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99384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 摘要: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是高职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是学生一件大事,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Abstract: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

2、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improving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related to the school-runn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The key of school-running is employment-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oper

3、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hich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highe

4、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how to build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employment.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导向;机制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employment-oriented;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5、4311(2013)10-0277-02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为主的院校,不仅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以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促成了学校和企业良好的协作关系。按照合作关系的深度对消歧合作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浅层次合作,按照企业所需确定学校的专业方向,同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并且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第二,中层次合作,学校不仅为企业提供日常的咨询、培训等服务,而且还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岗位群的分类和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第三,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之间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这顶科研攻关以及经济研究方向

6、,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经营决策以及物化产品以提高整体的效益,相应的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一个利益共享的关系,真正从本质上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我国目前要实现校企合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认识不足,无论是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对于校企合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就更无法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其次,校企出发点不同,学校的出发点是培养人才,追求的是育人效果以及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为了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校企合作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非常关键;最后,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目前

7、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约束校企合作关系,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依存和促进的动力不足,而且也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一些专业课程与企业所需求的人才不衔接,存在很多的差异,这就导致一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或者是工作时候不容易上手。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比较之后,比如在学校学习的一些工艺是淘汰的或者是比较落后的,而进入工作时都是新工艺,这就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非常被动;还有就是在学校学习的都是很基础的知识,而毕业后单位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学部门的重视,适当调整课程以及增加实践课时等,尽量避免课堂技术与企业实际技能脱轨。对于学生就业观也存在以

8、下偏差,第一,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第二,学生择业和企业招聘同样存在盲目性。第三,学生追捧外企、国企和政府机关,对私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了解不多。第四,追求工作舒适性,不愿意到基层或者生产一线。第五,就业地域选择偏见,认为沿海及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不愿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 3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互利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如何才能驱动校企良好长期合作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企业和高职院校都是利益的主体,因此利益是促使校企合作、存在以及发展的根本动力。合作中校企双方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条件寻找合作的项目以促进双方深度合作,不但解决高职院

9、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人才,这样校企必然能够成为长期合作的伙伴。 建立能够妥善处理校企合作关系的协调机制。校企应当成立一个双方参与的组织机构,通过这个机构也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了一个有效交流的平台,也为在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校企双方应当定期交流,互相走访等,学院应当经常走访本地区的相关企业,调查并且收集目前企业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意见以及要求,用于以后的教学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企业也应当定期去走访学校了解目前的科研的新技术,把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以提高企业的效益。这样不仅双方都获得了自己应有的效益,更加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校企

10、合作要想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校企双方以及政府和社会都应该充分了解并且参与这项工作,并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检验以及评估,当然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指标,同时还应当把评估指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评估不断的检验并且改进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企业、社会和高职院校都有责任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国家应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作用、义务以及地位等,只有有一个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才能是校企合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改善实训条件,保证实习质量。高职院校要制订各专业

11、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评价指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制定有关制度、规范和推动合作活动,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 4 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在我院初见成效 4.1 探索出了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面对合作企业生产订单出现阶段性、突击性增多的情况,学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探索出一条“分段实习、学工交替、半工半读”的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如工商管理系商管专业学生采取“工学交替”(即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即使在企业工作期间,工作之余仍由企业派出工程师、学校派出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4.2 内

12、涵建设取得实效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我院工商管理系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建成省市级实训基地1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3人,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20余项。 4.3 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取得了各类奖项10多项。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中石油“十大杰出青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4.4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我院已经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

13、合作关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90%,有20%毕业生在省外就业,80%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其中在大庆油田就业约占4%。中职生源主要来自黑龙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扩展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涵盖150多家企业,涉及造船、锅炉、钢结构、建筑安装等九大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实现了学生有尊严、体面地就业。他们都已成长为公司的储备干部、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主力。 参考文献: 1焦信敏,赵鹏.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提升校企合作动力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王昶,袁军平,申柯娅.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8(02). 3欧阳恩剑.浅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点及要求J.职业教育研究,2008(3):18-19. 4赵宝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教育探索,2010(8). 5林泉.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建立初探J.北方经贸,2010(11). 6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28.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