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民间验方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0725855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草药民间验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草药民间验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草药民间验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中草药民间验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民间验方(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急性腰扭伤(一)【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方名】桃仁杜仲汤。【组成】红花9克,桃仁9 克,羌活9克,赤芍9 克,炒杜仲15 克,川断9 克,木瓜9 克,小茴香9 克,破故纸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出处】郭焕章方。(二)【辨证】气血阻滞,腰络不通。【治法】行气活血,舒筋解痉。【方名】解痉汤加味。【组成】白龙须15-20 克,钩藤根15克,当归尾15 克,紫丹参20 克,制乳没各6-10克,延胡索12 克,白芍35克,炙甘草20克,伸筋草15克,生麻黄3 克,熟地18 克,草红花3 克,川续断12 克,香附 10 克。【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姜佐柏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方名】首乌汤。组成】生首乌15 克,连翘15 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 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 克。茜草15 克,丹参15 克,柴胡12克,茵陈30 克,白茅根30克,甘草6 克。【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 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 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 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 3 次服完,每日 1 剂,连服 50-60 剂。【出处】霍明义方。肩关节周围炎(一)【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方名】舒筋

3、养血汤。【组成】当归12 克,生地12 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 克,赤芍10克,白芍 10克,炙甘草10 克, 威灵仙 10 克,桂枝6克,蜈蚣6 克,橘络6 克,黄芪15 克,细辛1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余锡明方。(二)【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 克,淫 羊藿15 克,当归10 克,川芎6 克,制乳没各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出处】郑国珍方。三)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方名】

4、三痹汤加减。【组成】羌活12 克,党参12 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 克,茯苓10克,狗脊10 克,熟地 15 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 克,蜈蚣2条,川芎6 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余锡明方。(四)【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方名】肩凝汤加味。【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 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 克, 生地30 克,香附15 克,甘草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娄多峰方。(五)【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治法】调营

5、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方名】蠲痹汤加味。【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 克,防风10克,甘草3 克,生 姜 10 克,大枣 3 枚,川芎 10 克,红花 10 克,丹参 15 克,鸡血藤 15 克,没药 10 克,续断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邱峰方。六)【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组成】当归9克,杜仲9 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 克,菟丝子9 克,羌活9克,鹿角霜9 克,枸杞9 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 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 克。【用法】

6、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李明智方。(七)【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方名】补肝益气汤。【组成】昆黄芪30 克,党参20 克,山萸肉20 克,桑枝10 克,桂枝10 克,杜仲10克,当归10 克, 川芎10 克,白芍10 克,生姜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程远文方。(八)【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方名】蠲痹解凝汤。【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 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 克,田三七5 克, 当归12 克,防风12 克,

7、秦切15 克,甘草6 克。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 1剂,日服3 次。【出处】王西周方。(九)【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方名】肩凝汤。【组成】麻黄15 克,桂枝15 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 克,穿山龙30 克,红花10克,甘草10 克, 生姜3 片,大枣5 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柴国剑方。(十)【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治法】通经活络定痛。【方名】活络定痛汤。【组成】穿山龙20克,没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

8、克 乌蛇15 克,羌活15 克,威灵仙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任继学方。(十一)【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方名】增损逍遥散。【组成】柴胡10 克,当归10 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 克,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白 芥子10 克,附片10 克,秦艽10 克,茯苓10 克,以白酒作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饭后服用。【出处】郭焕章方。(十二)【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60 克,当归20 克,桂枝12克

9、,白芍20克,炙甘草 16 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 克, 川山甲 6克,防风12 克,蜈蚣2 条,生姜10 克,羌活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胡国栋方。急性咽喉炎【辨证】肺失宣降清肃之能,邪聚咽喉。【治法】疏风清热,轻宣散邪。【方名】桑青汤。【组成】桑叶 6 克,荆芥6 克,桔梗 6 克,菊花10 克,金银花10 克,大青叶10 克,连翘 10 克,山 豆根10 克,马勃3 克,蝉蜕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干祖望方。急性咽炎一)辨证】风热在表。【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名】疏风清热汤加减。【组成】荆芥 6 克,防风6 克,牛蒡子

10、10 克,甘草2 克,金银花10 克,连翘10 克,桑白皮10 克, 赤芍10 克,桔梗10 克,黄芩10 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 10 克,板蓝根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中医五官科学。(二)【辨证】胃腑热盛。【治法】泄热解毒,利膈消肿。【方名】清咽利膈汤。【组成】连翘5 克,栀子5 克,鼠粘子5 克,黄芩5 克,薄荷5 克,防风5 克,荆芥5克,玄明粉(冲 服)6 克,金银花5 克,玄参10克,大黄6 克,桔梗5 克,黄连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喉科紫珍集。急性荨麻疹(一)【辨证】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治法】疏风解表,

11、清热止痒。【方名】荆防方。【组成】荆芥穗6 克,防风6 克,僵蚕6 克,浮萍6 克,生甘草6 克,金银花12 克,牛蒡子9 克,丹 皮9 克,生地9 克,黄芩9 克,薄荷4.5 克,蝉蜕4.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赵炳南方。二)【辨证】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治法】清热消风。【方名】消风清热饮。【组成】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 克,黄芩9克,蝉蜕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朱仁康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辨证】热毒壅阻咽喉。【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方名】复方蒲公英汤。【组成】蒲公英60 克,大青叶30

12、 克,黄芩24 克,丹皮12 克,赤芍12 克,甘草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刘祥泉方。二)【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方名】清咽解毒汤。【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 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 克,黄芩6 克,薄荷(后下)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戴祖铭方。(三)【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方名】通泻利咽汤。【组成】生大黄(后下06-10 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 克,金银花10-15 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

13、10 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福建中医药。(四)【辨证】肺胃积热。【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方名】清热解毒合剂。【组成】元参10 克,生石膏25 克,板蓝根15 克,儿茶5 克。【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 1 剂(50 毫升),日服2次。急性喉炎【辨证】山岚瘴气,居伏膜原,蕴集肺胃,火动痰生,上蒸咽喉。【治法】疏风透达,清解瘴毒,豁痰开窍。方名】达原解毒汤。【组成】鲜生地 15 克,京玄参12 克,麦门冬 10 克,浙贝母10 克,香白芷 10 克,花槟榔 10 克,粉 丹皮10克,连翘壳10克,金银花10克,土牛膝3

14、0克,山豆根10克,牛蒡子10克,粉甘草6 克,草果 仁 10 克,嫩射干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出处】言庚孚方。急性尿路感染【辨证】下焦湿热。【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名】鱼败银海汤。【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 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 12 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 15克,黄芩 12克,白花蛇舌草31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兰学良方。急性乳腺炎【辨证】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名】血竭瓜蒌汤。【组成】血竭10 克,乳香15 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公英15

15、 克,丹参15克,瓜蒌50 克,金银 花 25 克,柴胡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田忠智方。经期延长一)辨证】脾胃虚损。【治法】补中健脾。【方名】归芍二黄汤。【组成】黄芪4.5克,白术3 克,苍术3克,当归3 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 克, 炙甘草 9克,柴胡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女科旨要卷四。(二)【辨证】胞宫瘀血。【治法】通经活血,益气止痛。【方名】桃仁散。【组成】桃仁4.5 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 4.5 克,蒲黄4.5 克,半夏4.5克, 当归4.5克,川芎 4.5克,赤芍4.

16、5 克,牛膝4.5 克,丹收4.5 克,生姜3片。【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颌面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辨证】风热毒邪挟痰热凝滞肌肤。【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名】痰毒煎。【组成】大力子15克,莱菔子15克,连翘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后下),荆芥9 克,夏枯草 15 克,僵蛹9 克。【用法】上药头汁用水 1500 毫升煎沸后,文火熬15 分钟,取汁,二汁加水500 毫升开后,文火熬10 分钟,取汁,将头二汁混合加糖30 克,浓缩煎至100毫升。儿童1 日3次,每次20 毫升,成人每日2 次, 每次50 毫升。出处】夏涵方。过敏性唇炎【辨证】

17、脾胃湿热,复受风邪,风热相搏,结于口唇而发。【治法】散风,清热,除湿。【方名】唇风饮。【组成】防风9克,芥穗9 克,薄荷6 克,连翘12 克,焦栀9克,黄芩9 克,生石膏9 克,白术9 克 白芍6 克,当归9 克,滑石9克,苡仁12 克,甘草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齐强方。跟骨骨质增生【辨证】气血不足,肝肾虚亏,经络闭塞。【治法】壮阳补肾,养血化瘀,软坚止痛。【方名】补肾养血化瘀汤。【组成】熟地30克,盐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黄芪15 克,淫羊藿9 克,当归12克, 红花9 克,鸡血藤30 克,肉苁蓉20 克,狗脊9 克,木香3 克。【用法】水煎服,

18、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王振中方。高血脂症(一)【辨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方名】复方降脂汤。组成】桑寄生18 克,制首乌20 克,制黄精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陈长华方二)【辨证】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方名】降脂汤。【组成】丹参15 克,首乌15 克,黄精15克,泽泻15克,山楂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杨其廉方。三)【辨证】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治法】益阴化瘀。【方名】降脂饮。【组成】枸杞子10 克,何首乌15 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 克,丹参20克【用法】文火水煎,取汁储于保温瓶中,

19、作茶频饮。【出处】石景亮方。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辨证】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清热。方名】养阴清热汤。【组成】生地15 克,熟地15 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丹皮12 克,玄参12克,桔梗12 克,山药12 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 12克,天冬 10克,麦冬10克,栀子10 克,生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徐治鸿方。(二)【辨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虚火上冲。【治法】疏肝清热,佐以养阴。【方名】疏肝清热汤。【组成】丹皮15 克,白芍15 克,生地15克,香附15克,麦冬15 克,栀子10克,当归10 克,白术 10 克,柴胡10克,茯苓10-15克,

20、甘草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吕敬江方。(三)【辨证】胃肠燥热,素体阳盛,阴液不足,或热积胃肠,津液被灼,致燥热熏蒸。【治法】滋阴泻热,增液润肠。【方名】增液麻仁汤。【组成】玄参15 克,麦冬15 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 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 枳实10 克,黑芝麻15-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吕敬江方。倒经一)【辨证】肾阴不足,肝气上逆。【治法】补肾清肝。【方名】顺经汤。【组成】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 克, 黑芥穗 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1、,日服2 次。【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二)【辨证】阴虚肺燥。【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方名】加味麦门冬汤。【组成】麦冬15 克,人参12 克,生山药12 克,清半夏9 克,白芍9 克,丹参9 克,甘草6克,生桃 仁6 克,大枣3 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胆囊炎【辨证】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治法】疏肝利胆,理气除湿。【方名】疏肝利胆汤。【组成】柴胡12 克,白芍20 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元胡12 克,川楝子15 克,茵陈30 克,大 黄6 克(后下),金钱草30 克,麦芽30 克,甘草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2 次。出处】卜

22、用方。胆结石(一)【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方名】胆道排石汤。【组成】柴胡9 克,太子参15 克,白芍15 克,金钱草30 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 克 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邓铁涛方。(二)【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方名】利胆排石汤。【组成】制大黄9 克,枳实9克,虎杖15 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姜春华方。(三)【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名】舒肝利胆汤。【组成】柴胡10 克,枳实10 克,青皮10克

23、,陈皮10克,虎杖根 30 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 克, 金钱草 30 克,茵陈30克,郁金12 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 克,白芍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谢新建方(四)【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方名】清胆化石汤。【组成】柴胡6 克,鹅不食草15 克,延胡6克,金钱草15 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 通草3 克,蒲公英12 克,北茵陈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翁 恭方。(五)【辨证】肝胆湿热蕴结。【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方名】疏肝利胆汤。【组成】柴胡

24、10克,黄芩8 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 10 克,白芍10克,炒枳实 10克,赤茯苓15 克,车前子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李培生方。(六)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治法】舒肝解毒化石。【方名】舒肝解毒汤。【组成】柴胡20 克,青皮20 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 克,三棱10克,白芍15 克,连翘 15 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 25克,金钱草2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谭景祺方。(七)【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方名】胆道排石汤。【组成】黄连 6-

25、12 克,黄柏 6-12 克,黄芩 6-12 克,茵陈 12-24 克,郁金 12 克,金钱草 30 克,猫爪 草 9-24 克,大黄 5-20 克,法夏 12 克,西党 12 克,木香 6-12 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肖银昌方。(八)【辨证】气郁湿阻。【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方名】胆石通消糖浆。【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 克。【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 2 次,每次务使水面高 出药材,经煮沸 20 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

26、并静置沉淀 24 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 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 5 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 100 毫升,每次饭 前 15 分钟服 33 毫升,每日 3 次, 30 天为 1 疗程,停药 1 周后进入下 1 疗程。冷和平方。出处】冷和平方。(九)【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方名】三黄排石汤加减。【组成】黄芩15 克,生大黄15 克(后下),山栀子15 克,茵陈30 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 克,郁 金 15 克,木香 10 克,厚朴 12 克,芒硝 10 克(冲)。【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房事

27、昏厥【辨证】精气暴脱。【治法】益气通阳,温阳救逆。【方名】回阳汤。【组成】制附片9 克,人参6克,白术3 克,干姜3 克,广木香4.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丹台玉案卷二。【出处】李世忠方。房事腰痛(一)辨证】肾阳不足。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强腰方名】补肾健脾益气方。组成】茯苓9 克,白术9 克,陈皮9克,人参6 克,生地6 克,枸杞子30 克,麦门冬15 克。用法】加河水300毫升,煎至240 毫升,去滓温服。【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二)【辨证】外感风湿。【治法】祛风利湿。【方名】轻腰汤。【组成】白术30 克,薏苡仁30 克,茯苓25克,防己1.5 克【用法】

28、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 剂。【出处】辩证录卷二。房事头痛一)【辨证】肝经受寒。【治法】温肝散寒,降气通阳。【方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白皮6 克,干姜10 克,桂心6克,大枣5枚。【用法】加黄酒煎服。【出处】备急知金要方卷三。二)【辨证】阴虚火旺。治法】补肾水,降虚火。方名】八味地黄丸。【组成】熟地 30 克,山茱萸 15 克,山药15 克,茯苓 9克,丹皮 9 克,泽泻9 克,川芎30 克,肉桂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辩证录卷二。风湿性关节炎(一)【辨证】实热痹阻。【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方名】退热通络汤 1 号。【组成】双花45 克,公英45 克,

29、生石膏45 克,龙胆草30 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 克, 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 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 根适量煮汤代水。【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张爱国方。(二)【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名】加减风灵汤。【组成】海风藤15 克,威灵仙9 克,吊子风12 克,苡仁15 克,防风12 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 克,山楂肉12 克,淮山药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江世英方。三)【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30、【方名】三痹汤。【组成】防风9 克,羌活9 克,秦艽9克,苡米 30克,当归12 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李保朝方。(四)【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桂枝 9 克,麻黄 9 克,防风 9 克,附片 9 克,白术 15 克,苍术 15 克,甘草 15 克,生姜 15 克,白芍30 克,知母30克,石膏30 克,黄柏30克,薏米6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唐祖宣方。痤疮(一)【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

31、部所致。【治法】祛风,清热,利湿。【方名】痤愈汤。组成】荆芥10 克,防风10 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 克,浮萍10克,丹皮10 克,皂刺10 克,生首乌20克,苦参 20克,土茯苓20 克,牛膝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二)【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方名】美容煎。【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 克,霜桑叶12 克,麦门冬12 克,天门冬12 克,黄芩12 克,杭菊花12 克,细生地12 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 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 克,桔梗9克,茵陈9

32、克,丹皮9 克,苍耳子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5 剂为1疗程。【出处】刘结安方。(三)【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组成】生地30克,丹皮9 克,赤芍9 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 克,昆布9 克,海藻 9 克,炒三棱 9 克,炒莪术 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四)辨证】肺热郁滞。治法】清肺热,行郁滞。【方名】黄芩清肺饮。【组成】黄芩9 克,当归 6 克,红花6 克,川芎9 克,赤芍 9克,生地 9 克,葛根9 克,花粉 9 克, 薄荷1 克。【用法】水煎服

33、,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五)【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组成】元参15 克,天冬15 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 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 克, 桑白皮 10 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李元文方。(六)【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方名】白草枇杷饮。【组成】白花蛇舌草 50 克,生枇杷叶 9 克,当归9 克,生栀仁9 克,白芷6 克,桑白皮12 克,黄柏 9 克,黄连 3 克,生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4、2 次。出处】李元文方。七)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治法】清热,凉血行郁。【方名】肺风粉刺汤。【组成】桑皮25 克,当归15 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 克,黄芩60克,桃仁10 克,红花 10 克,茜草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 次。【出处】肖延令方。(八)【辨证】血热郁滞。【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方名】黄芩清肺饮。【组成】川芎9 克,当归 6 克,赤芍9 克,生地9 克,葛根 9克,花粉 9 克,红花6 克,黄芩 9 克, 薄荷1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杨大猷方。(九)【辨证】血热风胜。【治法】凉血疏

35、风。【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组成】水牛角 30 克(先煎),生地 30 克,赤芍 60 克,丹皮 1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桑叶 10 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刘云龙方。带状疱疹(一)【辨证】湿热。【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方名】三紫汤。【组成】紫草10克,紫参15克,紫花地丁30克,车前子10克,茯苓皮 15克,甘草10克,细木通 6 克,元胡 9 克,大青叶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秦发中方。(二)【辨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兼挟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36、止痛。【方名】四味胶囊。【组成】龙胆草50 克,板蓝根50 克,当归100克,元胡50 克。【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生药 0.5 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出处】许耀芳方。(三)【辨证】湿热郁蒸,气滞血瘀。治法】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方名】解毒止痛灵。【组成】黄芩10 克,连翘20 克,板蓝根25 克,元胡25克,僵蚕20 克,柴胡15 克,香附15 克,川 楝子15 克,薄荷15 克,陈皮15 克,甘草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出处】姜耀武方。(四)【辨证】火毒内蕴血分。【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

37、【方名】虎杖解毒汤。【组成】虎杖15 克,板蓝根20 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 10 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蒋森方。(五)【辨证】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方名】马齿苋解毒汤。【组成】马齿苋 15 克,大青叶15 克,紫草 15 克,败酱草15 克,黄连 10 克,酸枣仁10 克,煅龙牡 30 克(先煎)。【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 次。【出处】李林方。(六)辨证】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治法】平泄肝火,清化湿热,佐散风热。【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柴胡6 克,龙胆草9克,板蓝

38、根30 克,生甘草3克,荆芥6 克,赤白芍各9克,车前子9 克 炒牛子 9克,青黛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孙冀真方。(七)【辨证】邪毒蕴结肌肤。【治法】清解邪毒。【方名】三粉擦剂。【组成】雄黄10 克,明矾10 克,琥珀末3 克。【用法】三种药物共研成细粉,用凉开水调如稀糊浆,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处,随干随擦。【出处】王渭川方。(八)【辨证】肝火内郁,湿热外侵,结于肌肤。【治法】清火解毒。【方名】雄蚣膏。【组成】雄黄9 克,蜈蚣3 条(瓦焙)。【用法】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 3 次。【出处】王法昌方。陈旧性骨折辨证】经脉阻滞,肾气虚损,骨骼气血濡

39、养不足。【治法】益肾壮骨舒筋通络。【方名】益肾壮骨汤。【组成】鹿角霜15克,熟地20克,锁阳15克,水蛭10克,甲珠10 克,片子姜黄10克,黄明胶10 克,骨碎补30 克,香附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出处】詹经山方。扁平疣(一)【辨证】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治法】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方名】克疣汤。【组成】白花蛇舌草30 克,土茯芩20 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 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 克(先 煎),木贼草12 克,板蓝根30 克,红花6 克,赤芍10 克,紫草12 克,生甘草6 克。【用法】水煎2 次早晚服,每日1 剂。【出处】杨景海方

40、。(二)【辨证】外感风毒,内动肝火。【治法】清热平肝。【方名】化毒消疣汤。【组成】大青叶30 克,蒲公英30 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 克(先 煎),磁石 30 克(先煎),鲜生地30 克,黄芩12克,制大黄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李元文方。(三)【辨证】湿热熏蒸,发于皮肤。【治法】清热除湿。【方名】清热除湿汤。【组成】夏枯草15克,板蓝根15克,白藓皮15克,连翘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苡仁15 克, 茯苓15 克,扁豆15 克,白术10 克,陈皮10 克,甘草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李元文

41、方。(四)【辨证】湿热内蕴。【治法】清热利湿。【方名】当归拈痛汤加减。【组成】羌活15 克,茵陈15 克,苦参15克,防风12克,当归12 克,黄芩12克,炙甘草10 克,猪 苓 10 克,泽泻 10 克,知母 10 克,升麻 6 克,苍术 6 克,葛根 6 克,白术 10 克,党参 3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傅作琼方。(五)【辨证】素体阳盛,感受热毒,入于营血。【治法】活血凉血,清热解毒。方名】活血解毒汤。【组成】当归10 克,生地15 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 克,板蓝根30 克,银花30克,元参15 克, 夏枯草 30 克,何首乌 15 克。【用法】水煎服

42、,每日1剂,日服3 次。【出处】王兰根方。(六)【辨证】怒动肝火,气血凝滞于肌肤。【治法】平肝软坚,清热解毒。【方名】除疣汤。【组成】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败酱草15克,牡蛎粉 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 次。余药渣再煎后熏洗患处15-20 分钟。【出处】何同国方。(七)【辨证】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成。【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方名】复方木贼汤。【组成】木贼30 克,苡仁30 克,板蓝根30克,连翘30 克,香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次。余药渣再煎外洗,用纱布浸药液磨擦患处,日3次。【出处

43、】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究皮肤病组。(八)辨证】脾肺湿热郁结,火郁肌肤。治法】燥湿清热,软坚祛瘀,抗病毒。【方名】扁平疣外治方。【组成】冰片10 克(另包),玄明粉10 克(另包),苦参30 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 克,鱼腥草 30 克,桃仁10 克,红花 10 克。【用法】先将冰片、玄明粉共研极细要备用。然后将余药煎汤取浓汁,待冷却至皮肤可耐受温度时, 用毛巾或棉球蘸药水于患处反复擦洗 15-20 分钟。再用备用冰片、玄明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用多少,调 多少),反复擦涂患处15-20 分钟,用力以不擦破表皮为限度。上药每日1 剂,分2次外用,5 日为1 疗程。【出处】施永茂方。扁桃体炎【辨证】乳蛾风热。【治法】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通腑泻热。【方名】凉膈增液汤。【组成】连翘8 克,银花 8 克,栀子5 克,黄芩5 克,生地 6克,元参 8 克,麦冬8 克,芦根 8 克, 蝉衣5 克,板蓝根8 克,大黄2 克,竹叶3克。【用法】先用凉水浸泡20 分钟,再文火煎 25 分钟,每剂煎2 次,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中医杂志。产后外感【辨证】外感风寒。【治法】养血温肺。【方名】宁肺生化汤。【组成】川芎3克,当归6克,杏仁10粒,知母1.8克,甘草1.2克,炙干姜1.2克,桔梗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