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1152290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天文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4、五纬:金、木、水、火、土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苍龙七宿角亢氐

2、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翼轸6、四象: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3、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11、十二次十二次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星纪斗牛女摩羯宫玄枵女虚危宝瓶宫诹訾危室壁奎双鱼宫降娄奎娄胃白羊宫大梁胃昴毕金牛宫实毕觜参井双子宫鹑首井鬼柳巨蟹宫鹑火柳星狮子宫鹑尾翼轸室女宫寿星轸角亢氐天秤宫大火氐房心尾天蝎宫析木尾箕斗人马宫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说*星是*国的分星,*星宿是*州国的分野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周礼保章

4、氏宿国宿州次国角亢角亢氐兖州星纪吴越氐房心宋房心豫州玄枵齐尾箕燕尾箕幽州诹訾卫斗牛越斗江湖降娄鲁女吴牛女大梁危室齐虚危青州实晋室壁卫室壁并州鹑首奎娄鲁奎娄胃鹑火周胃昴毕昴毕冀州鹑尾楚觜参觜参益州寿星井鬼井鬼雍州大火宋柳星周柳星三河析木燕翼轸楚翼轸荆州第二章历法1、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2、阴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阳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3、我国古代历法: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每三年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相配4、置闰:三年一闰,五年再闰。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为十三月

5、,但无定制。有时一年再闰,所以会有十四月,这种现象在春秋时代以后消失。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这是因为当时沿袭制,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5、月份: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照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除了日月季年意外,还有更大的时间单位: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76年,二十蔀为一纪1520年,三纪为一元4560年6、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7、二分二至二分尚书尧典把春分

6、称为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吕氏春秋统名之曰夜分,因为这两天昼夜长短相等二至尚书尧典把夏至称为日永,冬至叫做日短吕氏春秋分别叫做日长至、日短至8、干支纪日9、每个月有特定名称的日子:第一天:朔最后一天: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近在望后:既望10、一天之的纪时法: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继的两个时段。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将亮的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或蚤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用十二地支表示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7、亥初2313579111315171921正24246810121416182022例如:23点为子初,24点为子正。1点为丑初,2点为丑正等11、每个月的特殊称谓先时代,每个月都有特定称谓。例如,正月为孟陬,四月为除,九月为玄,十月为阳12、月建月建即把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配子,称谓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约,如此周而复始13、纪年法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汉武帝以前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直到旧君出位为止。汉武帝开场用年号纪元,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两种纪年法是过去史家所用的传统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

8、,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岁指太岁岁星纪年法: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份,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假设*年岁星运行到星纪围,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太岁纪年法:古人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十二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辰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因为岁星纪年法使用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史记天官书叫岁阴,子天文训叫太阴,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一致,并用它来纪年。例

9、如*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太岁年名太岁年名太岁所在岁星所在摄提格寅析木星纪丑单阏卯大火玄枵子执徐辰寿星诹訾亥大荒落巳鹑尾降娄戌敦牂午鹑火大梁酉协洽未鹑首实申涒滩申实鹑首未作噩酉大梁鹑火午阉茂戌降娄鹑尾巳大渊献亥诹訾寿星辰困敦子玄枵大火卯赤奋假设丑星纪析木寅岁阳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史记历书所见为:焉逢、端蒙、游兆、疆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14、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建月不同月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周历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春夏秋冬殷历

10、十二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冬春夏秋冬夏历十一十二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春夏秋冬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始皇统一中国后,改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但是夏正比拟适合农事季节,所以并不称十月为正月,不改正月为四月。汉武帝元封七年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大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和明帝是一度改用殷正,唐武后和肃宗时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用夏正15、一些节日1元旦:正月初一日2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3上元:正月十五日。旧时以元夜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4社日:立春后第五

11、个戊日,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秋分前后5寒食:清明前二日6清明:四月初五日7花朝:二月十二日。又叫百花生日8上巳:原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临水祛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9浴佛节:四月初八日。传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10端午:五月初五日。人们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11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12七夕:七月七日13中元:七月十五日14中秋:八月十五日15重阳:九月初九日16冬至17腊日:一般解释为十二月初八18除夕

12、: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第三章乐律1、五击五音宫商角徵羽123562、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作为音级,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3、十二律123456789101112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C#CD#DEF#FG#GA#AB十二律分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律吕4、乐调: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意味着调式的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徵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5、九宫:五宫四调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

13、、仙吕宫、黄钟宫黄钟宫、夹钟宫、林钟宫、夷则宫、无射宫四调:大石调大食调、双调、商调、越调黄钟商、夹钟商、夷则商、无射商四季春夏季夏秋冬五声角徵宫商羽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行木火土金水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律相适应: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第四章地理1、州禹:九州:冀州、兖州、青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舜:十二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青州、营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汉:十四州:增加交州和朔方东汉:十三州:司隶、豫州、兖州、青州、*、并州、冀州、幽州、益州、荆州、交州晋初:十九州:司隶、豫州、兖州、青州、雍州、

14、*、州、并州、冀州、幽州、梁州、益州、宁州、荆州、交州2、郡:三十六郡:著名的有:陇西、巨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代郡、雁门、云中、琅琊、巴郡、蜀郡、黔中后来增加:、象郡、南海、闽中。共四十郡隋:取消郡唐:州郡迭改,都是行政区域宋:废郡3、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4、道:唐代的道士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关道、道、河东道、道、山南道、陇右道、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开元年间,分为十五道:增加京畿治长安、都畿治,把山南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把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5、路: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粉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

15、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最初分全国为十五路,后来分为十八路、二十三路,和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6、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为省7、府唐: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元: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辖于中央明清:改州为府8、军:宋代的行政区域,一个军等于一个州或府,直辖于路9、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汉的县属于郡,后代的县属于州或府第五章职官1、中央官制1战国:国君之下分设将相,分掌文武二柄楚国的最高长官成为令,次于令的是武官上柱国2代:皇帝之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

16、私=寺组成中枢机构3汉初:沿袭制,汉武帝以后,丞相权力逐渐缩小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号称三公三司汉光武帝时,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府4:改尚书台为外围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监、令为首长的中书省,参掌中枢5南北朝:设以侍中为首长的门下省,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6唐:改中书省为史省,改侍中为纳言唐高宗、武后和玄宗是,三省名称曾有几度改变:尚书省:中台、台中书省:西台,凤阁、紫微门下省:东台、鸾台、黄门7宋: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8辽:北、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9明: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草拟

17、诏谕。大学士后来号称辅臣,首席辅臣有元辅、首辅之称10清:沿袭明制,雍正设立军机处2、九卿奉常:后来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后来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卫尉:汉景帝时改称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车马廷尉:汉代有时称,是最高的法官典客:后来改称大行令、大鸿胪,管理少数民族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史:后来又称大农令、大司农,管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廷尉、典客和治粟史掌管政务,其余六卿掌管皇帝私人事务3、汉代加官:侍中:出入宫禁,成为皇帝的亲信给事中:掌参谋应对诸吏:对宫廷官员进展监察和弹劾中常侍:在禁中侍奉皇帝散骑:皇帝骑从4、六部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户部:掌土地

18、、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掌全国军政刑部:掌刑法、狱讼等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5、监察官战国时代:御史。记事之官兼纠察之职汉:侍御史元:御史台明清:督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6、台谏汉:西汉有谏大夫,东汉称为谏议大夫,是属于光禄勋的专职谏官唐:除谏议大夫外,曾设补阙、拾遗,三者各分左右,分属门下、中书二省宋:左右补阙改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后并入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首隋唐:给事中与谏官同居门下省,负责审阅各部奏章和封驳中书省所拟的诏旨明:给事中负责稽查六部,并兼任前代谏议、补阙、拾遗之职,后俗称给谏清:雍正时

19、,给事中和御史同属督察院,这样,御史也就成为台谏了7、文学侍从汉:选文章经术之士待诏金马门,或供奉辞赋,或讲论六艺群书,没有特定官号唐初:设翰林院,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不是中央机关唐玄宗也翰林待诏草拟诏令、应和文章。后另建学士院,入院的成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诏令宋: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明清:翰林院8、武官:汉代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9、地方官制春秋:邑县。邑县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战国:郡的长官为守,掌军事为主;县的长官为令,掌民政为主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汉武帝: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隋唐:州的长官是刺史,郡的长官是太守唐:每道一位

20、巡察使、按察使;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等10、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假设干等级,统称为品阶: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勋:唐代又取前代*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作为酬赏军功的勋号,称为勋。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爵:旧说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第六章科举1、汉:察举被举荐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低授官,有所谓对策和射策2、晋:察举孝廉、秀才,逐渐形成九品中正3、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4、唐:曾设明法、明经、明算诸科,而以进士重文辞、明经重经术为主5、宋:王安石建议废

21、除明经等科,只保存进士科6、清:先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第七章1、女子出嫁以后的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2、氏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以所居的地名为氏以官名为氏古人还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以技为氏巫、甄3、注上古称呼妇女可以在姓下加氏字在*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4、谥号表

22、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5、避讳:改字、缺笔第八章礼俗1、阶级、阶层奴隶:最初所谓众、奚、仆、臣、妾都是奴隶奴隶可以贩卖,也可以被当做牲畜来屠杀2、冠礼: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礼前先筮日选定加冠日期、筮宾选定加冠来宾。贵族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后可以娶妻,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及笄礼后结发加笄3、婚姻春秋时代,诸

23、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嫡夫人,女方以姪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儿陪嫁,亦各以姪娣相从,统称为媵地位高于妾古代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丧人将死时叫做属纩。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复而不醒,再办理丧事古人死后,要沐浴,入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后世所谓出殡是指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唱挽歌5、葬殷代奴隶主有人殉的制度,后世以俑代替、陪葬品还有青铜制器,玉制、骨制的

24、装饰物以及其他饰物第九章宗法1、族:表示亲属关系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曾、玄三族:1父、子、2父母、兄弟、妻子3父族、母族、妻族2、昭穆:周代贵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3、大小宗:嫡长子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是小宗4、亲属:亲属关系拉得远、名称分得细5、丧服:居丧的衣服制度,分五个等级,叫做五服在丧期中可以看出重男轻女的情况在丧服中又可以看出嫡庶的分别甚严在丧服中明显地表现了血统亲疏的等级第十章宫室1、宫: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2、室: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3、廊庑:汉代帝王宫殿和将相之家独有4、台:高而平,便于了望5、榭:台上的木构建筑,只有楹柱没有墙壁6、观

25、:宗庙或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7、阙: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8、砖:战国遗址在墓中发现过空心砖9、斗拱:是我国古代高级木构造建筑里的重要构建,同时有装饰的作用第十一章车马略啦!第十二章饮食1、五谷:稷、黍、麦、菽、麻2、六谷:稻、稷、黍、麦、菽、麻3、谷:百谷的总称4、禾:本来专指稷,后来逐渐变为一般粮食作物的通称5、粟:本来是禾黍的籽粒,后来也用作粮食的通称6、粱:稷的良种7、糗:粮食炒成干粮叫糗,也叫糇粮8、三牲: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太牢,不用牛叫少牢9、干肉:上古干肉叫脯,叫脩,肉酱叫醢10、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是饮的;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

26、烂11、醍醐:上等的乳酪第十三章衣饰1、衣:广义:指一切蔽体,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狭义:指身上所穿的,当衣和裳并举的时候,就只指上衣而言2、冠: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3、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有冠冕堂皇。冠冕可以用作的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4、弁:是一种比拟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5、帻:包发的巾,有压发定冠6、帽:据说是没有冠冕以前的头衣7、衣上衣:古人衣襟向右掩,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8、带:一种是丝织的大带用来束衣的,叫做绅,一种是皮做的革带叫鞶,用来悬佩玉饰等物的。搢绅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插在

27、带间,后来成为了仕宦的代称,而绅士的意义也由此开展而来9、玉:玉器不但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方面,而且用于服饰珩: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璜: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半圆形的玉琚、瑀:中间缀有两片玉冲牙: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10、裘: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否则不容易看见裘毛的色泽11、裼:在行礼或接见宾客时,裘衣上加的罩衣,否则会被认为不敬12、袍:长袄,据说里面铺的乱麻,一般穷到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13、衮:是太子和最高级的官吏的礼服14、屦:有麻屦、屦15、舃:是屦的别名。单底叫屦,复底叫舃16、屐:木头鞋第十四章什物1、席: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2、烛:先时已有烛,但不是蜡烛,是和庭燎是一样的东西,都是火炬3、耒耜:耕田的工具4、鼎: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圆腹三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是方鼎5、簋: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而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制的,也有木制竹制的6、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是作为专名,爵是用来温酒的,有三足,下面可以举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