本与结果关系的新兴学科。考试:1 月19 日(周日上午10:10-11:50)302(南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