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说课材料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10250723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识空气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识空气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识空气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认识空气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空气说课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认识空气说课材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空气。认识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空气”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觉及(借助媒体、实验)间接感觉: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及空气实实在在存在着、空气能占据空间

2、、会流动等属性。同时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着这个原则,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1)科学探究: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并渗透环保意识。(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可以流动气体;借助其它物体感觉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3、教学重点、难点整理为word格式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3、探究空气的特点,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怎样流动”。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二、学生情况“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曾经玩过气球、拍过皮球,也曾经看到过水中的气泡对“空气”有肤浅的认识。但学生并未有意识地去观察过、研究过空气。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探究活动生动、有趣、有悬念,以此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三、说学法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确定学法和教法。一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对空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

4、引导向更深层次、更规范方面研究。学生在学习认识空气之前,通过认识水等,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如:用看、闻、尝等各种方法去观察,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去实验并获得结论。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整理为word格式1、观察感知法。抓住本课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看、闻、尝、按、等多种观察方法感知空气的各种特性,让学生感受到似乎熟悉的空气,原来观察起来还有那么多的奥秘。2、小组合作法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稍弱的学生,优势互

5、补,共同提高。3、采用比较法,提升对空气特点的认识。学法决定教法,本课的教法应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建构,为此,我采用的教法为: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利用所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并用实验验证空气的特点。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实验以及生活经验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特点。三、说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设疑激趣法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充满了惊喜与奇特。科学的做法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

6、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对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景。在每个活动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眼前的整理为word格式“奇怪”现象产生碰撞,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疑问积极地投入到下面的科学观察与探究的活动中去。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究,才会获得新知。因此我在本课中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让学生在一个个的的问题情境中从猜想观察发现提出问题验证猜想的活动中获得对问题的解决。2、实验探究法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

7、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很显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时,通过操作和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偕的培养和发展。整理为word格式五、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体现课程课

8、改的精神。落实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师生探究”;“运用知识,思维提升”;“总结延伸,拓展视野”四个教学流程。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引入上课伊始,老师就说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想知道它是什么吗?然后采用摸一摸、看一看的办法说说这个东西是什么。看到学生答不上来,我又提醒这件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却时刻伴随我们左右,没有它,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马上就猜到了是空气。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

9、趣,老师神秘地导入新课,把所有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同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的特点,为后面进一步探究空气的特点做了铺垫)2、提出问题,师生探究本课以“空气有什么特点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这几个问题的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空气有什么特点整理为word格式好奇心与动手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人人经历捕捉空气、运用感官感觉空气,认识空气的过程。学生通过眼睛对比观察手中装满空气和牛奶的杯子,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用手扇一扇空气,闻一闻,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然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通过自己的手

10、、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也感知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为本课下面的探究活动及以后课时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2)空气能流动这一环节的探究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实验对于一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但学会这个实验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我从学生思维训练出发,在学生前面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思考“能不能把瓶子里的空气装到气球里?”采取先思维后实验,动脑、动手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感知到空气的另一个特点-能够流动。更重要的是让学

11、生理解看不见的空气能从瓶子里流动到瘪了的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也能使鼓起来的气球里的空气流动到瓶里去,气球又变瘪了,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空气,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借助看得见的东西看到它,这就是科学实验的魅力所在。(3)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整理为word格式老师提供两个袋子,一个装有玩具,一个装有空气,让孩子听过对比,认识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和玩具一样,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4)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师点燃蜡烛和蚊香,让学生观察火苗和烟的方向,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空气是向着四面八方六点的。3、运用知识,思维提升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证明空气是存在例子,让学生

1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4、巩固应用,拓展创新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个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那谁能告诉大家水有哪些特征呢?2、板书水的特征,并回顾研究的方法。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特点,你能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吗?4、汇报总结。(设计意图:认识空气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个重点,我先让学生用感官感知,即:用眼看、用舌尝、用鼻闻;然后采用比较法归纳巩固空气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四、小结拓展整理为word格式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较好地检验

13、了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2、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这些方法,课后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奥妙。(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科学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课后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最后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了空气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能流动。本节课上完后,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带着问题结课,真正实现“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最后,我想用法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作为我的结束语:我们命定的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是每个明天,比今天走得更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