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014114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设计理念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 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力图体现“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 、认识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

2、、船舱”等词语。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3 、 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 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 板书 ) 。 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 有 401 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 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生:齐读课题二 . 学习生字词。师:

3、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读:艄sha。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sh a o)师:一起读。生:船艄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 a )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 ?(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ch a (交方ch a (劈必生叉ch a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查字典,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生猜: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

4、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 ( 齐读 )三、整体感知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 说说课文能容)生: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师随机板书 )意图:梳理课文内容四、重点段落品悟。1 、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师: 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 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 请大家认真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 ( 初步认识小艇 )师:谁来说一下。生:像、像。师:对,像独木舟,像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

5、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 特点像独木舟。生:长、深、窄。板书,特点。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生:读。师:二三十英尺长, 1 英尺=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 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 ( 感受小艇的长)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 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师:这小艇可真长。 ( 师评价朗读 )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 翘 ) 像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 ( 生读 )( 感受小艇的外表美)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6、。行动轻快灵活。生:读后交流。 (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师: 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 ( 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 1.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 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 3. 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 学生脑海中的小艇, 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 也许不如画面美, 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师:同学们

7、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2 、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师: 认真读一读第 4 段, 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 ( 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生:操纵自如。 预设: ( 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 )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体会用词的准确 )

8、生:想象说。师:说得多好哇。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生:答。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 在感悟中读出情)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 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训练有感情的读)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 层来读,|(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 ;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3 、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

9、,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 )师:你来说。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师: 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 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 板书)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 板书提示 )( 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生: ( 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 ( 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师:在写

10、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 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 )1. 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2. 动静结合。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六、 作业: 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 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2 、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 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 走进威

11、尼斯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揭示课题,理解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对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2 、欣赏动画,感受威尼斯。 ( 课件展_尼斯的图片。)(1) 、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 、学生交流(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 )小结: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 由 118 个岛屿组成, 全城有 117 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 靠 400 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 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 有“水城”、 “百岛城”之称。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 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 120 座钟楼, 64 座

12、修道院, 40 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 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 也不见红绿交通灯, 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3) 、学习词语威尼斯 小艇 耸立、桥梁、静寂、雇定、祷告、保姆、簇拥、纵横交叉 轻快灵活操纵自如、手忙脚乱(1) 出示词语、指名读。(2) 指名用词语说话,一定用上“威尼斯或小艇”4 、师:为了能让同学把句子说得更好,先自由放声读课文,看看词语在句子的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话来说。 并比一比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5 、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13、。反思:本片断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异国风情。通过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的风光记录片,了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胜多、桥梁多、小艇多,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让学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确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城。 这对学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理解并水到渠成。再通过对词语的运用“要用上威尼斯或小艇说一句话”的方法加深了对威尼斯和小艇的认识。 同时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了根据。可谓是一举多得。为下文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但在用词语说句这一环节, 有部分学生拣课文的原句练说。 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还有待于多加强训练。 )第二板块 感受小

14、艇之奇特1 、导入:当我们置身于诗情画意威尼斯时,坐上一只小艇,会有一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 乘坐舒适的小船。2 、 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 ?(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3 、师: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 ?( 精巧、奇特)4 、出示大屏幕比较1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起来轻快,灵活。2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的水蛇。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

15、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5 、品读句子,感受比喻句的妙处。6 、 好, 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 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 出示坐小艇的图片 )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 教师范读, 学生作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 “穿过小桥, 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小结: :一句话,坐上这小艇是什么感受 ?7 、过渡:那么,课文用了这三个比喻句,使我们眼前就浮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 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 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

16、的方法, 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我们先来试一下同学们会不会用比喻句 ;(1) 把下列的诗句写成比喻句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风景真是美如画。你看那(2) 校园东南角花坛里的那棵桂花树真美啊! 它高大挺拔,远看它就像; 它苍翠繁茂,每一片叶子简直就是; 那夹杂在叶子间的小花犹如,芳香扑鼻,整个校园都被桂花的香味浸住了。( 反思:试图让学生明白小艇的外形、造型、行动上的特点。此段文字浅显易懂, 但对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的好处不能较好的体会。 尤其是对小练笔的两道训练题出现了冷场。 原因一是对古诗文的回生现象严重, 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不知道白居易到底“忆”江南的哪

17、些风景; 二是教师设计练点是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知识储备( 词语积累、 生活表象 ) 不够丰富, 导致不能畅所欲言。 )第二课时第三板块 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导入: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 ?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1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学习提示2 、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3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画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4 、小组内交流。可采用列表、讨论、对比等方式学在什么情况下船夫能怎么样说明什么( 提示: 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 不手忙脚乱; 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 ; 拥挤的时候能够挤

18、进挤出 ; 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 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5 、教师引读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师:他速度极快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6 、师描述:小艇时而快时而慢,快时犹如一支轻灵的燕子掠着水面,飞速向前 ; 慢时则悠然的荡漾在碧波上,让我们尽情欣赏着异国的风光。出图片介绍威尼斯:叹息桥、里亚托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7 、整体朗读,熟读成诵 ( 出示填空 )船夫的 () 特别好。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 , 来往

19、() , 他总能 () , 毫不 () 。 在 ( )的时候,他( ) ,在 () 的时候,他() 。我们看是() 的地方, ()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 飞一般地 () 。我们的眼睛( ) ,不知 ( ) 。8 、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船夫最想说什么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 、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

20、国景色之奇丽。3 、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 同学们这节课, 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2 、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3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1、, 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 多么奇特的民族!( 出示句子 )4 、板书:奇丽奇特 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 ?( 非常美丽 ;与众不同 ) 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 ?( 不着急 )二、品味“奇丽”1 、 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3 、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 、预设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1) 理解“花团锦簇”: 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

22、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 ) 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2) 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3) 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 ?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4) 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 ( 是啊, 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美丽) 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 课件 ( 红字出示: 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 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 ?(生:一下子把所有美

23、丽的花都看完,但唯恐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 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 、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 ?( 板书:应接不暇)(6) 、 同学们, 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 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 ( 多媒体出示图片 ) 师配乐讲述: 现在的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 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指名读,学生评价(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

24、、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 四、感受“奇特”。1 、 刚刚通过想象练笔, 让我们感受到了, 德国那奇丽的景色, 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 ”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 、找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3 、 ( 出示 )1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1) 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 ?( 花的脊梁。 )(2) 理解“脊梁” (花叶、花茎。 )(3) 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为

25、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朵)(4) 、 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是作者,刚到德国, 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 ?( 奇怪、不理解) 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5、(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 读对话。”(2)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 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3)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一 “莞尔一笑”。(红字出示)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说得多好!6 、

2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1) 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2) 分析境界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7 、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 ?( 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耐人寻味,什么意思?( 值得仔细琢磨体会)(2) 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27、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 很高尚 !)(3) 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8 、 小结: 此情此景, 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 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 ( 生齐)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挖掘“美丽、奇特”的深层意义1 、 过渡: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 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从哪能看出?2 、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 美丽指什么?作者认为美丽的东西很多,除了花以外,“美丽”还指什么 ? “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

28、很美。“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2) 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美丽的东西。(3) 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3 、读课题,深化情感这奇特的民族他们养花的目的很奇特,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的思想境界也很奇特。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读课题 ;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伟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题。六、作业布置:推荐阅读1 、 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 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2 、 重返哥廷根 ,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相信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 奇特花团锦簇( 形态)人人为我姹紫嫣红( 色彩)花的海洋( 数量)我为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