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10768515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一次月考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口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命题人:严智艳 一、基础题(28分)1、默写古诗或按照原文填空。(10分)(1)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4)默写逢入京使。 , 。 , 。2、看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连那最末次的想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 q zo( )只有一些野草。(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rn j hn zh(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3)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n xio(

2、)。(4) 一切都是shn x(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4.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连贯的话(80字以内)。(4分)神奇 创造 珍惜 漠视 销声匿迹 5.综合性学习:(7分)成长中的少年,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有一天,小明的数学又考砸了,他垂头丧

3、气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以他的好朋友的身份来劝说他:(3分)(1) (2)班里要举行一次关于“消除烦恼,快乐成长”的主题班会,请你为该主题班会设计两个环节。(4分)_ ._ 二、阅读题(42分)(一)文言文阅读(8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

4、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翻译下列各句。(2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 ”、“ ” (二)(11分)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

5、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了。”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路。 那是一个阴雨濛濛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先走为妙,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

6、婆婆。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婆婆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婆婆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

7、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9、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0、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11、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分) 12、“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

8、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三)(15分)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 能搬两块。他整整

9、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 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

10、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11、”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21)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22)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13、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4分)地点:_ 主要人物: 14、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4分)15、文中画线的句子,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3分) 16、文中画线句子,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4分) (

12、四)名著阅读(8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17、以上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 ,作者是 ,这是一部 体小说。(3分)18、以上选文中的“我”的名字叫 ,(1分)请你讲述一下他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 。(4分)三、写作(

13、50分)19、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材料具体,中心明确;(3)诗歌除外,文体不限。(4)500字以上。附加题: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注:1信:确实,的确。1、解释加点词(3分)(1)尝与诸小儿游 ( ) (2)诸儿竞走取之( )(3)见道旁李树多子( )2、翻译下列句子。(2分)(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译文: 3、用“/”标出句子中的停顿处。(2分)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3分)答: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