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018436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6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资源描述: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培训课程(1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页脚. 分类号: F740.00 单位代码: 10697 密 级:_ 学 号: 200410025 西 北 大 学博 士 学 位 论 文题目: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作者: 曹明福 指导教师: 李树民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科(专业): 世界经济学 答辩日期:2007年6月10日 学位授予日期: 二OO七年六月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2、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曹明福 指导教师签名: 李树民 2007年6月 5日 2007年6月6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

3、论文作者签名:曹明福 2007 年6 月 5日摘 要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一种产品在多国或地区分工连续生产,伴有中间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出口的国际分工形式。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了国际分工形式,从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工走向了同一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价值链环节之间的分工;弱化了传统分工的国家界限,分工的主体从国家过渡到企业;整合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由传统分工中的本国的比较优势演进为世界比较优势。在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动中,世界的分工贸易利益的增长机制以及分工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也变得扑朔迷离:

4、跨国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可能损伤某个国家甚至本国的利益;东道主国家在获得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的同时,相伴随的交换利益很可能受损;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福利水平却可能下降等。目前,国内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或中观的行业、地区的产业集群,从宏观层次上、以国家为分析视角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文在吸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着传统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发展的基本路线,试图顺延、完善起传统分工贸易理论在解释全球价值链分工时断裂的逻辑链条,同时也有意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研究提升至世界利益、国家利益的宏观层面。本文紧紧围绕着全球价

5、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这一主题,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离、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利益提升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战略选择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作为传统分工基础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依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的来源;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利益不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是出现了“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未必一定能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一定能够增加世界经济利益;全球价值链分工从理论上能够增加

6、参与国的经济利益,但现实中的利益变动却十分复杂;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整合了世界比较优势、产生了规模经济优势、占据了价格倾斜优势、实施了转移定价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一般会发生偏向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重叠要素”,不断优化本国的要素结构,就能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至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由于“大国效应”,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现状堪忧,应该增加高级生产要素,打造企业竞争优势,追求动态经济利益,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以比较优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一

7、定获利,以比较劣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可能获利也可能受损,但发展中国家以比较劣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肯定存在获利空间。第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价值链分工到底是“比较优势陷阱”还是“比较优势馅饼”,关键是看发展中国家是否充分发挥了本国的“后发优势”。第三、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世界工厂”和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已经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世界工厂”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能是我们在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之路上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通过“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的分离证明了学术界争论已久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分工的不公平交换问题,并把这

8、一结论应用到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二是相对于林德尔(SBLinder)的“需求偏好相似论”(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本文提出了“重叠要素理论”,似乎能够从供给的角度弥补“需求偏好相似论”解释产业内分工贸易需求角度假定的先天不足。总之,本文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现状做出的一般性解释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助于廓清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实践中的困扰。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基础 利益分离 利益分配格局 利益提升 战略选择The benefits distribution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

9、ializationAbstract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mode, in which a product is continuously produced in more than one country or region, with importing of some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exporting of the final products. It is a new fe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

10、l work divis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economy globalizing and condi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of labor.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has deepened the mode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It has been changed from

11、 various products specialization to procedures or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National boundary of traditional division is fading out. The subject of specialization is transformed from countries to enterprises. It has also integrat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national c

12、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traditional division have been evolved into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uring the changing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structure, the interest growth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ow it was distributed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become confusing. The multi

13、national enterprises may hurt the benefit of some other countries or even the hosted country for its own better profit. The hosted country may gain the specialization benefi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while losing some benefit of exchangi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promote domestic economy by

14、 carrying on some industries that transformed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which could decrease the social welfare.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micro subjects such a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r medium subjects like industries, indust

15、rial cluster of a region. Basic academic study from perspective of macro level or based on analysis of countries is very limite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relative researches, following the basic developing path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and trade, and trying to expand and co

16、nsummate a part of logical chain of traditional division and trade theory. This part of logical chain has some break points, while explain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upgrade the study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from the micro level to macro lev

17、el of world benefit and country benefit.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subjec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discussing on the basis and profit separation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how to increase developing countries benefit, and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Chinas s

18、trategic choices in the system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There are some issues of the discussion: As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economies of scale are still the source of interes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the interest of th

19、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is no longer an inseparable whole, but the separation including product-benefit and cost-benefit, benefit of enterprises and countries, benefit of division and exchange, benefi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based on comparative a

20、dvantage would not necessarily be the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ut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based scale economy will definitely increase the benefit of world economy;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can academically increase the economical benefit of the participant coun

21、tries, but the changing of the benefit is very complicated in fact; with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integrat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world, thus gotten the advantage of scale economy, inclined pri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fer pricing; the developin

22、g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will generally tend to get economic growth from labor-factor-intensive industries. But if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ir overlapping elements, and continually optimize their elements structure, they will be able to shorten the gap with th

23、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ven to catch u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big power effects, the benefit situation of China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is worrisome: seni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to make the company competitive edge, to pursuit dynamic ec

24、onomic benefit, and to safeguar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bove issues, this paper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with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the participants using absolute superior value chain of their product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will

25、always gain their profit. If the participants use absolute superior value chain of product with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their profits may suffer. But i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ticipate the Specialization with absolute superior value chain of their products with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there

26、 will always be profit space. Second,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is in the e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raps or comparative advantage pie, the key is to see whethe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full play their own the advantage of later striking”. Thirdly, th

27、e World Factory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is no longer the same concept as the traditional sense. World Factory should not be our ultimate goal, but only an experienced process in our path to world economic powers.The main creative points: First, using the separation of product-be

28、nefit and “cost-benefit to prove a long-standing academic debate on unfair exchange issue of traditional trade which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applying the conclusion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Secon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verlapping elements theories, and from the p

29、erspective of supply, it seems to be able to make up the defect of Lindel (S.B.Linder)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 while explaining the assumption of trade demand within the industry. To sum up, the generic explanation on the interest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which presented

30、 by this paper, has not only significant meaning to the theory, but also makes strong sense to practi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discussion on industrialization upgrading process of China.Key words: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basis profit separationbenefit situation benefi

31、t increasing strategic choices目 录中文摘要1Abstract31 导论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41.2.1国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的传统研究41.2.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理论综述6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01.3.1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101.3.2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11.3.3本文的创新和不足122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生132.1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132.1.1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定义132.1.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类型172.1.3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影响因素192.2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背景212.2.1国际分工形式的历史演变212.2.

32、2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动因223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263.1全球价值链分工基础的研究思路263.1.1对传统分工基础的研究263.1.2全球价值链分工基础的研究思路273.2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303.2.1国际贸易标准条件的扩展303.2.2基于绝对优势的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分工323.2.3基于绝对劣势的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分工373.3规模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423.3.1外部规模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423.3.2内部规模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443.4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临界点473.4.1有第三国进入的全球价值链布局473.4.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临界点494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

33、离534.1传统分工的“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534.1.1“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534.1.2基于绝对优势的比较优势的“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544.1.3基于绝对劣势的比较优势的“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584.1.4比较优势的“产品利益”与“成本利益”背离的原因604.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离624.2.1“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的背离624.2.2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分离644.2.3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的分离644.2.4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655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665.1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世界经济利益665.1.1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

34、利益的影响665.1.2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利益的影响685.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国家利益分配715.2.1全球价值链分工原则上增加国家利益715.2.2国家相对利益格局725.3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745.3.1世界比较优势745.3.2规模经济优势765.3.3价格倾斜优势765.3.4转移定价优势776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利益提升796.1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的动态变化796.1.1在不考虑贸易相对价格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变化796.1.2在贸易相对价格变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变化826.2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提升的途

35、径846.2.1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提升的研究成果846.2.2发展中国家总产值不变时的利益提升856.2.3发展中国家总产值扩张时的利益提升876.3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提升的“后发优势”906.3.1“重叠要素”906.3.2路径成本和产品(价值链)更新速度937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战略选择967.1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现状967.1.1经贸大国:利益增长空间有限967.1.2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喜忧参半977.1.3引资大国:外资企业占据了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997.2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世界工厂”1017.3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经济战略1047.3.1增加高级

36、生产要素1047.3.2打造企业竞争优势1057.3.3追求动态比较利益1067.3.4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068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1088.1主要结论1088.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08参考文献110A、外文(按字母顺序排列)110B中文(按音序排列)11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18后 记1191 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安排、使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缺陷、不足。1.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

37、趋势的不断加强,工业品的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厂商,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越的区位进行相关的产品价值链环节的生产布点,使传统的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专业化分工,逐渐演变为同一产品内某个环节或某道工序的专业化分工。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我们称之为全球价值链分工。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如果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配置了一国的资源,那么全球价值链分工就是各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重新配置。各国资源的全球整合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市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增长,传统的国际贸易体系也

38、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时期。与传统的国际分工贸易相比,全球价值链分工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从国际分工的形式上看,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工走向了同一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由于同一产品的各道价值链环节在技术水平、附加价值率、要素密集度等方面的差异,全球价值链分工不仅在横向上分离出许多不同的工种,而且在纵向上还分离出不同的层次,呈现出一种多维度、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从国际分工的主体上看,全球价值链分工弱化了传统分工的国家界限,分工主体从国家层次向企业层次迈进,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内的国际分工越来越成为国际

39、分工的主流。从国际分工贸易的基础上看,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资源使用的国家边界,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由传统分工中的本国的比较优势演进为世界比较优势。一国的资源优势不但可能不能成就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反而可能成为他国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世界总的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增长机制以及国际分工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也变得有些扑朔迷离。第一、由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宏观过渡到微观,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传统关系出现了分离,跨国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可能损伤某个国家甚至本国的利益。企业利益虽然增加了,但国家利益未必一定增加,反而可能遭受某种程度上的

40、损失,甚至有可能出现名义上有贸易利益但国民实际福利却下降的极端情形。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国家利益已经很难一目了然地界定。第二、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到产业在国家间的转移和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因此它带来的利益就不仅仅包括国际分工本身产生的利益,还有国际分工引发的相应的国际交换产生的利益。东道主国家在获得国际分工利益的同时,相应的交换利益很可能受损。第三、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发达国家把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价值链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发达国家转移的往往是一些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价值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得到提升的同时,社会福利水平却下降了。第四、在全球

41、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的以国家为单位通过进出口额来计算国际贸易收支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一国的贸易利益。国际贸易中的动态利益日益突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更强调贸易对就业、技术进步、税收、GDP等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分工,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在造就了新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和源泉是否有别于传统的分工在本文中,传统分工指的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前的产品分工形式。?我们判定一国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取利益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中,一国应该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来说是福还是祸?被我国社会

42、各界吵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究竟走对了没有?中国应以何种姿态融入到新型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来?等等,世界经济现实的变化,督促我们深入解析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外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不论在实证分析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不少颇有启发性的观点。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或是采取个别案例的分析形式,或是侧重考察对象的某个侧面内容,迄今为止,尚很难看到对这一历史性演变所包含的利益变动的宏观层面的一般性的理论解释。基于上述背景,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廓清国际经济实践中的困扰。第一、

43、在理论上,本文遵循古典、新古典国际分工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逻辑脉络,比照经济现实适当扩展了标准贸易模型的前提条件,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的角度剖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解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的利益分离,从世界利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三个层面阐述了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格局,力求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现状做出普适性的解释,并试图弥补国际分工贸易理论在解释全球价值链分工时出现的逻辑断裂。第二、在实践上,本文力图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保证获取到更大的利益,怎样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中国怎样才能抓住以低端的价值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契机,在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共赢、冲突与

44、和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完成工业化的升级过程。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中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前的分工贸易利益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相关的研究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观点,但直接从宏观层次上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我们可以沿着两条线索来回顾一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这两条线索,一是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中对利益分配的传统研究,二是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的现有研究。1.2.1国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的传统研究对国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的传统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对国际贸易基础和跨国公司研究的外国学者,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1)国外研究文献回

45、顾。对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探讨是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从分析视角的不同,有关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分工贸易理论和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前者又可分为对立的两派观点:贸易互利论和“中心外围”结构。贸易互利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的比较优势理论又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的理论局限,将绝对优势上升到相对优势。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Oline)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深化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为各国间存在的比较优势找到了最终原因。不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要

46、素禀赋理论,都可以归为比较优势。前者不过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特例,后者解释了比较优势的根源,国际分工贸易的基础依然是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形成的各国相对价格的差别,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国家能够从中普遍受益。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P.Krugman)、兰卡斯特(K.Lancaster)、迪卡西特(A.Dixit)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打破了比较优势理论中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市场的完全竞争两个重要假设前提,论证了国际分工贸易利益除来自于国家的比较优势之外,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解释的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分工现象,而比较优势解释的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47、产业间分工,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揭示了国际分工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长期成为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两大基石。与贸易互利理论相对的是以普雷维什(Raul Prebish)、伊曼纽尔、阿明等为代表的“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将世界经济体系划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认为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通过向“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低附加值的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几乎占有了全部国际分工贸易利益。“外围”国与“中心”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发展中国家最终势必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上越来越依附于发达国家。贸易互利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对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分析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

48、体,其利益分配也局限在国家之间,而对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微观主体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海默(S.H.Hymer)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第一次论述了跨国公司获取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问题。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跨国公司利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自身的垄断优势来补偿在东道国陌生环境中投资经营所增加的成本,并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和利润。1976年,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son)和拉格曼(A.Rugman)等人提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或垄断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其经营活动,于是

49、,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和产品在企业内部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2)国内研究文献回顾。国内学术界有关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贸易获取的利益问题。相关研究明显分为针锋相对的两派:以林毅夫等人为代表的比较优势利益说和以洪银兴等人为代表的“比较优势陷阱”说。林毅夫等(1999)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正确地遵循要素禀赋优势,其经济结构就会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而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洪银兴(1997)对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格局提出质疑,认为从长期来看即使能获得比

50、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一国单纯以要素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就会掉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因此,中国应该依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创造和引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总起来看,无论是宏观上的国际分工贸易理论,还是微观上的跨国公司理论,都以产品作为基本的国际分工对象、以产品的不可再分性作为分析前提,而对当代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却没有进一步探讨、分析。1.2.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理论综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通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加的过程、价值链中核心治理者对价值链内在关系调整的影响及利益分配的重构问题,而且不少的分析往往杂陈于其他相关研究

51、之中。就其研究内容来看,大体分为四个方面:(1)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布。美国经济学者波特(Porter)最早研究了价值链条上的不同利益分布。他认为,在公司的价值链条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环节才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要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关键是掌握该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有一条著名的“微笑曲线”描述了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附加值的分布:在“微笑曲线”上,底端的加工组装附加值最低,沿着曲线向上移动,附加值提高,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品牌附加值最高。Gereffi认为全球价值链可分为两种驱动模式:生产者驱动模式和采购者驱动模式。在生产者驱动模式中,创造高附加值的战

52、略环节一般存在于生产制造领域;而在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该环节一般会位于流通领域。例如,Intel在计算机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对中央存储器方面的技术优势,但是,戴尔在计算机行业的垄断优势则来源于其履盖全球的强大销售和服务体系,而非个人电脑的关键技术。(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Jones and Kierzkowski(1990)用“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来表述全球价值链分工,指出是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因素推动了生产过程的“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卢锋. 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o

53、.C2004005,2004-5,P16.。卢锋(2004)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图解了全球“产品内分工” “产品内分工”即本文讲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利益,得出了全球“产品内分工”利益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两大基础上的结论。笔者(2005)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除了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之外,主导价值链分工的发达国家还获得了价值链交换上的价格倾斜优势。张二震(2004)认为,“要素分工” “要素分工”也是本文讲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既有国际贸易利益,又有国际直接投资利益,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而且存在着利益扩大效应。(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Kaplinsky认为领导公司对价值链的

54、治理能力通常依赖于其所掌握的无形的竞争力资源(研发、设计、品牌和营销等),这些环节进入壁垒高,利润丰厚,相反,发展中国家往往被锁定在进入壁垒低、利润低、竞争激烈的生产环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利润分配很不公平。 Deardorff(1998)分析了在要素同质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家福利和要素价格的影响。Deardorff认为,如果生产过程分离化不改变商品价格,则两国的产出价值都会增加;如生产过程分离化改变商品价格,则一国会因为贸易条件向不利于本国的方向变化而福利恶化,即使一国因为生产过程分离化而受益,该国的某些要素所有者也可能会受损高敬峰. 国外产品内分工理论研究综述

55、J.经济纵横,2007,(2).。Arndt(1997)证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在提高其最终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改善了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的福利。如果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把与进口品相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施全球价值链分工,将更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阶段外包给劳动丰富的国家进行生产,对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两个国家而言,都会增加就业和工资。但是,如果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如对资本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实施全球价值链分工,该国的工资则会下降 同上。张二震(2004)认为,要素分工促进了国际间贸易分工利益总量的提高,也使得国际间的利益分配更趋复杂。由于生产贸易产品所需的要素可能来自贸易国之外的国家,甚至是贸易对方国,国际

56、分工贸易利益就不再取决于企业产权和产品的产地,而是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发达国家多以资本、技术和知识参与分工,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常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参与分工,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还会通过转移价格进一步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张二震.马野青.方勇等.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提升。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提升问题。Gereffi从社会和组织的角度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了分析,主要在全球价值链中组织学习发生的机制、从集成到OEM到OBM的提升轨迹以及有助于产业提升的组织环境三

57、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将全球价值链同产业升级联系起来。另外,Kaplinsky总结出价值链提升的4种途径,即过程提升、产品提升、功能提升以及链条的提升。 曾铮、张亚斌(2005)基于国家间的层面从要素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分工细化的角度对价值链的攀升做出了动态分析,得出了我国应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内生经济变量改进为方向,实现价值链的优势重组和主动攀升曾铮.张亚斌. 价值链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借鉴J中国工业经济,2004(5).。此外,不少学者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谋求产业升级的前提,就是要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而不要太介意是低端融入还是高端融入。很多实证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有实

58、际加入到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中才能够找到通往工业化国家市场的途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的研究有着以下特点:第一、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或中观的行业、地区的产业集群,相比之下,从宏观层次上、以国家为分析视角的研究还显得有些薄弱。第二、缺少基础性的理论研究。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对于案例的实证分析,或是国家贸易政策方面的对策性研究,而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利益、国家利益的影响等基础性问题,学术界常常停留在感性认识、直观推理上,对此进行的理论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本文在尽力学习、吸取这些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遵循

59、着传统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发展的基本路线,有意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研究提升至宏观层面,从世界利益、国家利益的层面上来研究它、把握它。本文通过对标准贸易模型前提假设的适度扩展,以简易的手法,证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一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依然建立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利益分配却出现了新的特点,世界经济利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本篇论文的基本思路是: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外部压力和条件,而后深入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的利益分离,对世界经济利益、国家

60、相对利益、企业利益的影响,由此探索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提升的路径,并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建议。全文共分7章:1导论。这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2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生。这一章主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定义、类型、产生的背景和条件。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这部分首先介绍了传统分工的基础,而后沿着传统研究的思路,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的角度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临界点问题。4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离。在对传统分工中“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分离研究的基础上,

61、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5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的角度论证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利益的影响,对贸易国绝对利益、相对利益的影响、并解析了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6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利益提升。主要描述了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现状、概括性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升的路径,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具备的“后发优势”。7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战略选择。根据中国的大国特点,分析了中国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现状,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世界工厂”和传统“世界工厂”的区

62、别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经济战略。最后是结束语。总结了论文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篇论文的组织架构图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离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提升导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1.3.2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较多的基本理论,是经俄林、哈伯勒等人扩展后的比较优势理论、克鲁格曼等人的规模经济理论。就这些理论产生的年代而言,它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不过,越是在历史中被不断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才具有普适性的价值。但愿,通过文中的相关证明,我们能够领略到曾经深刻解剖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间分工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理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新形势下依然具有的伟大解释力。本文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的研究,依据的是古典、新古典的理论,使用的也是古典、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笔者常常沉醉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因而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带有回归古典的色彩。通过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基本逻辑演化,证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试图以此说明,在经济学的主流标准一统天下、超边际分析方兴未艾的今天,古典的研究方法依然散发出古老而持久的学术魅力。此外还有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结合等。 1.3.3本文的创新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