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610187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治水必躬亲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2学习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活动方案】活动1:复习旧知,巩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重点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检测并评改,最后全班评比出优胜小组。)活动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展示教师作适当补充)活动3:分析方法,体会妙处。反复阅读课文,指出文中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各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并总结在小黑板上全班展

2、示,课代表或班长或老师进行点评)活动4:拓展延伸,深入探究(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2)在现代社会真的要“事必躬亲”吗?课堂随笔:【链接阅读】爱民如子的海瑞海瑞(1514-151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海瑞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童年家境贫寒,父亲病逝,和母亲相依为命。他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海瑞弄清

3、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

4、退还。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一生生活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儿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

5、,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2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 )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 ) (4)计利而忘义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

6、不兴矣 ( )4选出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5文中“海忠介”即_,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7、杂文家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 _。6翻译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7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8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_9选出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

8、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5)公披狐白之裘(

9、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1选出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13选出对故事中景公笑带的意味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14选出对文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1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