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713386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说复习导引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一、文学常识1、选自韩愈文选杂说。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陈述作者对社会

2、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说的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二、重点字词1、解释加点的字(1)故虽有名马(即使)(2)祗辱于如隶人之手(只)(受屈辱)(3)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骈驾一车,引申为并列)(4)一食或尽粟一石(吃)(有时)(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用如动词,日行千里)(6)外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能,能够)(9)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方法)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懂得)2、一词多义(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2)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3、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其真无马邪(难道)不以千里称也(拿) 其真不知也也(恐怕)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3)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它)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辞) (5)策: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并列) 执策而临之(马鞭)(6)虽:故虽有名马(即使) 策勋十二转(记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3、通假字(1)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2)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食”通“饲”,喂养 读s(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4)才美不外见

4、“见”通“现”,显现(5)其真无马邪 “其”通“岂”,难道4、古今异义(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古义:通“饲”,喂养;今义:指吃(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等同、一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3)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三、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却不会经常有。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翻译: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们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民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5、里而食也。翻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策之,食之,鸣之,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翻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撕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四、课文内容理解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有何作用?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

6、文的中心论点。后人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2、文中哪一句反映千里马悲惨命运?表达了什么情感?语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情感:一个辱,一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3、千里马为什么被埋没?(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概括: 因为“食马的”无知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如何理解“安求其能千里也”?一个反问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5、文中哪一句具体表现庸者“不知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6、执策而临之曰:“

7、天下无马!”这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活画出执策者一幅愚昧蛮横的丑态,表现了作者的愤郁之情7、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为什么?“其不知马也” 因为天下不是无千里马,而是食马者不知马,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意,所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8、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9分别概括1、2、3的内容。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3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10、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

8、揭露。1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文中抨击了什么现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抨击的现象: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1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要有千里马的才能;(2)要有展示的机会;(3)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五、中心思想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

9、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贫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六、理解默写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的主旨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摧残的根本原因:伯乐不常有。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七、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到更好。或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金子总会发光。)2、清代龚

10、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3、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4、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11、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如: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否正确?在当代,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有些人只会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埋怨领导不重视自己,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年轻人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加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