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0994098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7.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PPT学习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唐诗五首第1页/共51页gox yd第2页/共51页 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

2、最早的,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之一。之一。 第3页/共51页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那里地势底平。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第4页/共51页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作用:“东皋东皋”点名地点,“薄暮薄暮”点明时间,“望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徙倚欲何依徙倚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

3、徨心情,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第5页/共51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运用了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表什么表达技巧?达技巧?第6页/共51页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

4、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静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动 动动景、静景无主次之分景、静景无主次之分: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 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蝉噪蝉噪林逾静,林逾静,鸟鸣鸟鸣山更幽。山更幽。” 用用“蝉噪蝉噪”、“鸟鸣鸟鸣”突出突出“林静林静”、“山幽山幽”。第7页/共51页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空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王绩空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周围来来往往这么多人,不管是猎人还是牧童,都无法理周围来来往往这么多人,不

5、管是猎人还是牧童,都无法理解他的志向,他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解他的志向,他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伯夷、叔齐那样那样的人交朋友了。的人交朋友了。 商朝后期,有个叫做“孤竹国”的封建小国出现了夷齐让国的美谈。原来那时的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孤竹国君姓墨胎氏,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做。”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

6、”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对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这种事情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对他们给以很高的评价。第8页/共51页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也流露出孤独苦闷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第9页/共

7、51页第10页/共51页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译文第11页/共51页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威镇阁/八卦楼 漳州地标建筑,分一、二、三层和

8、夹层,高48.8米,建设面积750平方米。第12页/共51页第13页/共51页第14页/共51页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第15页/共51页第16页/共51页写作背景: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写景:描写了在黄鹤楼上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9、。抒情: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第17页/共51页首首联: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惆怅。借传说落笔。借传说落笔, ,感叹感叹物是人非物是人非。 引用神话传说引用神话传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

10、是仙人遗留下来的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胜迹胜迹,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的落差,在诗人心在诗人心间蒙上间蒙上了一层了一层怅然若失怅然若失的底色,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心的孤寂与苦闷孤寂与苦闷,为为乡愁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内容探内容探究究第18页/共51页 “黄鹤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所指甚

11、明,除了实体“仙鹤仙鹤”之外,它的指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向应该是“一切一切”之意。之意。“不复返不复返”更是涵盖了生不逢时、更是涵盖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白云”变幻难测变幻难测,寓托着诗人对,寓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嗟吁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世事难料的嗟吁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空悠悠”使人看使人看到了到了空间的广袤空间的广袤,那么,那么“千载千载”则使人看到了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时间的无限性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感,更加催生了乡愁。催生了乡愁。内容探内容探究究第19页/共5

12、1页颈联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写黄鹤楼前实景黄鹤楼前实景: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

13、更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 (晴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 ),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进一步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好铺垫。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进一步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好铺垫。内容探内容探究究第20页/共51页尾尾联:联:“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

14、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题。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内容探内容探究究第21页/共51页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气势

15、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日暮思归之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情味悠长。小结小结第22页/共51页第23页/共51页第24页/共51页第25页/共51页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hu j第26页/共51页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我奉命慰问战

16、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首首联叙事联叙事:出使出使边塞边塞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第27页/共51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诗人以以“蓬蓬”“”“雁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临“汉塞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自己象被风吹起的无根的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自己象被风吹起的无根的蓬草那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胡地虽然苍凉,就是胡地蓬草那样无法把握自己的

17、命运,而胡地虽然苍凉,就是胡地的大雁也比我幸运,都有家可归。的大雁也比我幸运,都有家可归。正是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激愤和抑郁和抑郁。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颔联颔联抒情:内心抒情:内心抑郁抑郁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即景设喻,借景抒情)(即景设喻,借景抒情)第28页/共51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

18、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大” 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孤” 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长” 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圆” 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颈联颈联绘景:塞外风光绘景:塞外风光千千 古古 名名 句句 第29页/共51页第30页/共

19、51页第31页/共51页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许国的爱国热情。尾联尾联叙事叙事:战事战事繁忙繁忙第32页/共51页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王维维叙事叙事抒情抒情 内心抑郁内心抑郁绘景绘景塞外风光塞外风光叙事叙事战事繁忙战事繁忙情由事

20、发情由事发出使边塞出使边塞景由事终景由事终小结小结 全 诗 善 于 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 第33页/共51页李白第34页/共51页 李白(李白(701-762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诗仙”。 他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

21、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第35页/共51页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开元十三年(726726)辞亲远游,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出蜀至

22、荆门时赠别友人赠别友人而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第36页/共51页渡渡荆荆门门送送别别李李 白白渡远荆门外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万里送行舟。第37页/共51页“渡远荆门外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来从楚国游。游。”首首联交代了什么?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远渡的地点地点和此行的和此行的目的目的。 “ “山随平野尽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江入大荒流。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

24、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颔联中的颔联中的“随随”和和“入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一一个个“随随”字字化静为动化静为动(或(或“以动写静以动写静”),将),将群山与群山与平野位置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一个“入入”字字形象形象生动生动,写出了江水奔流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写出了江水奔流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第38页/共51页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颈联变

25、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镜。“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月月下飞天下飞天镜镜, ,云生结海云生结海楼楼。第39页/共51页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

26、思想感情。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尾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万里送行舟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仍怜故乡水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万里送行舟。第40页/共51页文章主旨文章主旨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

27、绘,反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奋发进取的精神,同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思念念之情之情。第41页/共51页钱钱 塘塘 湖湖 春春 行行白居易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m m dd第42页/共51页第43页/共51页第44页/共51页孤山寺北孤山寺北贾亭西,贾亭西,( (点明诗人春游是从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水面

28、初平云脚水面初平云脚低。低。(诗人瞭望湖面诗人瞭望湖面)首首 联联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第45页/共51页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颔颔 联联从动物的从动物的变化变化写早春景象。写早春景象。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诗人诗人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用“处处处处”而用而用“几处几处”,不说,不说“家家家家”而说而说“谁

29、家谁家”? “处处处处”“”“家家家家”说明鸟很多,不符合初春时节的自热景象。说明鸟很多,不符合初春时节的自热景象。“几处几处”“”“谁家谁家”则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伊始,鸟儿也只是三三则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伊始,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出来活动的景象。同时,两两出来活动的景象。同时,“几处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第46页/共51页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30、才能浅草才能没没马蹄马蹄。颈颈 联联 繁多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遮没马蹄。马蹄。 第47页/共51页尾尾 联联最爱湖东行不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绿杨阴里白沙堤。 充分充分表达作者表达作者对对西湖西湖早春美景的早春美景的迷恋迷恋。 我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荫下的白沙堤。 第48页/共51页 全全诗以诗以“ ”字为线索,从字为线索,从 起,至起,至 终。以终。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之情。之情。行行孤山孤山寺寺白沙堤白沙堤春春喜喜悦悦 内容内容总结总结第49页/共51页第50页/共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