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719532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四首 一、整体把握1.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

2、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开元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

3、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4、喜悦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

5、中了。4.天净沙秋思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

6、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二、问题研究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七九年级阶段,恐怕是要以使学生受到诗的熏陶为主要目标。这种熏陶,跟一六年级阶段的古代诗歌教学不同,不能停留在以

7、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读古代诗歌而能有所感悟即使是对个别诗句的感悟,美感也就随着产生了。下面就培养感悟能力的问题谈几点意见:1.要使学生了解诗中的基本情境。例如次北固山下,“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到北固山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他依然在外奔波。这就是基本情境,了解这一点,对诗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2.对某些重要的诗句,要提供一点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例如,读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四句,就要告诉学生: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

8、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3.鼓励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诗句。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无妨让学生在理解诗人本意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联想,要相信学生中总会有说得好一些的。联想,也是有感悟的一种表现。有联想,才能把诗读“活”。4.探究诗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这三者不一定每首诗都有,但只要

9、有就不能放过,因为它们确实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而兴趣往往是感悟的先导。以上不过举其大要而言,培养学生感悟古诗的能力有多种途径。只要教师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新、更有效的培养方式来。练习说明一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4.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参考答案:1.要注意题干

10、“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答题时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4.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重在培养想像力。二 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诗词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