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928706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 摘要:1999年以来一大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完成了第一次转型;随着产业转型不断升级,国家主导又一次拉开了由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幕。这种连续的急转弯与路径依赖形成的组织惯性之间催生了尖锐矛盾,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调节和政治的制驭,为一种“文化冲突”的深层意蕴所左右,而当冲突呈现多层次化、深刻化、激烈化时,本已脆弱的大学文化就出现了断裂,外显出系列问题。究其深层次根源归因于政策制定缺乏文化心理关照、文化堕距拖滞了改革进度等方面。在“运动式”治理工具仍然是政府管控偏好的今天,为了防止二次转型的再度趋同,需要重视文化各个层面的有序对接,以最终实现大

2、学文化部分断裂而整体有序演进。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文化断裂;有序演进;供给侧改革 1999年以来,一大批高职高专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完成了第一次转型;随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型不断升级、实体经济迅猛壮大,企业加大了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拉开了二次转型的大幕。从专科到本科,再从普通本科到应用本科,这种连续的急转弯与路径依赖形成的组织惯性之间催生了尖锐矛盾,导致大学文化脉络出现了部分断裂的现象,并存有断裂继续扩大化、纵深化的风险。而学界的目光紧紧聚焦于课程改革、培养目标

3、、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却唯独没有关注到大学文化断裂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的思维在大学文化“断裂”处穿行,以探索究竟。 一、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突出的问题 第一次转型属于纵向提升,伴随着数量的扩张;第二次转型则是横向整合,主要是型质的转变,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次转型的驱动力量不同,阻抗力量不同,改革基点不同,发展向度也不同,转型中暴露的问题也自相异。 (一)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升级不同步 专科虽升级为本科院校,努力在完成第一次转型,但短时间内人为擢升办学层次的行为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校名改了,层次升级了,但办学理念和能力并没有与之“比翼齐飞”,没能同步“升级”。专科运行模式和办学理

4、念仍然深根固柢、积重难返,行政主导现象迟迟难以改观,高校机关化色彩浓厚,行政权力越俎代庖排斥了学术权力,在人事安排、科研管理、财务激励、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新。“高等”意蕴不足,“本科”特征落后,“发育不良”状况比较明显。 (二)办学特色流失 升格为普通本科后,办学特色流失的困扰却不期而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升本后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与专科时期大相径庭,很多高校开始在新的本科起点上探寻发展路径,摒弃了以往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传统和特色;二是升本后,其专业设置不注重结合地方的自然禀赋、经济特色和地域文化,而是盲目增设所谓“热门”专业,着手构建大而全的学科专业体系,致使千校一面,

5、原有特色文化传统反而断流。能坚守特色,不随波逐流的地方高校不过是凤毛麟角、吉光片羽。 (三)办学定位与办学行为悖离 有的地方高校尽管已经把办学定位成“应用型、地方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办学定位是一回事,办学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少学校尤其是二级学院缺乏主动对接地方的压力和动力,有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的心态,这种不作为坐失了很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不接地气,科研和管理也跟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导致部分地方高校既撵不上老牌本科也比不上高职高专,不仅不能“顶天立地”,甚至“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以至于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内部自成一体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与包容开放

6、行业企业直接参与的实际需求,以及基于知识教学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基于技能应用的企业实战环境的悖离度过大。 教育管理地方高校两次转型中的文化断裂与有序演进 (四)高校企业双困,“四难”怪象并存 地方高校作为始于1999年扩招的主体,而金融、文秘、法律、艺术等所谓“热门”专业又成为扩招专业的主体,“两个主体”均已“过量”,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比例倒挂,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匹配,已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表现为“出口”不畅、“进口”不旺,如此往复恶性循环,累积至今,造成高校招生难、就业难和企业的招工难之局面。而且毕业生持有过客心态,诚信缺失,对企业忠诚度不高而离职率极高,出现了所谓“短工

7、化”趋势,又造成了企业的“用工难”,成为企业转型的人力资源瓶颈。高校企业双困,“四难”怪象并存这也折射出其中一对难分难解的关系:即高校的转型制约着企业的转型,企业的转型也倒逼高校的转型。二者一荣俱荣,一困俱困,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把二者牢牢地绑在了同一条命运之船上形成了“转型命运共同体”。二次转型将不单是高校的“独角戏”,行业企业也已成为转型的利益相关者和新主体。 (五)价值选择向度指向不一,改革共识形成效率降低 转90度还是45度?转型的指针在高等教育的罗盘上应该定格在哪里?面对这种巨大的变折人们出现了整体性迷思,有的观望等待,有的则逡巡不前。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教师员工(包括部分校领导),均

8、有不知何去何从之感。地方高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学校转型而来(本身就带着行业企业的基因),曾经努力向多科综合型院校发展,现在立足未稳,又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向,有些人难免犹疑难决:这不是历史车轮的倒转吗?甚至在某些高校看来,二次转型又转回了职业教育,似有不升反降之嫌,在传统的“门第”观念的影响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内生动力不足,转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和高中毕业生毋宁选择三本普通院校,也不愿“屈就”就业较好的技术学院,普遍认为学习实用技术就会矮人一等。第三,很多企业虽然亟需各类应用型人才但选人用人标准依然是凭学历,看学校,不能做到“量才录用”、“慧眼识珠”。总之,高校既想解决未来的生存问题,又有感觉自降身份的尴尬;学生既有顺利就业的冲动但又有低人一等的顾虑,而企业既有对应用人才的渴求但也有装点门面的虚荣,三方均呈现典型的表里不一的“分裂”状态。如果把各方的价值观构成视作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分裂型的,不是聚合型,其表现就是价值向度多元化且指向不一1。当代的改革也不像初期那么轻易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个主张都会有不同声音反对,共识的形成效率愈趋降低,转型的合力形成速度也因此放缓。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