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1120809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289.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马克思押题宝典学习教案(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第一页,共62页。考点考点(ko din)1(ko din)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系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2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3)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第1页/共62页第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 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来源 (1 1)德国古典)德国古典(gdin)(gdin)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2 2)英

2、国古典)英国古典(gdin)(gdin)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2页/共62页第三页,共62页。 考点考点3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 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 2)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 3)前后相继、一脉相承,本质上一致)前后相继、一脉相承,本质上一致(yzh)(yzh)。 (4 4)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有逻辑的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

3、分,不是彼此孤立,有逻辑的科学体系。 第3页/共62页第四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lln)(lln)特征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 1)革命性)革命性 = = 彻底的批判精神彻底的批判精神 + + 鲜明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立场。 (2 2)科学性)科学性 = = 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3 3)两者紧密联系)两者紧密联系 (4 4)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第4页/共62页第五页

4、,共62页。 考点考点5 5: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哪个哪个(n ge)(n ge)是本原、哪个是本原、哪个(n ge)(n ge)是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第5页/共62页第六页,共62页。考点考点6 6: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的含义、特点(tdin)(tdin)、形式和作用、形式和作用 特点特点(tdin)(tdin):(:(1 1)客观性;()客观性;(2 2)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3 3)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

5、 形式:(形式:(1 1)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2 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3 3)科学实验)科学实验。 作用:(作用:(1 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2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6页/共62页第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7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

6、的基础。)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 3)实践活动是推动)实践活动是推动(tu dng)(tu dng)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第7页/共62页第八页,共62页。 考点考点8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考点考点9 9:新事物必然战胜:新事物必然战胜(zhnshng)(zhnshng)旧事物。旧事物。 (1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 3)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7、益和要求。第8页/共62页第九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010:内因:内因(niyn)(niyn)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现实意义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现实意义 关系:(关系:(1 1)内因)内因(niyn)(niyn)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 3)外因通过内因)外因通过内因(niyn)(niyn)而起作用。而起作用。 意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意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第9页/共62页第十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11

8、1:矛盾的普遍:矛盾的普遍(pbin)(pbin)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与个别的关系) (1 1)联系: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联系: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pbin)(pbin)性。性。 (2 2)区别:一般比个别更普遍)区别:一般比个别更普遍(pbin)(pbin)、更深刻。、更深刻。 (3 3)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10页/共62页第十一页,共62页。考点考点121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zhnbi)(zhnbi)。 (2 2

9、)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第11页/共62页第十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3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linx)(linx)和发展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3 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扬弃。第12页/共62页第十三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41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1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wzh)(wzh)器

10、官。器官。 (2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第13页/共62页第十四页,共62页。考点考点1515: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 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shjin)(shjin)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1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3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意识对于人的

11、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4)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shjin)(shjin)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最突出的表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最突出的表现)第14页/共62页第十五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61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ngl)(dngl)。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15页/共62页第十六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

12、17(ko din)1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系。 (1 1)对立:相互区别。)对立:相互区别。 (2 2)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第16页/共62页第十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8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lxng rn shi)(lxng rn shi)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 (1 1)理性认识)理性认识(lxng rn shi)(lxng rn shi)依赖于感性认识。依赖

13、于感性认识。 (2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lxng rn shi)(lxng rn shi)。 (3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lxng rn shi)(lxng rn shi)相互渗透。相互渗透。 第17页/共62页第十八页,共62页。 考点考点1919: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 1)感性材料必须十分)感性材料必须十分(shfn)(shfn)丰富且合于实际。丰富且合于实际。 (2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14、、由表及里”。第18页/共62页第十九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20(ko din)20: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 (1 1)客观性;)客观性; (2 2)绝对性;)绝对性; (3 3)相对性。)相对性。第19页/共62页第二十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121: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1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shntu)(shntu)。 (3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第20页/共62页第

15、二十一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222: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 1)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3)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rn shi)(rn shi)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第21页/共62页第二十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323: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gun x)(gun x) (1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2)推理过程要有逻辑。)推理过程要有逻辑。

16、(3 3)逻辑证明不等于实践真理。)逻辑证明不等于实践真理。第22页/共62页第二十三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424: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1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 2)真理具有再认识)真理具有再认识(rn shi)(rn shi)的功能。的功能。 (3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第23页/共62页第二十四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25(ko din)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

17、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24页/共62页第二十五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626: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 = 生产力生产力 + +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2 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gnbn)(gnbn)标志。标志。 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

18、础。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第25页/共62页第二十六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727:社会存在:社会存在(shhucnzi)(shhucnzi)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联想:物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联想:物质与意识)与意识) (1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shhucnzi)(shhucnzi)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社会意识。 (2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shhucnzi)(shhucnzi)。 (3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shhucnzi)(shhucnzi)和

19、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问题。第26页/共62页第二十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82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fzhn)(fzhn)的非完全同步性。的非完全同步性。 (2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fzhn)(fzhn)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3 3)社会意识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发展(fzhn)(fzhn)具有历史继承性。具有历史继承性。 (4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20、、相互影响。 (5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27页/共62页第二十八页,共62页。 考点考点2929: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1 1)是生产劳动得以)是生产劳动得以(dy)(dy)进行的前提。进行的前提。 (2 2)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3 3)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 4)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第28页/共62页第二十九页,

21、共62页。 考点考点3030:社会形态的划分:社会形态的划分 (1 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2 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渔猎渔猎(yli)(yli)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29页/共62页第三十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31(ko din)3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决定

22、性是指历史决定论;或然决定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或然决定 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第30页/共62页第三十一页,共62页。 考点考点3333:阶级:阶级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ngl)(dngl)。 物质利益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物质利益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第31页/共62页第三十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3434:人性和人的本质:人性和人的本质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有自

23、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judng)(judng)的的。 (1 1)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 (2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第32页/共62页第三十三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35(ko din)35: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

24、的创造者。 (3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考点(ko din)36(ko din)36: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第33页/共62页第三十四页,共62页。 考点考点3737: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1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 2)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根本要求。根本要求。 (3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推进党的作风推进党的作风(zuf

25、ng)(zufng)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考点考点3838: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第34页/共62页第三十五页,共62页。 考点考点3939: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1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lodng (lodng duxing)duxing)。 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劳动者:体

26、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lodng duxing)(lodng duxing):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lodng (lodng duxing)duxing)、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lodng duxing)(lodng duxing)。 (2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 (3 3)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 (4 4)准备性因素:

27、教育。)准备性因素:教育。第35页/共62页第三十六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040: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zn chn)(zn chn)。 两个基本经济条件: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1 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2 2)私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私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件)第36页/共62页第三十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14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 1)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

28、)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 (2 2)价值: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价值: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rnli)(rnli)劳动。社会属性,是劳动。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因素。最本质的因素。第37页/共62页第三十八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24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1)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shxng)(shxng)。 (2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性(shxng)(shxng)

29、。第38页/共62页第三十九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34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hjin)(shjin)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hjin)(shjin)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第39页/共62页第四十页,共62页。考点考点(ko din)44(ko din)4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矛盾 卖不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

30、动。卖不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第40页/共62页第四十一页,共62页。考点考点4545:价值规律: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shhu)(shhu)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作用:(1 1)调节社会)调节社会(shhu)(shhu)资源的配置。资源的配置。 (2 2)促进社会)促进社会(shhu)(shhu)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3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1、。)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第41页/共62页第四十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646: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b hu)(b hu)发生发生价值的增殖。价值的增殖。 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m m)。)。第42页/共62页第四十三页,共

32、62页。 考点考点4747: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 1)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劳动者繁育后代;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繁育后代;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 (2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3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3 3)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决定(judng)(judng)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第43页/共62页第四十四页,共62页。 考点考点4848: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劳动过程和价值(jizh)(jizh)增殖过程的统一增殖过程的统一 (1 1)劳动过程。特点: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劳动过程。特点: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 (2 2)价值)价值(jizh)(jizh)增殖过程。剩余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jizh)(jizh)是由工人创造的、却被资本家占有。是由

34、工人创造的、却被资本家占有。第44页/共62页第四十五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49(ko din)4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不变资本(c 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可变资本(v 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实现了价值增殖。):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实现了价值增殖。第45页/共62页第四十六页,共62页。 考点考点5050: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jbn)(jbn)方法方法 (1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时间

35、(2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第46页/共62页第四十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51(ko din)5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1 1)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 (2 2)资本积累的实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实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剩余价值 (3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动力:资本家惟利是图;)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动力:资本家惟利是图; 外在压力:资本家之间外在压力:资本家之间狗咬狗式的竞争。狗咬狗式的竞争。第47页/共62页第四

36、十八页,共62页。考点考点5252: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的后果 (1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用公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用公式c c:v v来表示来表示 资本技术资本技术(jsh)(jsh)构成(构成(C C):反映生产技术):反映生产技术(jsh)(jsh)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比。比。 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V 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 (2 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 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第48页/共62页第四十九页,共62页。 考点考点545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 2)根源:基本矛盾)根源:基本矛盾(jbnmodn)=(jbnmodn)=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第49页/共62页第五十页,共62页。 考点考点555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国家制度(核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国家制度(核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sn qun fn l)(sn qun fn l)制制度、民主制度等。度、民主制度等。 资本主义的政体资本主义的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第50页

38、/共62页第五十一页,共62页。考点考点5656: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以议会制为核心以议会制为核心(hxn)(hxn)和主要标志。和主要标志。 考点考点575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给老百姓洗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给老百姓洗脑) (1 1)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 (2 2)本质:维护剥削。)本质:维护剥削。 (3 3)核心)核心(hxn)(hxn):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第51页/共62页第五十二页,共62页。 考点考点(ko din)58(ko din)58:金融资本:金融资本 = = 工业资本工业资本+ +银行资本银行资本第52页/共62

39、页第五十三页,共62页。 考点考点5959: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zbnzhy)(zbnzhy)的基本经济特征的基本经济特征 (1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 5)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zbnzhy)(zbnzhy)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第53页/共62页第五十四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060:对货

40、币流通量的调控:对货币流通量的调控 (1 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hu b z bn)(hu b z bn)市场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2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3 3)再贴现利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再贴现利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率

41、,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第54页/共62页第五十五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16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原因:原因: (1 1)科技的发展及应用;)科技的发展及应用; (2 2)国际贸易的自由)国际贸易的自由(zyu)(zyu)程度大大提高;程度大大提高; (3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内容:内容: (1 1)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 (2 2)贸易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 (3 3)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 续续 后果:后果: (1 1)使社会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进)使社会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行。 (2 2)发达国家是主导者。)发达国家是主导者

42、。 (3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刃剑: 积极:引进先进积极:引进先进(xinjn)(xinjn)技术、加强交流。技术、加强交流。 消极:差距扩大;全球经消极:差距扩大;全球经济危机。济危机。第55页/共62页第五十六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36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 1848年年2 2月发表月发表(fbio)(fbio)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科学社会

43、主义理论公开面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第56页/共62页第五十七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464: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 (1 1)消灭)消灭(xiomi)(xiomi)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2 2)最终要彻底消灭)最终要彻底消灭(xiomi)(xiomi)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3 3)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 4)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形式:暴力革命(

44、主要的基本形式)形式:暴力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第57页/共62页第五十八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565:社会:社会(shhu)(shhu)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1 1)生产力状况是不同的。)生产力状况是不同的。 (2 2)具体国情各不相同。)具体国情各不相同。 (3 3)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 考点考点6666:社会:社会(shhu)(shhu)主义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社会(shhu)(shhu)和谐和谐 考点考点676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 (1 1)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2 2)科

45、学社会)科学社会(shhu)(shhu)主义理论的传播主义理论的传播第58页/共62页第五十九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868: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 (1 1)新型的革命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新型的革命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 2)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3 3)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4 4)重要条件)重要条件(tiojin)(tiojin):纪律严格。:纪律严格。 (5 5)本质属性:先进性。)本质属性:先进性。 (6 6)领导核心作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领导核心作用:思想领导、政

46、治领导、组织领导。第59页/共62页第六十页,共62页。 考点考点6969: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1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略略 (2 2)根本条件和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条件和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fzhn)(fzhn)。 (3 3)显著特征:按需分配。)显著特征:按需分配。第60页/共62页第六十一页,共62页。 考点考点7070: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ts)(ts)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 1)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2 2)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3 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第61页/共62页第六十二页,共6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