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995571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当高职教育发展进入稳步推进阶段时,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善则势在必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高职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等相关因素,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新模式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隐形教育功能,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倡导实践体验式教学,通过练习或多维度参与方式全方位提升职业能力,为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32-02 一、前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20多年的蓬勃

2、发展,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期间,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超前于教学模式构建速度,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相对滞后。各学科初期教学模式主要是“继承”中专教学模式或“借鉴”本科教学模式构建的。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稳步推进期,众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重新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存在教学模式滞后教育发展需要的现象。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期刊数据库检索发现:近10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发表成递增趋势,研究内容主要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倡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及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研究等。表明专家学者对高职体育教学

3、现有模式影响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已形成共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热点。鉴于此,笔者认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模式定义及构建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除了主体部分外,还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教学模式创建,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相关因素,否则,新模式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新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以下特性:构建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新颖独特、适用范围广、效果评价准确等。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只是针对高职院校创建的教学模式。由于高等

4、职业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及其他中小学体育教育,在进行教学模式构建时的构建依据、教学对象、适用范围均不同。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不尽相同,应有所区别,决不能“克隆”中专或本科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相悖于高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三、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技术教育开展初期,人们对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分析不够透彻,定位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社会、岗位需求重新进行精确定位,明晰教学价值取向。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职业体能提高、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三方面。 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技

5、能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体能可以促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工作胜任的基本保障。根据不同职业分类,选择教学内容时均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某些特殊职业而言,有些运动项目则是专业必修课程,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技能后才可以胜任此工作,如航海类专业就必须掌握游泳技能。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受高考影响,体育学习与锻炼一度中断,终身体育思想塑造缺失,需要到大学阶段进行重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肩负体育观重塑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职业能力包含基本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部分。基本专业素质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就是掌握专

6、业技术、技能;非专业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团队精神等,它主要是通过制造情境潜移默化地来提高这些能力。体育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载体平台,可以承担非专业素质培养任务。这也契合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就是体育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些隐性的无法言明的知识,如运动技能拓展、坚定信念形成、创新理念构思等,对人们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具有唤醒的功能,能培养人的优良的意志品质。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1.构建指导思想与依据。国务院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

7、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另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同时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学校体育多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指导文件共同传达了要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这样的信息。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十分重大。 2.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根据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重点是要求教学模式能突出创新、实效、多元与特色。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应该摒弃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迎合社会发展、个人需要及企业需求进行构建。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体育教师的引

8、导或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弱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课堂“填鸭式”教学为开放性“主动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体育健身、教育、娱乐、交流等隐性功能作用,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新模式创建选择参与元素有五项:学生、老师、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与社会。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走进用人单位及融入社会三种方式进行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指导。教学过程分析。在新模式中,学生参与、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隐性涉及的体育教学项目众多,既有实践内容也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如学生参加高校体育社团时,可根据兴趣与爱好有选择性地参与某一或某些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安排专业对口体育老师担任

9、指导,负责社团活动规划、理论与技术指导、评价总结等工作;与用人单位互动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展开的。在选择教学依托单位时,通过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合作紧密或用人大户类单位,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体育交流学习,拉近用人单位与未来毕业生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为择业与就业做准备;大学生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施展体育才华,是检验职业能力提高程度和职业能力储备的一根标杆。体育社会参与形式与类别多种多样,如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参加社会体育公开比赛等。为保证在学习与实践中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教学模式在实

10、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由体育教师或教学实际实施者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研,掌握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的详细情况,制订翔实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对象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可采用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践指导等方式;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采用分组教学与单独辅导结合、理论讲授与技术演练结合、完整指导与分解指导结合等方式。权衡利弊,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实施保障分析。新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有相应的保障机制配套进行。首先是设置以体育教学部门为首的管理机构,并联合团委、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及各系部等部门,

11、密切配合保障体育课程顺利进行;二是合理配置教师队伍,以体育教师为主,并配备生活或思想指导教师;三是配套适宜的动态调控课程体系,新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安排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调控中,把握灵活性原则,统筹安排;四是保障经费,保证有充裕的场地建设费、器材购置费、交通费以及食宿费等,费用最佳方式是采用专项资金支持模式。教学模式特色分析。新模式构建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固定的学习课堂变成相对的课堂,教学内容自我选择空间大,学习趣味增强。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变成教学的

12、组织者、引导者或是参与者,不必要严格、细致、精确地控制教学过程;第三是教学课堂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体育教学场所不仅仅只是球场或操场,还可能是办公室、工厂、工地、公共场所等地方。教学做到学、练、用三者“无缝对接”,有效地激发体育隐形功能,最大效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第四是体育成绩评价综合性,课程成绩评价不再以远度、高度或者时间作为单一评价指标,而是在保证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根据综合素质提高程度进行综合评定。 五、总结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作支撑。借助体育教学的功能,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隐形教育作用,将原有的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以体育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凸显职业能力提高效果。另外,新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弱化,将其定性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或是指导者。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2王仕虎,李章芳,等.职业体能认知及需求调查J.运动,2014,(1). 3李雨樽.大众化后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破”与“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