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0711329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namestu_number(学院,辽宁沈阳)摘要:当今社会,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交织,严 重制约着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给全 球人口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开放条件下, 如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 问题。但是必须明确,要解决人口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需要正确 认识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本文将从若干方面对资源、环境 与人类发展关系予以探讨。关键词:资源;能源;环境;人类发展; 可持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大量消 耗

2、自然资源,并且将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 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 要战略物资,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能源一方面成为经济发展的动 力,另一方面能源的使用也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并成为环境污染的 主要原因之一,反过来影响经济以及人类的发展。能源消费、环境保 护、人类生存三者之间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矛盾的三元体系,有 着复杂的关系: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并存、能源短缺制约人类发展、 环境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何处理好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 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的

3、关系进行探讨: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资源、能源、环境和人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生态系统长期 演化的产物。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特定种群,具有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调控者的多重角色;而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形的生产 资料,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环境则为人类生存提供生 命支持、废物吸纳、美学等功能,同时,环境也是资源,这是环境经 济学研究的精髓,因为,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来说,水、空气等环境要 素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作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来 说,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生活资料的物质资源,人类生存和发展总 是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谁污染了环境,实际上是环境质量消耗;保 护了环境,实

4、际上是节约了资源。能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支 持,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实质上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 构成和质量。资源、能源与环境三者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随着人类对自然资 源利用趋势的加快加强,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并影响 到能源的持续供给能力,从而影响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最终影响 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没有人类的介入,资源和环境会按照自然 规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自然的进化与发展,也就不存在什么污染、 破坏、浪费、恶化或者保护、节约、优化的问题,也没有判断资源和 环境是好是坏有利有弊的必要了。所

5、以,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 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 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 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 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 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 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 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 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

6、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 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1.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我们都知道,最初的生命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他们是一些 dna 分子或分子团,这些原始生命体经过长期的 演化从非细胞生物逐渐进化到细胞生物,直至异养原生细菌。他们和 原始海洋、原始大气圈和太阳辐射构成还原性自然生态系统。在进过 数亿年的进化与发展之后,大约在第四纪大冰期后,由于大面积森林 毁坏,古猿被迫下地,逐渐学会两足行步以取得食物,开始向人类进 化,从而开启了不同于其他种族的人类文明。由

7、此可见,人类是自然 的产物、是自然历史的一个阶段,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没有自然界, 人类将不复存在。而离开了人类,自然界依然存在。2.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但并不是说人类一诞生就能与自然相 分离,独立于自然之外。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 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 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 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 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

8、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人类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 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 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 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 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 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 能为人类所利用。三、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问题的源头在

9、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自然的演变史、文明的进化史就是人类不断地攫取资源、破坏环境的 历史,也是不断地再造资源、重建环境的历史。在浩瀚的自然面前, 人类就像一柄双刃剑,发挥着历史的作用。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 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自然是人类最大 的财富,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 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 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 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到 21 世纪,人类、资源、能源和环境之间的 关系愈来愈尖锐。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

10、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的 形势下,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他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传统 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为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开展各种活动,旨在于协调保护全球 资源环境的共同行动。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有力地推动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XX年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此后,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 目标。

11、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具有全球 的性质,如全球变暖、酸雨的蔓延、臭氧层的破坏等等。因此,必须 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资源 开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虽然在对待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上,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害冲突,但是共同利 益大于利害冲突,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 都应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开展全球问题研究,缔结旨在保 护资源与环境的国际公约,通过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协 调各国和各地区的行动,实现人类共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陈文林能源与社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

12、庆分社,xx.2 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x:张镜湖世界的资源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4王树恩,陈士俊.环境污染的根源与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xx 恩 格 斯 环 境 哲 学 思 想 研 究 j , 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202x, 16(6)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裴广川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x:7傅庆云,张迎新,刘伟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形势m.北 京:中国大地出8xx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xx年版,第 384 页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x: 548.10李 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x,(4).11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x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