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021055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提升小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宣汉县黄金镇小学张宏新课标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目标说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应是能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任何有用的知识只有运用于现实实践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有用。应用题教学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的直接方式。应用题知识来源于现实社会,又高于现实生活,最终又可以将其运用于现实实践。虽是一个循环,但在一来一去中却有了不同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应怎样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并让学生与实际相结合呢?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含有相同条件的应用题,

2、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问题。含有相同条件的应用题,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把主动权给予学生,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对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如教学“小明家养的小鸡是母鸡数量的8倍,母鸡有7只”。根据已有条件补充问题。此时,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提出不同问题。经过短暂思考,学生提出了“小鸡有多少只?小鸡比母鸡多多少只?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等不同的问题。这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让他们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为以后更好的完成练习中稍难的问题和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增添动力。二,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对于同一个

3、问题,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应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如教学“饲养小组养了7只公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7倍,这个小组一共养鸡多少只?”用常规方法,学生很容易解答:7x7=49(只),49+7=56(只),这个小组一共养鸡56只。完成后,教师可适时提出,还有什么办法做出这道题?学生肯定会认真思考,有的会在草稿本上进行演算,思维灵活的同学会举手,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请他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其他同学继续思考。他的解法是:7+1=8,7x8=56(只),答:这个小组一共养鸡56只。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教师应

4、适时追问,让他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想法。当学生面露难色时,可让其他学生参与分析,如果还不能很好地解答时,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画出线段图,说,养的母鸡是公鸡的7倍,就是把公鸡的只数看做1份,母鸡就是7份,和在一起就是8份,所以7x8=56(只)就是公鸡和母鸡一共的只数。如果教师这时再把类似的应用题出上一两道,学生就不会感到难了,反而觉得更容易理解了,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了。这充分体现了应用数学的意识。三,不拘一格,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按部就班,没有多少新意的算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活的机器,这实际上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如果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

5、法”时,教师可以给出两三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题作答。(1)少儿读物每本5元,小红带了23元,可以买几本?(2)35个小朋友来到餐厅,发现还有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4人,这些小朋友坐得下吗?(3)43个小学生来到水上乐园,准备划船,每5人租一条船,需要几条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选一题,完成题目。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乐于参与,更善于动脑,同时也兼顾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这也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四,适当给出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学弹性。开放性的问题的条件往往很隐蔽,不易被很快找出,答案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有时包含有很多种结果

6、,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如这样一道题“有35个小朋友到动物园去参观,需要坐车去,中巴车一次可装载8人,小汽车一次可装载4人,你怎么租车才合理?”这道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很多学生经过思考后会觉得不好完成,显得茫然。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力主学生自己完成。有以下几种答案:(1),如果单租中巴车,可租5辆,则空5个座位.(2),如果单租小汽车,可租9辆,则空1个座位。(3),如果都要租,可租3辆中巴车,3辆小汽车,则空1个座位。(4)如果都要租,可租2辆中巴车,5辆小汽车,则空1个座位。等等还有几种结果。这些结果都很合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找出理想的方案。对于这样的题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7、思维也得到极大发展,更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五,对于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转换角度,将其转化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由于个体差异性,学习的深度及理解的偏颇,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错误的情形。这时,教师该怎么做呢?既要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从而愉快的改掉错误。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光靠说教就能解决好的。这需要方法,下足功夫。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错误适时地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那效果将会事半而功倍。如教学“钟表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钟面,小明恰好这时到校,学校的预备铃刚响,问学校的第一节课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纷纷说出了结果。但出

8、乎意料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错了。因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7:时55分,这部分学生说成了8时55分。错误出在哪儿呢?一个学生说:“应该是8时55分,因为时针靠近8时,而不是指向7时的。”看来这是他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另一个学生进行了反驳:“不对,如果是8时55分,时针应接近9时,现在还没到8时呢!”很有针对性。意见分成了两派,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这时教师光靠指令来确定对错,肯定会让判断错误的学生心里不服。在以后的练习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动手操作,一点一点地拨针,并再次判断,终于让之前判断错误的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结果。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错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过程的正确性,

9、透过错误,能把准学生学习的脉搏,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结果是什么,而是要转换角度,看做一种机会,进行恰当引导,将错误转化成一种资源,加以运用,确定方向,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这无疑能让学生有效提升应用数学的能力。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表明,要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知识一旦掌握,还必须进行运用。阿拉伯谚语:知识虽宝贵,如果不用则一文不值。社会的进步也得益于知识的运用。我们必须重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娱乐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