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0886826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词语注释】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4

2、、城阙(qu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

3、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 17、无为:无须,不必。【参考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诗词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

4、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

5、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随堂练习】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6、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

7、,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中考古诗词赏析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或韩昌黎,幼他是唐代著

8、名诗文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解说】韩愈两次被贬官南下途中均经过商州,留有诗作。这首诗是被贬往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时,于元和十四年正月经过蓝关时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诗中倾诉因忠心而被贬的委屈及路途的艰辛。颈联凝炼精辟、情景交融,成为传颂的名句。左迁:降职。蓝关:秦汉时称山尧(yo)关,在今蓝田县境内秦岭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上,是当时由长安南下的必由之路。今无存。【词语注释】九重天:指皇帝所在。圣明: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衰朽:衰老残弱。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这里指潮州地方。瘴气:山林里所生可使人得病的有毒气体。【参考译文】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

9、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诗词简析】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罪,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韩愈此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遭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作者因为早上给皇帝上奏,晚上就被贬到离首都八千里的潮州,作者在第一联写自己悲惨的遭遇。“朝” “夕”二字表现打击之迅速,也写出作者的委屈,侧面表现了皇帝残酷,形成奇特效果。 “欲为圣明除弊

10、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了作者想为皇帝除去坏事,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年老的生命。写出作者对皇帝的忠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刚正不阿,尽管自己上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体现了作者的胆气,但是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却得不到好报,表现了皇帝的昏庸。“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语双关,不仅指出天上的云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也指出政治上对自己的种种压迫,大雪封住了路,马不愿意向前走,既写出道路的艰辛,也写出自己不愿去潮州,想继续为皇帝效忠,露出了英雄失路之悲。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一联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的交代后事,“瘴江边”写出当地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同时写出作者对自己的前途

11、很悲观,又写出自己意志坚定,并不会因为贬官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随堂练习】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 , ”4:写被贬原因的诗句: , 。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 , 。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 , 。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

12、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 ?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 ? 。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13、,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4、A5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一封朝奏九重天。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

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写被贬原因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