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统一技术措施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1109017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防统一技术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防结构统一技术措施一、基本信息:1. 本工程地下室分为X个相互独立的防护单元,均为6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1.1 抗震等级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设防烈度。注意地震作用力、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随主楼,设缝分开时,其抗震等级根据抗规设定;人防工程的抗震设等级不应小于三级。计算参数采用2010版PKPM计算时计算参数:3.1计算程序:PKPM2010,注意应正确输入楼板厚度,楼板荷载应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3.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为模拟施工加载3位

2、移比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配筋计算时不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楼板开洞较大及弱连接楼板,其楼板应采用弹性膜或弹性板计算,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3.3 嵌固部位:主楼与车库相连的结构嵌固部位为车库顶。主楼与商业相连存在错层时,计算嵌固部位取基础顶,但0.000楼板仍按照嵌固部位的要求设计。风荷载:注意当平面形状非矩形时,风载体形系数调整;并应注意体型系数是否正确。当建筑总高度超过60米时属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3.8地震信息:考虑偶然偏心;本工程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95。考虑偶然偏心下,其位移比应控制不大于1.20,如果大于1.20时,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作用应同时考虑;当地震作用最大

3、的方向角大于15(度)时,需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将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相应的角度中。3.9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增加相应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3.10部分构件抗震等级和材料强度不同时,在satwe“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单独指定。3.11 调整信息: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5,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1.0,梁扭矩折减系数0.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6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新版的PKPM自动调整。3.12 轴压比:应满足新抗震规范中轴压比的要求。3.13 计算中应很据实际情况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4荷载统计:活荷载:消防楼梯及楼电梯间门厅3.5KN/m2;阳台2

4、.5KN/m2;卫生间2.5KN/m2;户内其余房间2.0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KN/m2(其它设备用房根据设备条件定)。地下室顶板临时施工荷载5KN/;商业4.0KN/m2;汽车通道及普通停车库:1)计算楼板时:取4KN/;2)计算梁时: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取4.0x0.8=3.2KN/rf;双层机械停车库:1)计算楼板时:取10KN/rf;2)计算梁时: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取10x0.8=8KN/m2;三层机械停车库:1)计算楼板时:取15KN/rf;2)计算梁时: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取15x0.8=12KN/rf;消防车通道处活荷载:覆

5、土厚度1.8米,计算楼板时取20KN/rf;计算梁时,活荷载取0.8*20=16KN/rf;恒荷载:上人屋面荷载:板自重:hx25=25hKN/m2板底抹灰:0.02x20=0.40KN/m2屋面05YJ1(B2-80)屋6(按双面找坡):2.65KN/m2恒载标准值:25h+3.05KN/m2不上人屋面荷载:板自重:板底抹灰:屋面05YJ1(B2-80)屋12恒载标准值:hx25=25hKN/m20.02x20=0.40KN/m21.95KN/m225h+2.35KN/m2标准层楼面荷载(卧室、板自重:客厅、厨房考虑地暖,结构降板100):hx25=25hKN/m2板底抹灰:0.40KN/m

6、2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40厚细石混凝土建筑做法恒载标准值:20x0.015=0.30KN/m223x0.04=0.92KN/m20.65KN/m225h+2.27KN/m2卫生间楼面荷载(地暖防水楼面,结构降板120):板自重:hx25=25hKN/m2吊顶建筑做法恒载标准值:0.20KN/m22.26KN/m225h+2.46KN/m2楼梯楼面荷载:折算板自重:0.26x25=6.50KN/m2板底抹灰:0.40KN/m2建筑做法:0.60KN/m2恒载标准值:7.50KN/m2商业楼面荷载:hx25=25hKN/m20.4KN/m20.50KN/m21.16KN/m225h+2.1KN/m

7、2板自重:板底抹灰:设备管道吊装:建筑做法(20厚大理石+30厚水泥砂浆)恒载标准值:汽车通道楼面荷载:板自重:板底抹灰:建筑做法恒载标准值:hx25=25hKN/m20.40KN/m21.1 KN/m225h+1.50KN/m2设备用房、停车库楼面荷载:0.000层消防车道荷载板自重:(小区内降板1800):hx25=25hKN/m2板底抹灰:0.40KN/m2设备管道吊装:0.50KN/m21600厚覆土:20x1.6=32.0KN/m2200厚素砼垫层:24x0.2=4.8KN/m2恒载标准值:25h+38KN/m2隔墙线荷载: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50厚加气

8、混凝土砌块:以层高为2.9米为例:1.38x(层高一梁高)KN/m;2.1x(层高一梁高)KN/m;2.43x(层高一梁高)KN/m;板自重:板底抹灰:设备管道吊装:建筑做法恒载标准值:非消防车道处地下室顶板荷载板自重:板底抹灰:设备管道吊装:1800厚覆土:恒载标准值:hx25=25hKN/m20.40KN/m20.50KN/m2KN/m225h+2.0KN/m2小区内平均覆土1.8米):hx25=25hKN/m20.40KN/m20.50KN/m220x1.8=36KN/m225h+37KN/m2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43x2.50=6.1KN/m;外墙考虑瓷砖及保温材料取6.3KN/

9、m。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1x2.50=5.3KN/m;外墙考虑瓷砖及保温材料取5.5KN/m。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38x2.60=3.6KN/m,考虑卫生间混凝土反沿及下部砖砌取4.0KN/m;非厨房卫生间处取3.6KN/m;飘窗及落地窗线荷取5.5x0.7=4.0KN/m门窗洞口处隔墙线荷载应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7。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详见总说明)三、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详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四、人防计算原则1结构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设计时采用一次作用。2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验算地下室结构承载力,但不验算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3地下室结构的

10、荷载组合,按GB50038-2005表4.9节的规定确定。4承载力设计时的荷载分项系数按GB50038-2005第条取用。5地下室顶板、顶板梁、地下室柱、外墙采用SATWE程序的人防设计功能进行算,必要时须附加人工手算加以复核。6地下室底板应比较平时和战时两种工况,并取其中的控制工况作为地下室底板的设计依据。7地下室底板采用JCCAD程序计算。8. 临空墙等受力较大的构件宜按塑性设计,允许延性比卩取1。对于人防地下室外墙,可按塑性计算,并应满足平时使用荷载下的弹性计算要求。对于人防顶板无覆土或无防水要求时(如位于地下二层),宜采用塑性计算,塑性系数取1。对于有覆土或有防水要求时宜按弹性计算,支

11、座和跨中均可乘以0.85的折减系数,同时满足平时使用。9. 梁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其允许延性比取卩=3.0,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5%,当大于1.5%时,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但x/hoW0.16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并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其pp?10. 1.20%,同时pmax2.4%o柱、墙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其允许延性比:大偏压时取卩=2.0,小偏压时取卩=1.5。参照表格取值。1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对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梁,应作跨高比影响的修正収,収按GB50038-2005式确定。12. 梁、柱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

12、折减系数0.8。13. 墙、柱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14. 支承防护密闭平板门的门框墙,当门洞边长小于2倍墙体悬挑长度时,在门洞边设梁或柱。当门洞边长大于或等于2倍墙体悬挑长度时,按牛脚或悬臂梁计算。当c/ho1时,按悬臂梁计算。其中c=M/V。五:构件设计1、楼板楼板配筋表示方法及构造详图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1);1.2主楼板厚:地下一层顶板(士0.000)厚180mm,屋面板厚不小于120mm,以上楼板配筋均应双层双向。人防板厚不小于250mm;对于不规则异形楼板、覆土较大处和景观荷载较

13、大时楼板厚度应适当加大。1.3 板上部非贯通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均从梁边或墙边算起(总说明中注写),延伸长度为:小于1.5米跨通长,大于1.5米时为1/4跨长;当楼板计算为构造配筋时,楼板施工图应按构造最小配筋率配筋。C30时,注意最小配筋率应取0.25%;C40时,注意最小配筋率应取0.30%。1.4 单向板分布钢筋尚应满足同方向受力钢筋的15卫生间及厨房留洞加筋:300mm洞口长边700mm时,取210;300mm短边W500mm,取28,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1.5 板钢筋间距、直径应统一布置。1.6 无梁楼盖的板柱结构体系适用于非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也可用于承担竖

14、向荷载且侧向力很小的地下室范围内。1.7 无梁楼板的板厚除应满足抗冲切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要求,其厚度不宜小于(1/301/40)跨度,且不应小于150mm。当板厚为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倍板厚,且不应大于250mm。2.1 2、梁梁高:在满足强度及刚度(裂缝、挠度)前提下,主梁梁高应满足建筑地下室净高要求。梁的合理截面高度可为(1/101/20)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的合理配筋率为0.6%1.5%。2.2 梁纵筋:注意梁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配筋率、通长钢筋面积和梁端上下配筋

15、面积比值应满足规范要求。框架梁应尽量采用直径为25、28的钢筋,避免柱节点处钢筋根数布置过多,使得混凝土浇注质量下降(混凝土粗骨料难以下沉,柱节点处大部分为水泥砂浆,导致柱头被压坏)。梁纵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钢筋,以满足在支座处锚固长度。(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不应小于0.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必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一、二级抗震不应小于214,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

16、不应小于22.3箍筋: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同时人防连续梁及框架梁在距支座边缘1.5倍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配筋百分率应不低于0.15%,箍筋间距不宜大于ho/4,且不宜大于主筋直筋的5倍。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不宜大于300mmo2.4当连梁或框架梁高度较小(梁高为300或350)时,注意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要满足hb/4的要求;当框架梁或连梁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注意梁端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尚不应小于6倍纵向钢筋直径。2.5 客厅、卧室楼板尽量采用一个板跨,避免客厅、卧室中间露梁

17、,上部有100厚隔墙时设置暗梁或板底附加钢筋;客厅和餐厅之间可以用梁隔开,但应控制梁高及保证客厅及餐厅的完整性。2.6 在管道井和楼梯间处设置梁时,应注意梁应偏向管道井和楼梯间外,以保证管道井和楼梯间的净尺寸要求。2.7 梁顶钢筋实际配筋时宜按计算出的钢筋面积配,不要放大。保证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2.8 当梁两端均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或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另一端与平面外相连时编号为KL,其余均编为L,对于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而另一端不与剪力墙相连的情况在说明中应注明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端按框架梁的构造要求(箍筋加密、钢筋锚固等)施工。2.9当框架梁支撑较多次梁且跨度较大时,注意非加密区间距20

18、0是否满足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应相应调整钢筋间距及直径。2.10 梁抬柱时,其上部纵筋不小于50%贯通。2.11 梁配置腰筋时,如果梁不存在抗扭问题,腰筋不要配置过大;边框梁和梁上起挡土墙、临空墙处的梁抗扭钢筋应经计算确定并适当加强。2.12 以下楼层的框架梁不采架立钢筋:1)设有覆土的种植屋面;2)人防地下室顶盖。楼层中以下框架梁不采用架立钢筋:1)结构外围框架梁;2)跨度不大于4m或跨度10m的框架梁;3)框架梁承担较大扭矩,需要抗扭来传力。3.1 3、混凝土墙体设计墙体布置应使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3.2 墙体的平面定位和墙体编号不要遗漏。3.3 墙体配筋应不

19、小于规范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最小配筋率不同)。3.4 墙体中暖通预留洞应注明尺寸和标高。4.1.1 4、柱设计框架柱采用高强混凝土控制柱子轴压比,从而控制柱子的截面尺寸,提高使用面积。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350mm。柱的轴压比、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箍率、箍筋间距和直径必须满足规范的相关规定。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抗震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不宜大30

20、0mm。柱箍筋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一、二级抗震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抗震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4.2框支柱框支柱截面宽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450mm,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400mm;框支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宽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2,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5。4.2.2 框支柱不宜采用短柱,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当不满足此项要求时,宜加大框支楼层的层高。4.2.3 当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时,框支柱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比一级抗震等级增大0.03,且箍

21、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1.6%。4.3.1 异形柱异形柱结构适用于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建筑,其填充墙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也不应高于C50。4.3.3 异形柱截面的箍筋应采用复合箍筋形式,严禁采用有内折角的箍筋,且箍筋必须做成封闭式。4.3.4 异形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宜略高于矩形柱结构,通常为相应抗震等级各类矩形柱总配筋率加0.05%。1.1 六:与其它专业配合问题1、建筑专业结构墙、柱与砌体墙的关系:房间内尽量避免剪力墙(柱)、梁和砌体墙之间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厚度差。砌体墙厚与结构墙(柱)宽度相差40mm以内时,砌体墙体加厚

22、与结构墙(柱)取平;结构剪力墙长度占房间长度3/4以上时,剪力墙按房间通长做。1.2 室内间墙宽度小于梁宽时,梁定位应遵循在主要房间一侧梁墙取平的原则。优先顺序为:客厅,主卧室,饭厅,次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工人房。1.3 在初步设计阶段时,结构专业应提供明确的结构体系和基本的墙柱梁定位及截面,应确定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梁的高度。2、给排水专业2.1设备荷载的大小。2.2管道穿梁、穿剪力墙预留套管直径及位置;管道穿梁对梁高的要求。2.3 转换层预留套管直径及位置。2.4 集水坑、消防水池和战时水箱的尺寸、位置。3.1 3、空调专业设备荷载的大小。3.2 管道穿行形式。3.3 暖通预留洞的尺寸、标高和战时封堵做法。4、电专业4.1设备荷载及功能房间标高覆土要求。4.2 预埋管道应放置在顶部和底部钢筋之间,且其混凝土保护层不宜小于40mm。4.3 电预留洞的尺寸、标高和战时封堵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