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631762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8%;其中切口感染82例,脂肪液化11例,裂开7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非生物因素为:BMI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夏季、非主刀医生缝合、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结论: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很多,针对上述易感因素,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 关键词 剖宫产;非生物

2、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9.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33 A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non-biological factors for the poor wound heal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BAO M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on-biological factors and preventions for the poo

3、r wound heal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of 100 cases of ceasrean section patients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randomly choosing other 200 cases of ceasrena section women withou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Patients with p

4、oor wound healing took up 4.08%, in which 82 patients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11 with fat liquefied and 7 with dehiscence. The relating non-biological factors of poor wound healing are: high BMI, low Hb, long surgical time, summer season, non-physician in charge of suture, long time from skin

5、preparation to surgery.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causing the poor wound healing, against the above infection factors, taking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poor wound healing.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Non-biological factors;Preventions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

6、会引发医疗纠纷,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物性感染因素(如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性因素1。本文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性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年来我院共实行剖宫产2 450例,年龄2142岁,平均(28.54.5)岁,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00例,作为观察组;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手术室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麻醉方式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切口愈合不良包括术后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7、2。 1.2方法 比较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水平、病房条件、阴检导尿肛查次数、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h)、缝合技术、季节、备皮至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感染4.08%(100/2 450);其中,切口感染82例,脂肪液化11例,裂开7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非生物因素为:BMI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

8、素、手术时间长、夏季、非主刀医生缝合、备皮至手术时间长,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作为并发症之一的切口愈合不良也时有发生,发生率为2.2%3.3%3,一些非生物性因素引发的切口愈合不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在排除手术间的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等外源性相关因素外,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BMI。BMI高者皮下脂肪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延长手术时间;缝合时难以完全消灭脂肪层死腔;脂肪组织血供少,切口部位缝线增多、脂肪组织易液化,因此容易发生感染。Hb。Hb低者加之术中或术后出血,使贫血更加严重,导致术后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多人间病房内由于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可

9、能,较单人间患者护理难度大潜在地影响了治疗质量,所有这些都促成多人间病房内切口愈合不良机会高于单人间。正常孕妇阴道和宫颈内存在大量细菌,各种菌群保持相对稳定性5,表1 切口愈合不良与部分相关性因素的关系 产程中阴道检查导尿肛查次数多可破坏了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致病优势菌进入宫腔胎盘部位及切口处,引起感染。胎膜早破时下生殖道细菌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成为条件致病菌,致切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本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感染引起,更是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时,每小时降落手术区的细菌数可达35 00060 000个6,手术时间延长,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

10、排出的细菌污染切口造成感染的机会越大。同时创面长时间暴露、组织缺血、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浸血敷料盐水反复使用容易污染也加大了感染的几率。本组调查中,非主刀医生(尤其进修医生或实习同学)在切口缝合过程中,由于存在残留死腔、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等缺陷,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增加明显,因此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也是一个影响切口愈合的明确因素。夏季切口感染发生率高,由于温湿度逐渐升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又由于现代病房大都是空调装置,病室通风较差。基础疾病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机体康复过程缓慢,切口感染率有所增加,特别是糖尿病

11、患者的高血糖环境易引起组织水肿,利于细菌生长,易招致裂开和感染。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细菌易繁殖7。 综上所述,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很多,针对上述易感因素,采取下列措施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指导孕期保健,注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改善病房条件;治疗基础疾病;尽可能手术前短时间内备皮;阴检、肛查注意不要过于频繁,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夏季要加强无菌操作,并注意温、湿度调节;剖宫产术前3060 min给予产妇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是降低切口感染的最重要措施8;控制手术时间和提高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对于胎膜早破患者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术中尽量保持切口清洁;甲硝唑注射液术中冲洗宫腔和腹腔,可预

12、防术后切口感染9,。 参考文献 1丁国英,王婕玲.非生物性因素引发切口感染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5-7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17-18. 3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7. 4刘立业,周斌,李艳,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调查J.西南军医,2005,7(2):9-10. 5Myles TD, Gooch J, Santo laya J.Obesit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us morbidity

13、in patients who undergo cesarean deliveryJ.Obstet Gynecol,2002,100(5 Pt 1):959-964. 6卫振红,方言珠,路沛,等.选择性性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14(3):107-108. 7万颖杰,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153-2154. 8张夏英,陈秀榕,罗学琴,等.术前不同备皮时间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56. 9王俐萍,黄云英.剖宫产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2):167-168. 10李国芳,刘习凤.甲硝唑在剖宫产术中冲洗宫腹腔预防切口感染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4,20(1):137-138. (收稿日期:2008-04-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