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控制小论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10758514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先进控制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先进控制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先进控制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先进控制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控制小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MATLAB在动态矩阵控制中的应用作者姓名: 学 号: 老师姓名: 专业名称:检测装置及自动化装置 所在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有关于DMC算法的仿真摘要:动态矩阵控制(DMC)是预测控制中的一种重要算法。本文介绍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的特征及其优缺点。通过对动态矩阵的MATLAB仿真与传统的PID控制比较,发现其对直接 处理带有纯滞后,大惯性的对象有良好的跟踪性和较强的鲁棒性,因此有广泛的运用前景。1 动态矩阵控制介绍动态矩阵控制的基本步骤可归结为预测模型、误差校正和滚动优化。下图为动态矩阵的 运算结构图(如图1 ) 。图 1 DMC 运算结构图1. 1预测模型在预测控制中,通常采用被控对象

2、的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来描述系统的预测模型,他们均属于非参数模型。图 1.1 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相应 一个过程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如图1.1 所示),如在时间上离散化,则可写 成y(k)二 a(k)二工 g(1-1)ii=1当输入不是单位阶跃函数形式,而是在各个采样时刻为u 的阶梯形时iy(k)二区 gu(k - i)(1-2)ii=1式中的N是一个较大整数,称为模型时域长度,能使过渡过程基本上得到完成,即gN0。 同理,y(k +1)仝 gu(k +1 - i)。ii=1将 1-1 和 1-2 相减得Ay(k +1)二 y(k +1) 一 y(k)二迟 g Au(k - i +1)(

3、1-3)ii=1不失一般性,在控制增量Au(k)作用时,系统输出可由下式预侧y (k) = y (k) + au(k)(1-4)N1N 0y (k +1 k)其中,yN0(k)=y (k+2 k)表示在t = KT时刻预测的没有Au(k)作用时未来N个时y (k+N|k) 0刻的系统输出。yN1(k)二y (k+1| k)X (k + 2| k)表示在t = kt时刻预测的有控制增量Au(k)作用时未来N个时y(k + N|k)1刻的系统输出。a1a2为阶跃响应矢量,其元素ai,f为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N个阶跃响应系数。同样,如果考虑到现在和未来M个时刻控制增量的变化,我们可在t = KT时刻,

4、预测在控制增量Au(k), Au(k +1),Au(k + M -1)作用下,系统在未来P个时刻的输出。y(k) = y (k) + aAu (k)PMP0M1-5)yP0(k)二表示在t = KT时刻预测的没有作用时未来p个时刻的控制增量。y (k + N|k)ypM(k)二打(k +1 k) 九(k+2k)表示在t二KT时刻预测的有控制增量Au(k),Au(k + M -1)作用时未来p个时刻的控制增量。a ,0, ,01a , a ,021a , a,0p p -1,为动态矩阵,其元素为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阶跃响应系数。1.2 误差校正由于模型误差,弱非线性特性及其它实际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

5、因素,按预测模型式得到 预测值不一定能使系统紧密跟随期望值,如果我们经过M个时刻后,再重复上述的开环控 制算法,那就势必会造成较大的偏差。此外考虑克服扰动的影响,所以应采用闭环算法。在t二(k+1)T时,将实际测定的输出量y(k+1)与在t二kT的预测”伙+11 k)进行 比较得到一误差量e(k +1)二 y(k +1) - y (k +11 k)(1-6)这一误差量将通过权系数hi(i =校正上一时刻所预测的未来的输出量,即y(k + i I k +1)二 y (k + i I k) + he(k +1)cor 1 。其中 ycor(k)二y (k +1| k+1)cory (k + 2 k

6、+1)cory (k + Nk +1)cor为t =(k+1)T时刻经误差校正后所预测的在t =(k+i)T (i=1,2N)时刻的系统输出;- -A1A2-:力N一 _一一h为误差校正矢量,h = 1 01.3 滚动优化Au(k)二(AtQA + R)-i AtQ (k +1) - Au(k -1) - h e(k)(1-7)r 0 i式中Q为预测输出误差加权矩阵,一般情况下Q = diagq,q , r为控制增量加权 1p矩阵,一般情况下可取R二dagLr,r ; Y (k +1)为参考轨迹向量。取Au(k + i -1),1 m r则Au(k)为1-8)Au(k)二 dT Y (k +1

7、) - Au(k -1) - he(k)r0而即时控制量u(k)为u(k)二(zt)y (k + p) - hr1-9)D (z-1) = d + d z-1HF d z1-p式中:rp p -11F (z-1) = 1+fz-1 + +f z1-1N -1其对应的系数由已知的参数a(i =1N),Q,九,P, M参数经离线计算得出。下图为动态矩 i阵 DMC 算法的流程图。图 1.3 DMC 算法流程图2 参数整定动态矩阵控制中要用到三组动态系数,即模型动态系数a,控制动态系数d,校正动 ii态系数h。但是在进行控制时,它们并不是原始出发点,而是下列设计参数的产物:采样i周期(T),最优时域

8、长度P,控制时域长度M,误差权矩阵Q,控制权矩阵R,误差校正矢量 h。a受到T的影响,d.受到T,P,Q,M,R的影响,只有h的选择是独立的。i i i(1)采样周期T采样周期T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既影响模型动态系数衡,又影响控制动态系数。i 一般来说,大的采样周期有利于控制的稳定,但不利于系统克服扰动。在动态矩阵控制中,对于同样的模型时域二NT以及最优化时域t二PT,当采样 NP周期T减小m倍时,不但计算频率要增大到原来的m倍,而且在每一个计算周期内的计算量 因N, P的增大也增大为原来m倍,因此,采样周期的下限将受到计算机容量及运算速度的 限制,一般选择采样周期使得系统的模型维数N保持在

9、20-50之间。(2)最优化时域长度 p最优化时域长度p对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对系统的动态特性也有影 响,在一般情况下,p的选择应使最优化时域tp二PT包括对象的主要动态特性,但p取值 过大对进一步改善动态性能不会有更多的作用,相反要增加计算时间。(3)控制时域长度M控制时域长度M起着相反的作用。小的M值有利于控制系统的稳定,但对复杂系统来说, 得到的动态性能很差。大的M值则表征了允许有许多步的控制增量变化,从而增大控制的灵 活性,有较快的响应,但有可能引起不稳定。因此,必须兼顾控制的快速性与稳定性。M的选择对于跟踪控制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过于小的M值在跟踪中将

10、引起相位超前,而较大的M值可得到满意的跟踪效果。M相应于矩阵的维数,在离线计算动 态系数时,将涉及到该矩阵的求逆。因此,M的大小影响了离线计算时间,而对在线运算没 有影响。( 4)误差权阵 Q误差权矩阵q为一对角线矩阵Q=也刘2, q ,权系数q的选择决定了相应误差项1 pi在最优化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对q通常有下列几种选择方式:i(a) 等权选择q广q,这种选择使p项未来误差在最优化准则中占有相同的1 2 p比重。(b) 未来误差只考虑后面项的影响q二,q肯=q = q表示最优化1 21ll+1p指标只强调从Pl +1时刻来到P时刻的未来误差。这种加权形式相应于试图在相应步内尽可 能将系统引导到

11、期望值。(C)对于具有纯滞后或非最小相位系统q二0 (对应于a 0的i)iiq二q (对应于a0的i)ii(5)控制权矩阵 R控制权矩阵R为对角线矩阵R = dagr,r ,二动其中r常取同一系数,记作r,1 mi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系统都可通过增大r得到稳定的控制,但过大的r虽然使系统稳定, 动态响应却十分缓慢。因此,一般情况下r的取值通常很小。( 6)误差校正矢量 hi误差校正矢量h的选择不取决于其他设计参数,它仅在对象受到不可知扰动或存在模i 型误差以使预测的输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时才起作用,而对定值或跟踪控制的质量没有明显 的影响,h通常根据对系统抗扰性及强壮性的要求来选择。i(a) 片=

12、1, h2 = h3二二hN = (1 ) 0a 1,对于这种选择,系统的强壮性将 取决于a。越接近1,表明校正越小,反馈越弱,系统越接近于并环控制。即使对较大的模 型失配,亦能保持控制稳定,但对常值扰动的抑制作用弱。反之贝宇越接近0系统的强壮 性将减弱,而抗扰作用会加强。(b) h -1+么wt (0 1, i = 2,N),选用这种校正方式,将有利i于常值扰动的抑制。在选择校正动态系数时,同时要兼顾抗干扰的快速性与系统的强壮性,由于h可独立i 于其它设计参数,因此在计算可考虑在线设置与改变。3 一阶纯滞后 DMC 的控制仿真3.1 数学模型0.107e - 15.6 s1 + 62.8 s

13、0.112e - 15.561 + 46.56T0.112e - 16.371 + 40.49 s0 k 150150k300300k450450 k 100 ypr(k)=yp(k)-0.1;elseypr(k)=yp(k);end%actualization of the outputif na=1 y_ant=yp(k);elseaux_y=y_ant(1:na-1); y_ant=yp(k) aux_y;end%computes prediction for DMCf=zeros(1,p);for kk=1:pfor i=1:N-p vect_g(i)=g(kk+i)-g(i);end

14、for i=N-p+1:N vect_g(i)=g(N)-g(i);end f(kk)=ypr(k)+vect_g*dulib;end ref=r(k)*ones(1,p);inc_u=qn*(ref-f);if k=1u(k)=inc_u;elseu(k)=u(k-1)+inc_u;end%actualization for control vector aux_u=u_ant(1:nb-1);u_ant=u(k) aux_u; %actualization dulib aux_2=dulib(1:N-1);dulib=inc_u aux_2;end%plotnm=puntos;h=subp

15、lot(2,1,1);for i=1:nmt(i)=0.2*i;endplot(t(1:nm),w(1:nm),-.,t(1:nm),ypr(1:nm),-,LineWidth,1.5); title(Output of the process);legend(r,DMC,Location,SouthEast); xlabel(time(s),FontSize,12);ylabel(r,y,FontSize,12);axis(0 50 -0.1 0.7); set(h,FontSize,12);grid on;h=subplot(2,1,2); plot(t(1:nm),u(1:nm),-,L

16、ineWidth,1.5);title(Control Action of the process); xlabel(time(s),FontSize,12);ylabel(u,FontSize,12);axis(0 50 -0.5 0.5); set(h,FontSize,12);grid on;3.3 仿真结果Transfer funct ion:0. 035 z + 0. 0307z;36 - 1. 638 zA35 + 0. 6703 z34Sampling time: 02图2离散化的传函Output of the processtime(s)time(s)图 3.3 一阶纯滞后 D

17、MC 仿真结果图3.4 DMC 仿真结构分析3.4.1 DMC的特点(1) 预测模型采用阶跃响应特性建模。(2) 设计过程中固定格式是:用二次型目标函数决定控制量最优值增量序列,由于考虑到各种约束条件时,求最优解相当费时。所以产生了自校正动态矩阵控制等多种算 法。(3) 参数调整:用改变二次型目标函数中的权系数Q、R来实现。3.4.2 DMC算法的优点(1) 直接在控制算法中考虑预测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约束条件,用满足约束条件的范围 求出最优值。(2) 把控制变量与预测变量的权系数矩阵作为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仿真来调 节鲁棒性好的参数值。(3) 预测变量和控制变量较多的场合,或者控制变量的设

18、定在给出的目标值范围内, 这时具有自由度,预测变量的定常状态值被认为是有无数组组合。(4) 从受控对象动态特性设定到最后作仿真来确定控制性能为止,这一系列设计规范 已经成熟。(5) DMC 算法以 u 直接作为控制量,在控制中包含了数字积分环节,因此,即使在 模型失配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无静差控制。4 结论DMC是一种基于模型、具有预测功能的预测控制算法,它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强的抗扰 性能和鲁棒性,无模型误差;DMC算法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控制参数难以调整,对不稳定系 统的控制效果很差,有时调节速度过慢。而且计算量大,所以在仿真的过程依托了MATLAB 的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函数功能。随着科技的

19、发展,预测技术与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 可以构成新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即智能预测控制。这类控制技术弥补了单纯预测控制算法在 性能上精度不高的缺陷,达到日益提高的控制性能要求,也将成为近几年预测系统研究的热 点。而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将为其进展提供很大的帮助,进而实现在 理论基础上的应用。5 参考文献:1 舒迪前预测控制系统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6.32席玉庚预测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4李国勇智能控制及其mat lab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陈怀琛、黄道君控制系统CAD及MATLAB语言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