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1035805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道岔的检查55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种道岔的检查呼和浩特工务段1目录371261412161807GLC(07)020700417184223A192道岔检查的基本要求【作业目的】为了掌握道岔状态, 提高线路质量,及时发现道岔病害,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和有计划地安排修理工作。 保证高速列车按线路允许速度安全平稳的运行、确保旅客乘车的舒适度。【作业条件】利用维修天窗进行作业, 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 46)内按当日天窗修计划所列项目、 地点、时间及影响范围进行登记。现场作业负责人不低于工长。驻站联络员 1 人、现场防护员 1 人、现场作业负责人 1 人、作业人员若干人。【作业程序】一、作业准备1.人员情况:对检查作业人员进行

2、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确定检查道岔的地点、型号;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上班前穿好防护服戴好劳动保护用品。2.工料:按要求准备道岔检查工具及料具。3.夜间准备照明设备。4.防护:在天窗点内作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驻站联络员1 人、现场防护员 1 人、现场作业负责人1 人、作业人员若干人。 其他站线的方法按铁路局有关规定办理。二、作业标准1检查水平时,道岔直股以直内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导曲线以下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另一股钢轨顶面较基准股钢轨顶面高时差值为“+”号,反之为 “ ”号。32轨距、水平、支距记录差值,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以及其间隔尺寸按实数记录。3分析时对照标准无差错、无漏项,判断正确。4记

3、录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字迹齐全清晰。5检查轨距和水平:在规定的检查点上按“先轨距,后水平 ”的顺序逐点检查并记录在 “轨距、水平、三角坑 ”栏内,随即用石笔或油漆写在相应的钢轨内侧轨底面上。对伤损钢轨应按修规标准,在相应的钢轨内侧轨底面上做好轻伤、轻伤有发展、重伤标记。6尖轨、可动心轨处检查时,不得将手脚伸人其中,尖轨转动时。应将道尺及时拿出。7检查高低和轨向:用正矢绳、钢板尺从岔首外侧20m 开始向道岔里沿直基本轨检查轨向和高低。三、检查结果分析1.使用轨检小车、电子轨距尺(有存储)检测时,要将检查记录在电脑上设置专用文件夹保存电子文档,同时将轨道超限报表交维修工区保存,维

4、修工区要将超限报表完整保存,保存期限为一年。2.设备检查记录簿要严格按规定符号逐项填写并对超过临时补修偏差管理值的处所进行分析。3.轨距和水平填写实量值与标准值的差值。4.轨距记录。当轨距实量值大于标准值时在差值为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当轨距实量值小于标准值时在差值前写“”号。45.水平记录。道岔直股以直内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导曲线以下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 另一股钢轨顶面较基准股钢轨顶面高时差值为 “+”号,反之为 “ ”号。6.附带曲线(包括直线顺坡地段)以曲线下股为基准股,记录上股实际超高与理论设置超高的差值,实际超高大于理论设置超高为 “+”号,反之为 “ ”号,顺坡地段终点相应轨号

5、栏内写上“Z”字样。7.轨向不使用 “+”、“ ”号。高低,测量处为 “包 ”时用 “+”号,测量处为 “坑”时用 “ ”号。轨向、高低、普通线路爬行量及其他病害, 记录在检查记录簿的 “轨向、高低及其他 ”栏内相应的铁号位置。 道岔附带曲线以10 米弦测量,将测量的实际正矢填写在道岔检查记录簿的记事栏内(对连续正矢差超过 4 毫米的进行分析、处理) 。8.轨距、水平、三角坑、附带曲线正矢超限处所分析符号的规定:轨距、水平在超限栏右下角划“ ”;三角坑检查基长为6.25 米,但在延长18 米距离内进行分析,就是说邻点要分析,隔点也必须分析,两点水平代数差即为三角坑,如三角坑超限,在两水平误差数

6、字间用下划线“ ”相连。9.道岔除检查轨距、 水平外, 还要检查各部间隔、支距尺寸、零配件缺少及其它状态。除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记录实量数值外,其余均记录差值。支距只记录超限点号和超限值,较标准值大时为 “+”,反之为 “ ”。【总结分析】51.道岔检查要符合分线管理的原则,不同线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检查的周期不同、防护条件不同、技术标准不同。2.设备的检查和病害的处理要做到:有检查(以原始记录和超限报表为准) 、有分析(利用软件或人工对检查记录进行分析,制定作业方案) 、有处理(对照派工单或检查记录上的作业项目)、有销记(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在方案签字)。派工单中记录的病害和处理日期和作业方案

7、中的的作业项目、处理时间相一致, 与班组综合台账中填记相一致。3.检查周期要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及铁路局的有关规定。4.道岔的静态检查要结合轨检车、添乘仪等动态检查手段,及时发现病害,及时处理。6交分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二、甲乙股的区分:面对里程计算方向分左右,前锐角辙叉的左侧为甲股,右侧为乙股,甲乙股均直向检查至后锐角辙叉,在后锐角辙叉处,右侧为甲股左侧为乙股。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四、水平的检查基准股的确定:两锐角辙叉处,以辙叉为基准股,两双转辙器和钝角辙叉处,哪股靠道岔里侧, 哪股为基准股, 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7五、交分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

8、线路修理规则(铁运 2006 146 号部令发布)第164 页。1. 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2. 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表二) 。3. 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见表二)。六、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 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示。8附表一 :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9 号 道岔12 号道岔顺检查部位轨距检查位置轨距

9、检查位置号标准标准及 说 明及 说 明(mm)(mm)1前叉心后1435辙叉后接头1435与9号相同2锐叉心中1435心轨顶面宽20 40mm处1435与9号相同3角查照间隔13911391辙心轨顶面宽20 40mm处与9号相同413481348叉护背距离5前顺坡终点1435距尖轨尖端 2670mm1435距尖轨尖端 1800mm6尖轨尖14491445前直直 14351435距尖轨尖 2418mm处距尖轨尖 3777mm处7双尖轨中曲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转曲 14451450辙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8器尖轨跟 ( 直)14371435与9号相同量跟端后轨头9尖轨跟 ( 曲)

10、1450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1445与9号相同量跟端后轨头10可动心轨跟端1437甲乙股都量,开通时量跟1435与9号相同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11可动心轨中间1437开通时量取1435与9号相同12纯短中轴1445理论为 1437143613导曲线中1450中轴处1445与9号相同角导曲线作用边至辙叉中轴辙14曲中外矢338作用边之间的距离,甲股329与9号相同叉量左侧,乙股量右侧15可动心轨中间1437开通时量取1435与9号相同16可动心轨跟端1437甲乙股都量,开通时量跟1435与9号相同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17尖轨跟 ( 直)1437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1435与9号相同量跟端后轨

11、头18尖轨跟 ( 曲)1450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1445与9号相同后量跟端后轨头双直1435转1435距尖轨尖 2418mm处19尖轨中与9号相同辙曲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1445器145020尖轨尖1449144521前顺坡终点1435距尖轨尖端 2670mm1435距尖轨尖端 1800mm( 图号 450) , 2425mm( 图号 524)9( 图号 888)22后查照间隔1348心轨顶面宽1348与9号相同23锐护背距离139120 40mm处139124角叉心中1435心轨顶面宽20 40mm处1435与9号相同25辙叉心后1435辙叉后接头1435与9号相同叉前双转辙器处轨距加宽前

12、、后递减距离图号道岔号数前顺坡终点( mm)尖轨中部距尖轨尖端距离(mm)直股尖轨曲股尖轨524121 8003 7773 08345092 6702 4642 38688892 6702 4622 572606392 4252 4182 572252492 6702 3572 67725949直 2670 曲 26572 5622 57223092 4252 4182 5728699242524182572附表二: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检查部位前锐角辙叉前双转辙器钝角辙叉后双转辙器后锐角辙叉日期叉叉查护顺尖尖尖轨跟可动心短导曲可动心尖轨跟尖尖顺查护叉叉后心照背坡轨轨跟中中 曲 中由跟直曲轨轨坡

13、照背心后直 曲端中间距终尖中轴 线 外中尖终间距中端项目隔 离 点股 股端间中 矢间端股股点 隔 离甲股轨距水平 乙股轨距水平 其他及临时补修日期甲股轨距水平 乙股轨距水平 其他及临时补修日期10附表三:复式交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检查项目12 号开口端尺寸376.5始尖轨动程152甲直尖轨支距153144端曲尖轨支距心轨动程90心轨动程90终曲尖轨支距144股直尖轨支距153端尖轨动程152开口端尺寸376.5始尖轨动程152乙直尖轨支距153端144曲尖轨支距股终曲尖轨支距144直尖轨支距153端尖轨动程152始端曲尖轨跟端开口尺寸704左导始端 216始端 1

14、32曲线中轴37正终端 132矢终端 216侧332上股外矢距下股外矢距335下股外矢距335上股外矢距332右导始端 216始端 132曲线中轴37侧正终端 132矢终端 216704终端曲尖轨跟端开口尺寸(352 2)9 号检查位置369.8曲尖轨尖端两基轨作用边距离E1152 离尖轨尖端 380mm 处152直尖轨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距离E2139曲尖轨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距离E3(跟90端 )离心轨尖端 450mm 处90139152152369.8152152139139152152676 曲尖轨跟端两尖轨作用边距离-125341mm、 P60(92)P50(75)349#5291m

15、m、P60(92)P50(75)4388mm43.54330mm337mm34342 上股钢轨作用边至钝角辙叉实际尖端距离347下股钢轨作用边至钝角辙叉实际尖端距离347342-3443.534-674 曲尖轨跟端两尖轨作用边距离11菱形道岔的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 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外, 还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 叉后端的轨距、 水平,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如图:乙股46890甲股112357二、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四)三、甲、乙股的区分:面向里程计算方向分左右,

16、前锐角辙叉的左侧为甲股, 右侧为乙股,甲乙股均直向检查至后锐角辙叉,在后锐角辙叉处,右侧为甲股左侧为乙股。四、水平的检查基准股的确定:两锐角辙叉处,以辙叉为基准股,两钝角辙叉处,以甲股检查方向的左侧辙叉为基准股,水平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五、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 2006 146 号部令发布)第165 页。12菱形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四)9号道岔12 号道岔顺检查部位轨距轨距号标准检查位置标准检查位置(mm)(mm)1前叉心后1435辙叉后接头1435与 9号相同2锐叉心中1435心轨顶宽 20 400mm处1435与 9号相同3角叉心前1435辙叉前接头14

17、354辙查 照 间13911391叉隔心轨顶宽 20 400mm处与 9号相同5护 背 距13481348离6钝角叉心前1440辙叉前接头1440与 9号相同7辙叉叉心中1440心轨顶宽 20 400mm处1440与 9号相同8前半查 照 间13911391部隔心轨顶宽 20 400mm处与 9号相同9护 背 距13481348离10钝角查 照 间13911391辙叉隔心轨顶宽 20 400mm处与 9号相同11后半护 背 距13481348部离12叉心中1440心轨顶宽 20 400mm处1440与 9号相同13叉心后1440辙叉后接头144014后查 照 间13911391锐隔心轨顶宽 2

18、0 400mm处与 9号相同15角护 背 距13481348辙离16叉叉心前1435辙叉前接头1435与 9号相同17叉心中1435心轨顶宽 20 400mm处1435与 9号相同18叉心后1435辙叉后接头1435与 9号相同注: 9 号菱形道岔菱心处为 1449mm(图号 391580)12号菱形道岔菱心处为 1445mm(图号 524)136 号对称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五)二、左、右股的区分:站在岔头,面向岔尾分左、右。三、水平的检查1.50kg/m 钢轨 6 号道岔导曲线有6mm 的超高。2.尖轨中和叉心中不检查水平。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左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

19、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四、方向、高低的检查检查道岔方向只能检查导曲线支距。不检查高低。五、对称道岔检查记录薄格式见表六。6 号对称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五顺检查位置轨距标准检查位置说明号( mm)1前顺坡终点1435距基本轨接头 2m 处2基本轨接头14453尖轨尖端14504尖轨中14505尖轨跟端(左)14506尖轨跟端(右)14507连接部分前(左)1450基本轨接头处8连接部分前(右)14509连接部分中(左)1450基本轨接头轨距顺坡对应支距 452mm10连接部分中(右)1450起点中间处11连接部分后(左)1450叉心前 3m 处轨距顺坡起点12连

20、接部分后(右)145013叉心前(左)1435辙叉前接头14叉心前(右)143515叉心中(左)1435叉心顶面宽 10 40mm 处此处检查查照间隔、16叉心中(右)1435护背距离17叉心后(左)1435辙叉后接头18叉心后(右)143514对称道岔检查记 录 薄站名道岔编号型号(表六)转辙部分连接部分辙叉部分检前基尖尖右叉叉叉查护支查顺尖左照背事本轨心心心记日检查项目轨轨跟间距距坡轨股前中后期终尖股隔离接端端中左右前中后前中后左右左右左 右 左右左右点 头轨距水平轨向高低及其他临时补修日期及内容轨距水平轨向高低及其他临时补修日期及内容1512 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

21、准(见表七)二、水平的检查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 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 号道岔相同。三、高低、方向的检查与AT12 号道岔相同。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检查记录簿(12 号)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铁运 2006 146 号部令发布)第161 页。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12 号)(表七)顺检查部位轨距标准检查位置说明号( mm)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1 号岔枕前基本轨接头处2尖轨尖端处14355 号岔枕前边3尖轨中部(直)143517号岔枕上4尖轨中部(曲)14355尖轨

22、跟端(直)143528号 29 号岔枕间6尖轨跟端(曲)14357导曲线部分前部(直)143534号岔枕上尖轨跟中间接头之间,距8导曲线部分前部(曲)1435前后接头均为 3.29m9导曲线部分中部(直)143539号 40 号岔枕间中间接头处10导曲线部分中部(曲)143511导曲线部分后部(直)143545号岔枕上中间接头辙叉接头之间,12导曲线部分后部(曲)1435距前后接头均为3.26m13辙叉前部(直)143550号 51 号岔枕间辙叉前接头14辙叉前部(曲)143515辙叉中部(直)143516辙叉中部(曲)143555号岔枕上心轨顶面宽 20mm左右处17查照间隔(曲)13911

23、8弹性可弯中心后部(直)143567号 68 号岔枕间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19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曲)1435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20辙叉后部(直)143572号 73 号岔枕间辙叉后接头处21辙叉后部(曲)14351618 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客运专线(07)系列GLC(07)02 、客运专线( 07) 004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八)二、水平的检查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 AT 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 号道岔相同。三、高低、方向的检查与AT12 号道岔相同。四、可动心轨提速道

24、岔检查记录簿( 18 号及以上)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铁运 2006146 号部令发布)第 162 页(工线 2( 3)。五、 注意事项:1.18 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尖轨中部与尖轨尖端、尖轨跟端之间增加了对尖轨中前部、尖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布置。2.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导曲线部分中前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布置。3. 辙叉中部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顶宽20 mm处左右。4. 弹性可弯中后部指长心轨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5.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轨辙中部与可弯中心后部之间增加了对辙叉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在辙叉中

25、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部之间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17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 18 号)(表八)顺检查部位轨距标准检查位置说明号( mm)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1 号岔枕前基本轨接头2尖轨尖端处14354 号岔枕后3尖轨中前部 ( 直 )143513号岔枕上第二牵引点后边4尖轨中前部 ( 曲 )14355尖轨中部 ( 直)143522号岔枕上第二牵引点后边6尖轨中部 ( 曲)14357尖轨中后部 ( 直 )143530号岔枕上8尖轨中后部 ( 曲 )14359尖轨跟部 ( 直)143539号 40 号岔枕间4 股接头处10尖轨跟部 ( 曲)143511导曲线部分前部 ( 直)143

26、551号岔枕前边本点距前后接头均为12导曲线部分前部 ( 曲)14356.294m13导曲线部分中部 ( 直)14356061 号岔枕间直股(或曲股)绝缘接头处14导曲线部分中部 ( 曲)143515导曲线部分后部 ( 直)143570号 71 号岔枕间本点距前后接头均为16导曲线部分后部 ( 曲)14355.998m17辙叉前部 ( 直)143580号 81 号岔枕间辙叉前接头处18辙叉前部 ( 曲)143519辙叉中部 ( 直)1435辙叉长心轨顶面宽20mm左20辙叉中部 ( 曲)143592号 93 号岔枕间右处21查照间隔 ( 曲)143522辙叉中后部 ( 直 )143599号岔枕

27、上辙叉第二牵引点后边23辙叉中后部 ( 曲 )143524弹性可弯中心后部( 直 )1435104 号 105 号岔枕间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25弹性可弯中心后部( 曲 )1435处及侧股对应位置26辙叉后部 ( 直)1435115 号 116 号岔枕间辙叉后接头处27辙叉后部 ( 曲)1435六、( 07)系列 18#道岔导曲线支距尖跟垂直于基本轨位置向后2000mm开始向后每2000mm一点,共计 15 个点,支距如下:273.5mm、 318.9mm、367.9mm、 420.6mm、 477mm、 536.9mm、600.6mm、 667.8mm、 738.7mm、 813.2mm、

28、 891.4mm、 973.2mm、1058.7mm、 1147.8mm、1240.5mm(1752)。1818 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图号:专线4223A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九)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 18 号)(表九)顺检查部位轨距标准检查位置说明号( mm)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1 号岔枕前基本轨接头2尖轨尖端处14356 号岔枕后3尖轨中前部 ( 直 )143513 号岔上4尖轨中前部 ( 曲 )14355尖轨中部 (直 )143519 号 20 号岔枕间钢枕后边6尖轨中部 (曲 )14357尖轨中后部 ( 直 )143526 号岔枕上级8尖轨中后部 ( 曲

29、)14359尖轨跟部 (直 )143532 号 33 号岔枕间4 股接头处10尖轨跟部 (曲 )143511导曲线部分前部 ( 直 )143539 号岔枕前边12导曲线部分前部 ( 曲 )143539 号前、 51 号后及 39 号13导曲线部分中前部( 直 )143545 号岔枕上45 号51号间均间隔14导曲线部分中前部( 曲 )14353.745m15导曲线部分中部 ( 直 )143551 号岔枕后边16导曲线部分中部 ( 曲 )143517导曲线部分中后部( 直 )143557 号 58 号岔枕间直股(或曲股)接头处18导曲线部分中后部( 曲 )143519导曲线部分后部 ( 直 )1

30、43564 号 65 号岔枕间本点距前后接头均为20导曲线部分后部 ( 曲 )14354.205m21辙叉前部 (直 )143571 号 72 号岔枕间辙叉前接头处22辙叉前部 (曲 )143523辙叉中部 (直 )1435辙叉长心轨顶面宽24辙叉中部 (曲 )143520mm左右处25查照间隔 (曲 )143526辙叉中后部 ( 直 )143586 号 87 号岔枕间27辙叉中后部 ( 曲 )143528弹性可弯中心后部( 直 )143594 号 95 号岔枕间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29弹性可弯中心后部( 曲 )1435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30辙叉后部 (直 )1435100 号 101 号岔

31、枕间辙叉后接头处31辙叉后部 (曲 )1435注: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为4189mm(长心轨理论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为4146mm+理论尖端至实际尖端的距离)19二、水平的检查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 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 号道岔相同。三、高低、方向的检查与AT12 号道岔相同。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检查记录簿(18 号及以上)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铁运 2006146 号部令发布)第162页(工线 2( 3)。五、图号4223A-18# 道岔导曲线支距尖跟垂直于基本轨位置向后2000mm开始向后每2000mm一点,共计 14 个点,支距如下:217mm、267mm、321mm、380mm、444mm、513mm、587mm、666mm、750mm、 840mm、934mm、 1033mm、 1137mm、 1233mm(1757)。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