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10895264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业知识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物业知训教材:房屋送排风设备及构件一、室内送、排风口室内送风口是送风系统中的风道末端装置,由送风道输送来的空气,通过送风口以适当的速度分配到各个指定的送风地点。构造最简单的两种送风口,孔口直接开设在风管上,用于侧向或下向送风。其中,图(a)为风管测送风口,除风口本身外,没有任何调节装置;图(b)为插板式风口,设有插板,这种风口虽可调节送风量,但不能控制气流的方向。常用的一种性能较好的百叶式风口,可以在风管上、风管末端或墙上安装。其中,双层百叶式风口不但可以调节出口气流速度,而且可以调节气流的角度。室内排风口是全面排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经由排风

2、口进入排风管道。排风口的种类较少,通常做成百叶式。此外,图4-8-9所示的送风口,也可以用于排风系统,当作排风口使用。室内送、排风口的布置情况,是决定通风气流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气方向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全面通风的效果。在组织通风气流时,应将新颖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或干净区域,而排风口那么要根据有害物的分布规律设在室内浓度最大的地方。详细做法如下:(1)排除余热和余湿时,采取下送上排的气流组织方式。即将新颖空气送到车间下部的工作地带,吸收余热和余湿后流向车间上部,由设在上部的排风口排出。(2)利用全面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时,排风口的位置应根据以下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发散的气体比空气轻时,应从上部排

3、出;发散的气体比空气重时,宜从上部和下部同时排出,但气体的温度较高或受车间散热影响而产生上升气流时,宜从上部排出;当挥发性物质蒸发后使周围空气冷却下降,或经常有挥发性物质洒落地面时,应从上部和下部同时排出。至于送风,那么不管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应一律送至作业地带。(3)对于用部分排风排除粉尘和有害气体而又没有大量余热的车间,用以补偿部分排风的机械送风系统,宜将新颖空气送至上部地带。二、风道(风管)(一)风道材料和风道截面积确实定制作风道的材料很多,工业通风系统常使用薄钢板制作风道,截面呈圆形或矩形,根据用处(一般通风系统、除尘系统)及截面尺寸(D=100200mm)的不同,钢板厚度为0.53mm

4、。输送腐蚀性气体的通风系统,如采用涂刷防腐油漆的钢板风道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截面也可做成圆形或矩形,厚度为28mm。埋在地下的风道,通常用混凝土做底,两边砌砖,内外表抹光,上面再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做顶,如地下水位较高,尚需做防水层。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为节省钢材和便于装饰,除钢板风道外,也常使用矩形截面的砖砌风道、矿渣石膏板或矿渣混凝土板风道,以及圆形或矩形截面的预制石棉水泥风道等。另外,由于近年来玻璃钢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得到了改善,玻璃钢风管的使用也日趋广泛。显然,在确定风道的截面积时,必须事先拟定其中的流速值。对于机械通风系统,假如流速获得较大,固然可以减小风道截

5、面积,从而降低通风系统的造价和减少风道占用的空间,但却增大了空气流动的阻力,增加风机消耗的电能,并且气流流动的噪声也随之增大。假如流速获得偏低,那么与上述情况相反,将增加系统的造价和降低运行费用。因此,对流速的选定,应该进展技术经济比较。其原那么是使通风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总和最经济,同时也要兼顾噪声和布置方面的一些因素。除尘系统中的空气流速,应根据防止粉尘沉积,以及尽可能减少流动阻力和对系统磨损的原那么来确定。根据粉尘的不同,一般在1223m/s范围内。顺便指出,无论在工业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中,风道的截面积一般都比较大,这和供暖以及室内给排水工程的情况不大一样。为了实现通风空调工程风管的

6、工厂化施工,即施工企业在预制加工厂按统一规格制作出大量的风管和配件,供现场安装时选用。用钢板或塑料板制作的风管,应按统一规格标准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目前,通风管道和配件的统一规格标准,有圆形风管统一规格(见表4-8-2)、矩形风管统一规格(见表4-8-3)、圆形风管法兰统一规格、矩形风管法兰统一规格等。通风、空调系统应采用根本系列,除尘系统可采用根本系列或辅助系列,但应首先采用根本系列。矩形风管长边与短边之比,一般应不大于4:1。(二)风道的布置在居住和公共建筑中,垂直的砖风道最好砌筑在墙内,但为防止结露和影响自然通风的作用压力,一般不允许设在外墙中而应设在间壁墙里。相邻两个排风或进风竖风道的

7、间距不能小于1/2砖,排风与进风竖风道的间距应不小于1砖。各楼层内性质一样的一些房间的竖向排风道,可以在顶部(阁楼里或最上层的走廊及房间顶棚下)集合在一起。对于高层建筑,尚需符合防火标准的规定。工业通风系统在地面以上的风道,通常采用明装,风道用支架支承,沿墙壁及柱子敷设,或者用吊架吊在楼板或桁架下面(风道距墙较远时)。布置时,应力求缩短风道的长度,但应以不影响消费过程和各种工艺设备不相冲突为前提。此外,对于大型风道,还应尽量防止影响采光。敷设在地下的风道,应防止与工艺设备及建筑物的根底相冲突,并应与其它各种地下管道和电缆的敷设相配合。此外,尚需设置必要的检查口。(三)风管保温为了减少空气在风管

8、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损失,以及防止低温的风管外表在温度较高的非空调房间内或空间结露,空调工程的风管都要保温。目前,保温材料使用的种类很多。如软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石板等。对于敷设在非空调房间或空间的风道,一般保温层厚度取30mm,风道外表刷沥青后与软木(或石板)相粘贴(聚苯乙烯板材也可采用胶合剂粘结),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超细玻璃棉等柔性材料可直接包扎。保温材料外面一般常以玻璃布或塑料薄膜包扎,或覆以复合铝箔作防潮隔气层。三、室外进、排风装置机械送风系统和管道式自然送风系统的室外进风装置,应设在室外空气比较干净的地点,在程度和竖直方向上都要尽量远离和避开污染源。进风口

9、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进风口处应设置用木板、薄钢板或铝合金制作的百叶窗。是进风装置的两种构造形式。其中,图(a)是贴附于建筑物的外墙外;图(b)是做成分开建筑物而独立的构筑物。假如在屋顶上部吸入室外空气,进风口应高出屋面0.5m以上,以免吸入屋面上的灰尘或冬季被积雪堵塞。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室常设在地下室或底层,在工业厂房里为减少占地面积也可设在平台上。图4-8-12和图4-8-13分别为布置在地下室和平台上的进风室示意图。管道式自然排风系统通过屋顶向室外排风。排风装置的构造形式与进风装置一样,如图4-8-14(a)所示。排风口应高出屋面0.5m以上,假设附近设有进风装置,那么应比进风口

10、至少高出2m。机械排风系统一般也从屋顶排风,以减轻对附近环境的污染。为保证排风效果,往往在排风口上加设一个风帽,如图4-8-14(b)所示。当从屋顶排风不便时,也可从墙上排出,如图4-8-15所示。四、风机在民用建筑中,以下部位如采用自然通风达不到平安卫生及消费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结合通风:(1)没有设空调系统的地下室房间;(2)厨房、卫生间、盥洗室及浴室等;(3)散发余热、余湿、粉尘、抽烟、有毒气体、腐蚀性气体及易燃易爆气体等有害物的房间。为实现上述的通风过程,必须由风机提供通风的动力。在通风和空调工程中,常用的风机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类型。以下介绍几种常用风机的使用和安装。

11、(一)卫生间通风器卫生间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但对于内厕所又无法设集中排风者,那么一般用轴流式通风机或交流式排气扇,安装在外墙上或管道上进展排风,也可以用斜流式管道风机进展排风。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卫生间竖向布置集中、整齐,一般设专门的排风竖井,在每个卫生间的吊顶上安装一台自带止回装置的卫生间通风器,用短管与竖井相连接,再在竖井顶部的屋面上设集中排风机。卫生间的门上开一个小百叶窗,靠负压补充新风。通风器的安装,如图4-8-15所示。(二)离心式通风机离心式通风机作为送风和排风的主要设备,常安装在室内地面上、平台上,也可以安装在屋面上,但一般下面都有减振基座和减振器组成的减振体系。减振体系放在土建做好的凸台上即可,不需特殊固定。假如放在屋面上,要注意做好凸台与屋面接缝处的防雨措施。风机机号在5号以下者,还常用钢支架安装在砖墙或砖柱上。离心式通风机安装,如图4-8-16所示。图中尺寸A、B、C,根据不同的风机规格由设计人确定。(三)屋顶通风机屋顶通风机最合适于位于顶层房间的室内排风和设专门排风竖井顶部的屋面上集中排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