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10176341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化思维在创新XX工作中的应用2009年6月XX局长在全国XX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要求,以“信息化思维+系统化工程”的总体构建思路,对各类服务资源和管理环节进行整合,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在全系统开展流程再造。那么,信息化思维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思维?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对信息化的理解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做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一、信息化思维的内涵思维是自然人的一种基本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反映,是人类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动处理,揭露事物内在本质特征和事物间内在联系规律的智力活动。思维要素主要包括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和思维

2、方法。其中,思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之间的桥梁,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活动就不能取得如期的成效。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划分,思维可分为复制思维与创造思维两种。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思维方法和形式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随着认知水平而改进。当信息技术成为人们主要生产工具,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时候,信息化思维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不断被应用。笔者认为,信息化思维就是在信息化冲击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信息化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信息

3、化视角认识事物、用信息化方法分析矛盾、用信息化手段处理难题。在广东省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省委书记汪洋与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晤面,探讨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解决广东众多中小企业出口与竞争力问题,就是试图用信息化思维解决广东企业发展困境的范例。当下流行的网络问政、政府微博也是运用信息化思维寻求解决民意问题的有益探索。二、信息化思维的运用认识是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起点。认识的视角不同,思维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不同。因为信息化思维的重点不仅在于信息化,更在于思维,尤其是创新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所以应用信息化思维首要的是运用信息化视角认识事物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主要有联系、运动

4、和发展等三大规律,我们将从信息化的三个方面即信息、信息流和信息系统,重点阐述如何运用信息化视角认识和分析业务联系、业务活动和业务应用的发展特性。(一)应用信息的共享特性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业务的联系特性。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借助通信网络,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信息传递到每个角落,供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和不同主体使用。与物质拥有的“一方所得必有另一方所失”不同,它摆脱了物质守衡制约,能被不断重复使用,具有复制零成本和共享特性,从而极大地延伸了业务联系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方向维度。从信息化视角认识业务的联系特性,就可以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方向维度等方面更新观念,以此分析和把握业务发展新特点,创

5、新业务手段。例如,广州市工商局“一站式”网上服务,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核”的无缝衔接,为公众提供了跨时空的便捷服务。当前在网络世界盛行的“人肉搜索”也是利用信息的这些特性用信息技术把一个个孤立的事情演变为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二)应用信息流的映射特性可以更准确地挖掘业务的活动特性。一般来说,任何业务活动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子活动任务。这些子活动任务按预定规则相互衔接,就形成了业务流。传统的业务活动特性分析方法,大多集中在对业务流的定性研究上,存在着难以全面揭示业务活动特性的局限。从信息化视角来看,业务活动的实质就是信息处理与传递的过程。信息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流

6、,就是业务流的反映,如同生物体活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生物电信号一样,信息流是业务活动的更高级表现形式,其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都直接反映着业务管理与发展水平。因此,深入认识和分析信息流,可为进一步揭示业务活动特性、创新业务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方法。例如,众多现代化企业就是借助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实现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推动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攀升。(三)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可以更全面把握业务应用的发展特性。如同任何事物一样,信息化应

7、用系统也同样具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如建设规律、管理规律、技术规律、运行规律、应用规律、效益规律和螺旋式递进规律。只有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业务应用健康发展。首先,要认识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发展转型的进程,是促进和提升业务应用的手段和工具,而非业务目标或应用目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应当以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引。从理论和技术上讲,信息化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否任何问题都需要依靠信息化解决,需要准确地思考和把握。其次,要勇于接受信息化给传统思维带来的冲击。一个新系统就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新的模式必定会对传统习惯带来冲击,比如以往在企业信息登记中比较随意的数据项通

8、过信息化实现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所以我们既要享受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要接受工作模式变革对传统模式的冲击。再次,要理解信息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同样也需要根据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业务重组整合还不够清晰的情况下,技术不可能提供万能支持。只能根据实际,先简后繁,逐步完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以包容之心接受新事物,也要有创新之力不断改革和完善老系统。此外,要认识到用户既是系统使用者,也是系统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一个能为用户所接受、实用管用好用的业务系统,离不开一线用户的直接参与,包括从总体规划制定到系统设计和应用推广的全过程,都需要一线用户与技

9、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当软件项目完成后,首要任务是要抓应用推广,而不是追求功能尽善尽美、不断二次开发。任何系统如不能在前期迅速获得全面应用,哪怕最简单的功能,后期要想再次推广成功,都必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成本。最后,要认识到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联结业务人员、业务对象和业务资料的社会系统。作为技术系统,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并严格按照工程方法组织实施;而作为社会系统,信息系统的开发,又必须坚持业务先行,只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业务需求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业务和技术的融合。三、运用信息化思维分析事物矛盾的主要方法目前,信息化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信息分析和信息流分析等领域。其

10、中,信息分析方法包括:(1)跟踪型分析方法,如一站式服务门户和信用分类监管业务应用,就是通过跟踪记录服务和审批过程,分析市场主体行为需求,建立服务分类模型,实现个性化的一站式便民服务;(2)预测型分析方法,常见应用是通过分析已有数据,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建立预警机制和辅助决策应用系统,提高工作理性,实现主动管理,如通过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已有市场主体信息和监管信息对经济发展提供综合预测信息;(3)比较型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事物各方面特性认识事物间差异性及内在联系的方法,如利用电子地图平台,就可以从空间维度来分析重点行业和经济案件等区域特性,为业务监管提供直观的可视界面。信息流分析方法,主要是

11、用于流程优化重组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流程时效定量定性分析等,我局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就以此方法建设,在下节案例中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四、运用信息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案例5五、结束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攀升,人们对信息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运用信息化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准确运用信息化思维,首先要具备信息化意识,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明白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具备信息化能力,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准业务与技术的接合点,才能最终实现业务和技术的融合。另外,还要运用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方法,将的总目标,逐层分解成若干子目标或子任务,实现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的统一,从而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