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035806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 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来源受 XX 国土资源局的委托,由 XXX 承担 XX 水库扩建工程的水资 源论证工作。因太乙河下游地质公园建设,需 XX 水库提供足够的生态用水 量,目前水库规模不能满足供水要求,需在原水库规模的基础上扩大 供水能力,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与此同时不降低原工程的防洪 标准,确保工程防洪渡汛的要求。在工程扩建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2 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 法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技术要求,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XXXX年5月12日发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水资 源论证导则

2、一SL/Z322-XXXX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编写题纲,对XX水库扩建工程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要求,结合取水河道的水源条件,基于论证 区域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分析水源条件,论证各水源的水量,分析项 目建设用水的合理性、项目建设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它用户 的影响,提出允建项目取水水量,水源质量变化情况等。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 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展望将 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探讨2 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

3、纪之交全球 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为适应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 盾,通过工程措施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改变 XX 水库所在的太乙河防洪减灾模式,从无序、无节制 地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在防洪工程体 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促使水库灌区建成节水 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重建工程流域防污减灾体系; 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 发利用。XX 水库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取水的可行性和用水的 合理性,分析该项目取退

4、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水环境及其他用户可 能产生的影响,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3)XX 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1997.10(4)XX 省水环境监测管理办法1997.5(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9) 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8 (10)水利产业政策1995.2(11)建

5、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1.3.2 规程规范(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 号令) 2002.3( 2 )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 (水资源2002145 号) 2002.4(3) 水文调查规范 SL196-97(4)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x322-XXXX(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278-2002)(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法规及有关文件汇编1.3.3 采用标准(1) 水资源评价标准 SL/T238-1999(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6、252-1999(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GB/T18820)(6)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汇编参考文献(1)中国工程院21 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钱 正英和张光斗主持)(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编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3)水利部、中科院水资源论证培训讲义(4)XX 省水功能区划报告(5)XX 水资源调查评估及水功能区划报告(6)XXXXXX 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7)XX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8)XX水电局XX水库三查三

7、定报告(9)XX水电局XX水库管理状况登记表 1.4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分析范围:坝址以上太乙河流域面积118 km2。 论证范围:水库库区及退水影响下游区域面积40 km2。1.5论证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x322-XXXX 规定,确定本 次论证工作等级为三级。1.6取水源与取水地点本工程取用太乙河地表水。XX 水库大坝坝址建在太乙河下游明星乡七村,大坝地理坐标:东经 105 22,,北纬 30 40/。1.7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2006年月12月初,项目建设业主XX国土资源局的委托XXX对XX水库扩建工程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附XX水库扩建工程水资源评价委托书。

8、2 建设项目情况2.1 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项目名称:XXXX水库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性质:改扩建工程(生态、灌溉用水,防洪调洪)。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建设地点: XXXX 水库扩建工程位于 XX 柳术区明星乡七村, 大坝地理坐标:东经105 22,北纬30 40/。水库大坝距柳术区 场镇10km,距XX县城30 km,现有公路直通工程区,交通较为便 利。占地面积:工程永久性占地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库区。工程永 久性占地面积为 0.252 km2。土地利用情况:库区土地大多为荒山荒坡,坝址以下耕地较集 中,耕地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据调查XXXX年水库 灌区耕地

9、复种指数达到 185%。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1)建设规模工程现现状:XX水库未经正式设计,于1958年动工,同年建成 土石混合坝,蓄水投入使用。于1970经成都工学院与XX水电局联合 设计,建成连拱低坝,坝高7米,1980年因用水需要增加坝高1m, 终成今日规模。XX水库大坝位于涪江西岸二级支流太乙河下游,地 理坐标:东经105 22,北纬30 40,水库枢纽距县城30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29.18km,河床比降1.56%。,集雨面积118 km2。 水库大坝为低连拱坝,最大坝高8m,坝长70m。拟建规模:XXXX水库扩建工程,拟增加大坝4m高,水库库容由 原216万m3,提高

10、到400万m3。正常蓄水位增加至342.6m (以该水 库安全鉴定参照资料高程系为准,该高程比 XX 提供的地质公园淹没 平面图中的高程系低约2.5m,以下所用高程同理处理),属小(一) 型水利工程。(2)实施意见 本工程规模较小,建筑物较为集中,考虑在一年之内建成,不分 期实施。2.4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项目业主 XX 国土资源局提出的取水用方案:将 XX 水库原坝予 利用,增加大坝4 m,提高蓄水量到400-500万m3。保证灌区农业生 产用水的前提下,保证规划待建的地质公园(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 成后属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用水。2.5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项目业主

11、XX国土资源局提出的退水方案:非汛期维持现有的用 水要求,汛期限制水位根据调洪演算结果确定,增加调洪库容到200 万m3左右。保证水库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 在现有下游防洪能力的基础上不增加泄量,确保下游的防洪安全。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1 基本情况XXXX水库是XX已成小(一)型水库,工程枢纽位于XX柳术区 明星乡七村境内 XX 河下游。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农业灌 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该水库实有灌溉面积 1610 亩。水库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工程流域内气 候温和,降雨充沛,具有冬干、春旱、夏热、秋雨的

12、特征。库区多年平均气温17c,多年平均降雨量929.5mm,最大降雨 量为1965年1840mm,最小降雨量为1987年521.5mm,降水规律年内 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地表径流变化规律与降雨特性一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58.9mm。冬季降雪少,降雨多集中在夏、 秋两季,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8.4%,一般最热月份为8月,最冷月 份是 1 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8m/s。工程区所在河段无点污染源分布,水质良好,按XX省地面水 水域功能划类管理的规定本河段属于III类水域功能区。3.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太乙河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有 XX 水库、乌龟堡水库两座小(一) 型水库。X

13、X水库现总库容216万m3,正常蓄水库容110万m3,死库容50 万m3。设计灌面1610亩,实有灌面1610亩。XX水库承担着重要集 镇明星乡及下游1万亩耕地、40km公路等设施的汛期安全,是一座 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分组成。乌龟堡水库位于XX太乙镇,距县城25km,距太乙场镇以北2.5km, 距XX水库18km。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1.5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26.2km2,总库容250.2万m3,正常库容117万m3。该水库设计灌面 13250亩,同时向太乙镇提供生活用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养殖、 人畜

14、饮水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太乙河流域附近没有实测的水文资料,根据XX省水文手册 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多年平均径流深200mm, Cv=0.60,Cs=2Cv,多年平均流量为0.75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360 万 m3。太乙河承担1.486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一个万人以下场镇人饮用 水,据统计太乙河流域多年平均用水量约300万m3,尚有可利用水资 源2000万m3,由此可见太乙河水资源可利用较为丰富,现开发利用 率低,按利用程度分太乙河水资源状况等级应为丰富。按照水资源论 证分类分级标准,该工程应为三级。3.3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太乙河水资源的发展模

15、式基本属于粗放型。XX水库工程的安全 标准不高,建设质量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管理工作薄弱,用水浪费 很大,至今未能建立起良性运行的机制。在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中,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概括起来,当前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用水间矛盾突出根据太乙河流域水文、水情特性,可以看出径流集中在7-8 月, 占全年的 80%左右,与用水要求极不匹配,矛盾十分突出,必须进行 调配,以实现科学用水之目的。(2)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太乙河的防洪工程系统还没有达到已经审批的规划标准。根据流 域的气象水文规律,现状工程不能完全解决的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存 在。(3)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太乙河在一

16、般年份,农田受旱面积 6000 亩以上。从总体上说, 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 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之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加之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农业灌溉 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 .38,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 0%,实际可能更低。(4)水质污染有加剧趋势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国家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的时候, 必须进一步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对水资源问题总结经验, 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战略。4 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分析4.1 取水合理性分析按照

17、XX水资源调查评估及水功能区划报告中关于太乙河水 资源统一调配利用的有关规定,在符合全县、全流域要求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的制定本工程的用水总量及用水过程计划。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的确定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工程区实测用水 情况,然后进行频率统计计算,最后根据XX省用水定额(试行) 进行修正。按照有关要求确定农业灌溉设计保证灌溉率为80%。生态环境用水标准,因工程区尚未有过生态环境用水统计数据, 我们无法直接得到设计保年下的用水标准,因此直接利用XX省用 水定额(试行)查取。按照有关要求确定生态环境设计保证灌溉率 为 80%。该项目取用水标准符合相关规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XX.水库进行水量年内

18、合理分配,保证灌溉用水需求,同时 通过水库进行年内水资源週节,保证下游每月均有足够的下泄流量, 防止河床因干枯、断流而引发旳生态环境恶化。通过调节水库常年均 有流量下泄,可以保证水库水质二加强水库水体自净能力,纳污能力。XX.水库取.水是符合国产水资源相关政策和XX地方规定,一该项旦 除保证灌溉、生态环境用水外,而且具有较强的纳污、自净能力,能 够充分保障水库水体的鲜活性。4.2 用水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各项用水标准,均参考XX省灌溉定额(试行)取值, 并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进行修正。XX水库原总库容216万m3,调洪库容为106万m3, XXXX水库承 担 1610 亩耕地灌溉用水任务。扩建后将担

19、负拟建的地质公园生态用 水任务,水库年供水量增加到128.8万m3,占太乙河多年平均总水资 源的5.45%。本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级属一般,不会影响太乙河 水资源的综合调配利用。扩建后XX水库总库容达到400万m3,调洪库容增加到200万m3。 防洪标准提高到 30 年一遇设计,300 年一遇校核。为确保太乙河上、 下防洪安全,建立太乙河综合防洪体系,完善流域水文水情预报系统 打下了基础。改变太乙河防洪减灾模式,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斗 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 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通过水库调配灌溉用水,建立合理灌溉制度,促使水库灌区建成 节水高

20、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地质公园的建设成,将重建工程流域防污减灾体系;保证生态环 境用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4.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节水指导思想: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核心,以保障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 手段,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积极培育和强化社会公 众节水意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 污染防治体系,推进节水和水资源保护,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包括农 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和 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

21、持续发 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标准,工程区应达到的节水目标: 高效用水,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7。 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达到0.95,旱作物作达到0.90。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城市管网输水损失应小于 10%。 推进节水器具的使用,城市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分水口安装计量设施达到 100%,并且全部实现自动化监测。扩建后的 XX 水库将担负地质公园生态用水和灌区农田灌溉用 水,通过建立微喷灌生态用水系统,灌区管道节水灌溉、渠道防渗,

22、蓄水设施防渗等工程措施,实现水库灌区节水。通过建立健全用水管 理制度、调水调水制度,用水户协会等管理措施,实现节水灌溉。4.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XX水库扩建后年供水总量为128.8万m3,其中灌溉用水113.33 万m3 (农业灌溉53.33万m3,地质公园生态用水60万m3),生活供 水15.5万m3。龙洞水库从太乙河内取年用水量仅占太乙河枯水年 (p=80%)水资源总量的10.84%,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5.45%。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5.1 水源论证方案从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 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 项规划

23、;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等方面出发,对该工程项 目进行水资源论证。XX 水库扩建工程项目取用水源为太乙河径流,本次论证方案按 照取用水源为地表水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1、区域地表水的水资源总量;2、本工程取水总量;3、本工程取水方式及用水过程;4、本工程项目取水影响补偿方案。5.2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5.2.1 依据的资料和方法工程流域无水文测站,根据XX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多年平均径流深 200mm。径流年内分配参照“XX省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模型表”进行分 析计算,以确定来水过程。按照“XX省灌溉定额”(试行),确定工程区控灌各种作物用水 定额和用水过

24、程。根据 XX 水库灌面、灌水定额、不同作物的种植比例计算出灌区 净需水量,然后按灌区分片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得到各分灌区的毛需 水量,由此来确定水库扩建规模。5.2.2 来水量分析太乙河流域附近没有实测的水文资料,根据XX省水文手册 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多年平均径流深200mm, 多年平均流量为 0.75m3/s , Cs=2Cv , Cv=0.6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360 万 m3。XX水库设计年径流年内各月径流分配成果表(P=80%)月份123456789101112总 数年平 均分配模 型()2.10.92.11.41.51.548.832.82.52.52.11

25、.8100平均流 量(ms)0.090.040.090.060.070.072.181.460.110.110.090.084.4640.3725.2.3 用水量分析5.2.3.1 农业灌溉用水一、耕地及作物XX 水库现有灌溉面积1610亩,其中:田990亩,土620亩。 灌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花生、红苕和玉米,小春作物以小 麦、油菜为主。复种指数由现在的 155%提高到 195%,灌区作物见下 表。二、灌溉制度 各作物灌溉水量,分别用田间水量平衡法推求,根据地区代表 站19591985年的资料(本系列取用原XX县(原XX县管辖广元、 XX、德阳地区)中XX地区实测数据),其各单项作物

26、灌溉系列值见下 表。XX 水库灌区作物组成表占田比例作物占田比例田冬水田8%水稻2%两季田92%小麦、中稻46%油菜、中稻46%占土比例作物占土比例土两季土100%小麦、花生40%小麦、玉米25%小麦、红苕35%单项作物灌溉系列表年份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棉花195995.51200.3549.14105.4165.8344.1870.7196096.78160.1645.659.04055.0128.141961115.95130.0773.231.2252.4778.1514.571962109.05136.7480.5745.0549.6952.2729.821963105.05130.0

27、435.5849.8618.8420.4826.1196493.63199.3462.938.9530.3744.9420.641965121.42166.7582.1185.2144.1388.533.911966105.56156.1877.7764.7916.781.530.78196785154.3638.3545.57044.9519.31968106.79146.7461.7657.9738.1842.9301969107.9310.8354.8381.4440.2745.8761.131970105.64175.0762.574.98765.4343.651971129.5418

28、4.7142.0949.637.2646.9128.951972109.13205.0657.2832.8292.9647.9619.88197394.59138.5755.6710.5818.4352.3101974111.31240.1259.3363.5361.2744.1613.041975102.63231.0665.8358.9615.579.9141.981976119.02168.3953.4167.23046.3812.641977115.11177.8757.6868.5961.168.3745.611978116.47190.7443.6267.0644.438.8531

29、.741979118.81237.9565.5102.0133.924838.81198056.08140.0766.97021.7281.250198155.4789.8272.5666.4639.1873.3629.871982109.28127.5663.7763.3234.3876.7117.65198392.43184.867.375.7813.6379.0538.68198494.4399.1253.9620.9837.5141.7712.981985101.17188.5546.4168.4226.5748.8319.04多年平均102.73173.0059.1059.8040.

30、8956.9630.40根据上表计算选出P=80%的灌溉定额的典型年,经综合考虑后,得各主要作物灌溉定额如下:XX水库灌区各单项作物灌溉定额表(P=80%)单位:m3/亩中稻小麦红苕玉米油菜花生合计泡田渗水8050767745冬水田140140两季田23580155灌溉方式采用续灌,土中旱作物采用浸灌,畦灌。根据作物组成及灌溉方式,计算得:中旱年(P=80% )灌溉 定额冬水田为140 m3/亩,两季田为235 m3/亩。5.2.3.2 地质公园生态用水拟建地质公园最终规模将建成3000 余亩的生态林木群带,生态 林木按照XX省灌溉定额(试行)查取为140 m3。5.2.3.3 灌溉用水量计算

31、XX 水库灌区及拟建地质公园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80%。按灌面、灌水定额、不同作物的种植比例计算出综合净需水定额和XX 水库灌溉所需的净需水量,计算成果见下表。XX水库需水量计算表(P=80%)月各种作物 的名称和 所有百分 比789101112123456合计旬名 称百分 比()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净需 水定 额(方 /亩)冬 水 田83030153035140水稻5630302030603530235小麦392020202080油 菜362020201777玉米1222243076红苕251510101550花生1910105101045耕地综合净灌 水定额(方/亩)2.6419.23.

32、7519.2000007.27.8151525.122.8818.739.27.0527.6521.5231.89生态净灌水定 额(方/亩)666666121210666610666666140净需水量(万m3)2.234.892.404.891.801.803.603.603.002.963.064.224.227.042.264.818.112.946.255.2679.33毛需水量(万 m3)3.186.993.436.992.572.575.145.144.294.234.376.026.0210.063.236.8711.594.198.937.52113.33备注:灌区设计耕地灌面

33、1610亩,其中:田990亩,地610亩;地质公园生态灌溉面积3000亩。XX水库灌溉净需水总量为79.33万m3,灌溉毛需水总量 为 113.33 万 m3 。5.2.3.4 生活供水XX水库灌区承担农村居民5000人饮用水供水任务,2010XX地 质公园建成后,到该景点旅游人口将达到50万人/次.年。农村人口及旅游人的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50升计算,年需水量为11.6万m3/ 年。用水总量XX水库年供水总量为128.8万m3,其中灌溉用水113.33万 m3 (农业灌溉53.33万m3,地质公园灌溉60万m3万m3),生活供水 15.5万 m3。可供水量计算根据 XX 水库的来水,灌溉用水、

34、生活供水,算出设计频 率的用水过程线和缺水情况见下表。XX 水库来、用水设计过程线计算表P=80% (设计年)单位:万m3m3/ s时 间XX水库自产水用水量W用月流 量水量灌溉 毛用 水生活 供水 (净)生活供 水n=0.75合计缺 水流量弃水流量10.0924.14.40.991.313615.718.40.06920.049.76.00.891.186487.22.50.00930.0924.16.00.991.313617.316.80.06340.0615.610.10.951.2712311.44.20.01650.0718.721.70.991.3136123.04.30.016

35、60.0718.120.60.951.2712321.93.80.01472.18583.913.60.991.3136114.9569.02.12481.46391.012.10.991.3136113.4377.61.41090.1128.55.10.951.271236.422.10.083100.1129.55.10.991.313616.523.00.086110.0923.34.30.951.271235.617.80.066120.0821.44.20.991.313615.515.90.059合118 8.0113.411.6015.512 8.8&01067.2计丨丨丨丨丨丨

36、丨丨丨丨从上表中可以明确看出,中旱年p=80%,龙洞水库自产水能满足 灌区灌溉和生活供水的需要,水库从太乙河内取用水量128.8万m3, 仅占太乙河枯水年水资源总量的 10.84%,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 5.46%。太乙河水质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资源质量评价太乙河水质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工程所在河段为山区性河 流,无点污染源分布,水质良好,按XX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划类管 理的规定,本河段属于III类水域功能区。经调查太乙河流域水质无污染,工程建设后,水库来水、弃水 达到平衡,除灌溉、生态环境用水外,尚有每月(调节后)泄水至下 游,同时加快水库水体的交换更新速度提高水库水体旳纳污、自

37、净 熊力。太乙河流域水质主要受当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随地 表径流入河的影响,因施用量不大,尚未对地表水质构成污染。可见, 太乙河水质能满足要求。太乙河流域工业生产不发达,污染物主要为地质公园旅游流动人 口的生活污水。以人均日用水量计算,为6.85m3/天,总量仅为太乙 河总水量的1.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GB 8978-1996,地质公园生活用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XX 水库为已建工程,工程选址合理,大坝地理坐标:东经105 22,北纬30 40,水库枢纽距县城30km。坝基为泥质粉砂岩, 构造完整。库区构造简单,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

38、XX省沉降褶 皱带之川中褶皱带内,主要构造形迹为近东西向,在东西向构造带上 的蓬莱短轴背斜西翼,岩层倾向265270,倾角14,库 内褶皱宽缓,未见发震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痕迹。根据2001 年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 万)查得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可度。泥质粉砂层强度好,承载能力 强,能满足水库大坝对基础的要求,从坝址地质条件来看具有加坝增 加蓄水的可能性。库区库内河谷呈“U”型,河流短,主河道长29.18km,河床平 缓,平均比降为1.85%。大坝扩建后,正常蓄水位将提高到342.6m, 水库回水长度增加到2.9km,水库淹没及影响面积增加72万

39、m2。新 增淹没面积主要为为荒坡地,补尝费用低,且不占用耕地,不会影响 XX 粮食生产安全。5.2.7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太乙河流域附近没有实测的水文资料,根据XX省水文手册 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多年平均径流深200mm, 多年平均流量为0.75m3/s,Cs=2Cv,Cv=0.6,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360万m3。龙洞水库(中旱年p=80%)灌区灌溉和生活供水总量128.8 万m3,仅占太乙河(枯水年)水资源总量的10.84%,占多年平均水资 源总量的5.46%。XX水库扩建后属于年调节水,其取用水过程不矛. 盾,保障率高。由此可见,XX水库取水有保障,对太乙河总水资

40、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不会影响太乙河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利用 ,能够实现太乙河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持续发展。总之,XX水库从太乙河取用水资源的可靠性高,可行性强。6 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户的影响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本工程使用河流天然来水灌溉,工程扩建后水库总库容增加至400万m3,兴利库容将达到280万m3,正常蓄水库容万340m3。通 过水库调节,可以提高枯水期河道下泄流量,保护河床,抑制河道断 流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可见 XX 水库扩建后,将改善太乙 河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水环境。XX 水库计入损失调节计算表P=80% 设计年 单位:万 m3月 份来水 量合 计用水量W用库 容平 均

41、 库 容平均 库水 面积 F(万 平方 米)蒸发 强度 E(毫 米)损失水量计损 后的 用水 量W来-W用考虑 损失 后的 库容泄量蒸发渗漏共计多余不足(90(10)(11)(12)(13)(15)(16)7583.914.960200142.590.812.950.213.1528.1555.8600.5828391.013.434034027580.514.080.3414.4227.9363.23401.356928.56.434033026241.07.060.337.3913.814.73200.1341029.56.532031024933.75.700.316.0112.517.

42、03000.1381123.35.630029022632.55.400.295.6911.312.12800.1241221.45.528027021232.55.270.275.5411.110.32600.113124.15.726025019827.94.400.254.6510.313.82400.12629.77.224023018437.95.830.236.0613.33.62200.068324.17.322021017254.78.320.218.5315.98.22000.105415.611.420018016180.211.870.1812.0523.47.91600

43、.124518.723.0160135150118.417.280.13517.4240.421.71100.106618.121.91109014373.910.560.0910.6532.614.4600.137总 和1188.0128.8704.0108.72.8111.6240.4995.247.558.58.5备注: V死=60万m3 V兴=280万m3 V正=340万m3H 死=339.4mH 正=342.6m从上表可以看出,用水过程与来水规律不矛盾,且下游有较均的下泄水量,对维护流域的水环境、生态环境有极大好处。6.2 对其它用户的影响XX 水库坝址以除有一座小(一)型水库-乌龟

44、堡水库外,无其 它工、农业取用水工程,乌龟堡水库位于 XX 太乙镇,总库容 250.2 万m3,正常库容117万m3。距县城25km,距太乙场镇以北2.5km,距 XX水库18km。XX水库建成后,回水长度约3km,与乌龟堡水库相距 很远,不会对其造成影响。6.3 结论XX 水库取用太乙河水资源进行灌溉,同时提供生态环境用水, 取用的水资源符合地表水III类标准。该项目的水资源评价等级为三 级,从太乙河内取用水量128.8万m3,仅占太乙河枯水年水资源总 量的10.84%,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5.46%。取用水资源量小,符 合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利用。该项目工程永久性占地(水库枢纽工程、库区)

45、面积为 0.312 km2。永久占地全部为荒山荒坡,库区内也无文物、古迹及有价值需 要保护的植物。XX 水库扩建后,实行年调节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枯水期河道下 泄流量,保护河床,有效抑制河道断流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XX 水库坝址以除有一座小(一)型水库外,无其它工、农业取 用水工程,因与该小(一)座水库相距很远,不会对其造成影响。7 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7.1 退水系统组成XX 水库退水方式有两种,汛期由溢洪道的形成排入下游,非汛 期以工作闸的形成排入下游河道。非汛期项目退水对附近水体环境基 本无影响,汛期根据流域水文、水情预报系统信息,可科学地制定限 蓄制度,进一步提高水库的调洪功能。拟

46、建的地质公园生活用水经生 化处理达标后排人下游河道。7.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太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360万m3,枯水年(p=80%)径流总 量为1188万m3。龙洞水库设计中旱年(p=80%)灌区灌溉和生活供水总 量128.8万m3,取用水仅占太乙河(枯水年)水资源总量的10.84%, 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5.46%。多年平均退水总量1851万m3,平 均流量0.59m3/s;枯水年退水总量827.54万m3,平均流量0.34m3/s。 年内各月退水量见下表。XX 水库年内退水流量表月份退水期备注多年平均枯水年(80%)流量(ms/s)总量(万m3)流量(ms/s)

47、总量(万m3)10.28275.530.12633.7520.15236.770.06816.4530.23562.940.10528.1240.27771.80.12432.1450.23763.480.10628.3960.30679.320.13735.5171.302348.70.582155.8883.033812.41.356363.1990.30077.760.13434.73100.30982.760.13836.96110.27771.80.12432.14120.25367.760.11330.270.5918510.26827.54计入损失和上游 用水户取水后丛上表可以看

48、出.,扩建后的.XX. 水库属年调节水库.,对太乙河水资源重新进行年内分配,除保证灌溉、生态环境用水外,同时保证下 游每月均有足够的下泄流量,防止河床因干枯、断流而引发的生态环 境恶化。水库每月的流量下泄,可以提高水库水体交换更新速度,保 证水库水质.,加强水库水体自净能力.,纳污能力,能够充分保障水库 水体的鲜活性。项目工程坝址以上太乙河流域工业生产不发达,本项目污染物主 要为拟建地质公园旅游流动人口的生活污水。以人均日用水量计算, 为6.85m3/天,总量仅为太乙河总水量的1.06%。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 允许排放浓度见下表

49、: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总汞0.052烷基汞不得检出3总镉0.14总铬1.55六价铬0.56总砷0.57总铅1.08总镍1.09苯并(a)芘0.0000310总铍0.00511总银0.512总a放射性1Bq/L13总B放射性10Bq/L经论证符合排放要求。8 水资源保护措施8.1 工程措施1农业措施 将土地利用规划与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目 标和要求,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农业面源控制的 关键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耕作方式, 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实施有机无机多功能复混肥生产技术 等。2生态措施 优先扶持高效水土保持型的植被系统,减

50、少暴雨径流,控制水 土流失。也可在受纳水体的岸边按照不同的功能种植不同的植物带, 充分发挥植物带的生态净化功能。利用村镇地域的天然或人工多水塘系统或水陆交错带的自然净 化生态功能,建设人工湿地,截留净化农业径流中的氮磷及有机物, 底泥还田,加强氮磷等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循环,从而减少面源 污染对水体的影响。3工程措施 采取包括沉沙池、渗滤池、集水设施和水处理设施,改造与修 建暴雨径流汇集与缓冲的沟渠系统等工程措施控制面源污染。面源污 染治理既需要具体的工程措施及其不同工艺组合,也要采用综合的整 治对策。8.2 非工程措施 1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落 实监督管理措施

51、,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 全。2做好河源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作,保证河源生态环境 不被破坏。发挥这些区域的资源、景观、地理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绿 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并采取措施提高这些区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 能力。3按照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和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限制在现状水质较好的区域建设大规模、重 污染的开发项目。4强化节水意识,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采 取各种自然和生态方法处理生活污水。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和建议9.1 补偿原则1、工程永久占地按照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偿;2、影响下游灌溉、生态、生活用水等用水户

52、权益时,预计保够的径流资源,以满足补足其它用户需引水流量;3、本项目按照太乙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建设,按 照总规划确定补偿范围和项目。9.2 补偿方案措施建议9.2.1 占地补偿9.2.1.1 依据XX 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99 年 12月 10 日颁布)。工程占地处理以实物指标作为计算投资的依据。价格水平年参照项目工程所在地XXXX年水平。补偿标准9.2.1.2.1 耕地 耕地按相关国家规范、条例的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补助费为近五年该耕地平均产值的16 倍。 工程临时占用土地的补偿费按临时占用时间,按一年亩产值计算其补偿费。 临时占地复垦费标准500 元/亩。

53、 青苗补偿费:耕地1500元/亩。9.2.1.2.1 房屋及附属构筑物房屋补偿标准建议按照XX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价 补偿,建议砖混结构房屋综合单价150元/m2,砖木80元/m2。9.2.2 其它用水户权益补偿本项目工程已充分补偿下游河道生态、生产用水,还利用工程 进行径流调节,本工程建成后太乙河在枯水年也不会出现断流现象9.3 受影响方意见在补偿时应充分分析研究受影响方的意见和要求,周密考虑,防止矛盾,保障社会环境安定。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10.1 取用水的合理性工程取水符合全县、流域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本工程的用水总 量及用水过程计划。按照有关要求确定农业灌溉设计保证

54、灌溉率为 80%,生态环境设计保证灌溉率为80%。且取用水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符合当地实际情况。XX水库扩建工程取水是符合国产水资源相关政策和.XX .地方规. 定,该项目除保证灌溉、生态环境用水外,而且具有较强的纳污、自 净能力,能够充分保障水库水体的鲜活性。一XX 水库扩建后,坝址不变,提高正常蓄水位将提高到 342.6m, 水库回水长度增加到1.8km左右,水库淹没及影响面积增加72万m2。 新增淹没面积主要为为荒坡地,补尝费用低,且不占用耕地,不会影 响 XX 粮食生产安全。10.2 取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太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360万m3。龙洞水库设计(中旱年 p=80%)灌取用

55、水总量128.8万m3,仅占太乙河(枯水年)水资源总量的 10.84%,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 5.46%。取水有保障率高,可行性 强,对太乙河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不会影响太乙河水资源的 统一调配利用,能够实现太乙河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持续发展。10.3 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户的影响XX 水库取用水符合太乙河水资源统一调配利用。取用水量很 小,不会影响区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开发利用。工程永久性占地(水 库枢纽工程、库区)面积为0.252 km2。坝址以除有一座小(一)型 水库外,无其它工、农业取用水工程,因与该小(一)座水库相距很 远,不会对其造成影响。10.4 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项目建成扩建后,实行年调节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枯水期河道下 泄流量,保护河床,有效抑制河道断流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水资源保护利用农业措施、生态措施、工程措施等进行直接保护, 制定更新各项管理措施,使水资源保护工程又快又好发展。主要以制 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做好河源区的 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作,保证河源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按照以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保护优先的原则, 严格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