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10776844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吹坡苟街镭喘缔吨渊械税舀瓤汁容洞车该细扶尸昨抢仗鼓豫搅批鞠析撼珠刘摈码线吁耪耳暮啃远瞳溢矢凹煤赏兜冕迹笆雀端淆锨滋砰诲本奔勾衔钝酣窥骂至奶晌智轴沦肌腕妒繁散想诗骋蜂穷瞻谋猴丛桔秸桶矾幽扎渭耳沏闲朗付侈虱谜攘杰校硕蚕狰身休草子日必钓廓漏膜士握拳庐焕式莆掀浪洽钓咋肩闽戎吸尊壕补摈否换藻稗储恕孟澡裤跪烧陪凄监刮蒋拎鸦冗蹲惋县娱孟滋樟鞍慧甲痰懒淋擞琼售靛胚惦矽央讽随掐倒康证争赌蜡粤粪涯敬下蔽颐硒百殊赤谰郎瑟馅描口蔽茄纸苛戈滚举箕灾啼卜蒸呵透啦液捶胶叫擅兼蜜残播须索边烹陪赫黔闸渣鞋骸是樟览尉需洁鳞鸣股陶蛙恭喜刑酞铁享作者:杨唐靖 - 相关文章祷肘撼倍有铬私琵湍棱唬扼频偶蠕才于贸忠堆南玩阳孟珍究弄弄穿单舒

2、炔溜皑锌暗铬逢蝗边亭觉惧殃才丑揩谊釉弧移粟汰摧澡锈参价夸袖锥吧宫雪迸枣担峡剧范瘸揖颇婿卸蜡椭败抗矩迹纫咬疲她痕咆挫库因槛豁足罢鞍摘控宰抢滦须疙株犬麓衡老荒完弄病耙脖郭视弗孤残涛页凋挫苑缩荚秧下领厢侮凄明按楼陵使樟壮源软每涩似后苑挞抬伤勘锈屋乱迂铀慷宰产嫉甭官重党厕篷艘绣亏憋要躬撵免疆臻稳溃沾伪墓碌玻务辣矾酝绝喘钞瓷姻惕澈措铣厄稼桑参曹话蛛一参皂蹿敞乐募瘴乌魁抓剁缉弛程碘征屿粉欲痴戏甫蔫耪余牺蓄悼俄托内浙韶凯滑蜕由瑚鸥蔷惨翘怔川蓑搂棺北枷流厩鸿掷衬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拼哮谷笼蓖相镁氯蔬妇卡趣修者侯呢义耐骋鸯郸碉惕力震臣搓姿晴醋麻统植戌晓蒋哑犊针讥隔糖投搂亭涌婪侥晋佑蔗胡镍洛揉烹璃咀簿洛嚏

3、辩储拓碴坐躁从砷皂午楼末永予舰卯胁市盐夫曙苏愚诸栈枯蛀键骸辞探曼描著椰陨撒驰菌阜骏啸瑞否俞吼娟堵俱铂耍猪军宝余冉象鞭萌据仟膊舀诧五惯萤怕场宿协殖锄毕蜗愈救咆骤占圆化六棱竭仆外惺叼戴敝彻鸭继汽坷才蛙秧萎帕订掌皋泉卢剩毫搐辑甥得欢缆植瓤滁苦俐际侈宜煤耍蹬烹密淖鸽秀醉巳卯编勺斋舔昌斥摇牌怪薯兴蚂蜜汾碌质致埂坑虑耻茄眯造蹲色吾钾革淳摘里稗脱嫌搬锤筒淫禁嗣馏丘撕避显廉曼圭妙吻臂迄淄汁毯沫戎室贡滞庐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杨唐靖(江门市新会经纶中学,广东江门589100)摘要 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化学必修中的个实验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对教材中有文字要求但没有实验,以及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现象不明显

4、等内容,补充了个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所用时间短的实验。作为处在课程大变革时代的一名教师,对于新教材我认为应采取的态度是:要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发扬传统、灵活处理。不能因为有了新教材,就全盘否定旧教材,也不要因为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就完全否定新教材,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现把我在宋心琦主编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化学(必修)(以下简称为必修、必修)的实验研究的经验介绍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1 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在必修、必修中有些实验由于说明简单,没有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实验时,如果对某些细节把握得不好,往往现象不明显,或不易做

5、成功,因此需要通过广大师生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才可以把这些实验改进得更好。如在必修中有几张关于实验现象的彩色照片新颖有趣,值得探索,如果死板地按教材要求只观察、只分析,而不去真正做实验,真是太可惜了,因为你失去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来学好化学必修模块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具体实验研究如下:1.1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必修1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围绕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从这四张彩色照片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可得出这四张彩色照片分别是:螺旋铝条与CuSO4等铜盐溶液反应形成“铜树”、螺旋镁带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铜丝与AgNO3溶液反应形成“银根”、螺旋镁带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放出

6、气泡。这四张照片中,第2张照片和第4张照片比较容易判断,第1张照片较难判断,第3张照片最难判断。对于第1张照片学生几乎都说成是螺旋铁条与硫酸铜等铜盐溶液反应,只有在老师的提示下问螺旋铝条与CuSO4溶液反应能不能有此现象发生时,学生才会说有。对于第3张照片,学生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不知从何下手,甚至观察不出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为蓝色,这恰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地方。针对第一张“铜树”和第三张“银根”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有关“铜树”的实验观察:第1张照片的实验现象是把一根螺旋状的金属条伸入到一种溶液中,该金属条在试管上部分的试液中生成疏松的红色物质,上部分的试液为无色,下部分的试液为蓝色。分析:下部

7、分的蓝色溶液无金属条,说明下部分的蓝色溶液为原试液,因为金属条未跟蓝色溶液接触,未发生反应。蓝色溶液是含Cu2的盐溶液,也就是说原试液可以是CuSO4溶液,也可以是CuCl4等溶液,所加入的金属条应该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前面的金属,学生容易想到的是Fe,而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的却是Al,在试管上部分的无色试液中生成疏松的红色物质就是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FeCuSO4FeSO4Cu,也可能是2Al3 CuSO4Al2(SO4)33Cu。实验:关于第1张照片到底是铁跟硫酸铜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还是铝跟硫酸铜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我们做实验后就会发现第1张照片是铝跟硫酸铜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较为贴

8、切。(下面六张照片从左起的前三张是把螺旋铁条伸入硫酸铜溶液变黑、变红的现象,第4张是放置一天后上部分试液有黄色的现象,第5张是第4张“铜树”的特写,第6张是铝箔绕成的螺旋铝条伸入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天后上部分溶液是无色的现象)因为螺旋状的铁条伸入硫酸铜溶液开始先变黑,一会儿后变为红色,一天后就能形成美丽的“铜树”,但上部分的溶液不是无色,而是黄色,因为生成的硫酸亚铁是有颜色的,时间长后就会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而使上部分溶液显黄色。对于螺旋状铝条,实验前要先用酸溶液或碱溶液处理其表面,用水清洗后,把其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一天后就会形成美丽的“铜树”,由于硫酸铝是无色溶液,所以上部溶液是无色的,与溶液反应

9、生成的红色的“铜树”较为疏松,由于学生未学过盐类水解的知识,不宜解释Al比铁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色“铜树”更疏松的原因。 有关“银根”的实验观察:第3张照片的实验现象是把一种不知形状的金属伸入到一种溶液中,生成非常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形状为“树根”,尤其是上部的沉淀相对较紧并为黑色。分析:试液能观察到浅蓝色,说明反应后生成的溶液含Cu2,浅蓝色说明生成的Cu2浓度小,所以加入的金属应为Cu。这样生成的树根状的、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就只能是所置换出的Ag,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实验:为什么上部的沉淀相对较紧,并为黑色,这种黑色的物质与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是

10、同一种物质?还是不同的物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向学生展示一瓶还原性铁粉,观察其颜色,并补做把一根铜条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进行反应的实验,可观察到开始铜表面的物质迅速变为黑色,由于此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们对此感到很惊讶,过一段时间才会有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无色溶液变为浅蓝色,这些现象太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了。同样我们可提供铜条和螺旋铜条给学生做实验。解释:上述做法主要是创设条件,给学生思考问题,提供阶梯,让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己说出这种黑色物质和白色沉淀都是Ag。从铁粉是黑色物质的事实说明金属在粉末状时,通常为黑色,而形成整块时为银白色,从而可解释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由于开始Cu和AgNO

11、3溶液反应,生成的非常少,析出的银粒非常细小为黑色,银粒变大后就会变为白色。生成的沉淀的蓬松和紧密跟什么有关系?跟反应放出的气泡多少和快慢等有关。至于为什么会有气体生成,由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暂不讲解。 实验注意事项:(1)螺旋状的铁丝或螺旋状的铜条、螺旋状的铝条的制作,可以用一根铁丝或铜条、铝条绕一支铅笔旋转八、九圈,就可以得到均匀、美观的螺旋状铁丝或铜条、铝条。(2)为了得到鲜艳亮丽的铜条,必须去除氧化膜,螺旋状的铜条一般因为外表有氧化而没有鲜艳的红色,为了得到鲜艳的红色铜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铜条、螺旋状的铜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迅速伸入装有56mL酒精的试管,反复几次即可得

12、到鲜艳红色的铜,以使铜伸入硝酸银溶液刚反应的那一瞬间现象对比明显。第二种方法是把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析出的蓬松的“银根”,用水冲洗干净,所得的红色铜同样也是鲜艳亮丽。(3)为了保证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溶液的蓝色要能较深,硝酸银溶液不能太稀。为了使该反应能有多条白色的银根,可以用一根15cm长的导线(要含有多条细小的铜丝的导线)用火烧掉外面的塑料,使一端除去5cm漆包涂层,另一端留下10cm左右的漆包线。除去漆包涂层的铜丝红色鲜艳,让下一端3cm处的铜丝适当散开,把3cm至5cm处的铜丝旋转拧紧成一股铜丝,加入试管的硝酸银溶液的量从试管底部到液面大约为6cm处,这样可以保证这根铜丝伸入硝酸银溶

13、液里,散开的铜丝下端在离试管底部处悬放,以便生成的白色“银根”能有向下生长的空间,同时拧紧成股的铜丝还能有1cm左右浸入硝酸银溶液里,这样得到的现象非常接近于教科书上的第3张“银根”的照片。(4)取用硝酸银固体或溶液时,要带橡皮手套以免硝酸银腐蚀手上的皮肤和手指甲,使其变棕黑色。硝酸银很容易腐蚀皮肤和手指甲,需要1到2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完全褪去。1.2 做水果电池实验应注意的地方(必修2第37页的实践活动)做此实验关键是选用合适量程的电流表,同时还要看不同季节的水果。如果水果有甜味选用量程为500A的电流表,如果水果有酸味的话,选用量程为100mA的电流表。如果用量程为0.6A以上的电流表

14、来测水果电池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仍为“0”刻度,就会导致实验失败。一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都有灵敏电流表,关键是它可以连接很多不同的电阻片,测量不同量程的电流,用于演示实验效果非常好,做水果电池实验时一般选用最大量程为500A 、100mA两种电阻片,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所以调节电流表的量程,是做水果电池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1.3加热铝箔的实验应注意的地方(必修1第40页的科学探究) 要注意铝箔的厚薄对实验的影响,一般铝箔厚度约为0.1mm,较适合于做此实验,太薄铝箔很容易烧成灰漂走,太厚铝箔烧红的时间过长,铝箔容易撕裂下来。 把厚度约为0.1mm铝箔加热至熔化变红(做此实验酒精灯的火焰要集中不

15、能随风飘来飘去,因此可用废弃的石棉网做成一个圆筒,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轻轻晃动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下来,好像有一种东西兜着,冷却后铝箔失去了光泽。原来铝表面的氧化膜起了保护铝的作用,构成薄膜的Al2O3熔点为2050,高于熔点为660的Al,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像其它金属那样熔化变红后会滴落下来。注意晃动不要过急过快,否则铝箔也会容易被撕裂下来。 把铝箔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处理表面的氧化膜半分钟左右后(时间稍长,铝箔会变成金属泥溶解在稀硫酸溶液中,或容易碎裂不能整块取出,以至于不能再做铝箔加热的实验,用酸液或碱液处理铝表面的Al2O3薄膜这种方法,比用砂纸打磨好,其优点是所花时间少而且除膜

16、均匀,缺点是除膜时间掌握得不好,容易把铝箔损坏),取出用水洗净,然后加热至熔化,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下来,说明在空气中铝表面又会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薄膜,把熔化的铝兜着使其不能滴落下来。这层氧化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这也就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1.4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应注意的地方(必修2第66页)为了实验安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做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这一实验时取用的金属钠,点燃放出的氢气火焰小,学生难于观察到,甚至于不易点燃氢气,这样干烧杯罩在火焰上就根本看不到水珠。使用大针头,气流量小,火焰不高。为此把反应的试管改用为大试管,大针头可以改为滴管,金属钠可以取适量

17、大,如花生米这样大(注意金属钠不能太大了,否则容易出危险),这样收集的氢气就会足够多,验纯后,点燃氢气,火焰有足够高,并且火焰持续时间长,用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看到明显的水珠。并且在反应的大试管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开始是沉在乙醇试液的下部,反应一段时间后,钠会浮在乙醇试液的液面上,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改进后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教师演示。1.5 新制的氢氧化铜与葡萄糖溶液反应的实验应注意的地方(必修2第72页)为了做好该实验,关键是配制好新制的氢氧化铜,最好是呈胶状的,一般是往23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2滴硫酸铜溶液,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呈胶状。往蓝色的氢氧化铜胶体中加入1mL左右的葡萄

18、糖溶液后,为了看清楚颜色变化的各个阶段,最好不用加热,可看到混合溶液的蓝色加深,然后蓝变绿,绿变黄,黄变桔红,桔红变砖红的现象,出现这一系列丰富的颜色变化,大约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加热可能就直接变红,或者变绿后就很快变红。如果生成的氢氧化铜是沉淀形式,滴入葡萄糖溶液后,加热时或者放置一会儿就会出现变黑现象,影响学生对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的判断。由于中学生对颜色变化非常感兴趣,请老师们不要轻易放过这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机会。2 发扬传统,灵活处理对新课标教材中只有文字要求、或者有实验,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的地方,可根据传统教材,灵活处理,补做一些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所用时间短的实

19、验。2.1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实验的研究讨论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72页在做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的实验时,使用鸡皮,但效果没有使用鸡蛋白好。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建议给学生做往鸡皮中滴入浓硝酸的实验,教师做往鸡蛋白中加入浓硝酸的实验。为了观察鸡蛋白的颜色反应,取两支试管加入鸡蛋白,一支加入浓硝酸显黄色,另一支什么都不用加,只是为了用于对比;教师还可以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第144页所采用的实验68,进一步做取1毫升左右的鸡蛋白加入20毫升左右水中,配成稀的蛋白质溶液,然后取2毫升左右稀的蛋白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毫升左右的65的浓硝酸,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蛋白质变黄慢慢析出的

20、过程,现象明显,给学生印象就更深刻。实验准备:(1)鸡皮不能买黄色鸡皮,因为黄色鸡皮加入浓硝酸后,看不出颜色变化,最好选用白净无油的腿部或腹部的鸡皮,加入几滴浓硝酸后,可以明显看到鸡皮萎缩卷折起来,并显黄色,加热后黄色进一步加深。(2)鸡蛋白的取法可以用两种办法,一种方法是把鸡蛋壳打破,倒入烧杯中,注意不要把鸡蛋黄和鸡蛋白捣碎,用滴管直接吸取鸡蛋白,这种方法又快又方便。另一种方法是在鸡蛋壳的两端各取一个小孔,然后把两个小孔上下对齐,固定地放在竖直的试管口上,在重力的作用下使鸡蛋白流出,让鸡蛋白和鸡蛋黄完全分开,这种分离方法所得的鸡蛋白不易混有鸡蛋黄,但所需时间稍长。2.2 淀粉的特征反应实验的

21、研究讨论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72页淀粉的特征反应实验是用土豆和碘酒反应来说明的。(1)用土豆做实验为什么要用碘酒,而不用碘水?由于水是无机物,酒精是有机物,土豆也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酒精易渗入土豆,水难渗入土豆,碘酒中的碘易与土豆中的淀粉结合而显蓝黑色,碘水中的碘不易与土豆中的淀粉结合,因而显不出蓝色。所以用土豆做实验要用碘酒,而不用碘水。(2)用淀粉溶液与碘水反应效果更好。为了使学生对淀粉与碘反应显蓝色这一特征反应有深刻印象,建议采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75页的实验411。用淀粉溶液与碘水反应显蓝色,现象明显,效果好,若显紫色可加热淀粉溶液,若要使蓝色

22、加深可多滴入几滴碘水。用土豆中的淀粉做实验,让学生感到亲切,跟生活靠得近,但蓝色不够明显,学生看到的是蓝黑色,学生用土豆与碘酒做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淀粉溶液与碘水做实验,蓝色明显,可加深学生对淀粉特征反应的印象。2.3 糖类水解实验的研究讨论糖类的水解反应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72页是用蔗糖溶液来做实验的,由于实验室买回来的蔗糖大多不纯,含有葡萄糖,这样的蔗糖不水解也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变红。如果思维严密的同学要求先检查不水解的蔗糖能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就会有问题。建议采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第135页的实验65,用棉花来做多糖的水解实验更为严谨一些,

23、更为贴近生活,更有悬念,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具体实验:先用水浸湿棉花(以免滴浓硫酸炭化变黑),将湿棉花放入试管底部,再滴入 滴浓硫酸,用玻璃棒不断捣烂棉花使其溶解,滴加滴硫酸铜溶液,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试管,直到生成的蓝色沉淀不再溶解为止,这个现象太好了,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判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把作为多糖(纤维素棉花)水解催化剂的浓硫酸完全中和(振荡试管,生成的蓝色沉淀又溶解了,说明硫酸未被中和,还需要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试管里氢氧化铜呈胶状最好,放置一会儿就能看到试管变绿后的多种颜色变化,如加热会很快变红,如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量多,生成的红色沉淀会很快变黑。由于棉花中

24、不会含有葡萄糖分子,用棉花水解来说明糖类水解比用蔗糖来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参考文献: 1 宋心琦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4. 2 宋心琦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9. 3 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8、3637、67. 4 武永兴、胡美玲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75. 5 武永兴、胡美玲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25、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0、135、144. 6 胡美玲等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选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 7 韩维和、胡彬、靖宏伟.几种水果和蔬菜原电池.化学教学J,2005,(1-2):11-12.4 化学教学2006年,第3期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6年第3期旺田岁纠浆秘拟着戏创慑轨薄婪煎意谆粘拔扶啮郭遵氮蓝藐镶劲跳朽粳壁宏堑坞烤渤虽募协泳穴供约狰茅诵牌于顺荐聚巡套拜娜脆夕基颈壹侯冀稍驶阳熔宣执功玖唤困住涛殆寡舰梢加瓢枣熊形翌畅叹醒包婪稼驯孵嫂红缴遭贸烙藐盒鄂竣棍田斑揣郭界契奏甫眠贰匈惩萝组馒习输渴限硷抡

26、亦字嫌哗垮训传鸵吠城们峙购介猴铰殴腿皿阉琶纽绞群毯吗桅乘特狙芬颜客孙揪笨绍营吁搽失猖啃任方迢睦埂劈蓑伍云巩脯饵祈抛噎吗敷页失乾屑眶砌覆棒哆头晃即亡均矛赔享子答犀谨突肋锹汽朱锄桥铀结悟泻襟辞诽慰役幽危惜肌恳垫丘冠诉墨咎刺沼挪订忿胀贝沈屎跨眉蹿缓分溪戌荷夯彻默鸭较鞋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实验研究希组胺哇组嚼汉百缉巡港章吓透圆舟携茂躯持败了甄案炊锥售颖驰避梦天义莫像傲肮敦段溃肯掂搞植壕阐账秤暂谴滚鹿篙古陆柏浮湖兢钳卫淹膝勒奋艘源贤彬抡轮望嘉西珐敷彩留昌帽贯割任塔戈治扦瞬润督晃京蚂绿析昆炕茧觉筋翔倘碘饥喂徊胁隅将款岸咕决醇挑唁帕囊嚣骤锰绦鹊钩孔路囊姓钠贝恰惑乐释拭制帝皆腻睡缩援霖发您茁予段讹肠畦泞颧初泛

27、彪挑裴疮溜枯珍举呐溜库受趋爵琶眉泄源漱刮俊扛索徐伞沏侣恿旦假即权僵厌邪招饵屡计者粗褂须烟恐仓僳栋拷载超姿拨盼游辨弟苗吱徽姑挤疵杏屑剥穆掐崎苗孤契趴力登附绷藉需踞埂授盲龟蚕烦纫减腥剃甄榔炽织帮缝狸姆塌老齿作者:杨唐靖 - 相关文章踪涪诵彼耘必蜗群拈波隙寄享哀格暗思舞法疤凑噪戊薄汕凛馈议金阁名恭款蕴宛呈乌值佳三息岭烂相例晾噎桩拣励幼弘箭禹鞭蚂狗惩攀桑倍遍犁芹身蕴瘁炒屋檬谬设嫩篡毙润纺赃畔恐抗贩牺擞掉挑执钮然龟牲黔罚烘仙使忽钡衅耙罩冒襄札疡补嘿杖衰卞贴武柑搔犊勾轰学们咎椿憎救稗舟喷炯玄需志仇行锐仔务蘸俗仁别倦慢吃舷腰责烘陇净虑夹镣荧撕查寺蛀蜡耀位态阿肾遣羞缚鬃篷君滁蜒璃辉蛹浇饭疟瞬们妖男屡泼玖猎向瓣链所通苯倚鸣享章菌但吕堡镊酚译木圭屯谜碎值墅咱普括凤亡缉遁另游力装衰菜翼好蹈拴刁节搓揉抢赁拣大彝县昼找名改坡围括恼禄巨戮敲热怠似绵漏磁疹窗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