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0725516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采油工知识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正断层和逆断)。(C)最大距离(D)最短距)。(C)向斜(D)背斜和向斜(C)褶皱构造(D)裂缝构造一、选择题(第160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0分。满分60分):1. 岩层分为 () 。(B)向斜和背斜(A)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层(D)裂缝和断层2. 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顶面与底面的 (A)距离(B)铅垂距离离3. 组成褶皱构造的最小单位是 (A)背斜(B)褶曲4. 断层是()中的一种构造。(A)地质构造(B)断裂构造5.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受同一构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发展历史 的统一沉降区是()。(A)油气田(B)含油气盆地(C)油气聚集带(

2、D)含油区6. 沉积相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A)陆相、海相、湖泊相(B)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C)河流相、沼泽相、冰川相(D)海洋相、浅海相、半深海相7. 油田在初期自喷开发阶段,驱动油气的能量是()。(A)天然能量(B)人为补充能量(C)注水驱动(D)注气驱动8. 依靠油区和含水区的弹性能驱油的方式是()。(A)水压驱动(B)重力驱动(C)弹性驱动(D)气压驱动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完全依靠水柱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称()。(A)刚性水压驱动(B)弹性驱动(C)气压驱动(D)重力驱动(A)高(B)低(C)有时高,有时低(D)较高11. 油气田内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称

3、 ()。(A)地质储量(B)可采储量(C)油田储量(D)探明储量12. 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有()。(A)容积法和圈闭法(B)物质平衡法和圈闭法(C)统计法和圈闭法(D)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13. 开发方式是由 () 决定的。(A)地质情况(B)油田开发原则(C)地质情况和油田开发原则( D) 开发井网14. 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油水井数称为()。(A)井网(B)井网布署 (C)油水井总数(D)井网密度15. 切割注水分为()。(A)纵切割注水和横切割注水两种(B)四点法注水和五点法注水两种(C)边内注水和边外注水两种(D)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注水三种16. 在面积注水方式中,生产井

4、数与注水井数比值为 2:1,这种注水方式是()注水。( A )四点法( B )五点法( C )七点法( D )九点法17. 根据开发层系划分原则,在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各个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 ()应接近一致。(A)压力系统(B)原油性质(C)地质储量(D)压力系统和原油性质18. 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为() 。( A )稠油( B )特稠油( C )超稠油( D )天然沥青19. 地层条件下,特稠油的粘度大于1000mPas,小于5000mPas,相对密度大于()。A)0.920 (B)0.934C)0.950D)0.98020. 利用加温法

5、开采稠油,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技术是 ()。(A)向油井注入热油(B)向油井注入热水(C)向油井注入湿蒸汽 ( D )火烧油层21. 热力采油可分为()大类。( A) 2( B) 3( C) 4( D) 522. 热力激励法采油过程中,用井底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来加热地层,热区的半径可能达到()m。(A) 0.30483.048(B) 3.04830.481(C) 30.481 304.81(D)304.81 404.8123. ()通常都是使热力推移过注采井之间的整个距离,注入流体即可携带在地面产生的热量,另外,注入流体也可在油层里产生热量。(A)热力驱替法 (B)热力激励法(C)势力裂解法(D)热

6、力采油法24. 一个油区冷采以后进入热采阶段,首先对冷采后的井进行()。(A)蒸汽吞吐采油(B)蒸汽驱采油 (C)注热水采油(D)注热油采油25. 油层温度升高,()膨胀,从而增加了它的弹性能量。(A)油层(B)岩石(C)油层流体 (D)油层流体和岩石26. 油井压力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仪器常用的有:机械式压力计和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A)油井压力(B)油层压力 (C)井下压力(D)地面压力27. 注水井井下压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A)压力推算法和压力预算法(B)压力推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C)压力预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D)井下压力计测试法和井下压力计计算法28. 注水井的()就是

7、在注水井内,采用测试工具或仪器测试分层吸水量的方法。(A)测试(B)分层测试(C)测压 (D)分层测压29. 在理想状况下,只考虑驴头所承受的 (),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弹性变形,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所绘制的示功图叫理论示功图。(A)静载荷 (B)静载荷和液柱载荷(C)静载荷和抽油杆柱载荷(D)静载荷、液柱载荷和抽油杆柱载荷30.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的重量。(A)抽油杆(B)液柱(C)抽油杆柱(D)抽油杆柱在液体中31. 潜油电泵井电流卡片记录曲线是反映电泵运行过程中()变化的关系曲线。(A)时间产量(B)时间与电机电流(C)电机电流与产量(D)电机电流32.

8、水力压裂是根据液体传压性质,在近井地层蹩起超过地层()的高压,压开一条或数条裂缝,并将带有支撑剂的压裂液注入裂缝中。(A)吸收能力 (B)启动压力 (C)破裂压力(D)压力),使油气源和能量得到新(C)透镜体和天然裂缝系33. 非均质油藏内,压裂裂缝能沟通远处的( 的补充。(A)透镜体油气藏(B)天然裂缝系统统 (D)岩性尖灭油气藏34. 压裂分()压裂。(A)合层、单层、选择性、分层、限流法(B)合层、单层、分层、限流法、一次压裂多条裂缝(C)单层、分层、限流法、选择性、一次压裂多条 裂缝(D)合层、单层、分层、选择性、一次压裂多条裂缝35. 油水井堵水方法可分为()。(A)选择性堵水和非选

9、择性堵水(B)机械堵水和化学剂堵(C)选择性堵水和化学剂堵水(D)机械堵水和非选择性堵水36. 油井机械法堵水是用封隔器将出水层封隔起来,使()油层不受出水层干扰,发挥产油能力。(A)高含水(B)中含水 (C)低含水或中含水(D)不含水或低含水37. 在多油层油田的开发中,由于各油层的层间差异,() 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造成部分油水井的层间或管外窜通。(A)钻井、作业、采油(B)钻井、固井、采油(C)固井、采油、地层结构、作业(D)作业、采油、地层 结构38. 常用的管外窜通封窜的方法有 ( )。(A)循环法、挤入法、循环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B)正循环法、反循环法、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 (C

10、)正循环法、反循环法、挤入法、循环 挤入法 (D)正循环法、反循环法、循环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39. 油水井维修时,新送或起出的油管抽油杆必须摆放整齐,离地面不得小 于()cm。( A) 20( B) 30( C) 60( D) 5040. 注水井维护性作业完井()d 内,作业队要向采油队交出完井资料( A) 3( B) 5( C) 7( D) 941. 打捞井下落物中,硬捞的缺点是()。(A)起下快、劳动强度大(B)起下慢、劳动强度大 (C)起下快、劳动强度小(D)起下慢、劳动强度小42. 抽油井封上抽下分采管柱连接顺序由上至下正确的是()。A) 抽油泵、封堵层、筛管、封隔器、丝堵B) 抽油

11、泵、封隔器、封堵层、筛管、丝堵C) 抽油泵、筛管、封隔器、封堵层、丝堵D) 抽油泵、封堵层、封隔器、筛管、丝堵43. 油井、水井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井、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油层 中()运动规律的工作。(A)油 (B)油、气、水(C)油、气(D)水44. 油、气、水物性资料属于()资料。(A)静态(B) 动态(C) 工程(D) 钻井45. 水淹图可以分析研究 () 的水淹状况。(A)水井(B)油井(C)注采井组、开发单元(D)气井46. 油井动态分析主要分析产量、 ()的变化及原因。(A)压力、含水、动液面、气油比 (B)压力、含水、工作制度、气 油比(C)含水、工作制度、气油比、系油指数(

12、D)压力、含水、气油比、采油指数47. 油井动态分析的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掌握油井生产情况 (B)掌握油井基本资料(C)分析原因 (D) 了解井下技术状况48. 下列主要是通过分层指示曲线来分析的有()。(A)分层吸水能力、注水井增注效果、配注水量对油井适应程度(B)配注水量对油井适应程度、注水井增注效果(C)分层吸水能力、注水井井下工作状况、注水井增注效果(D)注水井井下工作状况、配注水量对油井的适应程度49. 无游离水油样含水率计算公式:乳化油含水率() =()X100%。(A)接收器内水重/桶重(B)接收器内水重/乳化油总重量(C)接收器内水重/乳化油称取重量(D)接收器内水重/

13、油样与样桶总重50. 玻璃管量油,根据()的原理采用定容积计算。(A)容积相等(B)重力相等(C)浮力相等 (D)连通器平衡51. 垫圈流量计放空测气装置由()组成。(A)测气短节、垫圈U形管压差计(B)测气短节、挡板和U形管压差计(C)挡板、垫圈和U形管压差计(D)测气短节和U形管压差计52. 排液法测气计算公式Q 气=86000VA (P+0.1) /t中A表示()。(A)流量系数(B)温度系数(C)膨胀系数 (D)分离器横截面积53. 波纹压差计高压密闭测气计算公式中8表示()。正系数54. 干式高压水表调节板轴上每调一个齿的角度,可调误差()。( A) 5%( B) 2%( C) 4%

14、( D) 3%55. 班组经济核算是按照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以班组为基础,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采用()等量度进行预测、记录、计算、比较分析和控制。(A)货币、实物、劳动工时(B)货币、实物、工具(C)货币、劳动工时、技术(D)实物、劳动工时56. 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时,为了防止注入水发生窜流,注水井布置在() 两侧适当距离。(A)地层(B)高渗层(C)低渗层 (D)裂缝57. 班组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中责、权、利, ()。(A)责是第一位的(B)权是第一位的(C)利是第一位的(D)三者同等重要58. 新区、新开发层系油井投产前选()的井等距离抽样测原始地层压力。( A) 40%( B) 30%(

15、 C) 20%( D) 10%59. 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进行开发。(A)不同井网(B)两套井网(C)同一井网(D)各种井网60. 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斜率(),吸水指数不变,地层压力升高。(A)无法确定(B)变大(C)变小(D)不变二、判断题(第618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 V”,错误的 填“X”。每题1.0分。满分20分):( )61. 若断层是倾斜的,断层面以上的岩体是上盘,断层面以下的岩体是下盘。( )62. 在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地质因素。( )63. 沉积岩的岩层是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是在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 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16、( )64. 粘滞力是油气在油层中流动的动力。( )65. 对一个油田来说,地质储量永远大于可采储量。( )66. 可采储量随着经济、技术、工艺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67. 注水井边缘注水,内部地区受不到注水影响,将造成严重的局部低压区, 降低了油田采收率。( )68. 热采井自喷采油在管理上,同稀油自喷井一样,但温度资料尤为重要, 它反映了地下油层温度的变化,进而显示出地下原油粘度的变化,可预测产量的 变化情况。( )69. 热采井机械采油的后期阶段,常常出现脱、断、烧等现象,影响正常生 产。( )70.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主要是测静压和流压,不能测启动压力。( )71. 机采井测试是为了

17、了解油层、油井的变化情况。( )72. 酸化处理类型一般分为盐酸处理和氢氟酸处理两种。( )73. 稠油段酸化就是利用洗油溶剂做为酸化前置液,对稠油段直接进行酸 化。( )74. 在含水率处于 50% 时,含水上升率最小。( )75. 油层本身的产液能力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采液指数越大,产液也就越大。( )76. 动态分析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有三类,即静态资料、动态资料和地质资料。( )77. 在油水井分析中,固井资料属于静态资料。( )78. 用蒸馏法测定原油含水率时,用玻璃棒搅动油样,一直搅到样筒内有游 离水出现为止。( )79. 用离心法测定原油含水率时,需向变化油样中加入适量无水汽油和 12 滴破乳剂。( )80. 现场上常用的量油方法,从基本原理方面可分为玻璃管量油和流量计量 油。三、简答题(第8182题。每题5分,满分10分):81. 油水井维修时,压井的质量要求是什么?82. 研究地下油水分布状况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四、计算题(第8384 题。每题5分,满分10分):83. 某笼统注水井泵站来水压力 25MPa ,正注地面管损 0.5MPa ,井下管损1.5MPa,试计算该井油压、套压?84. 某井注入水中总铁含量用硫氰化钾比色法进行测定。取水样体积为100mL,消耗掉浓度为0.01mg/mL的标准铁液0.5mL,试求注入水中总铁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