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0173165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4.1 娜塔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娜塔莎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颤抖(chn)饶恕(sh)勋绶(shu)B.旋转(xun)怜悯(mn)砰然(pn)C.颈项(jn)宅邸(d)请帖(ti)D.干预(y)迸流(bn)怯场(qi)解析D项,“预”应读“y”。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然后她带着睡醒时所常有的那种坚决和温柔,抱着她的朋友,但是注意到索尼亚脸上的迷惑神情,娜塔莎的脸上表现了荒张和怀疑。B.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青了。C.在英国码头上,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宅邸里闪耀着无数的灯火。D.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象闪光一样。解析A项,“荒”应为“慌

2、”;B项,“青”应为“轻”;D项,“象”应为“像”。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B.在盛大的舞会上,原本相识的娜塔莎与安德来不期而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C.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D.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身临其境,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的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

3、,仍旧撼动人心。解析A项,“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用来修饰“生活细节”不恰当;B项,“不期而遇”是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用于已经认识的人;D项,“身临其境”比喻自己亲身到了某种境地,此处适用对象有误。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绿色食品产业是一个需要顶层设计和高端前沿智力的行业,只要在这样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就能真正与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各方资源相结合。B.如果从今年夏天布伦特原油每桶115美元的高价算起,短短几个月内,油价暴跌的幅度高达30%。油价如坐过山车般迅猛下跌,成为国际金融大动荡的一大诱因。C.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教育价值观出现偏差

4、,教育急切追求“产业化”“形象工程”思维相当普遍,这些都违反了教育规律。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解析A项,关联词不当,“只要就”改为“只有才”;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与“因为”杂糅,可去掉“因为”;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除“随着”或“使得”。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娜塔莎中“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次的大跳舞会”至“十时一刻他们终于上车出发了”,完成第58题。5在参加舞会前,“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亚,都要穿得不能再好”。这样写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简要交代

5、了参加舞会前的娜塔莎的心态,领起下文对娜塔莎一系列言谈举止的描述,表现了娜塔莎对这平生第一次的大跳舞会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兴奋的心情。6结合全文,试概括女主人公娜塔莎舞会前是如何为舞会做准备的。参考答案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娜塔莎一直在替大家帮忙而自己却落后了:她先是帮索尼亚改变缎带样式,不断地嚷着“不是那样的”“让我来吧”,接着为母亲别帽子并欢快地拥吻母亲,之后才修饰自己的服饰。7文章结尾部分在描写娜塔莎跑前跑后为大家忙活不迭时,特意描写她自己衣边的一块纱却一不小心被撕了下来。这一描写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这样写把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有力地表现了娜塔莎

6、的性格特征。8娜塔莎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文中的相关描写,概括其性格特点。参考答案活泼好动,热情天真。(二)(2014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安娜之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7、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

8、坐在火车里了。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沙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

9、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

10、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选自安娜卡列宁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9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解析从“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果然不出我所料”看出她没收到回信时已经对渥伦斯基绝望,从看信后“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看出她对他彻底绝望,从“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看出她对整个生存环境的绝望。参考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

11、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10第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解析题干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提示是环境描写。第段一方面对环境做了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用“她想”“她觉得”来表现安娜的心理活动,因此这段描写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作用时要注意把握环境与安娜此时心理状态的关系。参考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11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解析分析内心活动时,不仅要分析具体的心理描写,还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吓得毛骨悚然”看

12、出她对死亡的恐惧,一连串的问句表现出她内心的迷惑,“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及请求上帝饶恕,表明她并不想死,有悔恨之意。这段描写到最后让读者发现安娜并不想死,却最终走向死亡,无疑增加了悲剧色彩。参考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12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解析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答题时首先要找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句中的喻体是蜡烛,本体是安娜的意识。蜡烛“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比喻安娜的意识在死亡之前异常清醒;而蜡烛“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则体现出安娜的意识逐渐模糊直至消失,暗示了安娜的死亡。另外还要考虑结尾句的作用,通常是画龙点睛、深

13、化情感。参考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三、表达交流13(2014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你说:“不值得做什么努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解析这些经典名言对我们

14、做人做事都很有启发,联系现实稍作迁移发挥即可。难度不大,但需要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靠拢。答案要点提示: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14下面是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录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要求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画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解析首先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和提供的文字”,要看清题目,审读正文;然后再根据后面的陈述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谈得失的问题。生命就是一种平衡的过程。再根据题目“生活的艺术”来回答即可。参考答案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