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形成条件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111074118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台风形成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台风形成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台风形成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台风形成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风形成条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台风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1、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二、台风移动方向促使台风移动的力量有两

2、种:一种是内力,另一种是外力. 内力是台风本身所产生的力。因为台风本身是一团以反时针方向旋转着的空气,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往往是台风向高纬度的一侧比向赤道的一侧来得大;就整个台风来说,产生了一个向高纬度的力,这就是内力。就是这个力,促使台风向北移动。外力是台风周围的空气运动时,对台风的推力。夏秋之际,太平洋上常有一个独立的高气压(一般称它为副热带高气压),这个高气压四周的风向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很有关系。台风发生在太平洋高气压的南部边缘,那里就劲吹东风,于是使台风向西行。内力和外力合在一起,就促使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但它在移动时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气

3、压的影响很大。由于副热带高气压的强度、西伸东缩以及断裂的情况不同,使台风的未来路径也就不同。如果副热带高气压西伸并加强,台风路径就在偏南地方向西行进;如果副热带高气压在台风北方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西北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方向前进。总的来说,台风的路径往往形成抛物线形。 三、台风移动路径: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1、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广西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

4、-11月.2、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3、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最终大多变性为温带气旋.四、台风眼内为什么盛行下沉气流?大气中一定环境下,一些小扰动会发展成低压中心,进而成为台风。台风的上升气流主要是在云墙(又称眼壁)中。上升气流到达云顶后分为两支:一支向外运动并下沉,且向眼区运动以补充低层大气在云墙处的上升气流;另一支在云顶向内运动并在眼区下沉。即

5、台风有两个次级环流圈。另外,云墙的上升气流将大气低层的热量、水汽向高层输送,造成低层大气变冷变干。如果低层没有热量水汽的持续输送,台风就得不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台风登陆后就会很快消亡的原因。因为离了海面,水汽源骤减,同时陆面摩擦力增大。最后,眼区中心的下沉气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风中心的发展。这也体现出大自然不断产生不稳定向新状态发展,同时又具备自我维持新状态并恢复平衡的自然哲学,就是自然的发展变化。五、台风眼为什么风平浪静?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猛烈的大风暴,它实际上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边转边走,它的中心气压很低,四周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很急。低层空气边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速也就越大。在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内,通常称为台风眼。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到眼区里去,所以眼区好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大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云常常是少云或是无云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