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0776855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2、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关健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的能力,使其能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触类旁通解决新问题;真正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

3、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日常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一: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上仍是考试成绩,推动和左右学校及教师行动的还是考试指挥棒,以至许多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校及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且仍以传统教育观念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制约了许多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

4、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负面作用。对策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全球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

5、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使教职工都认识到信息素养是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不具备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寸步难行,会被社会所有淘汰,加强信息素养,树立信息化观念,让每个人投身于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问题二:软件环境建设滞后,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 与硬件环境建设相比,软件环境建设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长期工作。目前,从各校情况来看,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软件环境建设滞后日显突出,软件与硬件发展不同步,不配套,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

6、和教育资源是普遍问题。一是缺乏适用的网络化的教育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软件、电子备课系统等应用软件;二是缺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日常能正常更新维护的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在内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四是校际间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难以互相交流与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充分利用。由此造成已建成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设施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欠佳,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对策二:采取有效措施,注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丰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没

7、有适合教育教学需要的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无米之炊,难以为继,因此,要加强领导,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保证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顺利进行。一、提高认识,加强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应与硬件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偏废。 二、建立由市(县)教育教育信息中心、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组成的软件和资源建设小组,负责本地区软件和资源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 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政府号召和政策引导,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发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五、采取多种有效激

8、励机制,建立学科群网站,吸收与整合全国各地优秀教师所积累的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问题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不少困难。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多媒化,也就是通过多媒体设施来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开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目前,信息技术虽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但主要是初级阶段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而高级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则由于受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评价制度、师生信息素养、多媒体网络设等因素的影响,

9、而难以正常开展,即使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整合程度和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也不理想。对策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采取如下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1、将课程整合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2、加强相关理论和技能的研究与学习,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促使他们成为“领头羊”,带领全体老师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3、要发

10、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开展教学协作研究,共同制定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4、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潜力,除信息技术课外,向师生开放所有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便利。问题四: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目前,信息技术还不是中考、高考考试科目,学校及部分师生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以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只重视学生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与学,忽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要把信息技术

11、作为认知工具的教学。这样,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和家长都不满意,降低了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的力度,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对策七: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理教育和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有全面的扎实的阅读、写作、计算和信息的文化基础和能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敢于面对,正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参考文献:1、朝永奇、姚春玲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回顾、展望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电教,2003年8月。2、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月。3、校园网建设进行时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状况问卷调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